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染病,通过性生活传染,妊娠期感染梅毒,其病原体可从母体血流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传染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8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根据她们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梅毒是高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妊娠期梅毒螺旋体由母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称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死产、畸形或分娩先天梅毒儿。近几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年轻妇女梅毒患者不断增加,多数为早期梅毒,具有宫内胎传的危险性,影响优生优育,对围生儿危害极大,是高危的重点监护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孕12周内母体发生急性风疹常致胎儿感染,从治疗性流产胎儿组织中,病毒的分离率达90%,足月分娩的婴儿中81%有血清学感染的证据。在此期受感染的婴儿约85%有严重损害,胎儿感染是慢性的,病毒在咽部存在至出生后数周在敏感的接触者中可引起风疹,病毒在胎盘存留的时间尚不清楚。在12~16孕周母体患风疹中,曾发现胎儿感染率为54%,其中35%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害。妊娠后期母体患风疹的胎儿感染率至孕23~26周下降至25%左右,而在孕末的2个月又有升高。在孕16周后的胎儿感染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自母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6例先天性梅毒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梅毒是指苍白密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即胎传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treponema pallikum,TP)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大多数先天梅毒患儿出生时无症状或症状极轻微,故早期诊断先天潜伏  相似文献   

7.
葛修茹 《中国校医》2011,25(8):569+572-569,57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全身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其次是通过母婴传播间接传播或输血感染。先天性梅毒指患有梅毒的母亲将体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所致,其早期病变较后天梅毒为重。早期先天梅毒多为两岁内病儿,一般在出生3周才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子女先天梅毒感染情况,分析不同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母亲所分娩子女的健康状况和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进一步优化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被诊断为妊娠梅毒并完成分娩的全部孕产妇进行电话随访。问卷内容包括:分娩子女基本情况、先天梅毒感染情况、近期健康状况和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等。采用χ2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不同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母亲分娩子女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研究期间确诊妊娠梅毒并完成分娩的1 000名对象中,共随访到495例分娩子女的健康结局,其中61名儿童被诊断为先天梅毒,包括57例出生时诊断和4例随访中诊断。母亲孕期未接受治疗的子女发生先天梅毒的比例高于母亲孕期接受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4,P=0.027)。对儿童近期健康状况的随访发现:37.8%的研究对象自报在近3个月内其子女有患病经历,以上呼吸道感染(32.3%)和腹泻(3.6%)为主。与未被诊断为先天梅毒的儿童相比,先天梅毒患儿近3个月内疾病患病率更高(47.5% vs.36.6%)。81.6%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子女定期接受了儿童保健服务;母亲为非本市户籍、文化程度低、家务/待业、未婚和经产妇的子女,其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服务比例较低。在接受过保健服务的儿童中,仅39.7%的家长会告知医务人员子女存在先天梅毒感染风险,其中本市户籍、文化程度高和在职的母亲告知比例较低。结论 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子女在随访管理过程中失访严重,且家长主动告知医务人员其子女存在梅毒感染风险的比例低。因此有必要在现有儿童保健服务基础上整合先天梅毒检测/咨询相关服务,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先天梅毒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年来孕妇患梅毒者不断增多,导致先天性梅毒发病率逐步增高。笔者对自2006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梅毒患儿26例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而导致的梅毒。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先天性梅毒的患儿不断增加。我院自2000—2003年2月共收治了42例先天性梅毒的患儿,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早产儿30例,足月儿12例,体重<2500g28例,≥2 500g14例,28例治愈或好转出院,1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2 病因 先天性梅毒的梅毒族体由母体内经胎盘和脐带传给胎儿,传播发生在孕4个月以后,绒毛膜郎罕细胞退化,使螺旋体得以穿过胎盘或在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母患梅毒是否  相似文献   

11.
孕期母体的营养状况对孕妇自身和胎儿均有重要的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是评价营养对妊娠结局影响最重要的指标.现阶段评价孕妇营养的指标主要有人体测量学、血液学以及生物电阻抗分析,每一种评价手段各有所长.胎儿出生体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异常出生体质量儿(如巨大JD)可能是有意义的指标.但对正常体质量儿不一定有意义,因而对于孕期母体营养与婴儿体质量的关系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志琴  王光亮 《现代预防医学》1997,24(4):429-429,438
本文报告了一起较为少见的梅毒家庭聚集感染的调查,22岁男性青年因有冶游史而感染梅毒(潜伏)后传给配偶,继而母亲通过胎盘传播给其子女,致使一家四人全部感染,患儿最初曾被误诊为“牛皮癣”“传染性肝炎”等而被延误治疗,因此,对难以诊断的新生儿皮损,肝脾肿大,应尽早做梅毒的血清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导致的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200万孕妇感染梅毒[1]。妊娠梅毒危害极大,可导致自发性流产、胎儿窘迫、非免疫性水肿、胎儿宫内死亡、死产以及新生儿围生期死亡,或分娩出有严重后遗症的新生儿,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14.
俞凤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2):588-588,592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艾滋病、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和梅毒这4种感染性疾病都可以通过胎盘由母体传染胎儿。为了有效的预防这4种疾病的垂直传播,提高优生优育,我院对所有孕妇产前开展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HIVⅠ/Ⅱ型)、丙肝抗体(抗  相似文献   

15.
梅毒是由白色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属性传播疾病。15世纪末,欧洲曾发生梅毒大流行。16世纪初梅毒这个“进口货”就从欧洲传入我国广东。人们把称它为“梅毒疮”或“广东疮”。其传染途径主要是性交(占95%),亦可间接传染如接吻、喂奶、输血或共用剃刀、烟嘴、餐具、玩具及医疗器械(如口腔科、妇产科或皮肤科)等。患有梅毒的产妇可通过胎盘将此病传给胎儿,影响第二代。近几年来,由  相似文献   

16.
正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已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估,每年全球约有200万孕妇感染梅毒,其中70万~150万孕妇通过胎盘传染给新生儿[2]。妊娠梅毒易导致孕妇流产、胎儿水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死亡等,每年导致发展中国家胎儿及新生儿约65万死亡,严重威胁孕妇、胎儿和新生儿身心健康[3-4]。对孕期早期进行梅毒检测,及时采用青霉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先天性梅毒分早期和晚期先天性梅毒,临床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口腔损害等,晚期可有神经系统损害。2006年,我科收治了13例先天性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孕妇感染了性病,不仅会传染给性伴侣,同时也会殃及胎儿和新生儿。因此,加强对孕妇性病的监测与防治非常重要。 梅毒 梅毒是感染了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染病。孕妇患了梅毒后,血中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不仅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并会影响胎盘功能,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等严重后果,还会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据统计,孕妇患一二期梅毒未经治疗,将有50%的胎儿未足月就死亡或生下即为死婴,另外50%生下就患有梅毒。若孕妇患早期潜伏梅毒,则40%的胎儿生下就患先天梅毒,20%早产,20%死亡,只有20%的胎儿可能正常。若孕妇患晚期梅毒,生下的胎儿中20%为早产或死胎,10%患先天梅毒。因此。患梅毒的妇女未经  相似文献   

1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多病程传染性疾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通常是因为与伴有活动性病变的性伴侣接触后传染,感染梅毒螺旋体的孕妇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尽管通过不懈的努力,梅毒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仍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流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也重新出现梅毒。  相似文献   

20.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传播,进入21世纪,我国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其危害和预后仅次于艾滋病[3]。感染梅毒后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威胁生命。梅毒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能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