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41-4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连用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脂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无效2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无效15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TC、TG及LDL-C、HDL-C水平分别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除了可降低血脂,还可改善心肌缺血和减少心绞痛发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娟  黑君华 《吉林医学》2010,31(31):5545-5545
目的: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97例U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片,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UA患者疗效佳,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景强强  李慧婷 《吉林医学》2013,34(13):2488-248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展开治疗观察,抽签分成两组后给予常规组50例病例实施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50例病例实施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高敏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实施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较高,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对HDL-C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多分组对照研究,即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n=23)与观察组(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n=22),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LDL-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27%(17/22)、47.83%(11/23),(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可有效稳定患者血脂水水平,改善病情,其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及对IL-6和hs-CRP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IL-6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TC、TG、IL-6和hs-CR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及P0.05)。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安全有效,显著降低血脂、血清IL-6、hs-CRP的浓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45例再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62.6±13.1岁,在常规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口服,共用药8周;瑞舒伐他汀组54例,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40~80岁,平均60.5±14.6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8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血脂及C反应蛋白(C-response protein,CRP)浓度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组与氟伐他汀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和79.63%, 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明显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NF-κB、TNF-α、IL-1及IL-6的表达水平,研究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2)和观察组(n=170)。对照组行基础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行基础治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各临床指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TNF-α、IL-1及IL-6水平与NF-κB活性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UAP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显著改善患者血脂、降低TNF-α、IL-1及IL-6水平与下调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12.
易成文 《中原医刊》2009,36(1):22-23
目的评价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总有效率分别92.29%和87.50%(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01和0.141,治疗组每增加1个效果单位,要比对照组多花23.27元的费用。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但阿司匹林的成本-效果比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3.
李维筠  郑志恒  宫兆滨 《安徽医学》2015,36(12):1523-152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硬化程度及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2例 ACS 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钙)及对照组(阿伐他汀钙),每组61例。比较治疗4、8、16周时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 NT-proBNP、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差异,并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6周时,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治疗周期内,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期下 NT-proBNP、Hs-CRP 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指标均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NT-proBNP =5.71,FHs-CRP =5.3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8%,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 ACS 患者机体血脂水平,降低 NT-proBNP 及 Hs-CRP 表达水平,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PA,PAI及D—二聚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74例住院心绞痛患者(其中SAP组26例,UAP组48例)的血浆t-PA活性、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心绞痛患者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及D-一聚体含量显著增高;S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但PAI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U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和SAP组均显著降低且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揭示SAP患者有纤溶活性降低,但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更显著,并且有冠脉内微血栓形成的指标改变,这对了解UAP的发生及指导抗凝溶栓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诊断明确的UAP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4例)和高剂量组(48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基础治疗。低剂量组在基础治疗上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晚1次;高剂量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测定血清Hcy、hs-CRP及血脂水平,比较2组血清Hcy、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Hcy、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且大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均<0.01)。2组HDL-C均升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UAP患者,大剂量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充分发挥调脂作用,能更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毗格雷75nag,每天1次。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丽组患者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控制心绞痛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5.67,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机制与其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片及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TC、LDL-C及HDL-C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1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片及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华 《医学综述》2008,14(8):1270-1271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出血发生的情况及静息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所有观察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各种出血无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UAP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g)测定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间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imer和Fg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D-Dimer、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患者的D-Dimer、Fg均明显高于SAP组患者(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D-Dimer和Fg水平明显升高,反映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有血栓的形成,D-Dimer和Fg的检测对ACS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扩冠状动脉、吸氧等治疗。治疗组6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血脂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汤具有益气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改善血脂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