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本实验以高脂饲料喂养鹌鹑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1,1-二(2′,5′-二羟基-4′-叔丁基-苯基)乙烷[1,1-di(2′,5-′dihydroxy-4-′butyl-phenyl)ethane DTBHQ]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的影响,以望探索其作用机制.以高脂饲料喂养鹌鹑造模,同时给予DTBHQE、TBHQ和非诺贝特(Fenofibrate),给药时间为8周、14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取肝脏、部分主动脉,辅以光镜和电镜对其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证明DTBHQE和TBHQ可降低血清TC、LDL-C、TC/HDL-C系数和肝脏MDA,升高血清HDL-C以及T-AOC水平,减轻高脂引起的肝脏和动脉病变,对于高脂高胆固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高脂饲料喂养鹌鹑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1,1 二(2′,5′ 二羟基 4′ 叔丁基 苯基)乙烷[1,1 di(2′,5′ dihydroxy 4′ butyl phenyl)ethane DTB HQ]和叔 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的影响,以望探索其作用机制.以高脂 饲料喂养鹌鹑造模,同时给予DTBHQE、TBHQ和非诺贝特(Fenofibrate),给药时间为8周、 14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总抗氧化能力(T AOC)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取肝脏 、 部分主动脉,辅以光镜和电镜对其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证明DTBHQE和TBHQ可降低血清TC 、LDL C、TC/HDL C系数和肝脏MDA,升高血清HDL C以及T AOC水平,减轻高脂引起的肝 脏和动脉病变,对于高脂高胆固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用于评价药物治疗作用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60只鹌鹑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高脂+烟酰水杨酸75mg.kg-1.d-1组。用高脂饮食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鹌鹑血脂、斑块发生率、动脉和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实验6周后,高脂喂养的两组动物血清TC、TG、LDL-C、HDL-C升高(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100%;至实验11周,高脂模型组各项指标进一步升高,病变程度明显加重,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给药组TC、TG、LDL-C降低(P<0.05),HDL-C升高(P<0.05),粥样斑块发生率降为77.88%。成功建立了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脂饲养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poE-/-小鼠,以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高脂饲养8周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含量;小鼠心脏主动脉根部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和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特点及病变面积。结果ApoE-/-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高于同年龄同性别C57BL/6J小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同龄同性别C57BL/6J小鼠;高脂饲养下16周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切面可见明显的脂质斑块。结论在该浓度的高脂饲料饲养条件下,ApoE-/-小鼠在16周龄已形成脂质斑块,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较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葛根-丹参(1:1)组方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组织的影响.方法:连续喂养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给药,观察葛根-丹参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主动脉组织脂质斑块、内皮及内膜组织的影响.结果: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后,无论乙酸乙酯部位还是水提物,均能较好的减少泡沫细胞及脂质的沉积,改善内皮细胞的肿胀、变性,抑制血管内膜的增厚及巨噬细胞的数量,尤以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明显.结论: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具有一定的减少主动脉组织脂质斑块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有效地阻止AS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葛根-丹参(1:1)组方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组织的影响. 方法: 连续喂养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给药, 观察葛根-丹参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主动脉组织脂质斑块、内皮及内膜组织的影响. 结果: 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后, 无论乙酸乙酯部位还是水提物, 均能较好的减少泡沫细胞及脂质的沉积, 改善内皮细胞的肿胀、变性, 抑制血管内膜的增厚及巨噬细胞的数量, 尤以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明显. 结论: 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具有一定的减少主动脉组织脂质斑块形成,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有效地阻止AS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商洛杜仲叶多糖对高血脂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低剂量(50mg/kg BW)、中剂量(100mg/kg BW)和高剂量(150mg/kg BW)杜仲叶多糖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后5组喂以高脂饲料,将小鼠灌胃杜仲叶多糖4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脂质水平。结果表明:杜仲叶多糖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动脉硬化指数(AI)和冠心指数(R-CHR),肝脏组织中TC、TG含量亦有明显降低。同时,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水平明显升高。在高脂膳食条件下,杜仲叶多糖能够起到降低血清中血脂水平和肝脏中脂质代谢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其中以中剂量组降血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用油脂稳定性指数(oil stability index,OSI)法筛选确定了黄芪乙酸乙酯抗氧化活性部位,并以高酯饲料喂养鹌鹑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考察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三七总皂甙(PNS)配伍组分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给药8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PNS的配伍组分可显著降低(P<0.1)血清TC,TG,LDL-C,TC/HDL-C系数和MDA,升高血清HDL-C及T-AOC,SOD水平,对高脂胆固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对高脂饮食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高脂饮食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40只,每日每只进食150 g高脂饲料,4周后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高脂饮食 氟伐他汀(每天每kg 10 mg);对照组:高脂饮食。分别于实验前(4周时)及第6、8、10、12周时每组随机抽取4只,兔耳中动脉抽血测血脂水平,气栓法处死测定主动脉内斑块面积占内膜总面积的比例以及主动脉壁内脂质的含量。结果:两组实验前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主动脉斑块面积占内膜总面积的比例、主动脉壁内脂质的含量均无差异。但从第6周以后实验组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主动脉斑块面积占内膜总面积的比例、主动脉壁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野生山葡多酚对脂代谢的影响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野生山葡多酚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质过氧化(LPO)水平的影响.结果野生山葡多酚200 mg/(kg·d-1)×56 d组小鼠血清TG,TC,LPO含量明显低于高脂饲料组(P<0.05,P<0.01,P<0.01),而野生山葡多酚100 mg/(kg·d-1)×56 d组小鼠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高脂饲料组(P<0.01),动脉硬化指标(AI)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P<0.01).结论野生山葡多酚具有显著降低血脂含量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野生山葡多酚具有防治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同时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0个月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对照组TC及LDL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LDL,TG及FPG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组间比较HDL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PG,TG,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比较,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能进一步降低TG,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显著升高HDL.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及小鼠体内脂质代谢调节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求温胆汤对实验动物体内脂质代谢调节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蛋黄乳剂的方法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 ,观察温胆汤对急性高脂血症成年小鼠粪便脂质含量、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总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胆固醇 (LDL c)含量、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肝脏总脂解酶(LA)活性、脂蛋白脂肪酶 (LPL)活性和肝脂酶 (HL)活性的影响 ;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观察温胆汤对大鼠血脂(TC、TG)水平、总脂解酶 (LA)、脂蛋白脂酶 (LPL)和肝脂酶 (HL)活性 ,以及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温胆汤可降低小鼠粪便脂质含量 ,显著降低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LDL c含量 (P <0 .0 5 ) ,温胆汤还可提高血清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 ,达到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的目的。同时 ,温胆汤可提高肝脏脂蛋白脂肪酶 (LPL)活性和肝脏总脂解酶 (LA) ,但对肝脂酶 (HL)活性无明显影响。在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实验研究中发现 ,温胆汤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总甘油三酯 (TG)浓度 ,提高脂蛋白脂酶(LPL)和总脂解酶 (LA)活性 ,但对肝脂酶 (HL)活性无明显影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实验显示高脂饲料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LDLRmRNA水平 ,温胆汤能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葛根黄酮(RPF)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四氧嘧啶(ALX,220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RPF连续灌胃15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取肝、肾脏制成10%匀浆测定其NO和NOS水平;观察胰腺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显示RPF能降低ALX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血清和肝脏中NO和NOS。其降糖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肝脏的NO和N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通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 EPA) 与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的不同配比在降血脂方面的变化。方法给予70 只雄性SD 大鼠采用高脂高糖乳剂灌胃10 d,按总胆固醇( TC) 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胶囊组( 28 mg /kg) 、海豹油组( 333 mg /kg) 、鱼油A( 167 mg /kg) 、鱼油C( 150 mg /kg) 、鱼油D( 183 mg /kg) 、鱼油E( 167 mg /kg) , 10 只/组,每天给予高脂高糖乳脂及治疗,连续30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动物大鼠血清(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白介素-2( IL-2) 、白介素-6( IL-6)及肝脏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0. 028 g /kg 非诺贝特胶囊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HDLC、LDLC 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但可增大肝脏系数( P < 0. 05 或P < 0. 01) ; 海豹油可以降低TC、TG、HDLC、LDLC 含量( P < 0. 01) ,鱼油A、鱼油E 可以降低TC、HDLC、LDLC 含量( P < 0. 01) ,鱼油D 可以降低TC、TG、HDLC、LDLC 含量( P < 0. 01) ,但海豹油、鱼油A、鱼油C、鱼油D、鱼油E 均未见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P > 0. 05) 。结论对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鱼油A、鱼油E 均具有降低TC、HDLC 和LDLC 的作用,鱼油D具有降低TC、TG、HDLC、LDLC 的作用,鱼油C 不具有降低TC、TG、HDLC、LDLC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栓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卒中的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 E -/- 小鼠,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脑栓通胶囊低剂量组、脑栓通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脑栓通胶囊0. 5 g/kg体质量,高剂量组给予脑栓通胶囊1. 0 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脑栓通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和LDL-C的含量,但对HDL-C含量无影响。结论 脑栓通胶囊可以调节血脂水平,其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很可能与该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富含牛奶制品黄油饮食诱导小鼠高脂模型,观察和分析其高脂血症的特征。方法 选择同窝雄性C57BL/6小鼠20 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 只。一组小鼠喂养普通饲粮(不含黄油),设为对照组,另一组小鼠喂养添加黄油的高脂饲粮,设为高脂组。实验期为120 d,动态检测小鼠体质量、血脂及体脂的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造模120 d,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组小鼠体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量明显增加(P<0.001),而血清总甘油三酯(TG)量无明显差异;(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组小鼠腹部脂肪及肝脏质量系数显著增加(P<0.001);(3)高脂组小鼠肝脏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含有黄油饲料喂养形成的小鼠高脂模型出现血中总胆固醇明显改变,而总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的特征,提示牛奶制品黄油在饮食诱导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的高脂饲料配方对复制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配方1~9饲料组,10只/组,基础饲料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配方1~9饲料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饲料配方喂养,连续4周。于第2周末、第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于试验结束,测定肝脏系数和脂肪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基础饲料组大鼠比较,各配方饲料组均能降低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升高大鼠血清TC、LDLC含量,增大肝脏系数,加重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对血清GLU含量有影响;各配方饲料组间比较,配方1饲料组可以明显提高血清TG含量水平(P<0.05),配方4饲料组可以明显提升血清TC、LDLC含量水平及增大肝脏系数(P<0.05),配方7饲料组引起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减少幅度最少(P<0.05)。结论 9个配方饲料均能复制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其中,配方1更有利于提高血清TG含量,配方4更有利于提高血清TC、LDLC含量,引起肝脏病变更明显,配方7最适合大鼠口感,对大鼠体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硫氨酸所致小鼠脂肪肝模型不同时间脂代谢的变化,为利用该模型研究抗脂肪肝药物及选择适宜的给药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鼠分为6组,分别检测正常组血脂、肝脂及灌服乙硫氨酸后6、12、24、36、48h各组动物的血脂、肝脂变化。结果小鼠灌服乙硫氨酸后,血清TG在造型后6~48h显著升高,血清TC在造型后6~36h显著升高;肝脏TG在造型后6~36h显著升高,肝脏TC在造型后24~36h显著降低。结论乙硫氨酸诱导的小鼠脂肪肝模型在6~36h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脂饲料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理想方式。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5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并灌服白酒,持续四周。实验结束时从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测定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肝内糖原含量、肝细胞凋亡情况、肝脏系数。结果模型组动物的肝脏指数、血清中的TC、TG和HDL-C、肝糖原、肝脏中MDA的含量、SOD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模型组动物血清中的ALT和AS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升高(P<0.01);模型组动物肝脏的脂肪化、炎症和坏死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灌服酒精加以饲喂高脂饲料能成功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黑牛肝菌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黑牛肝菌的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低两个剂量组和高脂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 ,前三个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 ,并每日分组灌胃给6.50%、3.25%黑牛肝菌匀浆液和蒸馏水1ml/100g体重 ,连续30d。分别测定血脂及抗氧化指标。结果 :黑牛肝菌高、低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 (P<0.01) ,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血清及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 (P<0.01)。结论 :黑牛肝菌对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