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栀子可能具有活化软骨细胞的功能,而京尼平苷是栀子中重要成分之一。 目的:观察京尼平苷对体外培养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应用25,50及100 mmol/L京尼平苷干预,并设置正常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京尼平苷对各组细胞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5,50及100 mmol/L京尼平苷干预可以明显促进Ⅱ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P < 0.01)。结果证实,京尼平苷可以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建立一种经济、快捷、切实可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体系对于软骨体外实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与改进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培养方法。 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新生1周龄SD雄性大鼠双侧髋及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软骨细胞并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 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12 h后开始贴壁,3 d左右可形成单层,4 d左右即可传代。传至第6代后,部分细胞变为梭形;第7代后,绝大部分细胞变为长梭形和不规则形状,增殖能力减弱。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培养的软骨细胞核呈异染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呈阳性表达。说明采用此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纯化的大鼠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和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建立实验基础。 方法: 显微解剖出大鼠肋生长板软骨,酶消化法获得分散的单个RGC。观察单层培养的不同代数RGC的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细胞生长动力学分析;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代数RGC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 本实验分离的RGC中活细胞比例大于98%;原代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第6代细胞仍保持多角的形态;前4代细胞的每日倍增指数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第5代后显著降低;原代培养的RGC中Ⅱ型胶原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大于95%,阿尔新蓝染色也呈阳性;随着传代次数增加阳性细胞的比例下降。 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前3代RGC保持了在体软骨细胞的表型是研究软骨增殖分化调控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背景: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存活或凋亡细胞计数及细胞周期,较形态学观察、DNA电泳等检测方法更具优势。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检测特定脉冲电磁场干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周期及其增殖效率的影响。 方法:使用振荡频率1 kHz,磁感应强度0.05 mT、功率密度5 mW/cm2的脉冲电磁场照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未经磁场干预的细胞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磁场干预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1、CD44、CD45和CD105表达率;于传第3代后第3,6,9,12天测定不同干预细胞增殖率及生长周期。 结果与结论:未经磁场干预的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45为阳性表达,CD31和CD105为阴性表达,较未经磁场干预的第2代细胞更纯化(P < 0.05);经磁场干预后第3代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周期S期百分比较未经磁场干预的第3代细胞高(P <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特定频率和场强的脉冲电磁场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极低的生存率限制了它的治疗作用,现正在寻找合适的药物促进其增殖。 目的:观察独参汤是否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筛选出最佳干预浓度。 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至第5代,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标记物。以每孔1×104数量种于96孔板。将独参汤颗粒剂分别以10,5,2.5,1.25,…0.019 5 g/L的质量浓度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第1,7天MTT法检测其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原代细胞接种2 d后多数细胞贴壁,传代后细胞贴壁速度和增殖更快,第5代基本纯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放射状或漩涡状排列。②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阳性细胞占94.7%,CD90阳性细胞占86.8%,CD34阴性细胞占98.7%,CD45阴性细胞占97.1%。③独参汤浓度在0.625,0.312 5,0.156,0.078,0.039,0.019 5 g/L质量浓度时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其中在质量浓度为0.078 g/L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背景:软骨细胞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的作用可以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提供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微环境,三维条件下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SD大鼠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用酶消化法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取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第2代软骨细胞,将二者以1∶2的比例混合培养负载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21 d,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于支架材料表面,并可见细胞分泌大量基质成分。培养     21 d后,激光共聚焦扫描可见细胞在支架表面分布均匀,逐层扫描后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结果表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提供三维生长空间,利用软骨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促细胞分裂的肝素结合蛋白,可诱导多种细胞增殖与分化,如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在血管形成、促进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促进神经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炎性细胞因子:是指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其具有激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促进炎性反应等免疫学作用。 背景:目前对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以及白细胞介素1等炎性因子破坏软骨细胞结构的研究较多,但尚未有二者联合对软骨细胞影响的报道。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体外培养第3代SD大鼠软骨细胞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单独培养;②阴性对照组:加入含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③阳性对照组:加入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④实验组:加入含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CCK-8法检测第3,5,7天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检测第3,5,7天各组软骨细胞中炎性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第7天各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蛋白水平;Real time-PCR检测第3,5,7天各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mRNA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4组软骨细胞在3个时间点增殖情况,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含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 < 0.05);③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染色均呈现阳性,阳性对照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最显著;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在各时间点表达均上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阴性对照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在各时间点表达均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合理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抑制去分化,促进细胞增殖。 ORCID: 0000-0001-8611-0558(赵德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透明质酸(HA)联合培养对人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IGF-I组、HA组和IGF-I+HA组.加入不同浓度的IGF-I、HA、IGF-I和HA,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从第4代开始,用IGF-I和HA联合培养,通过电镜观察、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和软骨蛋白聚糖(aggrecan)免疫组化及RT-PCR判断联合培养第8代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自然传代的第6代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IGF-I在10μg/L浓度时即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当IGF-I浓度为50μg/L时,其促增殖作用达最大值.单独应用不同浓度的HA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不明显.联合应用IGF-I与HA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具有协同效应并使促增殖作用时间后延.IGF-I和HA联合培养的第8代细胞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小泡;RT-PCR显示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而Ⅰ型胶原mRNA表达阴性;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质内有大量的紫色异染颗粒;Ⅱ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见92%的细胞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平均灰度分别为85.92±9.71和116.23±16.69.而对照组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05.12±12.20和135.68±10.65,二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GF-I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HA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无影响;二者联合培养促增殖能力更强,并且能有效地保持软骨细胞表型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研究中发现通过目前技术培养的软骨细胞生长周期慢,容易出现退变现象,不利于后续试验的进行。 目的:改进并探讨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的方法。 方法:无菌条件下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并机械吹打的方法,分离关节软骨细胞并进行原代、传代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甲苯胺蓝染色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关节软骨细胞进行鉴定;MTT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见膝关节软骨分离的原代软骨细胞6 h后开始贴壁,72 h可形成单层,96 h即可传代;前3代软骨细胞表型稳定,增殖力良好;第4,5代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绝大部分细胞变为长梭形和不规则形状。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培养的软骨细胞细胞质染成浅蓝色,细胞核染成深蓝色;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呈黄褐色阳性表达;MTT法检测表明前3代软骨细胞增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且第1-3代与4代软骨细胞在培养第4-7天时,吸光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第5代软骨细胞在培养1-7天时,吸光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并机械吹打的方法能够获得大量生长速度快且不宜退变的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且培养的前3代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细胞最为适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通过yes相关蛋白(YAP)促进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实验、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淫羊藿苷促进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RT-qPCR检测淫羊藿苷促进YAP表达的作用。通过沉默YAP基因的表达来确定YAP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以及淫羊藿苷是否通过YAP来促进细胞的增殖。结果 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与YAP表达上调有关。淫羊藿苷能促进YAP表达和去磷酸化,使其进入细胞核内启动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结论 淫羊藿苷通过上调YAP表达以及激活YAP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可能有助于损伤软骨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否能够拮抗氧自由基带来的软骨细胞损害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分别以0.05,0.1,0.2,0.4,0.8,1.6,3.2 mmol/L的过氧化氢诱导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从中选择有效的诱导凋亡浓度同时加入1 µ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 结果与结论:MTT结果显示0.2~1.6 mmol/L的过氧化氢均可明显诱导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发生凋亡,且随浓度增加,凋亡增加;Hoechst 33342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 µ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拮抗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背景: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 方法:酶消化分离法获得兔软骨细胞,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细胞浓度为3×108 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共培养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实验组:取同代同浓度的软骨细胞(浓度与共培养细胞的终浓度相同);对照组:取低浓度软骨细胞1×108 L-1(与共培养组中软骨细胞终浓度相同)。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7,8 d;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增殖比其他2组明显增快(P < 0.05);糖胺多糖水平明显多于其他2组(P < 0.05);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未见明显排异反应,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同时软骨细胞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转化,节省大量软骨细胞。关键词:软骨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缩略语注释:BMSCs: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4.0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传代培养的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RGC,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阿尔新蓝(Alcine blue)染色检测各代RGC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用[3H]-TdR和[3H]-proline掺入分别检测1、10和100 μg/L EGF对第1、3和5代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结果: 原代培养的RGC表达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从第4代起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迅速降低,RGC发生了去分化。[3H]-TdR掺入表明,EGF促进第1代RGC的增殖(P<0.01),3个浓度的作用依次为:1 μg/L>10 μg/L>100 μg/L,差异显著(P<0.01);3个浓度的EGF对第3代RGC保持了相近的促增殖作用(P<0.01);对第5代RGC均无促增殖作用(P>0.05)。与促增殖作用不同,不同浓度EGF促不同传代的RGC的[3H]-proline掺入率比对照组均高20%左右(P<0.01)。 结论: EGF具有促进培养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连续传代引起的去分化降低了RGC对EGF促增殖作用的反应,但对EGF的促胶原合成作用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了髁突软骨生长与改建,是软骨发育关键因子。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体外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出生后1,28 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后,将每个年龄组的髁突软骨细胞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饥饿培养24 h后,实验组加入100 μg/L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细胞因子孵育48 h,对照组正常培养。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加入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后,髁突软骨细胞数量增多,增殖速度显著增加(P < 0.05)。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加入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培养48 h后,各组髁突软骨细胞中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bax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 < 0.05)。 提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以促进新出生及青春期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可能通过Bcl-2和Bax介导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采用胎牛血清培养基易去分化,有必要寻找合适培养基来提高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质量。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兔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以0.4%链霉蛋白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分离成年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DMEM/F12培养;对照组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传代培养至4代。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前4代软骨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慢,但软骨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对照组软骨细胞出现去分化现象。提示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培养利于维持软骨细胞增殖和形态的稳定,是较好的获取大量优良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临床广泛应用的生长抑素衍生物奥曲肽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但它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凋亡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选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的传代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10-2,1×10-3,1×10-4,1×10-5,1×10-6,0 mmol/L)奥曲肽干预24,48,72 h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荧光显微镜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5,1×10-2 mmol/L)奥曲肽干预24 h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奥曲肽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越明显,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奥曲肽对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凋亡随奥曲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可见奥曲肽对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呈浓度 (0~10-2 mmol/L)和时间(24,48,72 h)依赖性,并能诱发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 方法:将第5代人牙周膜细胞,以1×108 L-1的浓度分别接种到96孔板,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含0,1,10,10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第1,3,5,7天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4组之间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586,P=0.024),随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增大,吸光度值均增大,其中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吸光度值均大于其他组(P < 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00),浓度越大,活性越低(P < 0.05)。结果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1-100 μg/L范围内质量浓度越高,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8.
背景:L型钙通道作为电压依赖式钙通道的一种,是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的主要途径,在维持细胞的形态及生理活动上起重要作用,具有单通道电导较大,通道衰减较慢,通道开放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以往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的增殖。 目的:利用膜片钳技术探讨L型钙通道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中的作用。 方法:取3日龄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至第2代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在含有1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不含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采用膜片钳记录L型钙通道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开放情况。然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2周后软骨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最后用Cell Titer单溶液细胞增殖反应试剂盒分析连续培养8 d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培养10 d后软骨细胞合成Ⅱ型胶原情况。 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L型钙通道的开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P < 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的软骨细胞与常规条件下培养的软骨细胞相比细胞数量增多   (P < 0.01),Ⅱ型胶原染色面积明显增大(P < 0.05)。结果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通过抑制L型钙通道的开放使软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此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