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0):758-761
目的:探究清肺消炎丸联合头抱曲松、阿奇霉素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免疫指标、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CAP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及观察组(n=65),对照组给予头抱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肺消炎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D4~+与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而CD8~+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D4~+与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与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SO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CT与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PCT与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消炎丸联合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治疗方案,可有效增强老年CAP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及降低其炎症反应,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戊酸雌二醇联合维生素D_3对稽留流产患者无痛清宫术后T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遂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76例稽留流产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3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维生素D3可改善稽留流产患者行无痛清宫术后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伴多器官衰竭(MOF)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脓毒症伴MO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PCT及CRP水平。结果:治疗30 d后,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14.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1 d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PCT及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1 d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伴MOF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和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改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E(IgE)、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改变在儿童哮喘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4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E水平。哮喘组患儿根据是否合并感染,测定并比较血中CRP及PCT含量。结果哮喘组CD3~+、CD4~+和CD19~+细胞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CD4~+/CD8~+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Th2细胞和IgE高于对照组,Th1/Th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的患儿CRP和PCT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哮喘患儿,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患儿CRP和PCT阳性率高于单纯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E水平可作为反应哮喘患儿疾病状态指标,结合检测CRP和PCT可判断哮喘患儿是否合并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起辅助治疗及评定药物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CRP、PCT、WBC及细胞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3,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RP、PCT、WB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RP、PCT、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4~+Th17细胞比率、Th17/Treg、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治疗后CD4~+Th17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Th17/Treg、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则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RP、PCT、WBC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进行脓毒血症治疗的成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C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10、TNF-α、CRP、PCT、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IL-6、TNF-α、CRP、PCT、WBC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_4~+T、CD_8~+T、CD_4~+/CD_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4~+T、CD_4~+/CD_8~+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_8~+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降低血液中炎性反应因子,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因此,对于严重的脓毒症患者应尽早给予CBP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14 d为1个疗程,4周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Karnofsky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血清CYFRA21-1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2.9%和38.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提高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CYFRA21-1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2HRZE/4HR方案治疗肺结核效果。方法:选取78例肺结核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均给予2HRZE/4HR方案治疗,对照组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免疫功能和血清中PCT、CRP、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64.10%、空洞闭合率为6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3%、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79.49%、空洞闭合率为7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1%、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PCT、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RP、PCT、MMP-9水平分别为(17.66±3.47)mg/L、(0.20±0.02)ng/mL、(129.87±19.6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3±3.54)mg/L、(0.34±0.04)ng/mL、(166.41±20.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2HRZE/4HR方案可明显提高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加速空洞闭合,且有利于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挟正清肺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154例,其中观察组86例,采用“扶正清肺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68例,只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1%)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清肺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可提高抗感染疗效,降低炎性反应,提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1571-1574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药物治疗对癫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癫痫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奥卡西平片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2、IL-6、TNF-α)水平、ICAM-1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IL-2、IL-6、TNF-α、ICAM-1、CD8~+、IgA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gM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IL-2、IL-6、TNF-α、ICAM-1、CD8~+、IgA和IgG水平均显著降低,但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水平显著升高,但两者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M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存在炎性因子及ICAM-1水平异常和免疫功能的紊乱,奥卡西平治疗可有效降低癫痫患者的炎性因子及ICAM-1水平,对免疫功能紊乱的调节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汤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以苏黄止咳汤口服(药物组成:炙麻黄、蝉蜕、地龙、苏叶、炙杷叶、杏仁、五味子等),对照组予以止嗽散汤剂口服(药物组成:桔梗、紫菀、百部、白前、荆芥、陈皮、甘草),连服4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抽血测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IgA、IgM差异无显著性(P>0.05),IgG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4 无明显变化(P>0.05),CD8 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4 /CD8 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苏黄止咳汤可增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网状内皮系统活性,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CVA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120例,通过肺CT检查结果分为感染组60例,未感染组60例,另选取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浓度,对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PCT、CRP,并记录结果。结果感染组治疗前PCT为(2.49±2.87)μg/L、CRP浓度为(73.79±18.29)μg/L,与未感染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感染组PCT为(1.98±0.11)μg/L、CRP浓度为(7.32±2.63)μg/L,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未感染组PCT、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组PCT浓度为(1.98±0.11)μg/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CRP浓度与未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CRP检测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较敏感的特异性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及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对肝癌患者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肝例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TACE组,观察组为TACE联合RFA组,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同时相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TGF-β1的变化情况,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CD4+、CD8+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TACE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造成一过性抑制,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而TACE联合RFA治疗则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血清TGF-β1、IL-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15例鼻咽癌患者按照放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分别采用常规二维放疗与IMRT治疗。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及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TGF-β1、IL-8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略大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患者放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35%(23/57),观察组为34.48%(20/5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及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 IMRT对鼻咽癌的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血清TGF-β1、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76例65岁以上的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n=38)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1.6 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治疗15 d,n=38);另选20例65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组。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各组研究对象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h)、CD4+Th亚群1(Th1)、B淋巴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NK)比率、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明显降低(P<0.01);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CD8+比率升高(P<0.05或P<0.01),CD4+Th亚群2(Th2)比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浆CD3+、CD4+Th和Th1比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D4+/CD8+比值、CD19+和NK细胞比率有升高趋势(P>0.05);CD8+细胞比率下降(P<0.05),Th2和Treg细胞比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与健康老年人比较,老年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胸腺肽α1能增加老年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改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AZA)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7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硫唑嘌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英夫利昔单抗。比较2组生物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蛋白(STP)]、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和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可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儿童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 分别检测85例ITP患儿(ITP组)和32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ITP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减少, CD4+/CD8+比值下降(P<0.01);CD8+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CD1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CD16+CD56+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是儿童ITP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免疫口服液对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 (IDA)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IDA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即铁剂治疗组 (常规组 )和免疫口服液联合铁剂治疗组 (免疫口服液组 ) ,并选取条件相当的健康儿童 2 0例作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 3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IgG、IgA、IgM(透射比浊法 )和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荧光法 ) ,并将治疗后检测结果分别与治疗前、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IDA患儿CD 3 、CD 4 、CD 4 /CD 8及IgG、IgM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IgA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D 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常规组疗程结束后 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 ,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 ,但除CD 4 外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免疫口服液组疗程结束后 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 ,CD 3 、CD 4 、CD 4 /CD 8及IgG、IgM均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CD 8显著降低 (P <0 0 5 ) ,均达到或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结论 免疫口服液联合铁剂治疗IDA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铁剂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受免疫系统的影响,本文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哮喘患儿80例作为哮喘组,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 结果 哮喘组CD3+、CD4+、CD19+、CD4+/CD8+[(62.13±11.24)%、(32.97±6.57)%、(24.35±11.21)%、(1.66±0.31)%]高于对照组[(71.16±12.64)%、(37.68±7.12)%、(13.87±8.46)%、(1.43±0.28)%,P<0.05],哮喘组CD8+[(19.87±4.21)%]低于对照组[(26.37±4.65)%。P<0.05]。哮喘组Th2、Th17、Treg、Th17/Treg[(4.42±2.14)%、(1.71±0.97)%、(7.65±1.35)%、(0.22±0.05)%]均高于对照组[(1.96±1.25)%、(0.89±0.42)%、(5.91±1.28)%、(0.15±0.03)%,P<0.05],哮喘组Th1/Th2[(1.31±1.32)]低于对照组[(2.70±1.47),P<0.05],2组Th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淋巴细胞[(36.57±13.24)%]低于对照组[(59.64±15.47)%,P<0.05],哮喘组单核细胞[(12.17±4.21)%]高于对照组[(3.68±1.74)%,P<0.05],2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与Th1、Th2、Th17呈负相关(P<0.05),单核细胞与CD3+、CD4+、CD19+呈负相关(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可用于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脾气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联合强的松治疗组、单用强的松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联合强的松及单用强的松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D19+细胞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15/20)、40%(8/2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D19﹢B细胞表达比较:对照组患者CD19+CD27+及CD19+CD27-B细胞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CD19+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3) 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CD4+百分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CD8+百分率则升高,CD4+/CD8+比例显著减小(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颗粒能提高脾气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