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施杞教授从热毒痹论治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观点。认为本病由热毒蕴结,流注筋骨、关节,导致气血壅滞不通而引起;临证应从热毒痹论治,以清热解毒和祛风湿、通经络为主,兼疏风清热、清热利湿、滋阴清热、祛瘀化痰等。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素梅分期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认为肺脾两虚为本病基本病机,将本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四个阶段以及风邪犯肺证、余邪未尽证、卫表不固证、脾肺两虚证四个证型论治,风邪犯肺者祛风解表宣肺,给予银翘散加减;余邪未尽者清热养阴,给予沙参麦冬汤加减;卫表不固者固表止汗,给予玉屏风散加减,脾肺两虚者补益肺脾,给予补肺膏方。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积聚""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脂肪肝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情志内伤等损及肝脏,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而致病。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脾运失健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气滞、湿阻、血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以健脾运脾为要,治疗脂肪肝重在疏肝健脾、燥湿运脾、活血健脾,临证收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毛玉燕 《陕西中医》2010,31(11):1498-1500
目的:本文从肺脾肾虚的角度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根据临床经验提出理论假设,并引用文献支持假设结论的成立。结论:本病是一种虚实夹杂证,肺脾肾虚是产生致病因素及疾病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主张治疗上采用消补兼施,以补为主。  相似文献   

7.
龙江韩氏妇科认为妊娠ABO溶血主要与脾肾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其因多由孕母肾脏亏损,脾失健运,湿热毒内蕴,累及冲任,损伤胞胎所致。韩氏在治疗本病时,守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的原理,以补肾健脾安胎为主,兼除湿热毒邪,标本同治。临证以加味育阴汤治疗为主,同时也十分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酌情采用情志疗法加以干预。验之临床,疗效颇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陈一清 《新中医》1997,29(9):2-4
本文根据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部分文献资料分析,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历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主要为血虚、气虚。标实重在热毒、血瘀。辩证分型以肾阳虚、肾阴虚、脾肾阴虚、急劳温热型为主。用药主要为补益药、清热凉血药、活血化瘀药为主。笔者对本病作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属中医痴呆范畴。早在2000年前,祖国医学文献中就有了相关的论述。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有“癫狂痴呆”专篇,第一次提出痴呆是独立性疾病。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但又以肾虚为根本[1-10]。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生殖内分泌疾病,西医学认为本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有性腺轴功能紊乱、糖脂代谢异常等表现,治疗以降低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主,并配合行为干预。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脏腑失调、气血不合相关; 其中脏腑功能失调以肝脾失司为要点,气血不合以肝郁气滞血瘀、脾虚气塞湿阻为关键。结合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肝脾生理功能特征,可认为脾失健运、肝木失司、气血不和、五脏失养为其发病之本; 痰湿、气滞、血瘀、郁火为其发病之标; 病程日久可牵连及肾,致精气不盛、天癸乏源。肝脾功能失常可产生一系列证候,其中痰湿阻滞证、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较为常见; 治疗以健脾疏肝、活血理气、化痰祛湿、清泻肝火为主要治法,并兼顾益肾填精、滋阴宁心等治法并配合相应药物。  相似文献   

11.
沈丕安运用金雀根汤治疗膜性肾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验案1则.根据本病顽固性大量蛋白尿水肿(水肿证)等特点,辨证为脾肾亏虚、痰瘀热毒交阻,采用金雀根汤为主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痹证是临床顽病,害人尤甚。肌痹为五体痹之一,西医学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疾患属"肌痹"范畴,中医药对此具有独特优势。李艳教授传承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痹思想,认为肌痹发病内因在于脾胃虚弱,外因在于风寒湿热毒。初期多实,以风寒湿热毒为主,治当祛邪;后期多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治当固本。临证时予以祛湿散寒、解肌通络治疗寒湿证,清热化湿、疏肌通络治疗湿热证,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治疗热毒证,温补脾肾,养血生肌治疗脾肾两虚证。  相似文献   

13.
朴春丽教授认为脾气亏虚、中阳不足乃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病机,所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常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脾论治,并自拟加味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 气、温补中阳,临床随证加减,能有效地治疗本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补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炎蛋白尿是临床常见疾病,常隐匿起病,反复发作,治疗有一定难度,补益脾肾乃临床治疗本病最为常用的方法。着重就补脾、补肾、脾肾双补、常用药物、辨证论治、守方服用等做一探讨。由于本病临床证候复杂而多变,故临证除酌情运用补法外,务必根据每一患者的具体证候、不同体质,病邪兼夹等不同情况,参以祛风利水、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活血化瘀等相应药物,彻底清除所感之外邪,以及稽留在人体内的水湿、湿热、热毒、瘀血等邪气,使邪不内扰,不再进一步耗伤正气。只要邪气渐去,正气渐复,尿中蛋白等精微物质下泄自会日益渐少,本病亦会日趋好转或康复!  相似文献   

15.
吴继萍  石朝玉  冯妮  李晓晨 《光明中医》2010,25(10):1755-1757
对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设计表格观察纳入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涉及脾肾肝三个脏器,中医辨证本虚多见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其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与气阴亏虚两个证型,在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病主要发病的内在因素。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以此推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研究105例女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表实分为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病程,有无放化疗,转移(淋巴、血行、骨转移),有无内分泌治疗,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10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亏虚最为多见,兼以进行内分泌治疗为最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进行比较,显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常见气阴两虚型,晚期患者气阴两虚常合并热毒证。结论 105例入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共计31例,集中分布在气阴两虚型,显示其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虚到气阴两虚,且随阴虚证的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应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6.
陶红认为,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因为感受外邪,热结喉核,郁而溃脓,病机为热毒蕴结肺、胃两经。本病反复发作盖因肺气虚或肺脾两虚,以陈氏儿科“通、清、调”理论为纲,提出“通腑泻热,祛腐收敛”“清热祛邪,利咽消肿”“肺脾同调,益肺扶正”三步法,临证用药随症情化裁,应用于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机体长期极度疲劳导致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隗继武教授认为本病按病程长短可分初、中、后三期论治。早期湿热内阻多见,宜祛湿清热;中期脾虚湿盛、肝郁化火者多见,宜补脾祛湿、滋阴养血清热疏肝;后期脾、肝、肾虚证为主,宜健脾、疏肝养血、补肾为主。  相似文献   

18.
毛德西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经验集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德西教授认为本病以气阴两虚为本 ,以热毒与瘀血为标。初期热毒较为突出 ,病至中、末期 ,瘀血证逐渐显露 ,而气阴两虚的本质贯穿于病变的始终。病毒性心肌炎应以脏腑气血阴阳辨证为纲 ,病因辨证为目。指出其证候出现率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兼热毒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热毒耗阴证、厥脱证等。治疗应以补虚为主 ,佐以泻实。方药选用生脉散作为益气养阴的主方 ,随证增选白虎汤、承气汤、银翘散、桑菊饮、升降散、柴胡养荣汤、炙甘草汤等。而老师经验方五参顺脉汤融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为一方 ,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等引起的心律失常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总结张明教授辨治痛风性肾病的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期以湿热、寒湿、瘀血为主,缓解期治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为主;临床分期论治,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痹,缓解期以培补脾肾、温阳泄浊,同时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取综合性治疗,其亦强调痛风性肾病患者应科学饮食,调畅情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