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2010年间收治的52例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26例,西医组采用基础保守治疗,中西医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治疗30d后比较成功率、复发率、全身局部炎症情况、唾液总流率、B超腺体检查结果。结果:52例患者中腮腺结石15例,腮腺分支导管阻塞者2例;下颌下腺结石34例,下颌下腺分支导管阻塞1例,其治疗结果为西医组中首次治疗成功者21例(80.8%),复发者3例(11.5%),1例行腺体摘除;中西医结合组首次治疗成功24例(92.3%),1例治疗效果不佳后行直接切开导管取石,患者无复发现象;患者于治疗后肿胀,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涎腺炎具有明显效果,患者疼痛减轻显著,复发率低,提高了慢性阻塞性涎腺患者治愈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涎石病指在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的腺体或导管内发生的结石;同时阻塞唾液分泌从而导致继发性涎腺炎症的一组病症,下颌下腺是发生涎腺结石最常见的部位。本文阐述下颌下腺解剖特点、结石形成机制、临床特点、各种检查方法及表现等方面,旨在提高对本病认识,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的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12例。设计下颌下区切口,内镜辅助下行颌下腺切除术。先切开颌下腺下缘的包膜,包膜下观察镜下面动脉、颏动脉颌下腺体分支和面前静脉属支的走行特点,采用高频超声刀凝断血管分支和下颌下神经节的腺体分支,结扎颌下腺导管,完整切除腺体。橡皮胶条负压引流,皮内缝合切口。结果:切口长度2.0~2.5cm,平均(2.3±0.3)cm;手术时间41—87min,平均(64±20)min;术中出血5-10mL;术中术后无面瘫、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个月.4年,无复发。与传统切口相比,切口长度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稍长。结论:采取小切口的内镜颌下腺切除损伤小,术后能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雪林  孟亚珍 《中国校医》2005,19(6):649-649
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摘除舌下腺。舌下腺摘除术,解剖关系复杂,处理不当易引起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损伤。为了减少舌下腺摘除术的并发症,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手术损伤的复杂性,1999年后我们采用舌系带切开绕过舌下肉阜经舌下皱襞内侧的“L”形切口,在切口前端先分离找出颌下腺导管,然后沿导管向后分离舌神经,最后摘除腺体的改良术式摘除舌下腺囊肿4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导管碎石仪联合镍钛合金泌尿系统取石网(以下简称取石网)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7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两组,各36例。试验组行双导管碎石仪+取石网治疗,对照组行双导管碎石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d,试验组结石清除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P=0.023);术后1个月,试验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P=0.016);试验组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22、6.894、4.036,P=0.000、0.000、0.000)。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双导管碎石仪联合取石网治疗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气囊导管引导非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对13例巨大的嵌顿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经十二指肠镜气囊导管引导非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结石数量1~4 (1.8±1.1)枚,结石直径1.0 ~ 5.5(2.8±1.3) cm,8例患者结石位于肝外胆管,3例患者结石位于肝外胆管及左、右肝管主干,2例患者为Mirrizzi综合征。合并乳头旁憩室6例,合并胆总管末端狭窄1例,1例患者胆总管末端成角。结果 激光碎石次数1~4( 1.6±1.0)次。总的结石清除率为77%(10/13),激光碎石有效率为92%(12/13),术后出现胰腺炎1例,胆管炎2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一过性胆道出血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 22.5±10.5)d,随访1~ 38个月,有1例患者于取石后1年结石复发。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气囊导管引导非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颌下腺移位是防治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旨在探讨颌下腺移位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2例放疗前行颌下腺移位的鼻咽癌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中的配合与护理。结果 32例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2-4周行常规放疗,放疗后口干燥症的发生率低。结论颌下腺移位是防治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做好访视及心理疏导,术中主动配合,严格执行医嘱,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巨大颌下腺导管口涎石1例报告山东省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271506)米延奇傅刚巨大颌下腺导管口涎石极为罕见,我科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14岁,学生。因舌下不适异物感2年余,于1996年8月10日来院就诊。患者两年前,原因不明的出现舌下不...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3岁。因左侧颁下肿痛5年就诊,始发以进食时为重,进食后不久肿痛减轻,并向耳颞部放射,肿块逐渐增大,以慢性颁下腺炎于2006年8月10日收入住院。入院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左颌下隆起饱满,舌下黏膜充血、水肿,颁下腺管扩张。双合诊有明显的结节感,坚硬、压痛。经CT检杏,见左侧颌下腺肿大、增生,有多个钙化灶。临床诊断为慢性颌下腺炎。于2006年8月14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颌下腺切除术,术中见颌下腺及舌下腺充血,纤维变性,无正常腺体组织,并包裹有10多枚如同珍珠样,类似圆形的结石,质硬光滑。病检为涎腺结石合并炎性增生。术后7天拆线,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术后胆道系统狭窄和残余结石的处理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再次手术也很难完全解决。用Gruntzig气囊导管经“T”管引流管对9例术后胆道狭窄的病人进行扩张,且对其中合并有胆道结石的6例患者进行溶石治疗,有效率达100%,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治疗术后胆道狭窄和残余结石的安全、简便而易行的方法。材料和方法自1988年3月至1990年10月共有9名病人于我院用Gruntzig气囊导管进行了良性胆道狭窄的扩张。9例病人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由32~68岁,平均年龄55岁。均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狭窄经手术治疗后,仍有肝胆管狭窄或残留结石。其中左肝管狭窄4例,且均合并残留结石,右肝管狭窄1例,肝门部狭窄2例合并结石1  相似文献   

11.
黄洪平 《现代保健》2011,(17):49-50
目的观察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效果,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仄院收治的126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闯、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可以取得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的结石清除率,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朴日升 《现代保健》2012,(17):102-10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耗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入院后,积极改善患者术前一般状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了解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11例患者实施急诊手术,其余49例患者行择期手术。其中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39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11例,胆囊造瘘术5例,胆囊切口取石术5例。结果:本组患者在积极处理合并疾病等基础上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死亡,58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严重肺病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积极处理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合并的慢性疾病,掌握手术时机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提高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肾镜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巨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巨大型肾结石(d≥3 cm)患者,根据碎石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双导管超声组40例,采用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肾结石;钬激光组40例,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碎石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双导管超声组患者平均碎石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钬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导管超声组患者Ⅰ期、Ⅱ期的肾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钬激光组(P<0.05);双导管超声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钬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迟发性肾出血、肾功能异常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应用于巨大肾结石的治疗,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术中出血少,可作为巨大肾结石的常用治疗手段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沈逸 《药物与人》2014,(12):224-225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护理特点.方法:采用直接进镜法对2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和取石治疗及护理.结果:26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成功取出结石23例,成功率为88%;8例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肾绞痛7例,均在保守治疗或留置双“J”管后缓解消失.结论:输尿管镜取石及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重要手段,术后留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同时加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可提高取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方案,对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2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单通道组与多通道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石清除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通道组患者的手术用时、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与住院用时均短于多通道组(P<0.05);单通道组患者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80.77%,90.38%),与多通道组患者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82.00%,94.00%)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通道组患者Clavien-Dindo 2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多通道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在鹿角形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效果上,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具有与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相近的清除效果,同时,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手术后胆总管切口的处理方法,免除患者术后带T型管的痛苦。方法: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30例患者在结石取出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其中2层连续缝合25例,1层对翻缝合5例。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24例患者取出结石1枚-2枚,6例患者胆总管扩张而未发现结石,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胆汁渗漏,术后平均5.2d出院。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后选择性行一期缝合术是安全的,术后患者出院早、痛苦小、恢复快;连续缝合可以减少胆汁渗漏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万德培 《现代保健》2011,(14):59-6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7月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肾绞痛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致急性肾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男15例,女10例,平均41岁。输尿管上段结石,5N,中段9例,下段11例。结石直径6~25mm。结果:单次碎石成功率88%。平均手术时间31min。术中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2.6d。术后随访2周~3个月,结石排净率100%。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高效、安全,特别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英诺伟ⅣX-SC10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单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封堵取石导管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封堵取石导管组采用封堵取石导管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封堵取石导管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51/54)比81.5%(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5,P=0.038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尿管黏膜撕脱、穿孔、继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封堵取石导管能有效减少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结石漂移,提高结石清除率,使用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胆道软支架内引流管及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胆道放置自制J型软支架内引流管及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5±3.16)d,术后引流管随粪便平均排出时间(14,23±4.35)d。无胆漏、堵管、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经胆道镜和导丝向十二指肠内放置自制J型支架管是方便、安全、有效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