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颌牙齿酸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食管返流症(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引起的胃液返流。造成GER原因很多,何种食管因素在牙齿酸蚀中起着重要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进行了探讨。 材料和方法 选择39位(15~74岁)上颌牙齿有酸蚀症的患者和10位(26~46岁)无GER也无牙齿酸蚀症的健康者,采用静止食管压力测定技术测量了他们的食管下端括约肌长度(LES,包括全长TLS和腹腔内括约肌长度ALS)及压力(LESP)和食管能动性,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Mann-whitney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测量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牙齿数字模型的轮廓变化,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牙体硬组织的定量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和正常人群各15名,分别制取0和6个月数字模型,比较牙齿表面形态变化.结果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正常人群各15名,其中1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失访,共580颗牙齿纳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平均牙齿表面硬组织缺损(12.07 ± 1.85)μm高于正常人群组(3.23 ± 0.48)μm,牙齿硬组织缺损量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t=3.193),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牙齿的咬合面、腭/舌面硬组织缺损量大于颊面.结论 6个月临床观察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牙齿表面硬组织缺损量大于正常人群.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牙齿的咬合面、舌/腭面硬组织缺损量大于颊面.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2 7岁 ,因上前牙折断就诊。患者口内 2 1 |1分别在 6个月前、4个月前及 1个月前自行折断 ,前牙无外伤史。口腔内科检查见 :2 1 |1残根 ,牙冠仅存冠长的 1 / 4。 |2唇面釉质缺损 ,近颈部牙本质浅层缺损。 54|45也有不同程度的釉质缺损。患者有长期、大量饮用可乐史 :喝可乐 1 2年 ,平均 1 2升 /天 ,最多 2 0升 /天。酸蚀症 (crosion)是指酸雾或酸酐作用于牙齿而造成的牙齿硬组织损害 ,主要由盐酸、硝酸等所致 ,患严重胃酸上逆的患者 ,也可发生本症。国外有文献报道 :酸蚀症与可乐等碳酸饮料或其它酸性饮料的摄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FL-Bond自酸蚀黏结剂对暴露根面脱敏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 FL-Bond自酸蚀黏结剂对暴露根面脱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有牙齿感觉过敏症的根面暴露患者 69例 ,患牙 1 72个 ,随机分成 3组。 A组 :FL-Bond自酸蚀黏结剂脱敏 ;B组 :Super-Bond全酸蚀黏结剂脱敏 ;C组 :Gluma脱敏剂脱敏。结果 :即刻疗效 3组之间无差异 ( P>0 .0 5 )。 1个月和 3个月疗效 :A组、B组两组有效率高于 C组 ( P<0 .0 1 )。结论 :处理后 3个月 ,FL-Bond自酸蚀黏结剂及 Super-Bond全酸蚀黏结剂治疗暴露根面的过敏疗效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5.
空气喷磨对预防性树脂充填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体外评价空气喷磨、酸蚀和两者结合对预防性树脂充填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 (I,n =12 )对人离体磨牙常规预防性树脂充填。其余组分别用 5 0 μ(Ⅱ,Ⅲ)和 27μ(Ⅳ ,Ⅴ)氧化铝喷磨 ,其中两组 (Ⅳ ,Ⅴ)酸蚀 30s。每组一半牙齿进行热循环处理 (5~ 5 5℃ ,2500周 )后 ,用亚甲基蓝溶液着色。结果 :不论结合酸蚀与否 ,用 5 0 μ氧化铝喷磨 ,均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但喷磨后酸蚀比单纯喷磨能显著地减少微渗漏 (p<0.05)。 5 0 μ较 27μ氧化铝微粒显著地减少微渗漏(p <0.05)。结论 :空气喷磨结合酸蚀能显著地减少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6.
三种陶瓷酸蚀剂对Cerinate瓷和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三种陶瓷酸蚀剂及不同酸蚀时间对Cerinate瓷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Cerinate瓷试件分为 4组 ,一组不使用酸蚀剂 ,其余三组分别使用自制A型 (含 2 .5 %氢氟酸 )、B型 (含 6%氢氟酸 )及C型(含 10 %氢氟酸 )陶瓷酸蚀剂 ,分别酸蚀 3 0s~ 180s ,每 3 0s为一间隔 ,与树脂粘结后测试剪切强度。结果 :C配方陶瓷酸蚀剂在 3 0s时粘结强度最大 ,达 2 7.64MPa ,相应瓷表面形态最适于粘结。结论 :C配方 (含 10 %氢氟酸 )陶瓷酸蚀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自酸蚀法和磷酸酸蚀法为低龄儿童处理牙面后行窝沟封闭术,比较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评价自酸蚀粘接剂与全酸蚀粘接剂在低龄儿童行窝沟封闭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4颗第二乳磨牙完全萌出并无龋坏的儿童67例为研究对象,268颗第二乳磨牙作为试验牙.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为4组,右侧A组(上颌)、B组(下颌)采用自酸蚀法,左侧C组(上颌)、D组(下颌)采用磷酸酸蚀法.术后随诊3、6、12、24个月,比较4组封闭剂的脱落率.结果 A~D四组患牙3、6个月时封闭剂保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个月时,A、C组均与D组的封闭剂保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D组与A、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个月检查时,A、B、C组均与D组的封闭剂保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全酸蚀组的保留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结论 下颌牙齿更易受唾液污染,使用自酸蚀法可以减少唾液污染产生的影响,提高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推荐临床上为低龄患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激光照射及酸性氟磷酸盐 (acidulatedphosphatefluoride ,APF)处理离体人牙齿釉质 ,对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 :10 0、15 0、2 0 0mJ 3种能量的激光照射光滑面及咬合面牙釉质后用 12 .3g/LAPF处理 ,对照组仅用 12 .3g/LAPF处理。将处理过的牙齿置于人工龋液中脱矿 ,测量不同时间后脱矿液中的釉质钙溶出量 ;偏光显微镜下测量人工龋的深度。结果 :酸蚀 10h后 ,实验组釉质钙溶出量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酸蚀 2 4h后各组之间的钙溶出量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10 0mJ激光照射咬合面组的人工龋损深度少于其他 3组 (P <0 .0 5 ) ,但 15 0、2 0 0mJ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10 0mJ激光照射后再使用 12 .3g/LAPF可明显增强光滑面及咬合面牙釉质的抗酸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牙釉质表面的三维形貌并分析粗糙度的改变,探讨酸蚀对牙釉质微观形貌的影响.方法 将15颗新鲜前磨牙包埋、切割、打磨后得到光滑牙釉质切片,按单纯随机法分为5组,用37%磷酸凝胶分别酸蚀0(对照组)、5、10、20和30s,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釉质表面形貌,分析轮廓改变,计算图像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粗糙度(Rq)、十点高度平均差(Rz)值及表面积、容积并对5组的结果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urkey's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镜下形貌观察显示,0~20 s内釉质的釉柱结构逐渐明显,釉质表面由较光滑逐渐变为典型鱼鳞状;20 s后表面形态变化不明显.表面轮廓观察显示,随着酸蚀时间由0s增加至30 s,釉柱间隙首先被溶解,酸蚀深度逐渐增加到2.8μm,30 s后釉柱顶部宽度减小至1.8μm,且高度略降低.从0s到30 s,Ra值由(19.69±3.42) nm增加到(359.51±75.79)nm,Rq值由(22.02±5.57) nm增加到(431.02±83.09) nm,Rz值由(0.24±0.08) μm增加到(2.38±0.26) μm;组间比较显示,Ra和Rq值的20s组与30 s组和Rz值的10、20和30 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釉质表面积由(406.77±3.88) μm2 (0 s)增大到(546.69±84.02) μm2 (30 s),容积由(65.73±14.46) μm3 (0 s)增大到(474.63±52.50)μm3(30 s).结论 随着酸蚀时间的增加,釉质表面酸蚀深度不断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积及容积增大,酸蚀会造成釉质微观形貌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在某些症例,可用酸蚀法固定义齿来代替常规的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据报导树脂桥体或天然牙桥体可用复合树脂材料粘在基牙上,而毋须做基牙的机械预备。由于操作技术及义齿在口内部位的不同,固定义齿的寿命差异很大,可以从数天到不定期。Guyton等提出人类切牙区的咬(牙合)力为24~55磅。据报导酸蚀法前牙固定义齿的固位力平均为48.6磅。本文对增强固定义齿固位力的三种设计方法进行了评价。材料和方法:制做18个上颌中切牙到尖牙的固定义齿。将所拔除的牙齿放置在长方形的硅酮模型上,使两牙之间间隔6毫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3种树脂粘接剂与牙齿粘接界面的微裂隙,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5颗人离体第三恒磨牙,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每组5颗),颊侧备洞后,分别用全酸蚀粘接剂(3M ESPE Adper Single Bond 2)(A组)、双组分自酸蚀粘接剂(3M ESPE Adper SE Plus)(B组)和单组分自酸蚀粘接剂(iBond Self Etch)(C组)进行粘接,树脂充填.扫描电镜下定点测量充填体侧壁、底壁与牙体间的微裂隙宽度,所有试样经3000次冷热循环后再次测量.使用秩和检验比较3组组间差异和冷热循环前后差异.结果 冷热循环后各组侧壁或底壁的微裂隙宽度均比冷热循环前显著增加(P<0.05),冷热循环前后A、B、C组侧壁或底壁微裂隙宽度增加量[侧壁:1.33(1.14,1.74)、1.27(1.04,1.86)、1.11(0.55,1.46) μm;底壁:2.22(1.36,2.50)、1.91 (1.48,2.88)、2.38(2.08,2.47)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树脂粘接剂对牙齿粘接性能的影响无差异;冷热循环可破坏粘接界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齐娟  毛靖  李平  谢晖 《口腔正畸学》2005,12(3):109-112
目的测量自酸蚀偶联剂不同作用时间下托槽与牙面间剪切粘接强度,以探讨正畸临床上运用自酸蚀偶联剂粘接托槽的最佳作用时间.方法选择48颗正畸减数的恒双尖牙,随机分为四组,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分别为5秒、15秒、30秒和60秒.所有样本均用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半小时后测量四组的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及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树脂-牙釉质界面形态学改变.结果四组托槽与牙面平均剪切粘接强度范围5.1609 Mpa~5.5146 Mpa,组间剪切粘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RI评分表明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为60秒时,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明显多于其他三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的延长,树脂突的形态更规则,结构更致密.结论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在5~60秒范围内较厂家推荐时间延长或缩短均不会影响其剪切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3.
人深层牙本质粘结时牙髓反应的短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体系的牙本质粘结系统直接用在人深层牙本质上时牙髓 -牙本质复合体在短期内的反应。方法 :局麻下在 2 4颗因正畸治疗需要而计划拔除的前磨牙的颊面颈部预备深Ⅴ类洞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牙齿的窝洞各壁直接应用全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Prime&BondNT ,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PB组 ) ;另一组的窝洞内则直接使用自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XenoⅢ (Xeno组 )。以上所有的牙齿在术后 7~ 2 0d之间拔除 ,常规组织病理切片预备 ,HE、Masson’strichrome、BrownandBrenn染色 ,显微镜下盲法评价其牙髓 -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结果 :PB组中有大量粘结树脂成分沿着牙本质小管扩散 ,同时牙髓出现较为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紊乱。相比之下 ,Xeno组牙髓的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在深窝洞中直接使用全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Prime&BondNT是不恰当的 ,此时使用自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XenoⅢ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酸蚀时间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4种全酸蚀粘接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 & Bond NT(PB)]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接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粘接剂在不同酸蚀时间条件下进行粘接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接面切割出8个1.0 mm×1.0 mm×4.0 mm粘接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粘接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抗拉强度(μBS)测试.结果:4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OB为(25.36±4.18)MPa、SB为(24.25±3.97)MPa、OS为(28.65±4.93)MPa和PB为(27.12±4.13)MPa,在酸蚀粘接面15 s时均取得高的牙本质粘接强度(P<0.01),并且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均随粘接面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F OB=0.842,F SB=0.888,F OS=0.877,F PB=0.865;P<0.01).结论:通过合理控制粘接面酸蚀时间,可以在保证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两种自酸蚀黏结剂XenoⅢ(XO)、Adper Prompt(AP)和一种全酸蚀黏结剂single bond 2(SB)3者之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在其牙齿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直径为2 mm的单面洞,实验组分别涂布3种不同的黏结剂XO、AP、SB,F2000复合体充填,阴性对照组用Dycal盖髓后,玻璃离子充填.分别于实验的第7天,30天与90天处死动物取实验牙,固定、脱钙后病理切片检查,评价3种材料对牙髓的影响.结果:3种黏结剂涂布7 d的病理结果显示牙髓反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与90 d大部分标本的牙髓组织结构已恢复正常,但SB组较AP组、XO组出现更多的反应性牙本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B组具有更强的牙髓刺激性.而AP组、XO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牙本质黏结剂XO、AP的生物相容性好于全酸蚀牙本质黏结剂SB.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文摘     
1.应用颊脂垫修复口腔缺损 :文献复习及 15例报道  The use of the Buccal Fat pad for Reconstruction of Oral Defects:Review of the L iterature and Report of15 case.Ra-pidis AD,Alexandridis CA,Eleftheriadis E,et al.JOral Maxillofac Surg,2 0 0 0 ,5 8(2 ) :15 8- 16 3.15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 ,术后中度缺损以带蒂颊脂垫修复。术后 13例病人经 3~ 4周愈合良好 ,2例上颌缺损患者 ,颊脂垫部分坏死。证明颊脂垫移植是口腔软硬组织小至中度缺损 (7cm× 5 cm× 2 cm)修复的理想材料。2 .游离脂肪移植充填面部缺损  Free …  相似文献   

17.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目的 明确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釉质病损的程度。方法 两名龋病专家对 16 5名使用固定矫治器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齿幻灯片上的釉质脱矿病损进行对比观察。统计患者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脱矿病损的程度 ,计算釉质脱矿指数 (enameldecalcificationindex,EDI)。结果 正畸治疗中有 98人出现牙釉质脱矿 ,发病率为 5 9.4% ,无性别差异。在 35 48颗被观察的牙齿中有44 5颗牙齿发生釉质脱矿 ,发病率为 12 .5 %。上颌牙齿的发病率 (14.1% )高于下颌牙齿的发病率(11.0 %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左右侧牙齿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不同 (P >0 .0 5 )。上颌前牙的釉质脱矿发病率最高 ,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发病率最低。一半以上的脱矿病损集中在正畸托槽龈方的釉质上。 90 %釉质脱矿病损的程度为 1~ 2度。男女患者釉质脱矿程度相似 ,上颌牙齿的平均EDI值明显大于下颌牙齿的平均EDI值 (P =0 .0 0 1)。左右侧的EDI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正确临床中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氢氟酸处理时间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拟为与之相关的玻璃陶瓷机械强度和树脂粘接强度做出初步解释.方法 采用失蜡铸造法制作直径10 mm、厚1 mm的玻璃陶瓷片状试件15个,打磨抛光之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陶瓷表面分别接受9.5%的氢氟酸凝胶酸蚀处理0、20、40、60和120 s.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表面粗糙度参数和酸蚀深度,观测其表面三维形貌,并结合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陶瓷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FE-SEM观察显示,陶瓷表面的玻璃基质首先被氢氟酸侵蚀溶解,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玻璃基质进一步被侵蚀,部分晶体结构也从陶瓷表面脱落、消失.AFM测量酸蚀表面得出,对照组、20、40、60和120 s氢氟酸处理组陶瓷片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17.2±1.6)、(241.8±23.6)、(290.6±38.2)、(322.6±19.6)和(371.3 ± 43.0) nm]随氢氟酸酸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且与酸蚀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氢氟酸处理可显著增加二硅酸锂陶瓷表面粗糙度.结合使用FE-SEM和AFM能够更好地对玻璃陶瓷的酸蚀表面微观形貌结构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英]/O'Sulli van EA…∥Caries Res.-2000,34.-82~87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量酸蚀症儿童的唾液流率、 缓冲力和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并与同年龄、性别的无 龋和龋活跃个体比较,以确定酸蚀症的重要危险因 素. 材料和方法实验组选择3~16岁常规检查出 酸蚀症的103个儿童,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儿 童组成的无龋组和龋活跃组.所有试验对象唾液收 集均在早晨及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采集前2 h 禁食禁饮,测定唾液变链菌数、菌斑pH值、唾液流 率和唾液pH值、缓冲力.变链菌用压舌板法采集 后接种于培养皿,以Joyce Loebel Magiscan分析系统 计数.非刺激性唾液收集时,儿童取坐位,低头流入 刻度管5 min;刺激性唾液收集时,儿童在咀嚼1 g石 蜡后吐入刻度管3 min.唾液流率、pH值、变链菌计 数的差异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唾液缓冲力用卡方 检验.计算各因素的未校正概率,评估其危险性,大 于95%认为相关. 结果刺激性唾液流率增高,pH值增高(仅 有0.3个单位提高).试验组约一半刺激性唾液缓 冲力低.变链菌平均计数:试验组大于龋活跃组大 于无龋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龋组 唾液流率最高,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H值则无龋组大于龋活跃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显 著性(P<0.001).唾液缓冲力为试验组低缓冲力 的个体百分数最高,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01).表明变链菌数、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的 pH值、缓冲力是酸蚀症的危险因素,非刺激性唾液 pH值低于6.5则酸蚀症易感性提高5倍,低缓冲力 可提高易感性2倍. [杨德琴摘刘天佳校]  相似文献   

20.
使用粘接剂提高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窝沟封闭体外实验龋模型,研究在唾液污染的情况下,使用全酸蚀粘接剂Prime & Bond NT对窝沟封闭后继发类龋损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使用粘接剂提高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无龋正畸减数上前磨牙36颗, 随机分为3组(12颗/组):常规组、唾液污染组、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Prime&Bond NT),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处理后进行窝沟封闭,各组标本经继发类龋损致龋实验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测各组标本窝沟封闭剂下龋损荧光面积,总荧光量,平均荧光量,封闭剂下龋损最大深度.结果 唾液污染组上述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Prime&Bond NT)各参数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唾液污染牙面会导致窝沟封闭后继发龋损的产生,影响封闭效果.使用全酸蚀粘接剂(Prime&Bond NT)可以减少唾液污染产生的不良影响,抑制窝沟封闭后继发龋损的发展,提高窝沟封闭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