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霍奇金病(HD)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HD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在围化疗期施行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分别于化疗前、后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制订)进行测评。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后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提高HD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提供系统的、有计划的、全程的护理援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归转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五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五项功能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四项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疼痛功能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病情控制率比较(63.64%VS 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效果满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模式对首诊癌症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首诊癌症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及对照组(n=6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叙事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创伤后成长(C-PTGI)评分、癌性疲乏(CFS)评分、心理情绪(POMS-SF)评分、生活质量(QOL-CCC)评分差异.结果:2组干预后C-PTG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F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OMS-SF量表中T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5.21±5.27)vs(28.54±5.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CC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10.28±21.24)vs(102.57±2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模式有助于首诊癌症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升,可缓解患者癌性疲乏状态,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化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化疗疗效、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和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化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系统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量表(FILC)评分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佰杰  林长虹  王晓秋 《吉林医学》2012,33(8):1672-1673
目的:探讨化疗前健康宣教对癌症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680例癌症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0例例,干预组进行化疗前宣教,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化疗时、化疗后10 d及20 d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就业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化疗时、化疗后10 d及20 d两组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化疗前宣教可使患者了解化疗的作用、不良反应,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癌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知晓度,有效止痛,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状态和临终需求等,以及其治疗前后的疲乏量表(PF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诊断知晓度、有效止痛、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状态和临终需求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S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S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干预组患者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连续性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疗效。结果:出院后1个月后两组患者GQOL I-74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能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将3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程序,采用癌症生活质量问卷(QORTC-QLQ-C30)进行评分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评分干预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对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有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在血液科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89例血液科患者分成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应对压力(84.58±2.10)分、人际关系(86.64±2.11)分、营养(85.58±2.33)分、运动(86.33±2.12)分、健康责任(85.54±2.01)分、自我实现(85.98±2.10)分均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科化疗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总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CSQ总分、HAMA总分及HRSD总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芙蓉  李红 《河北医学》2016,(3):504-5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二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QLQ-C30量表功能领域、症状领域、单项问题及总的健康问题四个领域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观察组患者QLQ-C30量表各领域评分较本组化疗前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QLQ-C30量表各领域评分较本组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为0级19例、Ⅰ级13例、Ⅱ级4例、Ⅲ级3例和Ⅳ级1例,优于对照组的0级12例、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4例,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54例晚期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2月。比较2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调查(QLQ-C30)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恶心呕吐、疼痛、疲倦、便秘、失眠、食欲减退评分均显著降低,对照组疲倦、便秘、呼吸困难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恶心呕吐、疼痛、疲倦、便秘、失眠、食欲减退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1%,对照组为7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于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4,(21):127-128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体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发现,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心理得分、动力和精力得分、症状和不良反应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14周后对照组的体重明显重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效缓解体重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息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为(90.50±6.30)分,与对照组的(80.05±6.2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90.80±5.30)分,与对照组的(79.88±5.7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胆囊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对疾病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接受化疗的96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与SDS评分明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沈洁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2):110-112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研究,对照组(7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在我院行化疗治疗的癌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医学应对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面对维度的评分显著升高,在屈服维度的评分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升高,症状得分、情绪条目得分、与他人关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生活质量总分、症状得分、情绪条目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支持干预能显著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和临终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78例老年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和临终关怀,并通过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用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和临终关怀可有效改善老年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张俊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36-1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对其应用有针对性的舒适综合护理方法,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护理效果,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结果经6个月的护理干预,癌症患者的心身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前后,观察组QLQ-C30功能分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只有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舒适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最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情况。结果:在躯体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平均得分等方面,对照组分别为(24.16±2.81)、(4.36±1.35)、(6.18±1.36),观察组分别为(18.54±3.68)、(6.38±1.24)、(4.29±1.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力、社会功能平均得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