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对500kV岩平线加装高抗后出现的非全相运行时的工频谐振过电压问题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认为造成岩平线出现过电压的原因主要是高抗补偿度较高、线路未换位造成三相参数不平衡以及高抗中性点电抗取值不合适。提出了解决岩平线过电压问题的技术措施。岩平线按照提出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对500 kV岩平线加装高抗后出现的非全相运行时的工频谐振过电压问题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认为造成岩平线出现过电压的原因主要是高抗补偿度较高、线路未换位造成三相参数不平衡以及高抗中性点电抗取值不合适。提出了解决岩平线过电压问题的技术措施。岩平线按照提出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蔡汉生  胡丹晖  涂彩琪 《华中电力》2000,13(3):27-29,59
针对五民线无高抗运行的典型情况,利用EMTP程序对发电机自励磁和五民线的工频电压、潜代电流、操作过电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指出了五民线无搞抗运行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电源阻抗特性对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综合考虑该过电压的各影响因素后求取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最大值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在较少的仿真计算量下准确地求出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最大值。对不同长度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的限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综合考虑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角度提出了沿线高抗补偿容量的最优分配方案,最后对单回线路与双回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相应的过电压限制措施。结果表明线路长度小于500 km时,采用线路两端设置高抗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措施,即可有效限制该过电压;当长度超过600 km时,需在长线路中间进行分段落点,设置MOA及合适的高抗补偿容量来限制该过电压,分段距离宜控制在400 km左右;相同长度下,单回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较双回线路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南方互联电网梧州500kV开关站母线电压偏高问题,拟在梧州站母线投入1组150Mvar并联电抗器(以下简称高抗)。从理论分析、实验仿真及现场试验等方面对梧州站高抗投入的作用及投切时过电压状况进行了探索。现场试验表明,梧州站投入高抗使母线电压降低2%,是降低母线电压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切除高抗时会产生较高过电压。理论分析表明,在不带避雷器情况下,切除高抗会产生近7倍的过电压;带上避雷器,所产生的过电压将近3倍。为避免较高的过电压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切除高抗的操作不宜在梧州站内进行。  相似文献   

6.
邓雨荣 《广西电力》2000,23(1):15-17
分析了500kV并联电抗器(以下简称高抗)开断的过电压的产生及影响,从断路器的并联电阻、避雷器及高抗的投切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过电压的限制措施及效果,并用试验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切除高抗会产生高达7倍的过电压。氧化锌避雷器是限制高抗开断的过电压的有效、经济措施,能将高抗开断的过电压限制在3倍以下;若再带上线路,在远方站间接切除高抗,其过电压可限制在2倍以下。采用这种方式,可安全、顺利地切除高抗。  相似文献   

7.
贾烨 《内蒙古电力技术》2011,29(5):54-55,67
针对某变电站负荷性质及运行中出现的过电压引发的设备故障情况,采取了过电压防治改造措施,主要有:过电压保护器更换为避雷器,拆除消弧装置,35 kV不接地系统中性点改造为小电阻接地系统等。改造后,未发生过电压引发的设备损坏事故,减少了经济损失,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邓雨荣 《广西电力》2003,26(Z1):49-50
分析了500kV并联电抗器(以下简称高抗)开断的过电压的产生及影响,从断路器的并联电阻、避雷器及高抗的投切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过电压的限制措施及效果,并用试验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切除高抗会产生高达7倍的过电压.氧化锌避雷器是限制高抗开断的过电压的有效、经济措施,能将高抗开断的过电压限制在3倍以下;若再带上线路,在远方站间接切除高抗,其过电压可限制在2倍以下.采用这种方式,可安全、顺利地切除高抗.  相似文献   

9.
程文钢 《广西电力》2004,27(2):23-25
通过500kV岩平线的事故,针对岩滩电厂的现状,分析其输电可靠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电网500 kV布乌Ⅰ线因线路高抗检修和更换保护设备需要停电周期较长,考虑电网的运行可靠性要求,计划采用不带高抗运行方式作为过渡运行方式,通过内过电压计算,高抗退出运行后,在布乌Ⅰ线启动及运行过程中需要对乌海、布日都500 kV母线进行电压控制。本文采用BPA电网仿真软件,仿真分析了高抗检修、500 kV布乌Ⅰ线不带高抗投运,系统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在极端运行方式下为满足控制电压大小电网需要具备的无功调节能力。根据计算,提出了不带高抗投运情况下系统需要投入的无功补偿设备容量大小、电厂机组无功出力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分析1 000 kV紧凑型线路的电气参数、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操作过电压等,并与常规型线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紧凑型线路的自然功率较大,其电气参数的平衡性较好;为满足限制工频过电压和潜供电流的要求,紧凑型线路需要较大的高抗容量,其中性点小电抗的阻值也较大。研究发现,紧凑型线路高抗中性点电压较高,在算例中超过了特高压示范工程中相应的耐压水平;为此,建议适当提高线路高抗中性点的绝缘水平。此外,鉴于紧凑型线路的相间距离明显小于常规型线路,还应注意校核相间绝缘水平。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四星接法MOA来限制紧凑型线路的相间操作过电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利用EMTP建立了1000 k V典型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针对工频、操作和雷电过电压情况下中性点小电抗的过电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并联电抗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对过电压的抑制效果,重点分析了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的过电压,并对其绝缘水平进行了核算。实验发现:并联电抗器可有效抑制线路以及小电抗上的工频过电压,避雷器可以有效限制操作过电压以及三相重合闸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电压。中性点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推荐选取180 k V或192 k V,绝缘水平可选为: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要求值为550 k V,短时工频耐受电压要求值为230 kV。  相似文献   

13.
乌北-吐鲁番-哈密750kV输电线路工频过电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高压电网的工频过电压是确定系统绝缘水平的重要依据.750 kV输电线路电阻和电感较小、分布电容大,线路较长,工频过电压比一般超高压线路更为严重.笔者以乌北-吐鲁番-哈密750 kV输电系统为背景,利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计算了线路的潜供电流、恢复电压,以及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工频过电压,并对线路两端高抗限制工频过电压...  相似文献   

14.
商立群  陈琦 《中国电力》2015,48(4):95-100
在特高压线路中,并联电抗器起限制工频过电压、抑制潜供电流、避免谐振过电压以及无功平衡等作用。首先研究了并联电抗器限制工频过电压的特性,分析计算表明并联电抗器仅可以有效抑制所在端的甩负荷工频过电压,为保障线路沿线电压均分布在允许范围,当线路长度超过550 km时宜采用分段补偿;然后分析了潜供电流和非全相谐振的原理以及它们与补偿度的关系;最后给出了并联电抗器配置的原则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功能和调节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陈维贤  陈禾 《高电压技术》2006,32(12):92-95
根据超、特高压长线路无功平衡的条件,列出了并联电抗器的可控调节方式,可使全线始终处在最佳运行工作状态。并联电抗器抑制工频过电压的机理,在于缩短空线的等效长度,从而削弱电容效应,基于这一特点,可控电抗器应有高速响应能力,使在形成空线的瞬间立即恢复到全补偿工作状态。在切空线过程中,线路残余电荷通过并联电抗器的低频泄放显著延缓开关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而致避免重燃。在叙述中性点小电抗对抑制谐振和潜供电弧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指出它不应做成可控形式,其大小应根据主电抗的最大容量选定,以免显著限制后者的功率调节范围和造成对自身与主电抗中性点的过高的绝缘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因高抗补偿度过高而产生的非全相运行谐振过电压,分析了单、双回特高压线路非全相运行谐振过电压的产生机理,给出了从避免产生谐振过电压角度确定高抗补偿度上限的方法。结果表明,线路参数对高抗补偿度上限的影响很小,且单、双回线路的高抗补偿度上限非常接近。在目前线路设计水平和设备制造水平下,在系统频率不低于48Hz的条件下,当高抗补偿度设计值不超过90%时,可确保不产生具有危险性的高幅值非全相运行谐振过电压,故一般可将90%作为高抗补偿度的设计上限;而当高抗补偿度小于85%时,肯定不会发生谐振。作为研究的基础,深入分析了高抗中性点接地电抗的阻抗值偏差、系统频率偏差以及高抗补偿容量偏差对产生非全相运行谐振的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曹斌  苗丽芳  原帅 《中国电力》2012,53(10):163-171
为避免电网产生过电压,一般在长线路两端配置线路高抗。随着电网不断建设,往往会将长线路切改,接入新的变电站,以增强电网输送能力。在此过程中,因线路高抗配置不当引发的电网谐振事故频发。基于PSCAD软件,建立某220 kV单回长线路送出工程的精确电磁暂态模型,分析高抗及小电抗参数配置与工频谐振的动态特性,定量分析了线路对地电容、补偿度、中性点小电抗等因素与工频谐振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工程提出整改措施,并成功解决谐振问题,为电网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技术参考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曹斌  苗丽芳  原帅 《中国电力》2020,53(10):163-171
为避免电网产生过电压,一般在长线路两端配置线路高抗。随着电网不断建设,往往会将长线路切改,接入新的变电站,以增强电网输送能力。在此过程中,因线路高抗配置不当引发的电网谐振事故频发。基于PSCAD软件,建立某220 kV单回长线路送出工程的精确电磁暂态模型,分析高抗及小电抗参数配置与工频谐振的动态特性,定量分析了线路对地电容、补偿度、中性点小电抗等因素与工频谐振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工程提出整改措施,并成功解决谐振问题,为电网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技术参考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单相重合闸投入时序对750 kV输电线路的合闸过电压有较大影响,为此分别建立了无补偿线路和两端经并联电抗器补偿的750 kV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推导出单相重合闸期间非全相运行时线路恢复电压和一侧单相重合后的稳态电压解析式,分析合闸过电压与系统容量、补偿度、线路长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无补偿还是经并补补偿后的线路,由大电源侧首先重合可降低单相重合过电压峰值。并据此从抑制合闸过电压角度提出了750kV输电线路的单相重合闸时序整定策略。仿真算例验证了重合时序整定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