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以新疆传统风干羊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与未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分析发酵剂对风干羊肉的理化特性及蛋白质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与对照组相比,水分活度差异不显著,pH下降显著(p<0.05),在成熟后的风干羊肉的pH为4.86,水分活度值为0.658,TVB-N和蛋白质的含量整体都低于未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6.636mg/100g,总蛋含量最低值为6.44%。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在风干羊肉成熟过程中逐渐降解,接种发酵剂风干羊肉的蛋白质降解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接种发酵剂并在控温控湿条件下生产低酸度川味香肠,对蛋白质降解情况进行研究,并与自然条件下生产的传统川味香肠(对照组)相比较,揭示低酸度川味香肠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干燥结束时,低酸度川味香肠的总氮、非蛋白氮和氨基酸态氮分别为4.40%、0.426%和0.366%,均高于对照组;低酸度川味香肠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605.06mg/100g,高于对照组的497.47mg/100g(p0.01);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在成熟过程中逐渐降解,大分子条带在干燥过程中发生了明显降解(p0.05),低酸度川味香肠的蛋白质降解更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华火腿为原料,主要从原料、腌制期、发酵初期、发酵中期、发酵末期五个阶段取样,对金华火腿在加工过程中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火腿在加工过程中,半膜肌的蛋白质降解主要是在腌制期和发酵初期;股二头肌的蛋白质降解主要是在腌制期和发酵中后期。本文同时测定主要呈味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情况,发现蛋白质的降解作用与主要氨基酸的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金华火腿为原料,主要从原料、腌制期、发酵初期、发酵中期、发酵末期五个阶段取样,对金华火腿在加工过程中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火腿在加工过程中,半膜肌的蛋白质降解主要是在腌制期和发酵初期;股二头肌的蛋白质降解主要是在腌制期和发酵中后期。本文同时测定主要呈味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情况,发现蛋白质的降解作用与主要氨基酸的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5.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238-242
对羊肉火腿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氮的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先降低后升高,非蛋白氮含量和蛋白质水解指数在加工过程中持续增加;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了降解,其中肌浆蛋白的降解主要发生在腌制期和发酵中期,肌原纤维蛋白则是在腌制期和发酵初期;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加工工艺的进行呈现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在发酵初期和中期。  相似文献   

7.
以鸡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在不同浓度食盐液(0、1.6%、3.2%、4.8%、6.4%、8.0%)冷藏腌制下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二级结构、平均粒径等指标,进而判断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交联程度。结果表明:随着食盐液浓度的增大,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先增大后降低,巯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二聚酪氨酸含量上升,溶解度和乳化特性增强,表面疏水性和热稳定性下降,平均粒径不断增大,部分α-螺旋转化为β-折叠。综上,增大食盐腌制液浓度,会促使鸡肉肌原纤维蛋白氧化进而发生交联聚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鲵肌肉蛋白组成及特性,从大鲵肌肉中分离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及肌基质蛋白,测定其含量、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白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肌浆蛋白含量为4.91%,分子质量为20~200 kDa;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为9.03%,主要包含肌球蛋白重链(200 kDa)、肌动蛋白(43 kDa)和原肌球蛋白(36 kDa);肌基质蛋白含量为2.28%,分子质量分布在29~40 kDa、160~200 kDa;3种分离蛋白在280 nm波长处均有最大紫外吸收峰,肌原纤维蛋白在酰胺A、B、Ⅰ、Ⅱ、Ⅲ带均有红外特征吸收峰,肌浆蛋白和肌基质蛋白仅在酰胺Ⅰ、Ⅱ、Ⅲ带出现红外特征吸收峰。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肌浆蛋白蛋白束平滑,肌原纤维蛋白为棒块状或颗粒状聚合物,肌基质蛋白有完整的纤维结构。  相似文献   

9.
食盐用量对风干猪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研究》2017,(4):23-28
以不同食盐用量(分别为原料肉质量的2%、3%、4%和5%)腌制的风干猪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干猪肉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和总含量随食盐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食盐用量为3%时,数量最多(62种);当食盐用量为4%时,含量最高(1 852.08μg/kg)。其中随着食盐用量的增加,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食盐用量为4%时,含量达到最高。而酮类、酸类和杂环类物质的含量随着食盐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脂肪氧化源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随食盐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食盐用量为4%时,相对含量最高(53.83%)。2%~4%的食盐用量可以促进脂肪氧化源风味物质的生成,继续增加则会抑制它们的生成。当食盐用量为4%时,其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腌制温度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取宰后排酸24 h的胴体米龙,设定-1℃、4℃和25℃三个腌制处理组,取腌制0 h、8 h、16 h和24 h的样品,采用SDS-PAGE电泳与荧光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腌制温度越低,肌原纤维蛋白整体磷酸化水平(P/T值)越高,腌制8 h时,冰温组整体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室温组(p0.05),腌制16 h和24 h时无显著差异。而肌浆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之相反,腌制温度越低,肌浆蛋白质整体磷酸化水平越低。腌制8 h时,冰温腌制组整体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室温腌制组(p0.05),腌制16 h和24 h时也无显著差异。单个蛋白条带呈现差异,随着腌制温度的升高,肌动蛋白和醛缩酶磷酸化水平升高,肌球蛋白和烯醇酶磷酸化水平降低。因此,腌制温度可能通过影响蛋白质磷酸化,进而调控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低盐川味腊肉的研制与加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明月  陈韬 《肉类研究》2012,26(2):17-22
在传统腊肉加工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的腊肉加工工艺,筛选含盐量低、产品风味和口感较好的川味腊肉。产品选取优质五花肉为主要原料,添加各种香辛料而制成。结果表明:通过正交优化配方试验分析,确定添加2.5%食盐、1.0%花椒和I.5%辣椒,产品具有较好的川式腊肉的风味和口感。水分含量均控制在25%上下。食盐添加量为2.5%时,腊肉产品的氯化物含量(以干基计)为5.13%,有效降低腊肉氯化物含量,亚硝酸钠的残留量在20mg/kg以下,在我国国家准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抗氧化剂对川式腊肉低温冷藏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代超  易倩  刘洋  周才琼 《食品科学》2012,33(16):266-273
了解低温贮藏与川式腊肉风味品质的关系以指导合理贮藏。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抗氧化剂对川式腊肉低温贮藏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A(直接真空包装)、处理B(添加0.4g/kg茶多酚后真空包装)、处理C(添加0.5g/kg异抗坏血酸钠后真空包装)的腊肉挥发性成分从原料的67种分别变化至贮藏结束(120d)时的75、64、63种;处理A、B、C的酚类、碳氢化合物及羰基化合物种类从初始的56种分别变化至结束时的55、45、44种,相对含量从初始的69.44%分别变化至结束时的59.30%、60.51%、61.87%;主体风味物质酚类相对含量从初始的34.43%分别降至结束时的24.26%、28.06%、33.41%;处理B、C的苯酚、愈创木酚、5-甲基愈创木酚、壬醛、乙酰呋喃、3-呋喃甲醇和苯甲醛相对含量高于处理A。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可减缓腊肉特征风味物质在冷藏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美春  杨勇  石磊 《食品科学》2008,29(5):149-152
研究了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pH值、TBA、过氧化值、酸价、水分活度、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各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腊肉最低pH值在5.9左右;在生产过程中TBA值、过氧化值、酸价都呈逐渐上升趋势;最终水分活度在0.7左右,水分含量在20%左右;四川腊肉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和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4.
15.
分别将3%、6%、9%和12%藜麦蛋白添加到低钠盐(0.40 mol/L NaCl、0.10 mol/L KCl和0.05 mol/L CaCl2)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体系中,考察藜麦蛋白添加量对复合蛋白溶液/凝胶的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化学作用力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蛋白的添加提高了MP的凝胶强度、保水性和动态流变特性,这是因为藜麦蛋白提高了复合蛋白溶液的蛋白溶解度和ζ-电位绝对值,降低了蛋白粒径;复合蛋白体系中的化学作用力以二硫键和疏水作用为主,但是藜麦蛋白的添加提高了离子键和氢键含量;藜麦蛋白促进了无规则卷曲向β-折叠和α-螺旋转化,增加了凝胶的稳定性;扫描电镜显示,藜麦蛋白提高了复合凝胶的致密程度。综上,藜麦蛋白作为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可以增强MP的凝胶特性,特别是当藜麦蛋白添加量为6%~9%时,对低钠盐体系中MP凝胶特性的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氧化与腊肉品质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氧化反应贯穿于整个腊肉加工过程,适度氧化能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但过度氧化会导致腊肉发生哈败。蛋白质是腊肉的主要成分,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氧化变化,包括产生氧化标志产物、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发生物理结构改变等,从而对腊肉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但其氧化进程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文对蛋白质氧化机制、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影响、蛋白质氧化控制、腊肉中蛋白质氧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揭示腊肉中蛋白质氧化演变规律,阐明蛋白氧化在腊肉品质形成与保持中的作用机制,实现腊肉加工中氧化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培根的减盐化加工工艺,在钠盐使用量1.5%水平下,研究内注-外涂钠盐添加方式对减钠盐培根钠离子释放量、游离氨基酸含量、5'-呈味核苷酸含量、等效鲜味浓度及滋味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注-外涂添加方式可减少减钠盐生培根烤制期间5'-呈味核苷酸的损失,增加游离氨基酸的释放,提高其等效鲜味浓度,显著加快培根咀嚼过程早期钠...  相似文献   

18.
Pork and beef muscl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assay and storage condition effects on yields of salt soluble protein (SSP). Assay conditions included pH (5.5, 6.0 or 6.5), extraction volume (6, 9, 12 or 15 X sample weight), homogenization time (30, 60, 90 or 120 set) and centrifugal force (2500, 4000 or 5500 ×g). Storage conditions included postmortem aging (4°C for 0, 7 or 14 days) and freezing conditions (rapid freezing, slow freezing, and freezing-thawing-freezing). Highest yield of SSP was obtained using pH 6.0, extraction volume 15 X sample weight, centrifugation at 4000 ×g and homogenization time 90 to 120 set for both pork and beef. Freezing conditions did not affect measurement of SSP. Aging beef for 7 and 14 days postmortem reduced the yield of SSP; however, such differences were not observed for p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