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护理操作视频在新入职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常用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心肺复苏等一系列临床护理基本操作制成视频,作为模板应用于新入职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选取2012年新入职护士42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老师示范后自己操作训练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反复观看护理操作视频后再进行自己操作训练的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及护士长、医生、患者对护士综合能力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无菌技术成绩为(92.5±2.5)分、口腔护理(91.0±2.0)分、鼻饲(92.7±5.2)分、静脉输液(93.0±2.6)分、导尿(90.2±3.4)分、吸痰(91.9±5.0)分、心肺复苏(94.1±2.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1,3.31,2.63,2.46,3.46,2.81,2.01;P<0.05);两组护士、患者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看自制护理操作视频,有助于提高护士岗前培训质量,优化医院的操作培训流程,使受培训人员有效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培训改革的效果。方法对新入职护士基础培训进行改革,采用小班化教学的方式,加入以学为中心的培训理念,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训模式。以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作为培训评价指标。结果理论考核成绩为(75.81±8.55)分,合格率为95.78%;操作考核成绩为(90.09±3.48)分,合格率为100%;护士对基础培训阶段整体满意度为(4.56±0.69)分。结论改革后的基础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参训护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入职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入职的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试验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相同内容的培训。采用相同的考核形式及内容对两组新护士进行考核,并分别用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培训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应用六西格玛模式管理进行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后,试验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临床实训考核成绩分别为(94.72±3.63)、(96.95±2.32)、(95.96±2.15)分,对照组成绩分别为(86.41±4.44)、(90.15±4.61)、(88.72±4.28)分,试验组的各项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手术医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5.56±2.26)、(88.32±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新护士对培训安排、培训形式、考核方式、接受程度及满意度总分分别为(24.08±1.03)、(23.78±0.77)、(23.95±0.83)、(23.71±0.73)、(95.45±1.64)分,对照组分别为(21.15±1.14)、(21.31±1.21)、(21.08±1.04)、(20.65±1.23)、(84.22±2.16)分,试验组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有利于手术室新护士掌握机器人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手术配合能力,提升手术医师和新护士的满意度,从而提高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静 《天津护理》2021,29(1):109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分析87名新入职护士对岗前规范化培训的需求。结果:87名新入职护士总的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平均得分是(4.57±0.28)分;新入职护士的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等级、入职时间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存在差异(P<0.05或P<0.01);新入职护士总的培训时长需求最高4~5周,得分(4.77±0.34)分;基本理论知识需求最高是沟通技巧,得分(4.73±0.39)分;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需求最高是心肺复苏,得分(4.79±0.35)分,培训方式需求最高是线上学习,得分(4.78±0.37)分;考核方式理论考核需求最高是线上答题,得分(4.75±0.33)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需求最高是情景模拟,得分(4.74±0.32)分。结论:新入职护士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较高,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总时长、培训内容、培训及考核方式上偏重于短期、信息化、多元化的培训需求,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新入职护士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完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同伴互助培训模式在新护士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的5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试验组,采用同伴互助培训模式进行岗前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将2013年的5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岗前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并用自设问卷调查试验组新护士对同伴互助培训模式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新护士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总成绩及案例评估、操作实施、人文关怀、知识问答及总体评价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100%(50/50)的新护士认为该培训模式有助于减轻学习焦虑,98%(49/50)认为增加了学习趣味性和主动性,98%(49/50)认为增强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94%(47/50)认为能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94%(47/50)认为有助于增强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能力。结论同伴互助培训模式能增加新护士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规范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技能,有利于新护士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护士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参加规范化培训的200名新护士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与考核模式,试验组采用Mini-CEX模式进行培训考核。最后一次考核两组均按照Mini-CEX进行。比较两组在最终考核成绩上的差异,并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试验组护士对新考核模式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护士最终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Z=5.668,P0.01)。试验组护士认为该考核模式能考查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性(96%),体现知识技能运用的灵活性(91%),关注人文关怀(88%),有利于培养护患沟通能力(85%),反映临床护理综合能力(85%),并能体现以考促教(92%)。结论 Mini-CEX评量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提升了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并能以考促教,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精神科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管理培训敏感指标体系,并通过临床应用检验其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法遴选精神科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管理培训评价指标,组建函询专家组,结合数轮专家函询评价、意见对指标进行筛选、修订,进而构建精神科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管理培训敏感指标体系。自2020年7月起,在本院精神科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培训敏感指标体系,此前均采取常规培训模式,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和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精神科的新入职护士各40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培训效果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和第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9、0.90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02(χ2=75.439,P<0.05)、0.368(χ2=108.439,P<0.05),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36个。应用结果显示,试验组培训考核成绩为(9.15±0.68)分,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同质化理念下迷你临床演练测评量表(Mini-CEX)在新入职护士急救能力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新入职护士72人, 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能力培训模式, 观察组采用Mini-CEX进行急救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急救操作技能考核、Mini-CEX量表测评、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急救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护士Mini-CEX量表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护士培训效果的测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同质化理念下Mini-CEX培训模式不仅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急救能力, 还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任务清单教学在ICU新进护士培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新进护士27名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进护士分为观察组(14名)和对照组(13名)。观察组采用任务清单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培训后操作技能得分、理论知识得分、同事评价得分、护理满意度得分以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技术操作成绩、同事评价得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4±3.6)分、(90.5±4.8)分、(91.2±7.5)分、(91.1±4.4)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Χ2=3.825,P<0.05)。结论在ICU新进护士中采用任务清单教学,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提升新进护士业务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混合式学习在ICU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n=18),2017年新入职护士为试验组(n=24)。对照组采用教师带教方式进行学习,试验组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较干预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培训整体满意度评分为(1.95±0.62)分,对照组为(1.50±0.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P=0.032)。结论混合式学习在ICU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应用状况较好,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张爱琴  曹凤  方颖  王轶  孙洁 《上海护理》2009,9(6):16-19
目的通过规范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培训,快速提高临床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能。方法2008年11月-2009年1月,选择上海2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新毕业护士5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名,两组护士除按静脉留置针常规方法培训外,对实验组护士强调督导在操作技能培训中的作用。结果两组护士培训2个月和3个月后的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培训2个月后与对照组培训3个月后的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静脉留置针培训中加强操作技能的督导作用,可缩短临床低年资护士操作培训周期,有助于提高护士临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讲多练带教法在规范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护理人员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操作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操作技能培训中应用精讲多练带教法的培训模式,同时发放培训模式效果调查问卷60份。结果观察组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84.52±4.92)分,高于对照组(82.83±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P〈0.05);观察组培训后操作考核成绩(83.33±3.94)分,对照组(81.30±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P〈0.05)。观察组95%的护士对精讲多练带教法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非常满意/赞成,90%的护士对教学管理、带教效果、带教培训的态度非常满意/赞成。结论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应用精讲多练带教法,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能够及时反馈和纠正操作练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激发练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教学实践技能培训在临床中的应用,以便提高护士教学水平。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转正后第3年(毕业后第5年)的护士共68名,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36名,对照组护士32名。实验组培训形式采取护理部、病区、自我培训相结合,以举办带教技能学习班、规范教案书写、带教技能观摩、小组练习等方法进行培训;对照组培训形式采取病区平时培训及自我培训,以病区护士长指导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护理查房及操作示范考核总成绩、参加护理查房及操作示范护士或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士对培训满意度得分、护理查房及操作示范考核总成绩、参加护理查房及操作示范的护士或护生对教学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性临床护理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能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可提高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及护士教学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参加护理查房及操作示范护士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规范化培训期间新护士对科室轮转频率的态度以及科室轮转前的心理状态和压力情况,以便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相关建议。方法2019年2—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115名2017、2018年入职并正在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为研究对象。最终共回收有效问卷115份,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15名新护士中,53名(46.1%)新护士认为1年轮转1次比较合适,40名(34.8%)新护士认为半年轮转1次比较合适,15名(13.0%)新护士支持不轮转。对于转科前的心理状态,113名(98.3%)的新护士表示紧张,其中99名(87.6%)自评紧张程度在5分以上;108名(93.9%)的新护士对转科充满期盼,并且87.0%自评期盼程度在5分以上。新护士转科前常见的压力源有:感觉自己缺乏专科的理论知识、担心自己抢救应急能力不足而无法处理、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担心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工作、担心不适应新科室的工作节奏。结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的科室轮转频率有待进一步研究,紧张和期盼是新护士转科前的常见心理状态,新护士转科前的压力大且压力源较多,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新护士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评价其在“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效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无锡市二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新招聘的202名新毕业护士为培训对象,根据培训目标制定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设立多个培训基地,采取阶段量化培训、全程“夜自习”管理、一对一导师带教以及实境培训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年轻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敏锐的临床观察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对规培计划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结果通过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促进了202名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培训后(2.69±0.40)分显著高于培训前(1.7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后的护士总得分(137.21±25.42)分较培训前(118.53±19.28)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1);理论与技能成绩分别从培训前的(81.18±6.12),(81.58±3.22)分上升到培训后的(89.36±4.34),(87.98±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37,2.86;P<0.01);护理综合满意度从2011年的院87.6%显著上升至2012年的9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1);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普遍提升了年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结论“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体系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科学评价,能够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在新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以下简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64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医院特点及护理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建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运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对64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并以培训前、培训1年后、培训2年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岗位胜任力,以及培训结束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1.规范化培训1年和2年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轮训科室对新护士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考评等级结果为45名优秀,19名良好,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规范化培训1年和2年后,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总体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护士对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达95.31%。结论 新医院借助优势资源,采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进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能快速提高新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企鹅式培育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进行应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2019年入职的71名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护士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名,对照组38名。观察组采用企鹅式培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通过同行满意度调查、理论和操作考核、工作体验访谈和职业精神态度调查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两组新入职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护士对培训的认可度更高、负性工作体验较少;观察组护士同行满意度及职业精神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新入职护士理论和操作能力的前提下,企鹅式培育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同行满意度并改善其职业精神,减少负性工作体验,有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新任护士长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岗位培训的需求,为护士长岗位培训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长核心能力自评量表、培训需求调查表,对医院履职1年内的31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新任护士长对核心能力的自评较高,初始学历较低、护师职称和工作年限较长的新任护士长的护理科研能力自评有统计学差异(P0.01)。培训需求前5位培训内容为:如何面对检查与投诉、护理质量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团队文化建设和沟通技巧。不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的新任护士长的培训内容需求有所不同(P0.01或P0.05)。结论新任护士长对自身核心能力有较大的自信,但仍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科研、护理质量控制和沟通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大专和本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 对72名新毕业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结果 培训后新护士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得分高于培训前(P<0.05),新护士对带教老师评价较高.结论 规范化培训可以使新毕业护士更好、更快适应护士角色,提高工作及学习能力,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改进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764人为研究对象,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准进行规范化培训模式改进,包括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培训方案、考核方案、培训师选拔标准和质量监控方案,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调查改进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结果 实施改进培训模式后,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均分高于实施前(t=-43.766,P<0.001)。结论 改进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