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对大庆林甸温泉嗜热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常规的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嗜热菌,采用全菌体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细菌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分离纯化出的3株嗜热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杆状,直或接近直,均有芽孢、荚膜、鞭毛,V-P试验、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均阳性,均能降解淀粉。3株菌生长温度范围为35~65℃,pH值范围为4.5~11.5。结论 3株嗜热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大庆林甸温泉嗜热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常规的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嗜热菌,采用全菌体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细菌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 分离纯化出的3株嗜热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杆状,直或接近直,均有芽孢、荚膜、鞭毛,V-P试验、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均阳性,均能降解淀粉.3株菌生长温度范围为35 ~ 65℃,pH值范围为4.5~11.5.结论 3株嗜热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8株耶尔森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与鼠疫菌的免疫原性关系。方法采用生长特性、糖醇酵解、毒力因子、药敏、动物试验和免疫原性血清学等试验。结果试验菌株菌落圆形光滑,G-短杆菌,22℃有动力3、7℃无动力;生化试验6株菌与标准株基本一致,2株菌有偏差;8株菌均对氯霉素、痢特灵、舒普深、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庆大霉素敏感;2株菌为VW 株,3株为VW±株,VW 及VW±株对小白鼠有致病性;8株菌均与小肠结肠炎菌0:3血清型的抗血清呈强凝集反应,与鼠疫菌、假结核菌的抗血清不凝集;每株菌免疫血清进行鼠疫IHA试验均阴性。结论8株菌为小肠结肠炎菌0:3血清型,其中6株为典型菌株,2株为非典型菌株,血清学上与鼠疫菌、假结核菌无免疫原性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生长曲线等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掌握该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规律。方法:按国标GB/T4789.35-2003的方法测定菌落总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pH值、滴定酸度和菌落总数对数为纵坐标,绘制菌株(种)生长曲线。通过测定pH值及OD值,确定菌株(种)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测定活菌数,确定菌株(种)的接种方法及生长促进因子。结果:综合分析生长曲线,确定嗜酸乳杆菌在5%接种量,37℃下最佳收获期为12h~16h;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5.8,37℃培养;选择4种天然廉价物料(添加剂)作为菌株(种)的促生因子,发现对其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影响大小依次为:西红柿汁5%〉香菇汁3%〉胡萝卜汁5%〉啤酒5%〉对照。结论:得到嗜酸乳杆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菌液培养、冻干粉制备及活菌制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方法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农药厂的污泥中进行富集和分离筛选高效菌株,并且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和其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该菌株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命名为Klebsiella sp.J-2(登录号为AY989899),菌株J-2能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是35 ℃,最佳pH是7.0.结论 菌株J-2是一株能高效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生态学。方法: 从吉林地区自然环境中采集腐木、土壤、陈玉米秸、陈麦秸等标本70份,用含放线菌酮的改良沙氏培养基分离菌株,沙氏培养基传代培养,通过观察菌落的外观形态、显微镜下菌丝和孢子的生长形态等方法,鉴定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结果:70份标本中鉴定出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共37株,分离阳性率为52.86%,其中申克孢子丝菌6株(8.57%),外瓶霉属14株(20%),链格孢3株(4.29%),着色真菌5株(7.14%),疣状瓶霉4株(5.71%),待定5株(7.14%)。同时还分离出镰刀菌、念珠菌、曲霉、青霉菌等条件致病菌。结论:研究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孢子丝菌病、皮肤着色真菌病及暗色丝孢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耐热乳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耐热乳糖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及其产酶条件。方法利用含有X-gal平板培养基,于60℃划线培养,筛选出耐热乳糖酶产生菌,并观测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H及乳糖浓度对菌株生长及产酶条件的影响。结果筛选出含耐热乳糖酶菌株,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分别为培养温度(60±1)℃,培养时间18~21h,培养基起始pH7.0~8.0,培养基乳糖浓度41.7mmol/L。结论在含有X-gal培养基进行划线培养是筛选产乳糖酶菌株的有效方法,同时该菌株具有嗜热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株溶血性孪生球菌新变种,是从12例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胸水、痰液中分离出来的。该菌株在菌形、染色性、生长特性方面与溶血性孪生球菌相似,但在形态排列、繁殖方式、需氧、菌落外形,能迅速溶血并有自溶现象等与其不同,故认为是一种变异菌株,过去认为它是一种呼吸道常在菌之一。我们根据光镜、电镜、抗体测定、动物接种试验及从脓性分泌物中培养为单一纯菌,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证实为具有致病力的一株变异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AMP受体蛋白(cAMP receptor protein,crp)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菌生长特性、荚膜染色、超黏性试验和离心试验观察肺炎克雷伯菌crp缺失株体外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肺炎克雷伯菌crp缺失株生长菌落较小,生长速度较慢,细菌形态由杆状变为圆形,离心不易沉淀于Ep管底部。结论:crp调控子可能会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细菌形态和荚膜含量等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为肺炎克雷伯菌crp基因功能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自制培养基筛选耐氧双歧杆菌,并对此菌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将耐氧菌株接种于自制的增菌培养基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分别在CO2、需氧环境中37℃培养,于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吸光值,绘制生长曲线,对细菌进行平板计数并对其形态菌落进行观察。结果:耐氧双歧杆菌在CO2、需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生长速度、最高活菌数、形态和菌落特征不同,在CO2环境中生长较好。结论:耐氧双歧杆菌在CO2、需氧环境中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发酵乳杆菌生长、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PP-ACP的防龋机制。方法:将发酵乳杆菌接种到BHI培养基,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0.5%~5.0%(W/V))的CPP-ACP溶液,厌氧培养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菌浓度的吸光度A值(λ=550nm)。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aliva-coated hydroxyapatite,S-HA)形成实验性膜,用不同浓度(0.5%~5.0%(W/V))CPP-ACP处理S-HA,定量观察发酵乳杆菌在S-HA上的粘附情况。结果:随CPP-ACP浓度的升高,发酵乳杆菌甲臜产物的二甲亚砜溶液的吸光度值降低,即发酵乳杆菌的活菌数减少(P〈0.01)。发酵乳杆菌对经各实验浓度的CPP-ACP处理后的S-HA粘附能力明显下降,粘附量(cpm)随CPP-ACP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粘附抑制率达100%。结论:CPP-ACP对发酵乳杆菌的生长以及在S-HA上的粘附具有抑制作用,随CPP-ACP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硒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硒制剂对连续厌氧培养的变形链球菌(S.mutans)生长及产酸情况的影响,观察硒对变形链球菌的作用。方法:将复苏的变形链球菌标准株(Ingbritt C),分别等量接种于含不同浓度硒的TS液体培养基中。采用厌氧菌连续培养技术,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菌液OD值,绘制生长曲线,并通过pH仪检测菌液pH值;培养24h终止后,接种于平皿进行菌落(CFU)计数。结果:实验组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曲线在生长对数期较对照组低(培养第2~8h),硒浓度0.8ppm组菌液OD值低于其他组(P<0.05);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菌液pH值无明显差别(P>0.05);硒浓度为0.8ppm组菌落计数低于其他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硒(0.8ppm)可使变链菌生长受到抑制。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组变链菌数目明显减少的情况下,细菌培养液的pH值与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中药莱菔子中芥子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75μm×90cm,实际长度81cm),运行缓冲液为0.02mol/L Na2HPO4:0.02mol/L NaH2PO4=1:1(25℃时pH=6.89),分离电压为25kV,压力进样30mbar×8s,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芥子碱在0.2~1.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为1.21%。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测定莱菔子中芥子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Thyroxine,TH)对SD(Sprague-Dawley)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NS10 ml/(kg·d);低剂量组,给予甲状腺素100μg/(kg·d);高剂量组,给予甲状腺素600μg/(kg·d);ig,每天一次,连续用药14 d,取出大鼠胰脏,制备电镜标本,观察TH对大鼠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高剂量组(TH600μg·kg^-1·d^-1,ig,14 d)和低剂量组(TH100μg·kg^-1·d-^1,ig,14 d)与对照组比较,多数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正常,部分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在大鼠高剂量组电镜标本上述现象更为明显。结论电镜观察显示,甲状腺素对高剂量组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风藤总酚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Folin-酚比色法,以白藜芦醇为对照品分析测定了大风藤中总酚含量。结果:大风藤提取液在加入Folin-酚试3 ml、7.5%Na2CO33 m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0 min,浓度在0.672 mg/ml~4.704 mg/ml时与其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A=1.509 9C+0.051 9(n=7),相关系数为r=0.999 15,根据此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大风藤总酚的定量测定。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ARCO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植入钽棒并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除2例患者进展为ARCOⅢ期外,其余股骨头均无塌陷,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2±7.1)分提高到术后(83.9±8.6)分。结论: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羊蹄根对体外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液氮下保存的肝星状细胞株于 37 ℃、5%CO2孵育箱中复苏传代培养,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刺激肝星状细胞(HSC)12h后,同步分为 2 组:对照组、羊蹄根不同剂量(1:1200、1:1800、1:2400)组,2 h后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镜下可见羊蹄根组比对照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细胞由典型的星形变成了椭圆形或梭形,细胞体积减小,细胞结构完整,细胞之间伪足连接少见、融合基本消失;各剂量组对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 69.36%、32.01%、29.14%,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相比细胞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羊蹄根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效的缓解了肝星状细胞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金樱子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250 mm×2.1 mm,3μm),流动相甲醇-甲酸水(87∶13),流速0.25 ml.min-1。柱温30℃,质谱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选择性离子流模式(负离子)。结果: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样回收率分别为为98.1%和97.6%,RSD分别为2.7%和2.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金樱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化高密度脂蛋白3(ox-HDL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与不同浓度(50~200mg/L)ox-HDL3共孵育,用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HUVECs形态及核形态的变化,用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状况。结果:ox-HDL3使内皮细胞数目减少,形态改变;Hoechst 33258染色后可见大量的细胞核浓缩呈高亮度蓝色荧光的凋亡细胞;MTT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ox-HDL3可导致内皮细胞受损,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瑶药定心藤中的3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以加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药材所得液体直接进样,色谱条件为:以1%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梯度程序为0~40 min,15%~40% B;40~50 min,40%~60% B;50~60 min,60%~15% B;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流速0.8 mL/min.结果:定心藤中3个目标成分[(+)雪松醇、芦丁和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在0.01~2 μg进样量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r=0.999 7,r=0.999 8),精密度分别为1.53%,1.39%和1.26%,平均回收率分别103.8%,102.1%和103.5%,RSD分别为2.1%,2.3%和2.5%;8批药材三组分含量的RSD在1.2%~2.3%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线性范围良好、简便准确,适合于对定心藤中3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