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苏州4~16岁儿童1059人,其中男530人,女529人;独生子女占64.97%。共筛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共103人,发生率为11.61%;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在成都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4~16岁儿童1040名;男518人,女522人;独生子女717人,占68.9%,共筛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10名,发生率为10.57%;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独生与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4~16岁儿童(独生子女)795例,其中男395,女400例。共筛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17人,发生率为14.72%,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了上海地区4~16岁儿童1702名。市区1004名,其中独生子女745人,占74.2%;农村698名,其中独生子女455人,占65.18%。共筛查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23例,检出率为12.25%。市区与农村无明显差异。独生与否也无明显差异。与全国常模相比,4~5岁女孩多动分较高;6~11岁男孩分裂样或焦虑分略高;6~11岁女孩残忍分较低。  相似文献   

5.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宁波市海曙区4~16岁儿童1100名,其中男549人,女551人;独生子女占58.8%。共筛查出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5%。发现行为问题与性别、独生与否、养育类型、家庭类型、母亲职业、怀孕分娩情况、是否近亲婚配、儿童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期  相似文献   

6.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4~16岁独生子女共520人,与美国及上海的资料相比较,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二年社区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城郊5岁现为7岁的116名独生子女和59名非独生子女进行行为追踪观察。所有儿童的行为总平等分较两年前明显下降。独生较非独生子女总分偏低。城市里非独生子女分数则增多,意即行为问题较多。效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4~16岁儿童6319人,其中男3264人,女3055人。共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797名检出率为12.61%,95%可信限为11.79~13.43%。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共调查4~16岁儿童9.31人,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31人,发生率为13.89%;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合肥市4~16岁儿童1033人,筛查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166人,发生率为16%;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儿童行为问题(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国外报道其检出率已达到5%~30%。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及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抚养儿童与教育儿童的方式的变化,以及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环境污染的影响等,儿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学龄期儿童Rutter行为问题自身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济南市学龄期儿童Rutter行为问题的自身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问题父母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某小学在校儿童634人进行调查。按照Rutter父母问卷的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标准,共91人存在行为问题,将其自身影响因素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济南市学龄期儿童Rutter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为14.35%,男生(18.71%)显著高于女生(9.74%)(χ2=10.37,P<0.05);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与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自信心、自尊心、体育运动、作息规律程度、睡眠情况等自身因素显著有关(χ2=8.09~19.81,P<0.05);行为问题的类型与儿童的适应能力有关。结论学龄期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发生与自身诸多因素有关,应给予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3.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测定内蒙呼市4~16岁儿童926人,检出有精神卫生问题的孩子107人,发生率为11.5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费师范生自我伤害行为的一般现状及其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12月,随机抽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470名免费师范生,采用青少年自伤行为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让其进行自陈式评估。结果①免费师范生自我伤害行为总检出率75.17%,自伤行为总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和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免费师范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66.59%、40.89%。焦虑标准分(51.42±4.79)和抑郁总分(35.62±9.98)高于中国常模(P均0.001)。③自伤行为分与抑郁和焦虑分呈高正相关(r=0.418、0.422,P0.001)。结论免费师范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中,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女生高于男生。对自我伤害行为的干预应同时处理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独生子女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9 ̄16岁独生子妇心理卫生情况。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幼年版进行调查。结果:城市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为11.9%,农村为14.5%;城市儿童孤独、胆小、兴奋、焦虑、社交不良、品行不良、强迫行为、偏食等心理卫生问题明显高于农村儿童;农村儿童的注意障碍、神经质等多于城市儿童。结论:在干预独生子女心理卫生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城市与农村儿童的区别,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340名独生子女,300名非独生子女进行个性调查,比较发现:1.两组精神病质无明显差异。2.独生子女个性外向,倾向外向型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3.情绪稳定性上,两组间无明显差异。4.独生子女掩饰程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5.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影响较大。总之,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无明显偏差。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独生子女心理卫生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湖南省275例独生子女、254例非独生子女进行心理卫生调查。经父母、教师评价及儿童自评发现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但他们有存在不同问题的倾向,独生子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好动、依赖、挑食等方面,非独生子女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社交退缩、好威胁别人等。作者认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这些差异可能与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枣庄市区独生子女个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500名独生子女及500名非独生子女进行了个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两组精神病质无显著差异。2、独生子女外向、倾向外向型多于非独生子女。3、在情绪稳定性上,两组间无显著差异。4、独生子女的掩饰程度重于非独生子女。5、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一定作用。以整体来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明显的,令人担忧的个性偏差。另外发现,独生子女的入学年龄较非独生子女普遍提前,说明对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已受到重视。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家庭结构逐渐变成“四、二、一型模式。因此,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探讨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本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对500 名独生子女及500名非独生子女进行个性对比研究,以期为独生子女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1120例儿童及少年行为问题调查(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了豫北三市(新乡、卫辉、鹤壁)1120名4~16岁儿童,共筛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34例,占12.74%。经复查89例,其中55例有各种行为问题,计多动症23.6%,学习困难21.8%,其他异常54.5%。  相似文献   

20.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柳州市4~16岁儿童1040名,男女各半。共筛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23名,发生率为11.73%。广西地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常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