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FM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在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但瑞舒伐他汀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炎症反应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淅川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各治疗8周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降脂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阿托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宏亮 《吉林医学》2015,(8):1512-1513
目的:分析和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值,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降脂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和LDL-C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血脂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脂和效价比方面比阿托伐他汀更具有优势,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一鸣  潘杰锋  吕静 《吉林医学》2014,(8):1645-1646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将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另外11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和FMD等心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较为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6豫;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8豫,观察组患者的临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略优于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TC、hs-CRP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可有效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对TC、hs-CRP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较阿托伐他汀好。  相似文献   

8.
张瑾  徐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58-2659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为瑞舒伐他汀组,30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为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TC、LDL-C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HDL-C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MD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hs-CRP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FMD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在改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效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均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78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血脂指标,在TC和LDL-C指标方面,观察组经治疗后其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s-CRP、FMD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升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建议临床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清NO、hs-CRP、FM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分别为(3.76±0.31)、(1.55±0.29)、(2.12±0.22)mmol/L与对照组(5.03±0.46)、(1.93±0.34)、(2.86±0.25)mmol/L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HDL-C为(1.56±0.30)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22)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为(105.25±9.34)μbmol/L与对照组(93.13±8.44)μbmol/L比较显著较高,Hs-CRP(2.16±0.66)mg/L与对照组(3.85±0.60)mg/L比较显著较低(P<0.05),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均可降低血脂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而瑞舒伐他汀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作为优选方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方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总血清总胆固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方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总血清总胆固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及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cy、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炎症情况,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60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入院即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并以20 mg/d维持治疗至PCI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肌损伤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所上升,且瑞舒伐他汀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MACE、心肌损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3%(9/80)、12.5%(10/80)、6.3%(5/80)和25.0%(20/80)、26.3%(21/80)、7.5%(6/80),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MACE和心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的疗效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及近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治疗冠心病的患者50例,随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测定患者在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是84.0%和68.0%。治疗前后两组组内TC、TG、LDL-C水平差异各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地调脂,但是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计1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改善,观察组血脂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53%显著优于对照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4,P=0.032)。结论:在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实行药物治疗时增加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其中A组选用瑞舒伐他汀,B组选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改善,但A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率、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用于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并恢复正常血管内皮功能,但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219例随机分为3组,各73例.A组给予常规调抗血压、降糖、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脑卒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发生率,观察3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淀粉样蛋白A(SAA)、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颈内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治疗前3组hs-CRP、IL-6、sP-Selectin、SAA、Hcy、NO、ET及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和C组hs-CRP、IL-6、sP-Selectin、SAA、Hcy、ET、IMT及脑卒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hs-CRP、IL-6、sP-Selectin、SAA、Hcy、ET、IMT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NO水平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他汀类的多效性可使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获益,瑞舒伐他汀作用效果强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金利 《吉林医学》2014,(15):81-3278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的TC、TG、LDC-C下降程度,HDC-C上升幅度明显优于乙组,且甲组不良反应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监测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心功能;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电图监测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心功能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后瑞舒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无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确切,且大剂量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缩短疗程,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