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以往的动物实验证明,前导下颌可以导致年轻SD大鼠的颞下颌关节组织发生改建,主要表现为髁状突组织的生长速度加快,下颌骨发生继发性生长。但其髁突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建研究仍是研究的关键所在。 目的:观察生长期大鼠在下颌持续前导作用下髁状突软骨生长和改建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将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24 h佩戴下颌前导矫治器,分别在干预3,7,14,21,30 d麻醉处死动物并取材,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从干预14 d开始,实验组髁突软骨厚度在观察周期中出现先增加后变薄的现象,髁状突中后部软骨厚度变化显著(P < 0.01)。从干预7 d开始髁突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建,包括细胞内细胞核固缩,粗面内质网腔隙肿胀,脂滴变小甚至消失,核周微丝变少且不规则,细胞外基质增宽变多以及出现大片空白等。结果证实,在下颌前导作用下,大鼠髁突软骨会随着承受力的时间增厚或变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能力也会显著增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兔髁状突骨上组织Ⅲ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兔髁状突骨上组织中Ⅲ型胶原的研究发现,正常对照组Ⅲ型胶原含量较少,主要分布在肥大层浅层的软骨细胞胞浆及胞膜上,一些区域无阳性表达;拔除一侧下颌磨牙后2周、1月和3月时,Ⅲ型胶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非拔牙侧的表达稍多。提示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负荷改变后,髁状突的软骨发生改建,Ⅲ型胶原参与其改建和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一种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以模拟正畸不对称牵引治疗和关节外因素造成的颞下颌关节病,并研究其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状突受力后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在24只SD大鼠左侧下颌角与同侧颧弓前区置入镍钛拉簧,手术不破坏关节区。对照组8只,在下颌角和颧弓区分别用钢丝结扎,但不放置弹簧。弹簧施加的牵引力分别为120g和40g,使下颌骨受到前上方向的持续牵引力,在手术后3、7、14、28d安乐死法处死动物。关节盘和髁状突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下颌骨偏移导致颞下颌关节改变的大鼠动物模型。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加力侧和对照侧颞下颌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关节盘病变较轻,髁状突病变以轻力组对照侧为重。结论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可以部分模拟关节外不对称因素造成的颞下颌关节改建和病变:包括嚼肌功能紊乱、单侧的颌面肌肉挛缩、疤痕收缩以及正畸不对称牵引治疗等。  相似文献   

4.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了髁突软骨生长与改建,是软骨发育关键因子。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体外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出生后1,28 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后,将每个年龄组的髁突软骨细胞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饥饿培养24 h后,实验组加入100 μg/L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细胞因子孵育48 h,对照组正常培养。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加入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后,髁突软骨细胞数量增多,增殖速度显著增加(P < 0.05)。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加入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培养48 h后,各组髁突软骨细胞中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bax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 < 0.05)。 提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以促进新出生及青春期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可能通过Bcl-2和Bax介导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甲状旁腺激素:是一种钙磷调节激素和骨改建调节激素。它可以改善骨小梁的显微结构,提高骨量及骨强度,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促进骨折的愈合。甲状旁腺激素对骨和软骨的再生有着双向调节作用,在持续性高剂量作用下,它可导致骨吸收;间断性低剂量作用下,它可促进骨和软骨增殖再生。 髁突游离骨折:髁突是颌面部骨折好发的部位,临床上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分为髁突头部、髁突颈、髁突颈下或髁突基部骨折。髁突高位骨折时,易发生附着于髁突的翼外肌剥脱使其成为游离骨块,复位固定术后可能出现骨愈合不良甚至髁突吸收。 背景: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常伴有软骨的损伤,同时由于附着于髁突的肌肉发生撕脱而成为游离骨块,如何在加快骨愈合同时加快软骨的愈合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在兔髁突高位骨折游离复位后对髁突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耳兔建立髁突高位骨折游离复位固定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只。术后实验组隔日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 20 μ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分别在术后1,2,3,4周时处死,取下颌骨髁突标本行组织形态学研究,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检测髁突软骨中Sox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实验方案经贵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1700456)。结果与结论:①番红O-固绿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中软骨骨折区的软骨细胞数量及软骨基质沉积都较对照组多;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各时期的实验组Sox9因子的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术后1-3周P < 0.05);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在术后1,2,3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③各时期实验组Sox9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3周P < 0.05);实验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术后1-3周P < 0.05);④结果说明,间歇性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可上调Sox9、抑制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转化,加快修复软骨损伤。 ORCID: 0000-0003-0144-4677(谢柳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功能性下颌偏斜是否会导致骨性的下颌偏斜以及发生功能性下颌偏斜后下颌骨的生长方式是否会发生改变,目前尚存在争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使内皮细胞的渗透性增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血管生成以及调节骨的形成。 目的:探索大鼠功能性下颌偏斜对其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选4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40)。实验组大鼠佩戴作者所在课题组自制镍铬合金上前牙冠套,使下颌发生功能性左偏(2.1±0.3) mm,模拟功能性下颌偏斜。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7-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矢状向后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减少;造模后14-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矢状向中部及冠状向中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减少,但与对照组接近;造模后14-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冠状向外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和对照组减少。说明青春期大鼠发生功能性的下颌偏斜后,双侧髁突软骨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存在差异,导致软骨内的成骨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可能使大鼠下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提示应尽早矫治功能性下颌偏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对关节软骨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系统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在不打开关节囊的情况下建立右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4、1、2、4、8d和12周各处死4只动物.常规HE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的形态学变化,并以原位杂交法检测髁突软骨细胞中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术后髁突受力区出现一过性的软骨变薄、各层排列紊乱等病理变化.uPA和PAI-1基因转录水平在术后即开始上调,至2周时达到最高水平,至12周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与髁突软骨的适应性改建相一致.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软骨内uPA系统的变化与关节软骨的适应性改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种植体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上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采用种植体支抗院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患者的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应用种植体支抗正畸内收前牙。B组不采用种植体支抗,观察两组的上颌前牙及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总共植入30枚微螺钉种植体,27枚微螺钉在矫治过程中保持稳定,3枚微螺钉出现松动,经重新植入恢复稳定。20例患者经牙齿矫治后前牙覆牙颌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中性,颌间关系及下颌对颅面关系位置正常,软组织面型得到改善,患者满意。 A组患者矫治后上颌前牙切缘平均内收4.28mm,磨牙平均前移1.24mm。 B组患者上颌前牙切缘平均内收3.76mm,磨牙平均前移2.24mm。 A组采用种植体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效果优于B组。结论种植体作为正畸治疗强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的矫治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势,支抗效果具有可控性及可靠性,解决了口外支抗依赖患者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微型种植支抗使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成骨细胞诱导和骨改建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牵引移动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的实验模型。OTM组在大鼠右侧下颌做加力牵引,左侧下颌作为对照组,分别于OTM后 2、4、7及14 天,解剖分离大鼠下颌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OPN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 结果 HE显示OTM组中张力侧成骨细胞、压力侧破骨细胞表达较多。免疫组化显示OTM组OPN阳性细胞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 结论 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OPN表达的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中成骨细胞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与牙槽骨改建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10.
张红艳  赵悦 《解剖学杂志》2013,36(3):321-324
目的:比较应用种植支抗使大鼠牙齿移动与牙齿自然萌出过程中骨保护素及破骨细胞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应用种植支抗牵引移动大鼠下颌第1磨牙的动物实验组.对照组取出生后0、7、10、15d及21 d的SD乳鼠处死,实验组分别于加力牵引2、4、7d及14d后,解剖分离大鼠下颌骨,拍X线片,常规H-E染色观察大体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保护素及RANKL表达.结果:应用种植支抗牵引大鼠牙齿移动组中,X线示牵引的第1磨牙向近中移动,H-E染色示牙齿自然萌出组中的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强阳性表达,应用种植支抗牙齿移动组中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表达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骨保护素及RANKL阳性表达.结论:在牙齿自然萌出及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保护素及RANKL表达变化相似,其变化规律与牙槽骨改建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从不同途径加速骨组织的改建,促进骨折愈合。 目的:观察中药川续断水煎液对家兔正畸牙移动及牙移动过程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27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对照组(n=12)和空白对照组(n=3,不做任何处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建立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正畸加力模型后,实验组每日灌服3 g/kg川续断水煎液,对照组每日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加力后1,7,14,21 d在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后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加力后7,14,21 d,实验组牙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P < 0.05)。正畸加力后,随天数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的表达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实验组加力后7,14,21 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川续断水煎液可促进家兔正畸牙齿移动,并上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Bisphosphonates are a kind of traditional antiresorptive drugs,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artilage tissue.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data describing how bisphosphonates affect joint cartilage of long bone, but their effects on condylar cartilage remain unclear. OBJECTIVE: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the third-generation bisphosphonate risedonate on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ti-apoptotic), Bax (pro-apoptotic) and caspase-3 in the condylar cartilage of osteoporosis rats. METHODS:Thirty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ovary was exposed but not resected. The model group received a bilateral ovariectomy to establish the models of osteoporosis, and then received saline solution treatment (2.4 μg/kg) subcutaneously every 3 days, once a day, from 3 days pre-surgery.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 bilateral ovariectomy to establish the models of osteoporosis, and then received risedronate treatment (2.4 μg/kg) subcutaneously every 3 days from 3 days pre-surgery. Three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condylar cartilages of all animals were harvested. Apoptosis, the expression of Bcl-2, BAX and Caspase3 were observ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1)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in rat condylar cartilage and subcondylar regio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 the treatment group < the model group (all P < 0.05). (2) Expression of Bcl-2: The trend of the mode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lthough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cl-2 ex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compared to the model group (P < 0.05). (3) Expression of Bax and Caspase-3: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ax and Caspase-3 were higher in the model group than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ll P < 0.05), while Bax and Caspase-3 expression was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ll P < 0.05).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isphophonates can regulate apoptosis in condylar cartilage from osteoporosis rats by changing the expression of Bcl-2, Bax and Caspase-3.  相似文献   

13.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证实,鹿茸多肽其具有显著的促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可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和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左膝关节内侧皮肤切开后缝合,模型组建立左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模型组建模成功后再将随机分为2组,鹿茸多肽组给予鹿茸多肽针剂生理盐水稀释液关节腔注射干预,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作为对照,干预后第1,7,15,30 天分别观察鹿茸多肽组和生理盐水组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和软骨细胞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 结果与结论:在相同时间段内,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鹿茸多肽组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细胞增殖指数及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均增高(P < 0.05),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 (P < 0.05)。结果证实鹿茸多肽可降低实验性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间失稳能导致软骨终板的退变,是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基础环节。 目的:观察退变椎间盘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后,椎间盘软骨终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所有兔均建立L5~6,L6~7椎间失稳模型。预防组在完成椎间失稳建模后立即于损伤侧L5~6,L6~7椎间盘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治疗组于椎间失稳建模后3个月行相同方法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3,6个月,预防组较对照组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分布均匀,潮线清晰。Mankin评分降低(P < 0.05)。建模后第6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软骨终板表层光滑,细胞排列均匀,潮线清晰,染色均匀,Mankin评分降低(P < 0.05)。结果证实,在兔椎间盘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可延缓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正畸治疗期间,如何提高成骨速度对缩短正畸时间有很大的帮助。骨保护素能间接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加速牙周骨组织形成。 目的:观察分析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对正畸保持阶段牙周组织的影响。 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空白组直接麻醉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以50 g力牵引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加力21 d,然后分别于保持前1 d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和生理盐水后进入保持期,分别于保持开始后1,3,7,14,21 d,每组取5只大鼠麻醉后处死。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见实验组破骨细胞少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保护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第1天与第3天骨保护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第7,14,21天骨保护素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在表达强度上,实验组骨保护素的表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骨保护素的表达均强于空白组(P < 0.05)。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能使成骨细胞分泌骨保护素增多,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从而加速骨组织修复形成。  相似文献   

16.
背景:药物治疗和支架置入治疗尚不能修复心肌梗死后已坏死的心肌。 目的:观察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兔新生血管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签法将36只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4周,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绝大部分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44,极少量细胞表达CD34和CD45。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组织有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超声心动仪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舒张末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加了梗死心肌新生血管密度,改善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较多,但缺乏相关比较,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目的: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的差异。 方法:将37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组19例,动力髁螺钉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创伤、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髁螺钉组相比,锁定钢板组置入内固定后出现骨痂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早(P < 0.05),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好。根据Karlstor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髁螺钉组(P < 0.05)。提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优于动力髁螺钉。  相似文献   

18.
梅杰  彭昊  尹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48):9116-9120
背景:国外研究认为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为血清关节软骨代谢及破骨细胞功能的异常。 目的:检测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骨生化标志物TRACP-5b及CTX-Ⅱ的表达。 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普通股骨头坏死患者(n=30,普通组)、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n=30,快速进展组)、骨质疏松症患者(n=30,骨质疏松组)、对照患者(n=30,单纯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或单纯腘窝囊肿患者)血清中TRACP-5b及CTX-Ⅱ水平。 结果与结论:快速进展组、骨质疏松组TRACP-5b水平高于普通组、对照组(P < 0.05),普通组TRACP-5b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快速进展组CTX-Ⅱ水平高于其他3组(P < 0.05),普通组、骨质疏松组CTX-Ⅱ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①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病理机制之一为TRACP-5b水平上升,破骨细胞活性增强,CTX-Ⅱ水平上升,关节软骨降解过快。②TRACP-5b及CTX-Ⅱ有可能成为诊断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调控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的关键因子,机械力可影响牙周膜细胞和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 目的:观察犬切牙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 方法: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将犬切牙分别施加牵引力1,2,4,12周,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牵引后切取犬切牙连同牙龈及牙槽骨组织块,制作组织切片进行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图像平均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分别在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表达最显著,其平均吸光度值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时可达到峰值(P < 0.05),随后逐渐下降,施加牵引力12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证实,正畸牙压低移动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一致,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系统是牙周组织改建的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合成补片是重要的盆底组织替代物,能够替代薄弱受损的盆底筋膜组织,己被广泛应用于盆底薄弱组织的修补重建中。 目的:观察补片在改良盆底重建修复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纳入45例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两组治疗,试验组25例经阴道植入聚丙烯补片进行改良盆底重建修复,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经阴道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治疗,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随访评价两组子宫脱垂分期、并发症、盆底功能及盆底不适情况,以及客观治愈率。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感染轻、恢复快(P均 < 0.05)。随访6个月时,试验组子宫脱垂分期评分高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时,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盆底功能影响评分及盆底不适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客观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采用聚丙烯补片进行盆底重建修复盆腔脏器脱垂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恢复快、裸露率低等特点,同时能显著提高盆底功能,改善盆底不适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客观治愈率,短期随访安全有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