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尼斯·维伦纽瓦凭借《降临》《银翼杀手2049》《沙丘》这几部优秀影片成为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明日之星。在科幻类型电影的外衣下,维伦纽瓦将作者意识融入影片中,创作出极具“作者电影”气质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美学风格和连贯的主题表达,也为商业类型电影与作者意识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参考。本文从“作者论”的角度出发,从独具风格的诗意影像、科幻母题下的人生哲思、商业类型下的作者意识三方面来分析维伦纽瓦在其科幻电影序列中的作者风格。  相似文献   

2.
电影《1917》是首部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来进行摄制的战争题材影片,特殊的拍摄手法作用于影片的叙事,使影片的形式与风格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也在影片的主题表达方面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数码》2009,(1):213-213
同样是电影,但是本片是动画片,情节上也跟真人版的电影毫无联系。这部基于游戏名作《生化危机》的首部全CG动画电影在内容上尽量保持了与游戏内容的一致。在美国中西部某工业城市的机场发生了恐怖事件,在乘客中发现了一名丧尸,之后整个城市被感染,没想到策划这起事件的是当年浣熊市惨剧被害人的至亲,由于那次事件,它开始以极端的方式展开报复。  相似文献   

4.
电影简评:中国电影正飞速崛起,张艺谋、陈凯歌、周星驰、徐克等是电影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导演风格因人而异,但无一能逃脱商业电影的套路,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精美的画面、激烈的打斗场景以及夸张的音响效果,剧情并无出彩之处,相比之下《无极》是也是一部更“无极”的作品。电影模糊了时代背景,陈凯歌也力求  相似文献   

5.
新主流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内容架构,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兼顾受众的人文诉求和情感期许,融合了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创作特点,成为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以受众需求为基本导向,当下新主流电影在叙事角度、叙事题材、叙事类型与审美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创作特点:个体化叙事满足了受众的认知、情感需求;转变叙事题材,平民英雄的塑造满足受众的自我评价需求;丰富的叙事类型与多元审美,顺应了受众参与社会与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6.
无法考证到底哪部电影称得上我国首部奥运题材的电影,从2006年的下半年开始,奥运电影悄悄升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前,张艺谋新片《归来》正在如火如荼地拍摄中,这也是他签约乐视影业后的第一部电影。在奥运会之后,张艺谋执导过几部商业大片,今年又忽然回归到艺术片,这让大家对他和这部电影便有了很多猜测和期待。而这次拍摄,张艺谋依然是和赵小丁合作,不过设备升级成了配置8K像素成像器F65。11月25日,受索尼之邀,笔者有幸和几位专业媒体朋友走进剧组,采访到了摄影指导赵小丁、摄影师王天麟、雷斌。他们分别都谈了关于F65这台设备在《归来》中的使用感受,以及4K拍摄在未来电影中的发展前景。据悉,《归来》将成为中国首部采用4K全流程拍摄、制作的影片。  相似文献   

8.
《放大》是一部带有西方哲学思想的电影作品,也蕴含安东尼奥尼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与反思.本文从叙事策略、影像风格以及主题意蕴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这部电影所带来的艺术价值与给电影创作人的思考与启发.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这部电影打破了安东尼奥尼以往的创作风格,使电影对于存在与真实的哲学命题有了视觉化的呈现,让电影更富有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国产黑色电影在质量和口碑上都呈现上升趋势。黑色电影在反映社会、人性等方面有着统一的影像风格,但在叙事手法上有着不同的结构与技巧。本文将以国产黑色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空间叙事、叙事结构和符号隐喻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出国产黑色电影独特的叙事策略,从而探究国产黑色电影本土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电影《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团队的首部电影作品,在2015年国庆节档期上映,短短几天内成为了票房黑马,虽属小成本电影,但好评如潮。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十分经典,情节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有所感伤。本文从人物塑造、镜头语言、背景音乐方面来分析电影《夏洛特烦恼》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摄像手机的普及,不但大众对手机摄像“趋之若鹜”,就连专业的电影导演也加入到手机摄像的行列。根据美联社14日报道,一部长达93分钟的意大利纪录片于近日完成拍摄,号称世界首部由手机完成全部拍摄的电影长片。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史上的第一次解放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有着高度的纪实性,旨在刻画战后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困境。它的精神和内核被后世诸多电影人与流派学习吸收,我国诸多的电影作品也深受其影响。国产电影《过昭关》在视听语言、情节的设置及演员的选择三个方面再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风格。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电影《过昭关》的写实主义建构,并对纪实性电影的局限及当代商品化语境下其生存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国徽》是国内首部爱国题材的3D电影,它将人们的目光带到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影片真实再现了新中国第一面金属国徽从设计制作至挂上天安门城楼的感人故事。作为中国的Logo,国旗、国歌均有同名电影问世,唯有国徽迟至今日方有电影诞生。  相似文献   

14.
佳片有约     
《数码》2005,(3):i030-i030
春节是一个悠闲与浪漫的日子,可逛逛街,与老朋友一起聊天吃饭,甚至是一觉睡到自然醒……但现在假期已经结束了,相信大家也开始忙碌起来,才放完大假.紧接着是忙碌的工作.你调整好心态了吗,说到心态就想到了电影.每部电影都有其风格,而导演拍片时的心态正是决定电影风格的关键.再加上观众的欣赏角度不同.回味的结果也各有千秋。这正是我们热爱电影的原因之一。本月的好片还真的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阳阳传媒工作室独家制作运营的全球首部商业网络贺岁片《赵赶驴电梯奇遇记》(以下简称《电梯》),自从2009年12月25日首播以来。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对技术和艺术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探寻的脚步: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执著追求促成创造力的迸发,奇迹的出现……中国首部应用数字中间片电影《太行山上》的诞生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欧洲有三个在业内权威性很高的电影电视节:法国FIPA电视节、德国科隆大会和英国国际环保电影节。说他们的权威性高,是指这三个电影电视节在欧洲评选高规格、高质量、高品位的节目上“首屈一指”。几万人参加电影电视节的目的只有一个:欣赏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所以这些电影电视节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大PARTY,大家聚集在一起,分享创作的果实,聚会的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国大陆首部运用杜比7.1环绕声技术的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和首部杜比支持制作的5.1环绕声电视剧——《西施秘史》相继亮相,这标志着中国电影电视的声音制作分别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商情》2006,(3):18-18
打从商业电影和院线在中国诞生之后,商业大片开始引领着电影市场的一片春天!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电影《阿凡达》以首部大制作的3D电影创下全球票房纪录。3D电影一时间成为一种潮流,这得益于技术的支持,也得益于观众消费习惯的变化。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用于娱乐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且集中,中产阶级以上高端消费者在看电影的同时,开始追求更多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注重环境的优雅、服务的优良和消费高品位,3D电影立体化的感官享受成为了新的卖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