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和CD106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Di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48 h内可见少量贴壁细胞,7~8 d达到90%汇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为阳性;Di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被标记为红色荧光,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此培养方法可以作为培养兔MSCs的常规方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MSCs的分离培养及向神经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脐血中分离所得到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组织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条件。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通过多次传代得到MSCs,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取2至4代的MSCs加入含有维甲酸(RA)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将其定向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的MSCs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的表达。结果脐血MSCs每传一代,细胞数量增加约2~3倍。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MSCs不表达CD34,表达CD25、CD29、CD105、CD106。诱导后的细胞不仅形态类似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而且表达神经丝蛋白200(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从人脐血中可以分离得到与骨髓相似的MSCs,并且能够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多种中药成分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 ,中药成分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 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 4、CD1 1α、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 ,CD2 9、CD44、CD90、CD1 0 5、CD1 66呈阳性。黄芪、天麻、人参、当归、脑新舒、人参蜂王浆等多种中药诱导 1~ 3h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出现胞体和突起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巢蛋白 (nestin)呈阳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阴性。结论 多种传统中药成分及中药制剂体外能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常宏  蒋绍艳  史玉朋  宋丹妮 《中国药房》2008,19(30):2323-232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采用含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L-DMEM培养液诱导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66。丹参注射液诱导后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较密的部分神经元拉成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巢蛋白、NSE、NF-M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58.68±4.50)%、(61.23±5.72)%、(63.47±6.38)%,GFAP阳性细胞率(1.47±0.23)%。结论:丹参注射液在体外可以将大鼠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人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扩增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宫产的脐带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咆层,测定MSCs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表面抗原。结果 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存体外用合适的培养基培养,细胞贴壁后出现破骨样及间充质样的细胞。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并表达MSCs相关的抗原CD29、CD44、CD105。但不表达CD34、CD45、CD106和HLA-DR。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 脐带血中含有的M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能够为实验和临床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及培养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纯化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和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MSCs呈集落状生长,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呈放射状排列.传代后大都均匀分布生长,细胞生长迅速,倍增时间约45.5 h.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培养的第3代和第5代MSCs CD44、CD29阳性,CD45和CD34阴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骨髓MSCs,MSCs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徐卫华  沈振亚 《江苏医药》2012,38(15):1750-1753,1732
目的探讨重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体外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采用具有高效转染非分裂期细胞的慢病毒载体系统将HO-1基因导入MSCs中;采用RT-PCR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台盼蓝染色及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慢病毒感染MSCs的感染复数为20,最佳感染率可达80%;MSCs表面高表达CD44和CD105;GFP荧光表达自96h开始逐渐增强;转染细胞中显示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转染对MSCs存活及增殖几乎无影响。结论慢病毒载体可成功转染猪MSCs,并使其HO-1表达增高,转染对MSCs存活及增殖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夏宇  盛瑾  朱铠  过常发  王春生 《贵州医药》2012,36(9):779-782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纯化及培养扩增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 利用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皿中培养时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MSCs,通过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达到纯化和扩增MSCs目的,并与以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情况;利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MSCs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CM)鉴定MSCs膜抗原.结果 C57/BL6小鼠胫骨全骨髓细胞在分离后与含15%优质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混合,约5~10 min后即可见大量有核细胞贴壁,细胞形态为圆形,24~48 h后可见贴壁细胞转变为椭圆形、多角形及短梭形,7~12 d时细胞呈长梭形并达到90%单层融合.通过传代细胞进一步纯化及扩增.细胞传代后2d内处于潜伏期,3d后进入生长期,5d后进入平台期.第4代MSCs进行FCM检测CD45、CD44、CD29和CD54阳性率分别为2.4%、83.2%、95.1%和94.1%.激光免疫共聚焦结果显示造血细胞表面标物CD34和CD45阴性,而CD44和CD105阳性.结论 C57/BL6小鼠全骨髓贴壁法能有效得到分离纯化的MSCs,用此方法培养的C57/BL6小鼠MSCs生长稳定,增殖能力活跃,具有MSCs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离、培养和鉴定胶质瘤中脑肿瘤干细胞(BTSC),探讨CD133作为BTSC特异性标记,用于BTSC分离的可行性.方法 9例胶质瘤临床标本,胶质瘤C6和U87细胞系,用直接培养和磁珠选择CD133+ 细胞二种方法分离BTSC.参照NSC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标记,包括Nc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诱导细胞分化,验证该种细胞是否具有干细胞特性.结果 9例临床标本要中,有2例儿童恶性胶质瘤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神经球,在成人胶质瘤中均未出现.C6和U87细胞中,均出现比较典型的神经球,二种分离方法结果相同.神经球细胞具有增殖能力,体外培养可以不断增大.标记检测显示这种细胞Nestin阳性,而NSE和GFAP阴性.经诱导后,可以分化为肜态与来源细胞相似的细胞,能够表达NSE和GFAP等多种表型细胞标记.结论 在胶质瘤中,存在具有NSC特性的干细胞,即BTSC,CD133是BTSC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BTSC的分离.在胶质瘤细胞系中CD1331 细胞是BTSC.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hUCMSCs),探讨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采用组织贴壁培养法分离原代hUCMSCs,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hUCMSCs细胞表型及细胞周期。通过成神经细胞诱导和成脂肪细胞诱导,鉴定hUCMSCs的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hUCMSCs原代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高表达间质细胞标志CD44和CDl05,阳性率为96.73%和96.10%,整合素受体CD29阳性率为99.53%;低表达造血系标志CD34和CD45阳性率为0.80%和1.91%,人白细胞抗原HLA-DR阳性率为1.41%。细胞周期检测hUCMSCs主要处于G0/G1期。hUCMSCs成神经细胞诱导,出现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呈阳性表达。hUCMSCs成脂肪细胞诱导,出现空泡样脂肪滴,油红O染色可见脂质沉积。结论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跨胚层诱导分化为多种组织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全骨髓培养法之间的差异,以期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MSCs分离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MSCs,比较用两种方法的细胞形态、MSCs细胞得率及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培养出骨髓MSCs,且获得的第二代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均一,为长梭形或三角形.5 ml骨髓细胞分离培养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MSCs细胞总数显著小于全骨髓培养法(t=.639,P<0.01).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第二代MSC8 CD29、CD105、CD105、CD34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09、0.659、0.277、0.191,P均>0.05),但前者的HLA-D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5).结论 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较,全骨髓培养法分离MSCs具有培养时间较短,细胞得率较多的优点,虽纯度相对较低,但仍是一种较好的MSCs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 (AR) 及雌激素受体 (ER) 在尿道下裂患儿阴茎不同部位表皮及真皮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 30 例尿道下裂患儿阴茎背侧皮肤 (背侧组)、 异位尿道口腹侧皮肤 (腹侧组) 及尿道板皮肤组织 (尿道板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中 AR 和 ER 在表皮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Image Pro plus 6.0 分析 AR 和 ER 在不同部位的表皮和真皮中的光密度 (OD) 值。结果 各组 AR、 ER 主要表达于阴茎皮肤基底细胞及棘细胞的细胞核, 也表达于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AR 在表皮中的表达, 尿道板组低于背侧组和腹侧组 (P<0.05); 各组 AR 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 在表皮中的表达, 背侧组高于腹侧组和尿道板组 (P< 0.05); ER 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背侧组、 腹侧组和尿道板组呈依次升高趋势 (P<0.05)。结论 阴茎尿道板组织中 AR 表达数量减少在尿道下裂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阴茎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中 ER 表达的失衡可能参与了尿道下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MSCs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及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条件的优化。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比重1.077g/m1)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在含10%胎牛血清L—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扩增MSCs;选取状态较稳定的第4代细胞,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和2%胎牛血清的诱导液(终浓度为10ng/mlVEGF、2ng/mlbFGF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于第7、14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FVⅢ的表达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MSCs,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结果显示,CD34阳性率为1.01%、CD29阳性率为97.32%;诱导14d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VⅢ的表达,10%和2%胎牛血清诱导体系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12.21%和91.4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MSCs;就诱导效果而言,2%胎牛血清诱导体系明显好于10%胎牛血清诱导体系,说明低浓度的胎牛血清更有利于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分期治疗尿道下裂残废的效果.方法 对35例尿道下裂残废患者采用一期手术:完全脱套包皮,切除阴茎腹侧纤维束带或瘢痕组织,完全伸直阴茎,游离皮瓣、口腔颊黏膜或下唇黏膜移植至阴茎腹侧填补缺损,预置“尿道板”.术后,6个月二期手术:手术方式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结果 术后2例出现尿瘘,6个月后成功修补,其余病例的尿道均通畅,疗效满意.结论 分期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残废成功率高,手术简单,整形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带蒂包皮内板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方法29例患儿,平均4.5岁,其中阴茎体型22例,阴茎阴囊型7例。切除阴茎腹侧纤维索带后,应用阴茎背侧带蒂的内板卷曲成管状,旋转180。至阴茎腹侧与原尿道口吻合,形成新的尿道。结果26例患儿获成功,排尿正常,阴茎外观尚可。3例发生尿瘘。结论应用带蒂包皮内板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的正确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AD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腹部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为材料,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AD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贴壁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44、CD105、CD31、CD34、CD106的表达,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ADMSCs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CD29、CD44、CD105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3%、98.6%和86.5%;而CD31、CD34、CD106阳性率分别为3.5%、2.6%、1.3%。透射电镜观察显示ADMSCs表现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的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84.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酶消化法能有效地从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人ADSCs,细胞生长稳定,增殖能力活跃,为今后ADMSCs的分离培养提供了更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对体外培养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和PCNA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Ast孵育对hADSCs增殖情况的影响,选取出Ast最适干预条件并对hADSCs进行培养,观察药物干预后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成骨及成脂分化潜能。结果 CCK8和PCNA结果均显示,Ast 20 mg.L-1干预48 h后细胞增殖最为明显,进一步选取Ast20 mg.L-1干预hADSCs 48 h,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细胞CD29、CD44、CD105的阳性率均为96%-99%;两组细胞成骨诱导与成脂诱导结果也无差异。结论 Ast可促进ADSCs增殖,以20 mg.L-1、孵育48 h为最适干预条件,且该条件干预后并不影响hADSCs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水平及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