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麻木酚素(SD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及血浆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来曲唑造模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每日监测动情周期变化。造模成功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SDG对照组和SDG干预模型组灌胃等量SDG溶液。干预8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脾脏、肝脏和骨髓中MDSCs比例;ELISA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Pearson统计分析MDSCs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DG干预模型组脾脏、肝脏和骨髓中MDSCs的比例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s比例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浆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MDSCs与TNF-α、IL-6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结论SDG通过代偿性增加PCOS大鼠脾脏、肝脏和骨髓的MDSCs以及抑制炎症改善PCOS。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富含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的亚麻籽油(flaxseed oil,FO)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AS)ApoE~(-/-)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中单核细胞样MDSCs(M-MDSCs)比例的变化,检测血浆和主动脉炎症因子及其与M-MDSCs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CON)、AS模型组(MOD)和亚麻籽油干预组(MOD/FO)。干预10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中M-MDSCs含量,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检测技术(CBA)检测血浆及主动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10的水平;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M-MDSCs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FO干预后的AS斑块减轻(P0.05),且外周血和脾脏M-MDSCs比例显著高于MOD组(P0.05);此外,外周血IL-1β和TNF-α水平较MOD组显著降低,主动脉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MOD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0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MMDSCs与主动脉组织TNF-α、IL-1β、IL-6呈负相关,与主动脉组织IL-10呈正相关,并与血浆TNF-α、IL-1β呈负相关。结论富含ALA的FO能够升高AS小鼠M-MDSCs比例并抑制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菊粉(INU)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 INU对照组、 NAFLD模型组和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正常饮食组和INU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NAFLD模型组和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含60%脂肪)。同时INU对照组和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给予INU(5 g/kg),喂养14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小鼠外周血、肝脏和脾脏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M-MDSC比例。细胞因子流式微球阵列检测技术(CBA)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Pearson统计分析各组织M-MDSC比例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饮食组相比,NAFLD模型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M-MDSC的比例明显增加,血浆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变化不明显。与NAFLD模型组相比,INU处理的NAFLD模型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M-MDSC的比例明显增加,TNF-α水平显著降低、 IL-10水平显著升高。NAFLD小鼠外周血、肝脏及脾脏中M-MDSC分别与TNF-α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结论 INU可募集NAFLD小鼠外周血、肝脏及脾脏中M-MDSC,发挥抗炎作用,延缓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含亚麻酸的膳食亚麻籽油(FO)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髓源抑制细胞(MDSCs)比例变化及其与血浆炎症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组(T2DM)、亚麻籽油干预对照组(NC+FO)和亚麻籽油干预组(T2DM+FO)。NC+FO组和T2DM+FO组每天摄取亚麻籽油饮食(10%w/w),NC组和T2DM组给予10%玉米油饲料喂养。干预5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MDSCs含量;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IL-1β、TNF-α和IL-10水平,Pearson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M+FO组大鼠外周血和脾脏中MDSCs含量显著增加(P均0.05),血浆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IL-10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外周血和脾脏细胞中MDSCs含量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发现MDSCs与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结论:FO可募集血浆和脾脏中MDSCs,降低血浆中IL-1β、TNF-α含量,进而发挥抗炎作用,延缓T2DM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探讨佛波酯(TPA)诱导的小鼠炎症耳组织中IL-1β、IL-6、TNF-α和IL-17A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TPA致小鼠耳组织的炎症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判断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情况,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IL-17A的蛋白含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它们的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耳组织有明显的炎症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聚集严重,并且该组小鼠耳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和mRNA水平显著地增高,而IL-17A没有明显地变化;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有效地抑制小鼠耳组织的炎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聚集以及下调各炎症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结论 TPA诱导的小鼠耳肿胀严重程度除了与淋巴细胞浸润和中性粒细胞聚集有关外,还与靶组织中显著上调的IL-1β、TNF-α和IL-6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大鼠慢性骨髓炎疾病中的免疫作用,为骨髓炎的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 首先建立大鼠慢性骨髓炎模型,并使用吉西他滨抑制MDSCs增长,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大鼠骨髓及脾脏中的MDSCs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中炎性因子变化,分析正常大鼠、骨髓炎大鼠以及吉西他滨抑制后的大鼠外周血中炎性因子水平(TNF-α、PCT、IL-4、IL-10、IL-17、IFN-γ、TGF-β)与骨髓中MDSCs的相关性,分析MDSCs在慢性骨髓炎疾病中的免疫作用。结果 骨髓炎模型大鼠骨髓及脾脏中的MDSCs细胞比例增高,使用吉西他滨组MDSCs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炎性因子水平(TNF-α、PCT、IL-4、IL-10、IL-17、IFN-γ、TGF-β)与MDSCs的细胞比例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大鼠骨髓炎中MDSCs细胞比例变化与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吉西他滨抑制MDSCs可能通过抑制MDSCs而降低炎性反应,促进机体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8(TLR8)在鸡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IL-10等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12只DBA/1J小鼠随机分成造模组和阴性对照组.造模组小鼠采用鸡Ⅱ型胶原诱导,在诱导后的第27天出现关节红肿时处死所有小鼠.用ELISA测定小鼠外周血的TNF-α,HE染色观察小鼠关节的炎症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表达IL-10、IL-17A、IL-1β及TLR8的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组小鼠关节部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造模组小鼠的外周血血清TNF-α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模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表达IL-10、IL-17A、TLR8和IL-1β的水平也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LR8的表达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0.945;P<0.01),而与IL-17A、IL-1β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LR8在鸡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尽管IL-10的表达水平也高于对照组,但其与TLR8的表达呈现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天抗(TK)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4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LPS)组、地塞米松(DXM)组、天抗低(TK-L)、中(TK-M)和高(TK-H)剂量组(0.2,0.8和3.2 g/kg)。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 d后,腹腔注射30 mg/kg的LPS诱导小鼠急性炎性模型,6 h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脾脏指数,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OD和MDA的表达;qRT-PCR检测小鼠脾脏TLR4、MyD88、TRAF6、p65、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脾脏TLR4、MyD88、TRAF6、p-p65和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LPS组相比,TK组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降低,血清和脾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和MDA水平显著下降,SOD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脾脏组织的TLR4、MyD88、TRAF6和p-p65等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天抗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MyD88/NF-κB(p-65)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GCG对照组、ConA模型组及EGCG+ConA组。采用HE法检测小鼠肝脏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ALT、AST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与IL-17的变化。结果 ConA模型组ALT、AST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0.05),EGCG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变化(0.05),EGCG+ConA组比ConA模型组含量下降(0.05)。ConA模型组小鼠肝脏显示较多肝细胞坏死,正常对照组和EGCG对照组小鼠肝脏正常,EGCG+ConA组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较ConA模型组有所减轻。ConA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与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EGCG对照组明显升高(0.05),EGCG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0.05),EGCG+ConA组比ConA模型组下降(0.05)。结论 EGCG对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炎性因子TNF-α与IL-17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Cpn)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181~400aa基因(CPAFm)的重组蛋白在BALB/c小鼠体内引起的肺部炎症改变及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CPAF在Cpn感染中的致病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纯化的CPAFm重组蛋白于鼻内或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计小鼠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中白细胞总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BALF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实验组BALB/c小鼠的肺组织出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与正常组BALB/c小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鼻内滴入重组蛋白实验组BALB/c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GST对照组(P<0.05)、PBS对照组(P<0.05)和正常组(P<0.01);鼻内滴入和尾静脉注射重组蛋白实验组BALF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GST、PBS对照组与正常组(均P<0.01);鼻内滴入重组蛋白实验组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GST、PBS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尾静脉注射重组蛋白实验组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6的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均P<0.01)。结论:CPAFm重组蛋白有致病性,能引起BALB/c小鼠肺组织的炎症损伤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升高,肺损伤与BALB/c小鼠体内炎症细胞增多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MDSCs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小鼠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首先诱导VMC模型,然后实验分为对照组、VMC组、VMC+吉西他滨(MDSC清除剂)组,第7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心肌炎症浸润情况;ELISA检测Leptin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心脏组织中相关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的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小鼠脾脏组织MDSCs(CD11b~+Gr-1~+)的比例变化;体外FCM检测leptin对MDSCs的分化。结果成功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心脏组织中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eptin表达水平升高,心脏组织中炎症介质表达上调;VMC组脾脏组织中MDSC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吉西他滨处理后脾脏组织中MDSCs比例减少,leptin表达减低,心肌炎症浸润缓解。结论 MDSCs调节leptin分泌参与VMC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管兔耳草总黄酮(TF-LBM)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8月龄SAMP8小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中、高剂量TF-LBM组5组,每组10只;8月龄SAMR1小鼠10只为正常老化组。低、中、高剂量TF-LBM组以(150、300、600)mg/kg TF-LBM灌胃,阳性药物组以0.65 g/kg盐酸多奈哌齐灌胃,模型组和正常老化组用溶解TF-LBM等量蒸馏水灌胃。8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计算各组小鼠定位航行潜伏期。行为学实验后进行取材,分别取各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及海马CA1区组织进行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药物对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短管兔耳草总黄酮对小鼠行为学干预结果观察:与模型组相比,正常老化组、阳性药物组、高剂量组小鼠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与正常老化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层组织中IL-1β、IL-6、TNF-α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TF-LBM组IL-1β含量无明显差异,而中剂量TF-LBM组、高剂量TF-LBM组及阳性对照组IL-1β含量降低。低剂量TF-LBM组、中剂量TF-LBM组、高剂量TF-LBM组及阳性对照组IL-6含量均降低。低剂量TF-LBM组及中剂量TF-LBM组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而高剂量TF-LBM组及阳性对照组TNF-α含量降低。与正常老化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TF-LBM组及阳性对照组IL-1β、IL-6、TNF-α含量均降低。结论短管兔耳草总黄酮可以使SAMP8小鼠行为学得到改善,TF-LBM能够降低脑皮层及海马CA1区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D226基因敲除(KO)对小鼠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WT)和CD226KO小鼠随机分为非辐照组和辐照组,非辐照组不经过任何处理,辐照组接受8 Gy ~(60)Co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损伤模型。观察小鼠存活和体质量改变情况, HE染色观察肝脏和结肠病变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肝和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IL-12p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水平。结果与辐照WT小鼠相比,辐照后的CD226KO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存活率下降; CD226KO小鼠肝脏损伤加重,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下降显著, iNOS、 IL-1β、 IL-6、 IL-12p40、 TNF-α、 MCP-1 mRNA水平显著升高;但CD226KO小鼠结肠炎症减轻,炎症因子mRNA水平降低。结论 CD226缺失降低辐照小鼠存活率,与肝损伤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GCG对照组、ConA模型组及EGCG+ConA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LT、AST、TNF-α、IFN-γ、IL-4及IL-6的变化,HE法检测小鼠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 ConA模型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GCG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变化(P>0.05)。与ConA模型组相比,EGCG+ConA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下降(P<0.05)。ConA模型组小鼠肝脏病理切片示较多肝细胞坏死,对照组和EGCG对照组小鼠肝脏形态学基本正常,EGCG+ConA组示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较ConA模型组有所减轻。ConA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FN-γ、IL-4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GCG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EGCG+ConA组小鼠血清TNF-α、IFN-γ、IL-4及IL-6水平均下降,与ConA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GCG对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炎性因子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中,观察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2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组织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于感染前24 h对Balb/c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5μg重组小鼠IL-22,7×1010CFU/kg的MRSA(ATCC43300)经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感染6 h后取外周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7种促炎因子[包括:IL-1β、IL-12p7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6、趋化因子CXCL1、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中IFN-γ、IL-6、CXCL1和TNF-αm RNA的水平;对小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对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评分;分离小鼠肝脏内淋巴细胞(intrahepatic lymphocytes,IHL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炎症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 MRSA感染小鼠血清和肝脏中IFN-γ、IL-6、CXCL1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L-22预处理可降低MRSA感染所致的上述细胞因子升高表达(P0.05)。MRSA感染亦可导致肝脏炎症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ALT水平升高、肝脏坏死和炎症病理学评分升高以及肝脏内淋巴细胞和各种非特异性炎症细胞向肝脏募集浸润的数量增加。IL-22预处理可降低MRSA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损伤,ALT水平下降,病理学评分降低,炎症细胞向肝脏募集浸润的数量亦减少。结论 IL-22预处理降低MRSA系统性感染小鼠肝脏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G-Rh2对高脂饮食(HFD)诱导小鼠代谢综合征(MS)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从小鼠体质量、胰岛素敏感性、血脂水平和肝脏功能方面评价G-Rh2对MS小鼠的治疗效果,广靶脂质代谢组学检测肝脏中脂质代谢物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胸腺中CD4+T、CD8+T细胞、NK细胞和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数量。结果:G-Rh2明显减少MS小鼠的体质量和脂肪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NEF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防止肝脏脂质堆积。G-Rh2改变肝脏中脂质代谢模式,下调74种脂质代谢物,主要包括三酰甘油(TGs)和磷脂酰胆碱(PCs)两大类。G-Rh2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平衡脾脏中CD4+T/MDSCs比例,减少肝脏中炎症细胞浸润。结论:G-Rh2对HFD诱导的小鼠MS有治疗作用,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和抑制炎症双重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银杏内酯B (GB)是已知的天然而强效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本实验通过研究GB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的存活、外周血一氧化氮(NO)、活性氧簇(ROS)及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影响来评价其对脓毒症的免疫调节效果。方法: 采用CLP的标准化程序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前30 min对药物组模型小鼠进行GB(10 μg/g)预处理;统计存活率;以Griess法检测小鼠外周血NO 水平;以H2DCFDA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ROS 水平;以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法与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CLP手术后24 h,小鼠胸腺和脾脏萎缩明显,外周血炎症介质NO和ROS及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水平均显著上升,术后5 d内CLP模型小鼠全部死亡,而10 μg/g GB于术前30 min预处理,能缓解胸腺和脾脏萎缩,有效抑制炎症介质与炎性细胞因子风暴,显著提高脓毒症存活率。 结论: GB预处理能显著降低CLP小鼠死亡率,下调外周血炎症介质NO和ROS及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水平,对脓毒症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L-18在脓毒症肺损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野生型C57BL/6(WT)和IL-18基因敲除(IL-18-/-)小鼠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组)、脂多糖(LPS)处理的野生型小鼠组(WT LPS组)、IL-18基因敲除的小鼠对照组(IL-18-/-组)、LPS处理的IL-18基因敲除小鼠组(IL-18-/-LPS组)。腹腔注射LPS(15 mg/kg)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72 h生存率并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组织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IL-18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IL-18表达及定位,TUNE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Treg/Th17比例,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7A、TGF-1β、IL-1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RORγt、FoxP3蛋白表达及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LPS诱导后,小鼠肺组织高表达IL-18。与WT LPS组相比,IL-18-/-LPS组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凋亡细胞显著减少,Treg/Th17比例提高,抑炎因子TGF-1β、IL-10表达增加,而促炎因子TNF-α、IL-17A表达明显减少,肺组织RORγt蛋白表达增加,而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IL-18可通过上调STAT3磷酸化水平,促进Treg/Th17免疫失衡及炎症因子分泌,从而加剧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的抗炎作用. 方法 SD大鼠40只,标准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2周模型组、16周模型组和PTX治疗组.用高脂饮食法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16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血浆和肝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放射免疫法(RI)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变化,RT-PCR方法检测肝脏TNF-α mRNA的转录. 结果 模型组血浆TNF-α,IL-1β,IL-6均较正常组有所升高,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周,16周模型组及PTX治疗组肝脏IL-1β,IL-6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12周模型组相比,PTX治疗组IL-1β,IL-6的表达有所降低 (P<0.05).与16周模型组相比,PTX治疗组IL-6的表达有所降低(P<0.05).EM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的活性逐渐增高,经治疗后,PTX治疗组NF-κB的活性有所减低.P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6周模型组TNF-α mRNA的表达有显著的升高(P<0.05).与16周模型组相比,PTX治疗组TNF-α mRNA的表达有显著的降低(P<0.05). 结论 PTX对NASH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脂饲料和异种血清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小鼠组、高脂饲料饮食组、腹腔注射异种血清组、高脂饲料联合腹腔异种血清注射组。6周后,比较4组小鼠体重以及肝重指数,收集肝脏标本经HE和Masson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结构变化以及胶原纤维状况,并提取肝组织的总RNA,RTPCR检测白介素-17A(IL-17A)、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Ⅰ型胶原蛋白(COL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基因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体重及肝重指数(26.7±2.5g,5.24±0.81)相比显示,高脂饲料饮食组(30.4±3.7g,5.44±0.32)和高脂饲料联合腹腔异种血清注射组(30.3±1.8g,6.51±1.13)体重及肝重指数明显升高(P0.05);HE和Masson染色显微镜下也观察到肝细胞脂肪变性,大量的胶原纤维产生;RT-PCR检测TIMP,IL-17A,COLL以及TNF-α的mRNA,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肝组织mRNA表达均有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应用高脂和异种血清联合处理建立了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发现炎性因子IL-17A及TNF-α参与了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