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陆地钻机钻具自动运移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文杰 《重型机械》2011,(6):9-12,17
针对目前国内传统的钻井工艺下人工运移钻具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陆地钻机钻具自动运移系统。对于陆地50型钻机,该自动运移系统可实现钻杆、套管及钻铤在钻台和地面排放架之间安全、高效地自动运移。文中对该系统各部分结构进行了具体设计,对所用材料、焊接工艺进行了选择和制定;对系统的核心——起升装置设计进行了力学性能计算及相应的液压缸选型。设计结果能够满足目前钻井工艺对自动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所谓复杂地层、深孔规范化钻进方法,主要包括护堵技术、钻具和钻头3个方面,规范化的目的是有效地解决安全钻进和快速钻进问题。在护堵技术方面,以套管一规范化浆液为主,即重新高度重视套管的作用,并把行之有效的浆液规范化、简单化、实用化,在钻具和钻进技术方面,以重型绳索取芯钻具及相应技术为主,它可有效防止钻柱折断,可使用泥浆和降低泵压,防斜和机械拧管。在钻头方面,以金刚石大切削超径钻头为主,以期用较低的转速达到理想的效率,并保护孔壁、套管、钻杆,适应泥浆和深孔钻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外众多大型的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以及新勘探特殊油藏的需要,中短半径水平井应用的越来越多。由于在套管内侧钻中短水平井时的造斜率要求较高,目前通常需要使用较大结构弯角的螺杆钻具。合理建立螺杆钻具在下入前后的位置(坐标)模型对于单弯螺杆钻具在井口能否下入的后续分析模型计算显得尤为重要。试验在螺杆钻具基本组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螺杆钻具上部无磁钻杆、加重钻杆的距离,确定下入后钻具组合在套管入口处的坐标值及其下入前的坐标值,为后续进行单弯螺杆钻具在井口的下入性分析研究的计算模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13日,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首部液压动力猫道试验成功。该装置可自动完成钻杆、套管、钻铤及其他钻具上下钻台和钻具转移作业,标志着该公司在提升钻井作业自动化水平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5.
王鑫 《焊接》2007,(8):45-47
介绍了一种可在钻井现场对钻具耐磨带进行堆焊的可移动焊接机的结构、性能指标及焊接工艺流程,并采用安科100XT药芯焊丝进行试验,优选出了堆焊工艺参数.运用该专机及优选的焊接工艺参数,在钻井现场成功对10 000多根钻具接头进行了耐磨带堆焊,有效地提高了钻具接头的使用寿命,节约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6.
张毅  宋箭平等 《钢管》2002,31(1):13-16
结合BG110和BG110TT套管的研制开发,系统研究了轧管热处理工艺对套管残余应力,壁厚公差,屈服强度以及临界抗挤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型设计采用壁厚正公差,采用多机架均整及严格控制回火 度与矫直温度,可使套管屈服强度提高。残余应力降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套管的抗挤毁性能,当残余应力控制在100MPa以内,壁厚公差控制在+8%左右时,套管的临界抗挤压力可达到API标准值的1.6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开发研制H65黄铜薄壁小直径天线套管的拉伸工艺及理论,并对管材拉伸及模具使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进而对游动芯头的应用,提出了工艺改进和提高管材表面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均匀过渡层结构金刚石强化柱齿及其钻具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采用高温高压技术,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开发出均匀过渡层技术与工艺,将人造金刚石复合到硬质合金球齿表面,而研制出金刚石强化柱齿及钻具。给出了实验室及生产条件下的性能测试与钻具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石油、天然气钻井用螺杆钻具中的定子、转子和类似工件的中频感应调质热处理生产线的工艺要求、设计思路和生产线结构。与传统的调质工艺相比,采用感应调质生产线提高了工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减少了热处理畸变,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周卫  侯悦 《焊接技术》1999,(2):11-12
低温核供热堆控制棒套管封焊工艺要求在不锈钢套管内装填B4C烧结柱,充入He气,并将端头密封焊。采用小电流钨极氩弧焊对此不锈钢套管端头实行自熔封焊,并用铜夹具来提高冷却速度。金相观察结果表明:焊接端头热影响区晶粒长大不明显,无焊接热裂纹。He气检漏、X射线探伤及反应堆运行试验均证明采用该工艺既能保证焊接质量,又降低了工艺难度,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11.
套管钻井是一种先进的钻井技术。钻井采用套管取代钻杆,井下钻具组合直接连在套管下面,钻井与下套管作业同时进行。套管钻井具有节省钻井时间、减少井下事故、改善水利特性、降低钻井生产成本等优点。针对套管钻井过程中套管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模拟套管均匀磨损和偏磨工况,采用全尺寸实物试验方法,对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Ф139.7mm×7.72mmP110钢级钻井用套管进行了挤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对钻井套管的选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小庆  吕庆钢  张永  李征 《钢管》2020,(1):47-51
完井深度8024m的某超深复杂井,在完井测试过程中,二开套管在2964.6m处发生泄漏。通过调查和理论计算发现,导致二开套管泄漏的原因主要是:二开套管固井质量不好,形成超长的水泥空段,套管柱坐挂吨位偏低,导致水泥空段套管在井下发生弯曲失稳;三开钻井周期过长,进尺缓慢,且频繁起下钻作业,导致钻具不断磨损套管内壁,当磨损导致套管的剩余壁厚无法承受井内载荷,套管发生泄漏失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高频焊热轧(SEW)油套管的开发情况,SEW工艺的特点,以及采用SEW工艺开发的API油套管、BSG-80T/TT及BSG-110T/TT高抗挤套管、BX55及BX80膨胀套管的技术特征和产品性能,并对SEW油套管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全井段套管磨损量预测与磨损后抗挤强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德智  龚龙祥  付建红  施太和  胡勇 《钢管》2010,39(Z1):11-16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具和套管相互摩擦,造成套管内壁磨损导致强度降低,直接影响后期安全作业。阐述了套管磨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得出基于实钻井眼轨迹管柱摩阻扭矩分析的全井段套管磨损量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某井全井段套管可能产生的磨损量进行了预测。提出一种磨损后套管抗挤强度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接近试验值,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可为磨损套管柱强度评估和后期作业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重型车半轴套管热挤压工艺及模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长轴类半轴套管挤压工艺的分析,研究了用反挤压的拔伸相结合的工艺方案一次成形长轴类半轴套管的新方法,并阐述了实现这种工艺的模具设计。  相似文献   

16.
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套管的腐蚀特征、腐蚀类型以及力学和服役环境条件对油套管的基本要求,分析了表面涂镀层工艺、激光表面强化工艺及表面合金化工艺等表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油套管表面防护中的应用,提出采用热渗镀技术在油套管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层以应对严酷服役条件的新工艺。展望了油套管表面技术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钻探难度的不断加大,如何有效提高钻杆的强度,实现对井眼轨迹的精确控制是目前钻井工程中的关键.井斜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技术及工艺等多方面因素,钻具稳定器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小孔壁间隙,增加钻具的钢性,使钻头偏转角尽量小,起到防斜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套管叉高频淬火工艺试验,解决了该零件的淬火畸变问题,分析了该工艺的原理,为解决套管类零件高频淬火产生内孔缩小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钢管》2015,(6)
介绍了厚壁钻具用管对几何尺寸精度的要求,结合Assel机组工艺特点,分析了其生产控制难点及要点。分析认为:Assel机组生产高精度钻具用管时,其减径量大、轧制过程抖动剧烈,微张力定(减)径机架的减径量分配和轧制参数设置难,且内径公差要求高;采用减径轧制,将减径量分配在穿孔机、Assel轧管机、定径机3道工序,降低穿孔主机及轧机速度,增加保护导套装置等措施,可提高厚壁钻具用管壁厚精度及外径精度,使内径尺寸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毅  宋箭平  陈建初 《钢管》2002,31(2):13-16
结合BG110T和BG110TT套管的研制开发,系统研究了轧管热处理工艺对套管残余应力、壁厚公差、屈服强度以及临界抗挤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型设计采用壁厚正公差,采用多机架均整及严格控制回火温度与矫直温度,可使套管屈服强度提高,残余应力降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套管的抗挤毁性能。当残余应力控制在100MPa以内,壁厚公差控制在+8%左右时,套管的临界抗挤压力可达到API标准值的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