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2010,(7):I0001-I0001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一直延续至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福建土楼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布局合理,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各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民宿作为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是促进乡村振兴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抓手。识别乡村民宿空间重构既能客观地揭示其空间重构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也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以龙脊平安壮寨乡村民宿聚落为例,应用空间重构理论、文化变迁理论,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基础,梳理平安壮寨乡村民宿聚落外部空间、实体空间及文化空间的重构历程与特征,进而构建其空间重构的影响机制模型,并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以期构筑高品质的民族村寨旅游住宿空间。  相似文献   

3.
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客家围屋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其独有的造型、精巧的设计、独特的建筑材料以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都具有浓厚的客家韵味,本文主要探索河源市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保护。  相似文献   

4.
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客家围屋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其独有的造型、精巧的设计、独特的建筑材料以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都具有浓厚的客家韵味,本文主要探索河源市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保护.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村寨民宿业是面向小规模、个性化旅游消费群体,利用民族村寨民居的空闲房间,加以功能性改造,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农业,以提供乡村生活住宿为核心产品,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综合性服务业共同构成的特色旅游业;指出民宿业是西南山地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提出资源禀赋、区位交通、传统产业及人的素质构成民族村寨民宿业的发展基础,是判断村寨能否发展民宿业的依据;关于核心价值、民居改造、商业模式、供给体系及市场营销的设计和安排,是少数民族民宿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路径正确"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进程中,多重因素会对民族文化形成冲击,对其保护与传承形成消极影响。只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适时调整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选择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路径和设计,才能达到有效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振兴乡村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政策之一,龙脊梯田在2018年荣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知名度越来越高。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利用龙脊古壮寨自身的民族风貌,将民宿的概念融入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中去则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进行传统村落民宿设计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如何将民宿融入传统村落的环境中去;二是,游客在尽情体味乡村情怀的时候又不会被原始的生活条件困扰。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龙脊平安壮寨的民宿建筑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在做好传统民族村落文化传承的同时进行创新,既保留原始的民族风貌又提供现代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8.
振兴乡村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政策之一,龙脊梯田在2018年荣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知名度越来越高。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利用龙脊古壮寨自身的民族风貌,将民宿的概念融入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中去则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进行传统村落民宿设计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如何将民宿融入传统村落的环境中去;二是,游客在尽情体味乡村情怀的时候又不会被原始的生活条件困扰。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龙脊平安壮寨的民宿建筑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在做好传统民族村落文化传承的同时进行创新,既保留原始的民族风貌又提供现代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居的价值体现和文化特色对于一个地域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传统民居就是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民居的价值和特色进行探索,其实也就是对中国传统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形态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进行了分析,其次是对福建的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探究,重点是以传统山林文化民居土楼为例,探讨了福建传统民居的美学价值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民间工艺美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中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一个门类,其精神内蕴与生长环境的活态性,使我们须从工艺产品内部自身表达方式、外部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两方面建构其活态保护空间。而在这个空间内部,起着梁与柱的支撑作用的,便是传承方式与劳作方式的活态性:传承中以人为本、以情为末便是柱,劳作中以手为本、以差异为末便是梁。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十分典型的内容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对其文化内涵的传承,是云南建设"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保护传承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其建筑特色及保护的具体措施,并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云南省民族文化宫项目,希望能够为我省民族传统民居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与电影传媒的"联姻"是古老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的有效尝试和重要途径,用新的方式将古老的文化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让具有文化科技双重含量的文化电影产品脱颖而出,是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影片《大鱼海棠》为例,在对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内容、特点以及影片中"神之围楼"与福建客家土楼的对比分析之后,深入分析文化遗产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探索电影如何有效地记录文化遗产元素、有效地表达其中赋予的民族内涵,并通过影片内容展示与传播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何葆国 《民族论坛》2006,(11):26-28
古竹、高陂、湖坑、书洋、梅林、芦溪,这是普通中国地图上查找不到的几个行政乡。这里是闽西永定县与闽南南靖县、平和县的交界地带,崇山峻岭蜿蜒几百里,一片莽莽苍苍,这里的主要居民是客家人。客家人用红壤土掺上竹片、砂石、糯米粉汤、红糖、蛋清夯造出了自己的聪明与才智、传统与文化、精神与信仰。永定人至今仍津津乐道着这样一件事:在土楼因为“核设施”的误会而享誉全球之后,有一批日本人来这里参观。狡猾的日本人偷偷测量了土楼的一些数据和参数,回去后依样画葫芦,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座土楼,不料,又过了两个月后,日本人建造的…  相似文献   

14.
保护历史文物及古建筑的价值在于一个城市需要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个性。城市在进步,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城镇肌理的前提下对历史街道进行改造,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在。孝感小河镇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镇,尤其以环西街最为闻名,无论是从建筑形式、地理位置或者是气候水文等方面来说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宜人居住空间。本文以环西街的景观要素为引,研究小河镇传统肌理的形成,并由此对小河镇街区肌理的改造及传承上做出相关的分析,希望对今后小河镇及类似城镇的文化生态改造与修复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进程中,有效地连接了历史与现代、时间与空间,其内容和形式历经时代的汰选不断走向适应包容,其具有的共生思想和表现形式,是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兹利用的载体。以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多关注其内涵、分类、保护和开发等,但对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则关注不足。新时期,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引领,通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级立法,推动社区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增强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景区与村寨叠合的民族旅游社区,民族文化处于一种持续的旅游情境与旅游化生存状态中.笔者将这种情况的民族文化保护称作旅游化保护.民族文化旅游化保护,是民族旅游社区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说明旅游—生活空间是民族旅游社区文化旅游化保护的空间格局,是民族旅游社区地方再造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罗晓娟 《民族论坛》2012,(12):99-101
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力地保护和传承、合理地开发以及有效地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以桑植县为例,对其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已达成共识。随着传播科技的迅猛发展,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利用电影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民族艺术成为现阶段的重要议题。中国电影长久以来发展并不平衡,因此,以方志电影研究为基础,利用本土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优势对东北电影"因地制宜"进行改造,负载民族形象与文化精神,在深入生活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属于本土民族特色的电影精品,继而实现当代本土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发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壮族非遗“武鸣师公舞”的活态传承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研拟从武鸣师公舞传承现状入手,调研师公舞的生存文化空间及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政府、民众、传承艺人及其他参与者的立场及在传承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政府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视市场经济下师公舞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创设武鸣师公舞活态传承的环境氛围,完善师公舞当前传承机制等活态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一类传统文化遗产,庙会的保护与研究还留存一些问题以及一定的研究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空间,庙会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都应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