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化学疗法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给抗痨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碰到一些患者在抗痨前无发热,抗痨后出现发热,或有些患者在抗痨前有发热,抗痨后发热消失,但继续抗痨,又出现发热,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加重,复查胸片,发现结核病灶均无好转。在基层无条件做结核菌的接种与药敏,因此我们必须综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系统病变引起的发热,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
<正>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重症结核病,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在早期诊断及有效抗痨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偏瘫后遗症,单纯抗痨治疗偏瘫症状难以改善。笔者  相似文献   

3.
异烟肼是目前临床上抗结核最常用的药物,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DOTS)初治、复治方案中异烟肼均为一线药物。作为一种化学治疗药物,异烟肼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屡有报道,常见的有肝功能损害、末梢神经炎、精神症状、癫痫等。但是异烟肼引起药物热临床少见,发生率远少于同为一线抗痨药的利福平。我科一例肺结核住院病人在使用异烟肼抗痨时出现高热、皮疹,停药后症状消失,再次用异烟肼时症状又出现,确诊为药物热。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5岁,工人。因反复低热、右侧胸闷、气急5年,自觉胸椎向后微凸1年就诊。患者5年前因低热、干咳、盗汗在A院摄胸部后前位片发现右肺大片状淡薄阴影,以结核性胸膜炎住院,经抗痨治疗低热、咳嗽等症状好转,出院后规则抗痨联合化疗10个月(X线号620905)。次年6月症状复发,摄片见右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右肺呼吸音减弱,  相似文献   

5.
一、一般资料患者男,59岁,工人。患者自1987年3月以来经常咳嗽,咳痰,右胸不适,无发热,曾在外院就诊,摄胸片提示:左肺上叶结核,经抗痨治疗后症状好转。1987年10月以来经常感觉右胸不适,活动则症状加剧,去某结核病院就诊,胸片示:胸膜反应,无明显块影,故继续抗痨治疗。但症状无明显缓解。再次摄胸片提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胎盘贝及抗痨散治疗难治性肺结核临床疗效。方法:38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结核药物化疗组17例,胎盘贝及抗痨散组21例,常规抗结核药物化疗组给予2S(E)HRZ/4HR化疗方案,胎盘贝及抗痨散组在2S(E)HRZ/4HR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胎盘贝及抗痨散,2组均治疗2个月后痰涂片镜检抗酸杆菌,疗程结束评价痰菌阴转率及X线胸片病灶吸收变化。结果:胎盘贝及抗痨散组有效率95.2%,常规抗结核化疗组有效率52.9%。结论:胎盘贝及抗痨散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协同西药杀灭结核菌,减少结核菌对抗结核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消除肺结核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7.
病例:女,42岁,农民。一年前无任何诱因突然出现心慌、气促,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心包穿刺抽出少许淡黄色液体,经抗痨治疗好转,出院后持续抗痨。三月后症状复发,入北京某医院,多次心包穿刺,均抽出淡血性液体,有两次查到结核杆菌,按结核性心包炎治疗两月余,病情再次缓解。但不久心慌、下肢浮肿等症状第三次发作,在以后半年多时间内,多次转诊于武汉三家大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黄精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抗痨、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精,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并加以比较。结果:在结核病灶吸收、症状改善、痰菌转阴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黄精能提高抗痨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站结核病防治(结防)门诊自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底对新登记的352例肺结核病人进行对照研究,采用随机化原则将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抗痨治疗的同时加用卡提素,对照组仅抗痨治疗。通过两组间的痰菌阴转率、症状综合评价“好”和病灶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贵  石宏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20-7520
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常见,结核病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痨治疗问题更是治疗难题。现将2005—2008年我科收治结核病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16例抗痨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福平致会阴部过敏一例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传染科郑月珍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外三科田秀琴利福平是近年来抗痨治疗中的"二线"常选药物,临床上多与"一线"抗痨药物联合使用,疗效好,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其不良反应可见流感样综合征、肝炎前驱症状、皮肤过敏反应、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地抗痨方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病理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125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接受抗结核、保肝、抗感染、卡巴克洛、止血芳酸等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二地抗痨方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CD3+、CD4+、及CD4+/CD8+升高,CD8+降低;痰培养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及空洞闭合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地抗痨方能明显减轻患者咯血、盗汗、呛咳等症状,有效改善肺结核局部病灶及空洞等病理状态,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选取初治肺结核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行正规标准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症状及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完全吸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痰菌阳性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标准化化疗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有利于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抗痨散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采用常规抗结核药治疗的同时,配合抗痨散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观察病灶吸收、空洞关闭、痰菌阴转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强化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和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痨散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排菌时间,快速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青壮年女性肺泡细胞癌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32岁,农民,平时身体健康,自2003年1月开始出现咳嗽、气促、咳白色黏痰及低热,体温37.5℃左右,无咯血.在当地反复抗炎、对症治疗无效,6月3日又到当地一家综合医院就诊以"肺结核并感染"给予抗痨"H+RT+E"抗炎治疗1个月,自觉症状无好转,于7月初自行停服抗痨药,服中药治疗至8月初.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入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疗效。方法:对35例确诊EBTB病人在全身抗痨基础上行纤支镜介入局部注药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疗程2个月,与同期11例确诊EBTB(对照组)仅行常规全身抗痨病人比较。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为13.5d,对照组为23.3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纤支镜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纤支镜介入联合药物雾化吸入能较好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相似文献   

17.
自从链霉素、对氨柳酸钠,特别是异烟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的存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激素的应用使预后更有所改善。在应用有效的抗痨药物的基础上,辅助以激素,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激素有消炎、抗变态反应、抗纤维素形成作用,因而能消除渗出物,防止纤维素沉着粘连等。所以激素加化疗不但能减轻结核中毒症状,并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膜刺激症状,尚能使抗痨药物更好地弥散。范永琛等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一文中指出,结脑患儿在治疗开始时常表现为病情加重或于短期内死亡,这可能是抗结核药物使大量的结核菌死亡,放出大量的结核  相似文献   

18.
作者回顾分析了近年来用外科方法治疗的28例胸壁结核,其方法是:全身抗炎抗痨治疗,病情稳定后,彻底清除脓汁及窦道,术中分别用3%双氧水和1:1000的洗必泰溶液冲洗残腔,并用5%碳酸氢、钠浸泡残腔30分钟,残腔用电凝止血后放入链霉素粉剂1—2g,用可吸收线缝合带蒂肌瓣充填残腔,术后加压包扎全身抗炎抗痨治疗2周,1:2服抗痨药物6—9个月。作者认为:在诊断上要注重临床特点:缓慢起病,病程长,全身性结核中毒症状较轻,局部半球形寒性包块,窦道经久不愈,反复溢液,经普通抗炎治疗无效;不要过分依靠辅助检查。强调手术前后的全身抗结核治疗,术前发现有原发结核病灶者必须先抗痨治疗1—2月,待结核中毒症状被控制后再行局部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前未发现原发结核病灶而临床可疑者,术前抗痨治疗2周,术后抗痨治疗6—9个月。手术操作上主张彻底清除病灶,用强氧化剂和碱性药液冲洗浸泡残腔,尽量用电凝止血,用可吸收线缝合带蒂肌瓣充填残腔,以减少残腔内积血和异物存留,术后加压包扎不放引流片,术后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适当延缓拆线,一般10-12天为宜。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11岁,以右膝关节肿胀10年余,皮肤紫斑三年入院,首发症状为生后6个月出现右膝关节肿胀,经对症处理3天后消失,3岁时又复现类似症状。在某地医院经检查住院诊断为右膝关节结核,行抗痨治疗2年余肿胀未消。入院前一年拔牙时出血不止,以至患出血性贫血,经输血后好转。近一年右膝关节肿胀仍按抗痨治疗无效,始来我院经骨科摄片排除关节结核,而以右膝关节肿胀原因待查收入儿科,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入院查体所见:额部、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瘀斑,右膝关节肿胀,但无红、热,痛,活动不受限。血常规、血  相似文献   

20.
罗尧都 《临床荟萃》2000,15(1):39-39
作者对近几年收治的服用抗痨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所致的 18例药物性肝炎作临床分析。并对其发病诱因和诊治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希望对结核病的管治工作有所裨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18例 ,男 14例 ,女 4例。男女之比为 3.5∶ 1。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5 1.3岁。所有患者均有肺结核病 ,其中浸润型肺结核 13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例 ,左上或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 3例。初治患者 15例 ,复治者3例。所有患者均在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三联抗痨治疗期间出现肝炎症状 ,从服药到出现肝炎症状时间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