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由于此类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从而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与病残率[1]。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rhGH +肠外营养支持 )和对照组 (肠外营养支持 ) ,于入院 1~ 6d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和病人恢复情况的观察。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病人治疗前血浆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血浆蛋白水平均升高 ,而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两者有显著差异。两组经治疗干预后 ,氮排出量均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氮排出量减少明显 (P <0 0 5) ,并于治疗后第 5天达到正氮平衡。结论 rhGH与PN联合应用可明显纠正负氮平衡 ,促进蛋白质合成 ,因此也必将成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营养支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对41例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氮平衡(N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N)、IgA、IgG、IgM以及肝、肾功能、血糖(GLU)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营养支持后NB、PA、TFN、IgA、IgG、IgM水平明显改善,而ALB、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NB、PA、IgA、IgM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重症监护 (EICU)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的危重急诊病人和复杂的治疗与监测仪器。因此 ,加强EICU组织管理 ,人员培训 ,急救药品设备及病室管理是提高急诊重症监护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1 合理的设置我院是一所有 2 0 0 0张住院床位的综合性教学医院 ,为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 ,先后建立了综合性ICU(GeneralICU)和冠心病ICU (CCU )、呼吸ICU (RICU )等专科ICU。1998年 1月成立了急诊重症监护室 (EICU)。EICU设于急诊科大门旁 ,有单独的出入口 …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但机械通气也大大增加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和器官损伤的危险。现对 1997年 7月~ 2 0 0 1年 2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 (R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情况进行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呼吸科ICU 2 3 9例患者 ,男 13 7例 ,女 10 2例 ,年龄 15~ 82岁 ,平均 5 6岁。患者的基础疾病有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性脑病 9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2例、重症哮喘4 6例、脑血管意外 3 5例、颅脑手术后19例、胸部手术后 2 7例、格林 巴利…  相似文献   

6.
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并发高血钠的病死率仍较高 ,而高血钠的发生与GCS昏迷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ICU自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住院日 >2 4h的颅脑疾病患者 12 1例 ,现分析如下。作者单位 :3 172 0 0 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ICU1.资料与方法 病例 :12 1例患者 ,其中男性 6 8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48 8± 2 2 7)岁。内科脑血管意外 (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 5 4例 ,其中脑出血 38例 ,脑梗死 1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 6 2例 ,其它 5例。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方法 :所有病例在入科 2 4h内进行…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病人机体能量代谢增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糖、脂肪代谢紊乱,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急性营养不良,免疫低下,不利于病人神经系统功能修复和预后.及时、有效、安全地补充营养物质显得尤为重要.现从肠内营养配方、途径和给予时间3个方面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胃肠内营养(EnteraNutrition,EN)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EN支持。此类病人病情均很严重,因此,由EN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部分需用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此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修复组织,恢复肌肉的功能,有利于脱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部分需用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此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修复组织,恢复肌肉的功能,有利于脱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 ,亚低温(2 8~ 35℃ )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和脑外伤后的神经损害 ,促进其功能恢复。尽管对于合并有严重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 ,尤其是休克患者 ,亚低温是相对禁忌的 ,但只要合理监护和综合治疗 ,亚低温治疗还是可行的。本文报告本院EICU收治的 1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多发伤病人行亚低温治疗的良好效果 ,并提出护理体会。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均为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2月我院急诊监护室 (EICU)收住的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6~ 6 5岁。入院时GCS 3~ 8分 ,平均 6 …  相似文献   

12.
知识角     
什么是氮平衡、正氮平衡及负氮平衡?答:蛋白质是主要含氮物质,膳食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情况可以用氮平衡衡量之,一个成年人食入氮(主要是蛋白质)的多少与其从尿及粪中排出氮量相等时,称为处于氮平衡状态。食入氮多于排出氮称为正氮平衡,出现于幼年的生长、妊娠、病后的康复或组织损伤的修补等。排出氮多于食入氮时称为负氮平衡,多见于饥饿及营养不良、烧伤、创伤或大手术后一段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病人经口和胃肠外营养 (PN)所摄入蛋白质的准确量 ,病人在移植后的排氮量 ,氮平衡 ,评价病人的营养状态 ,进而改进营养配方以满足HSCT病人的营养需求。方法 以 10例HSCT病人为研究对象 ,调查病人在移植的 0~ +15天之间经口和胃肠外两条途径 ,对蛋白质的摄入 ,氮平衡 ,氮的排出量进行监测 ,研究HSCT病人的蛋白质代谢状况。结果 HSCT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为 0 .7g/kg·d ,10例病人均为负氮平衡 -12 .1± 4.2 g/d ,排氮量为 194.32±2 7.93mg/kg·d ,高出机体的正常排氮水平。结论 HSCT病人在移植早期 ,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 ,目前的营养方案不能满足HSCT病人的代谢需求 ,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生长激素与烧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杰裕  肖能坎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118-1119
重组人生长激素 (rhCH)是近年来利用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 ,它与垂体内源性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动力学无异。所以 ,rhGH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现就rhGH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改善烧伤后的代谢状态烧伤后机体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 ,病人持续高代谢反应 ,导致全身肌肉组织消耗 ,免疫功能下降 ,伤口不愈和感染机会增加 ,传统的营养治疗纠正负氮平衡和减轻高代谢反应的疗效不令人满意[1 ] 。196 1年Liljedahl等[2 ] 就观察到严重烧伤病人应用人生长激素后 ,蛋白质合成显著增加。而后Wilmo…  相似文献   

15.
武婕  董萌萌 《全科护理》2024,(8):1501-1504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结构化查房(SIBR)模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营养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负氮平衡、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98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模式组。常规组49例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模式组49例行基于SIBR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负氮平衡、营养状态、肠道菌群水平、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模式组干预1~4周后负氮平衡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2周后模式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上臂三头肌肌围(AMC)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模式组干预2周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常规组;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与常规组[8.16%(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结论:基于SIBR模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营养可改善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状态,调节肠道菌群水平,改善负氮平衡,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与致残率[1] .因此在其伤后早期给予置管鼻饲,肠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但临床上非计划性拔管(UEX) 常有发生.甚至有患者多次拔管,造成多次留置,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加重对食道黏膜的损伤,又增添了护士的工作量,还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患者的营养供给 .本科对颅脑外伤鼻饲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使UEX发生率从2008年的40.54%下降到现在的7.89%.  相似文献   

17.
重症脑外伤后出现机体代谢平衡紊乱 ,主要表现为高分解代谢反应 ,导致负氮平衡[1] 。本院自 1996年3月至 1999年 6月对 36例重症脑外伤住院病人进行了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 ,在同等热能、同等氮量条件下比较了早期胃肠道营养 (EEN)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重症脑外伤预后及高代谢反应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8例 ,女性 8例 ,均经临床和CT检查确诊为重症脑外伤并符合以下条件[2 ] :①年龄 18~ 50岁 ;②伤前无任何心、肝、肾及内分泌疾患病史 ;③单纯性颅脑外伤 ,入院时GCS评分为 4~ 7分 ,除外弥漫…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主要由于脑干受损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以及交感神经损害皮肤出汗障碍而影响体热的放散所致。其特点为 :早期好出现高热 ;体温高达 39℃甚至 40℃以上并且持续不降 ;高热出现与肺部及伤口感染无关 ;单纯药物或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我院急诊ICU 1993年 10月~ 1998年 10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141例 ,其中表现中枢性高热者 13例。现将我们对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病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13例。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4例。年龄 6~ 6 0岁 ,平均 38岁。病人均为持续昏迷病人。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 8例 ;…  相似文献   

19.
重症患者低磷血症致横纹肌溶解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ICU病房近 3a收治的重症病人中 ,8例确诊为严重低磷血症合并横纹肌溶解症 (RM)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例均为ICU住院重症患者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9~ 6 8岁 ,平均 (38 4± 11 2 )岁。本组病人包括安眠药中毒 1例 ,酒精中毒 2例 ,CO中毒 1例 ,食道癌术后 1例 ,重症肺炎ARDS 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伴ARF 1例。1 2 诊断标准 低磷血症 :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用酶法测定血磷 ,按血磷 <0 5mmol/L、0 5~ 0 6mmol/L、0 6~ 0 8mmol/L ,分为重、中、…  相似文献   

20.
重症颅脑损伤后出现能耗增高,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患者神志不清,不能经口进食,早期鼻饲喂养不仅能减少机体能量和蛋白消耗,还对减轻继发性损伤,降低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十分有利[1、2].但是早期鼻饲喂养易发生消化道、代谢性及机械性并发症.本文通过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鼻饲喂养患者的观察,探讨相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