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水床式鸟巢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抚触配合改进后的水床式鸟巢,即先做好水床式鸟巢放入温箱并预热至34~35℃,调好温箱湿度,然后将患儿裸体置于水床式鸟巢内;对照组患儿裸体直接置于调节好的温箱内,按照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体质量增长比对照组显著加快(均P<0.01),且并发症(皮肤破溃、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抚触配合水床式鸟巢给患儿提供一个模拟子宫环境,安全舒适,有利于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床式鸟巢配合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3例VLBWI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水床式鸟巢"护理并配合早期微量肠道喂养(MEF),观察并比较两组VLBWI住院期间体温、每天增加奶量、体质量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平均体温分别为(36.8±0.3)℃和(37.1±0.4)℃;每天增加奶量为(15.2±4.1)ml和(10.2±3.2)ml;平均每天增加体质量(35±9.2)g和(23±8.6)g;平均住院天数为(16.2±2.3)d和(20.2±3.6)d。观察组VLBWI的维持中性体温、体质量增长均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床式鸟巢护理配合早期建立喂养可维持VLBWI中性体温相对稳定,加快体质量增长,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其抗病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67-169+175
目的探讨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n=31)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n=31)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并发症、体重变化,调查喂养情况、住院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开始喂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改善喂养情况,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早产儿体温变化、喂养、呼吸暂停等护理问题.方法对2011年1~12月NICU收治的247例早产儿(观察组)应用循证和实施护理干预,并与2010年同期未实施循证护理的226例早产儿(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体温稳定,喂养不耐受降低,继发感染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新生儿呼吸暂停及窒息发生率下降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解决早产儿护理中的问题,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床式鸟巢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置培养箱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水床式鸟巢护理方法,观察记录2组早产儿住院第7天及第14天的自行摄奶量、体重,体温差、呼吸暂停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住院第7天及第14天的早产儿自行摄奶量的增加、体重的增长,体温差的减小及住院时间的缩短均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床式鸟巢护理有利于早产儿自行摄奶量增加,促进体重增长,减小体温波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翠卿 《广西医学》2012,34(8):1098-109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7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鸟巢式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 干预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15.4%(6/39)低于对照组的38.5%(15/39)(P<0.05),干预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有利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道功能完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常见并发症的早期干预措施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82例VLBWI常见并发症的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2例患儿均有一种以上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喂养不耐受及感染等,通过积极的早期干预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对182例VLBWI常见并发症的早期干预及护理,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提高生命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博罗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1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鸟巢式护理。记录两组新生儿的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体温波动和体质量增长情况,观察胃肠功能建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出暖箱时间和体温波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和体质量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的首次胎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排便次数和进奶量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皮肤溃疡、硬肿和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可有效降低其体温波动,缩短出暖箱时间,促进体质量增长,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新生儿30例,运用常规温箱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新生儿30例给予鸟巢式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体质量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天数、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出温箱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31±2.33)d、(8.34±4.35)次、(11.32±3.54)d、(12.63±2.38)d、(22.37±3.41)d,对照组各项指表分别为(12.35±2.35)d、(16.37±6.25)次、(19.37±2.31)d、(18.39±2.61)d、(33.47±2.84)d,与对照组相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给予鸟巢式护理可有效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柳 《黑龙江医学》2022,46(17):2172-2174
目的:探讨鸟巢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应用于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微量口饲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鸟巢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相关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观察组每日摄奶量(79.60±7.25) mL,多于对照组的(62.93±5.65) mL,观察组体重开始增长时间为(5.71±0.86) 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7.72±1.03) d、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为(10.34±1.25) d,短于对照组的(7.33±0.94) d、(9.20±1.12) d、(15.62±2.2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3、8.142、6.228、13.046,P<0.05)。观察组身长增长速度为(0.89±0.27) cm/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79例新生儿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单一采用传统护理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护理,联合采用鸟巢式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护理。将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幅度较大,血氧饱和度降低,体质量增长速度减慢,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该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长于观察组,其睡眠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比观察组明显较高(χ~2=4.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鸟巢式护理能够优化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减少其产生喂养不耐受、硬肿、皮肤溃损等并发症的情况,对新生儿的健康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贺桢臻 《中外医疗》2013,32(9):146+148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分组方法将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设为鸟巢式护理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观察两组别低体重儿入院、5d、10d进奶量、体重的变化情况及平均呼吸暂停次数。结果分别对两组5d、10d进奶量,10d的体重;平均呼吸暂停次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对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母乳口腔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的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母乳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母乳口腔护理的方法,能够减轻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或喂养不耐受的概率,同时缩短经口喂养到全口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体重增长,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KMC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体质量、智能发育[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7、14 d后,两组体质量均较护理前增高,且观察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4 d后,两组MDI、PDI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5.35%(41/43)]高于对照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实施KMC干预,可增加患儿体质量,加快智能发育,有助于患儿健康成长,且可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59-1860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入院的早产儿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鸟巢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和出暖箱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皮肤破损,硬肿和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进行鸟巢式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鸟巢式护理,加强环境管理以及腹部抚触,改进喂养方式等综合治疗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腹胀消失时间、体质开始增长时间、喂养耐受时间、住院时间及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分别为71.2%和93.5%。两组患者各项结果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新型的护理干预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1例给予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治疗(常规组),另外31例给予重力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1.30±6.83)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7.64±3.55)d,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为(11.62±6.45)d,住院时间为(24.42±11.05)d。常规组患儿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5.72±7.79)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12.45±3.80)d,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为(15.41±6.52)d,住院时间为(35.68±17.82)d。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有5例(16.13%)呕吐,6例(19.35%)腹胀,4例(12.90%)胃残留,2例(6.45%)呼吸暂停。常规组有16例(51.61%)呕吐,15例(48.39%)腹胀,14例(45.16%)胃残留,11例(35.48%)呼吸暂停。观察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均明显轻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从而改善患儿预后,保障患者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04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及干预前、干预2周每日摄入奶量、热卡。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后每日摄入奶量、热卡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可促进胃肠功能发育、成熟,加速体质量增长,改善胃肠动力,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VLBWI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组(n=76)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n=63),比较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至100 mL·kg-1·d-1所需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速率和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喂养不耐受、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低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促进VLBWI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值得倡议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发育支持护理对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体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进入NICU的8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儿进行发育支持护理,对照组患儿不进行特殊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胃肠功能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达到正常婴儿出生体重的时间为(4.0±0.6)d,对照组为(7.2±2.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儿入院后第7天及第14天的睡眠时间分别为(20.5±2.4)h,(20.4±1.8)h,对照组分别为(19.22±2.2)h,(19.1±1.2)h;研究过程中,试验组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以保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稳定及自身安全感,提高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