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层钢结构弹塑性抗震分析静动力综合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有的高层建筑结构罕遇地震分析方法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这两类方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将动力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是改进高层建筑结构罕遇地震分析方法的一种思路。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高阶振型和扭转效应不可忽略的高层钢结构罕遇地震分析方法———静动力综合法。该方法结合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等效弹塑性层模型和静力推覆分析方法的优点。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静动力综合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以及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三维非对称结构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深圳大梅沙度假酒店是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复杂高层钢结构。分别采用振动台试验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该结构方案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证明该结构能够满足7度抗震设防要求。相比之下,基于材料本构关系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强、结果完备、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基础上,利用ABAQUS丰富的单元及材料库、强大的非线性计算功能,并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复杂高层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分析,并和Pushover分析结果及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认为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更为合理、计算结果更为精确,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验算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结构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进行了探索,对杆单元采用纤维束模型,剪力墙采用壳元模型,并结合工程需要对计算模型作了简化,提出了多、高层结构层模型弹塑性分析方法,以及平面杆模型弹塑性分析方法,并编制成应用软件,为工程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5.
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大量实际工程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探讨了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针对性地分析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地震波的离散性;地震波如何与反应谱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人工模拟地震波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的基本原则;弹性时程分析法地震波的选取数量;如何将反应谱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取较大值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算例分析可以看出,正确地应用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条地应用很难发挥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弹塑性分析方法,采用SAP2000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对12层和16层三跨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推覆和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以达到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多层、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静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发展需要,我们对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软件进行了探索研究,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静力分析软件EPDA。目前的EPDA软件提供了两种弹塑性分析方法,一种是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其力学模型有三种:层模型、平面模型和空间模型;另一种是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静力推覆分析方法。EPDA软件是我国第一套商品化的弹塑性分析软件,可以按任意给定方向计算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响应,适用于各种材料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同时,程序中还考虑了多塔、转换层等结构特性。EPDA软件具有如下特点:(1)前后处理功能强,自动读取SATWE和Sat2000的设计分析结果,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给出自动选筋结果,用户可以交互修改成实配钢筋;(2)采用纤维束模型模拟梁、柱、支撑等一维构件,纤维束模型的适用性好,不受截面形式和材料限  相似文献   

8.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现行的几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得出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相对于传统的静力及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的优点,以期进一步推广静力弹塑性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是研究结构抗震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今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Abaqus平台实现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具体过程,指出通过开发Midas/gen到Abaqus的接口程序,可大量简化Abaqus建模过程,使大型复杂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变得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MMPA方法是将按类似弹性振型组合方法对各阶振型侧力模式下pushover分析计算结果进行耦合,按得到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一种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高阶振型对于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分别对两栋不同结构形式的规则高层结构进行了均匀侧力分布,第1振型水平侧力分布和MMPA方法的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结果的比较分析,对MMPA方法计算高层建筑结构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1.
杨洁  何熠 《云南建筑》2009,(6):50-52
介绍了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着重论述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和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的理论、基本方法和有限元软件应用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准确分析方法,本文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研究了静动力综合法的原理和分析过程。文中首先介绍了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静动力综合法的主要实施过程。然后,对两个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静动力综合法的分析,并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显式积分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对一栋高度约312m超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进行了罕遏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以了解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行为。结果表明,基于显式积分动力分析法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是保证结构大震不倒的有效方法,本工程采用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抗震承载力和延性.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结构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对高层建筑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已经成为结构抗震分析的必要手段。本文对实际工程中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某高层办公大楼进行大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最大层间弹塑性位移角为1/194,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MIDAS Building分别对某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进行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响应基本趋势相同,结构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Y向抗震性能优于X向抗震性能,但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相比,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塑性铰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更能反映结构的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一些有关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1989)、《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199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1999-1998)等都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件)抗震变形验算要求。正在修订中的抗震设计规范对高层、超高层结构的弹塑性性能要求更为严格。就高层、超高层结构设计而言,迫切需要有简单、实用、而且商品化程度高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软件,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软件开发方面,与工程实际需求还有较大距离。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弱连接双塔高层结构分析和设计的有关内容,包括塔楼抗侧力体系、连体结构体系与概念设计、相关特殊构造措施.通过对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进行在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探讨连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征;用EPDA和EPSA分析软件分别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郭健  赵伟  金如元 《江苏建筑》2012,(1):29-32,55
文章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评估某对称双塔大底盘超限高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能力,了解其动力特性、屈服机制和破坏特征,并检验了关键薄弱部位的抗震安全性。计算结果显示该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承载力,呈核心筒剪力墙连梁的"梁铰破坏"特征,达到了"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高层大跨连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估算、弹塑性静力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塔楼与连廊之间的地震位移,确定支座抗震缝的选取.结果表明高层连体结构采用柔性连接是可行的,合理选取抗震缝宽度和支座搁置长度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于水平位移加载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指出了目前基于力分布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结构进行不同地震等级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稳定分布的侧向位移加载方式.采用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评估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克服了基于水平力加载模式方法的不足.研究表明,结构进入弹塑性后,楼层水平位移的分布相对楼层水平力稳定,并且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较基于水平力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更接近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同时,基于位移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也便于确定结构的层间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