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窒息程度、孕周、出生体重的关系,对124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分析。结果:①窒息后器官损害的总发生率为84.7%。其中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57.3%,脑损害的发生率为56.5%,心脏损害52.4%,肺脏损害40.3%,肾脏损害26.6%,肝脏损害10.5%,胃肠损害4.8%。②重度窒息组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73.2%,高于轻度窒息组49.4%(P〈0.05)。③窒息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效果。②方法选择5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生脉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③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意识障碍发生率、原始反射异常率、惊厥发生率及颅脑CT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01~6.57,P〈0.05)。肌张力异常率无显著差异。④结论早期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可明显降低脑损伤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出生后只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病理状态,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发生的新生儿窒息81例,寻找出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防止远期后遗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分娩婴儿1265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引例,发生率为6.40%,其中轻度窒息58例,重度窒息23例,各占4.85%和1.82%。1.2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出生后!min及5minApgers法,可将新生儿窒息分为轻度和重度窒息。轻度(青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3例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55例。轻度窒息38例)和30例健康新生儿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进行测定并动态观察。结果:窒息新生儿TBA明显升高.重度窒息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提示新生儿窒息后常有肝脏损害发生并且程度与窒息程度呈正比。结论:血清TBA测定是评价新生儿肝脏实质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对新生儿窒息后导致肝脏损害的早期诊治以及预后观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尿β微球蛋白(β—MG)检测对新生儿窒息肾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窒息新生儿分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两组,每组又按有无合并肾功能损害分为合并肾功能损害组和无肾功能损害组,另设一组对照组,各组患儿分别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检测尿β—M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无合并肾功能损害组尿β—MG平均值比对照组稍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肾功能损害组尿β—MG平均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尿为标本测定尿β—MG作为衡量窒息新生儿肾功能受损的指标,有经济、取材容易和可连续测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变化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5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糖测定,分别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轻度窒息组、单器官损害组比较,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组血糖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糖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7.
朱斌 《海南医学》2009,20(5):107-108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酶的变化。方法比较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肌酶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心肌酶活性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要及早监测心功能并采取相应干预治疗措施,减轻心肌损害,从而减少心力衰竭、心肌坏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肌钙蛋白T(cTnT)及血心肌酶谱水平测定对判断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围产期窒息新生儿100例,其中重度窒息37例、轻度窒息63例,无窒息新生儿80例,均于生后20min采血检测cTn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的血cTnT、AST、LDH、CK、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窒息新生儿(P〈0.05,P〈0.01),且窒息程度越重,各指标的水平越高(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的血cTnT与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丙二醛(MDA)评估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新生儿窒息50例,其中重度窒息15例、轻度窒息35例,对照组10例,分别于1d(12-24h)、3d、5d时测定cTnI及MDA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cTnI浓度明显增高,对照组与窒息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窒息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中cTnI可敏感地反映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MDA可反映脂质过氧化强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妊娠合并心脏病新生儿窒息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597例母亲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新生儿及57例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资料。结果597例新生儿全部进行30秒内评估,其中57例存在异常,其中呼吸异常17例,心率小于100次/分13例,呼吸异常且心率小于100次,分27例;57例新生儿均采用气囊面罩正压通气,7例气管插管,12例胸外按压,4例予肾上腺素、纳洛酮成功复苏。经过早期干预57例患儿1分钟阿氏评分≤7分(轻度窒息)14例;1分钟阿氏评分≤3分(重度窒息)6例。597例新生儿中20例(3.35%)诊断窒息,低于早期干预-“复苏”的使用率(9.55%),P〈0.001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窒息发生率3.35%低于文献报道的10.78%,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母妊娠合并心脏病均为高危因素产妇,择期剖宫产率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早期给予生命支持应在生后30秒内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窒息新生儿早期喂养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期喂养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4例窒息新生儿临床喂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呕吐、腹胀、胃出血为窒息新生儿常见胃肠紊乱;出生后前3d喂养的胃肠紊乱率较高(分别为65.2%,24.1%,8.9%),4d后明显减少率(1.12%),前3d喂养中第1d紊乱率最高(P<0.05),不论糖水、稀奶均可出现紊乱;前3d禁食者的胃肠紊乱率(2.15%)明显小于喂养者(P<0.05),而糖水和稀奶喂养紊乱率(分别为20.65%,25.39%)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窒息新生儿出生后不宜过早开奶,前3d尤为慎重;第1d无论是糖水还是稀奶均不宜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早期喂养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84例窒息新生儿临床喂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呕吐、腹胀、胃出血为窒息新生儿常见胃肠紊乱 ;出生后前 3d喂养的胃肠紊乱率较高 (分别为 6 5 .2 % ,2 4.1% ,8.9% ) ,4d后明显减少率 (1.12 % ) ,前 3d喂养中第 1d紊乱率最高 (P <0 .0 5 ) ,不论糖水、稀奶均可出现紊乱 ;前 3d禁食者的胃肠紊乱率 (2 .15 % )明显小于喂养者 (P <0 .0 5 ) ,而糖水和稀奶喂养紊乱率 (分别为 2 0 .6 5 % ,2 5 .39% )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窒息新生儿出生后不宜过早开奶 ,前 3d尤应慎重 ;第 1d无论是糖水还是稀奶均不宜喂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脏解剖及主、肺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探讨窒息对心脏收缩功能影响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利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27例轻度窒息和18例重度窒息及1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二维超声及主、肺血流参数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和正常新生儿比较,轻、重度窒息组心脏的腔室大小和室壁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重度窒息组主动脉最大射血速度(PV)较正常新生儿和轻度窒息组降低(P<0.01),主动射血加速时间(AT)重度窒息组较正常新生儿延长(P<0.05);肺动脉射血加速时间(AT)及与射血时间(ET)的比值(AT/ET)轻度窒息组较正常组,重度窒息较轻度窒息及正常组缩短或降低(P<0.01或<0.05)。恢复期除主动脉最大射血速度(PV)和肺动脉AT/ET仍低于正常外,余参数各组间无差异。以急性期肺动脉AT/ET低于正常新生儿95%可信区间的下限0.26为标准,其估测窒息新生儿预后不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6%、79.66和77.77%。结论窒息对新生儿的主、肺动脉血流参数均有影响,急性期肺动脉AT/ET的改变与患儿的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27例轻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及1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二维超声及STI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和正常新生儿比较,轻、重度窒息组心脏的腔室大小和室壁厚度无变化(P〉0.05)。轻、重度窒息组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急性期右室射血时间(RVET)缩短(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PEP)延长。重度窒息新生儿RPEP/RVET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较正常和轻度窒息新生儿增大(P〈0.05)。急性期重度窒息新生儿较正常新生儿的左室射血前期时间(IPEP)有所延长(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窒息组RPEP/RVET增大者较轻度窒息组增多,急性期RPEP/RVET增大者心衰发生及远期致残率较RPEP/RVET正常者增加。结论 窒息对新生儿心功能的影响右心重于左心。RPEP/RVET增大者临床表现较重,发生残疾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动态变化早期预测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66例足月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46例和重度窒息组20例;选择同期无窒息足月儿为对照组(30例)。监测3组患儿生后24 h、3 d、7 d血清NSE及生后6 h、3 d、7 d 时aEEG的变化。所有窒息组患儿依据脑损伤MRI结果分为MRI阳性组、MRI阴性组,运用ROC曲线评估血清NSE及aEEG早期预测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 3个时间点重度窒息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② 生后6 h、3 d、7 d,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痫性活动(SA)与窒息程度均存在相关性,生后6 h相关性r分别为0.678、0.621、0.437,生后3 d相关性r分别为0.739、0.863、0.746,生7 d相关性r分别为0.824、0.869、0.847,P均<0.05。③重度窒息组颅脑MRI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χ2=4.521,P<0.05)。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生后24 h血清NSE浓度预测颅脑MRI阳性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885,当血清NSE水平达48.7 μg/L,其诊断价值最大。⑤ 由背景活动正常、SWC成熟度及SA运用ROC曲线预测颅脑MRI阳性率,生后6 h、3 d时aEEG的变化对早期窒息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较低,生后第7天aEEG的变化对窒息脑损伤无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NSE及aEEG动态变化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有监测和预警作用,对早期预测脑损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窒息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峥  迟放鲁  陈超  邵肖梅 《上海医学》2003,26(5):330-331
目的 研究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窒息新生儿听力的基本特征,了解轻度与重度窒息新生儿DPOAE的区别。方法 根据Apgar评分,将42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组及重度组,应用Bio-Logic AuDx耳声发射仪对2组窒息新生儿进行DPOAE听力筛查。采用SPSS l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组新生儿DPOAE检出率高于重度窒息组,窒息新生儿DPOAE DP—NF值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轻度与重度窒息组间DPOAE DP—NP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DPOAE可作为窒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DPOAE测试结果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Apgar评分与窒息新生儿的听力情况有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对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血糖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 40例窒息患儿生后 72h内进行连续血糖监测 ,同时测定血清皮质醇 (CT)、胰岛素 (INS)、胰高血糖素 (GC)和生长激素 (GH)的浓度。结果 :轻度窒息对新生儿糖代谢无影响 ;重度窒息生后 6h血糖最高 ,36h最低 (P <0 .0 1) ,4种激素水平均明显增高 (P <0 .0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后 6~ 12h血糖值与CT和GC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1) ,证实了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并存现象。结论 :应激反应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高血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血糖监测对重度窒息患儿十分重要 ,治疗时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  相似文献   

18.
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茹 《河北医学》2009,15(12):1413-1416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提供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体表心电图机及彩色超声诊断仪等对30例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QT离散度及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前瞻性动态观察。结果: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显著增高(P〈0.01),QT离散度显著延长(P〈0.01);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严重抑制,其特点是舒张功能首先受累,收缩功能异常则右室重于左室。结论:心肌损伤和心功能障碍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QT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是评价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和心功能障碍的特异性指标和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脏器损害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判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3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初始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治疗6 h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分组方法:①按新生儿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分组,0~3分为重度窒息组,4~7分为轻度窒息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初始水平和治疗6 h后水平;②按治疗6 h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乳酸高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和乳酸低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观察2组患儿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发生多脏器损伤的不良预后情况,分析评价早期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结果 动脉血乳酸初始浓度、治疗6 h后浓度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高清除率组中发生多脏器损伤26例,未发生65例,发生率为28.6%;乳酸低清除率组中发生多脏器损伤29例,未发生14例,发生率为67.4%;2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3,P<0.001)。 结论 窒息新生儿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与窒息程度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反映出窒息新生儿的窒息程度越严重。早期(6 h)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发生多脏器损害的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意义,早期(6 h)乳酸清除率越高,发生多脏器损害的可能性越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窒息新生儿120例,其中轻度窒息组74例、重度窒息组4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窒息组新生儿在入院后第1 d、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在生后1-3 d各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用乳胶颗粒增强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Cys C水平,与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窒息组血清Cys C、BUN和Cr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血清Cys 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3%、35%和38%,重度窒息组血清Cys 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1%、65%、和70%,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Cys C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Cys C与BUN和Cr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r=0.84,P〈0.01)。结论:Cys C能较早反映肾脏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血清Cys C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