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鄂探1井是柴达木盆地近年来新钻的一口油气探井,通过其孢粉古生物的分析、鉴定,见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组合。从生物地层对比、结合岩电性地层对比和区域地层对比几个方面综合研究,对鄂探1井地区整体地层建立了2个孢粉组合:Disacciatrileti-Quadraeculina组合和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Classopollis组合,认为该区侏罗系地质时代自下而上为大煤沟剖面小煤沟组至大煤沟组一段和大煤沟剖面大煤沟组二段至三段。  相似文献   

2.
淮北煤田二叠纪含煤地层植物群的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鉴定了植物化石62属、137种,总结了淮北煤田早二叠世含煤地层植物群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该植物群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植物组合,即早二叠世早期怀特华夏羊齿 Cathaysiopteris whitei —朝鲜羊齿 Callipteridium koraiense —疏脉科达 Cordaites schenkii 组合和早二叠世晚期剑瓣轮叶 Lobtannularia ensifblia—单网羊齿 Gigantonoclea spp. —蹄痕茎 Caulopteris spp.组合。  相似文献   

3.
沙尔布尔山卡拉岗组地质时代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日   《新疆工学院学报》1994,15(2):127-131
沙尔布尔山地区的卡拉岗组前人虽已划归早二叠世,但无时代依据,是从区域岩性对比而定的.1993年我们首次在这一地区采到了时代为早二叠世的植物及介形虫化石,这一成果无疑对该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1:250000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礼县鲁班石、郭家坪、青林寺、大南岔沟、固城一带的石炭系地层中相继新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腕足、蜓及非蜓有孔虫、牙形刺及古植物化石,为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证据。经过区域对比,发现原划地层单元的名称和时代归属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新发现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本区石炭纪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岩石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5.
宁夏卫宁北山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动、植物化石丰富,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前黑山组、臭牛沟组、土坡组和太原组4个地层单位。通过对该地区石炭纪岩石地层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相和沉积特征演化规律分析,认为该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地层是在基底拗陷下沉、盆地范围不断扩大的构造背景条件下形成的。早石炭世以海进作用为主,沉积环境基本为半封闭的海湾,沉积相以碎屑岸线为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整体演化为陆表海环境,海水时进时退(总体处于海退),发育进积类(建设性)受潮汐作用影响的三角洲。  相似文献   

6.
在测制甘肃文县地区石坊群地层剖面中发现了孢子化石,共计14个属,56个种,将其与贵州独山、都匀地 区的早、中泥盆世孢子化石组合对比,发现组合特征基本一致。因而确定了石坊群地层时代属早、中泥盆世,为 石坊群地层划分、时代确定及地质构造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湘南郴县——嘉禾地区晚二叠世的腕足动物群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其性质、分布范围等,首次建立了本地区晚二叠世腕足动物组合层序,自下而上为:龙潭阶:Tyloplecta yangtzeensis-Asioproductus bellus组合;长兴阶下部:Peltichia sinensis-Acosarina dorsisulcata组合;长兴阶上部:Perigeyerellafastigata-Semibrachthyris anshunensis组合;并将它们与国内外同期的腕足动物群或组合进行了对比。本区晚二叠世腕足动物十分丰富,尤其是长兴期的腕足动物群,是世界上古生代层位最高,化石内容最为丰富的动物群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福建早二叠世晚期含煤地层,即童子岩组,它是福建省的主要含煤地层,一种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它不仅发育完整,含煤层数多,也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笔者通过对采自天湖山煤田、龙岩、永定等地植物化石系统研究,总结了早二叠世晚期植物群的面貌和特征。该植物群组成共计33属80种,分属于九大类群,其中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的大羽羊齿类和栉羊齿类最丰富为特征,并称之为Cigantonoclea spp.—Tingia carbonica Flora。此外,笔者将该植物群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植物组合,对早二叠世晚期古气候和古地理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来,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地层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重大进展:秦岭——淮阳地盾北缘发现了一个早石炭世的陆相含煤地层和一套巨厚的属于中石炭世的磨拉石建造;山西组中发现了许多晚石炭世型的双壳类化石;石千峰组的时代可能全部都有属于早三叠世的可能;根据大量植物化石,北京西山的双泉组的年代肯定是晚二叠世;许多新材料提供的证据都说明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均远非以前认为的那样是纯大陆相沉积,而是在滨海平原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南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研究了聚煤期古地理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Ⅰ(龙潭组上段下部)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龙山隆起以南的龙潭组"南型"沉积区,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潮坪古地理单元,并在衡阳-郴州一带形成南北向展布的富煤带;层序Ⅱ(龙潭组上段中上部)分布在江南隆起两侧的湘中南及湘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1.
湖北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属于间冰期沉积,目前对其沉积地层及古环境等方面的认识有限。在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塘坡组古环境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CaO/(CaO+Fe)、Sr/Ba、Rb/K、K/Na值表明神农架地区大塘坡组沉积水体盐度整体为中—低盐度,其中大九湖剖面沉积水体盐度比宋洛剖面沉积水体高。氧化-还原性敏感元素相关参数V/(V+Ni)、Ni/Co、Ceanom值研究表明,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水体。CIA、ICV、Sr/Cu、Sr/Ba、Rb/Sr、Mg/Ca值和Sr含量等研究表明,神农架地区大塘坡组沉积期属于温暖湿润气候环境。总有机碳(TOC)、古生物资料以及Cu和Ba含量综合分析表明神农架地区大塘坡组沉积期温暖湿润气候以及合适的水体条件,为藻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并为大塘坡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马东山组河湖相沉积物表面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其中的孢粉是研究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对六盘山地区隆德县前庄村白垩系马东山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研究,共鉴定出孢粉类型41属63种。剖面自下而上分为Bisaccates-Jiaohepollis、Classopollis-Jiaohe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Foraminisporis等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期—Albian期,恐龙足迹化石的建群植被经历了松柏类向掌鳞杉科,再向蕨类植物的转变,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地区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经历了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变化。这与前人对六盘山地区白垩系马东山组沉积古气候环境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归纳总结了四川盆地珍珠冲组植物化石7类50属128种,须家河组植物化石10类71属267种,并将珍珠冲组植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通过分析两组植物群的发育特点及演化规律,结合区域有关资料,对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厘定。在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前缘地区,依据珍珠冲组(白田坝组)的岩性特征和所含植物化石特征,将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置于含Coniopteris植物化石的珍珠冲组(白田坝组)底部石英质砾岩或石英砂岩之下的假整合面或剥蚀面上;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云阳、奉节及长江以南万县地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在云阳南溪剖面上含Coniopterismurrayana植物化石8.3m之下的珍珠冲组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地层之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漠河盆地东北部“上侏罗统”开库康组的研究,发现了其与下伏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之间的不整合面,同时对开库康组砂岩和火山岩夹层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2个样品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均为159 Ma,反映了沉积下限不早于晚侏罗世;在其内的火山岩夹层中获得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36.6±1.9)、(137.5±2.5)Ma,该年龄与开库康组内发育的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晚期化石组合和Ruffordia-Onychiopsis早期化石组合反映的时代吻合,表明开库康组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而非原划分的晚侏罗世。开库康组形成时代及其下伏地层锆石U-Pb年龄揭示了构造不整合面形成于137~145 Ma,进一步约束了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之后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间及从侏罗纪伸展盆地转化为白垩纪挤压山间盆地的时代。开库康组时代的重新厘定对进一步研究漠河盆地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龙门山雁门坝泥盆系剖面下中统交界区划分出4个腕足化石带。依据现代地层学原则,将下中统界线确定在甘溪组顶部,以Xenospirifer fongi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此界线与国际界线层型相当。文中提出了在无指定化石带地区确定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方法。论证该段剖面沉积环境属泥质浅海陆棚。描述4个腕足动物新种。  相似文献   

17.
四川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位于茅口组顶部王坡层黏土岩之上,其成因可能对认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对朝天剖面吴家坪组2个凝灰岩样品进行全岩矿物含量、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凝灰岩的成因,进而讨论其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时限的启示。结果表明: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锆石U-Pb年龄为(260.1±2.8)Ma,并具有较高的Al2O3/TiO2值(分别为37.90和31.49)、明显的Eu负异常(Eu/Eu*值分别为0.13和0.06)及缺失Nb、Ta负异常; 凝灰岩样品中,锆石具有较高的εHf(t)值(7.8~11.4)和较低的Th/Nb值(5.4~14.9),与宾川剖面峨眉山火山序列酸性熔结凝灰岩及上寺剖面上二叠统下部凝灰岩基本一致,而明显不同于清音阁王坡层黏土岩锆石εHf(t)值和Th/Nb值。综上所述,四川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的形成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酸性火山活动有关,且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活动时限可能一直持续到晚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8.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剖面,描述了该凹陷的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凹陷西斜坡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断层弧形弯曲,断层以小级别断层为主,断层组合以拉张型为主,断块圈闭发育;西斜坡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斜坡发育阶段(古新世阜宁期)、差异抬升阶段(始新世戴南期—三垛期)、逆冲褶断阶段(始新世三垛期末)、构造稳定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等4个阶段;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差异性明显,古新世阜宁期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较大,新生代整体持续西抬东降,有利于聚集来自斜坡东部深部凹陷的油气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末期(相当于Ladinian-Carnian期)出 现了一次与全球同步的大规模海侵,形成了一个向上变深的碳酸盐岩台地淹没沉积层序。垄头组顶部和竹竿坡 组分别是海进体系域(TST)的下、上部分。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垄头组顶部自下而上δ(18O)持续增大,而 δ(13C)先逐渐增大,后在顶部界面附近快速下降,反映了垄头组顶部在暴露环境下氧化作用的结果。竹竿坡组 δ(13C)自下而上逐渐增大,δ(18O)总体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反映了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认为,海进体系域的 δ(13C)和δ(18O)演化不但反映了海平面和沉积环境变化,同时对密集段(CS)、层序界面和古暴露面等也有很好 的识别作用,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Dabao Formation in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ic Belt was previously regarded as Ordovician in age and consists of clastic matrix and blocks of siltstone,limestone,chert,and volcanic rocks.However,some Middle Devonian corals,conodonts,and other fossil fragments within the limestone blocks were discovered in recent field investigations,indicating that the Dabao Formation was formed during late Paleozoic.Combined with other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the Dabao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