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山煤矿总公司马兰矿10316工作面成功跨过近距离煤层12308工作面轨道巷、尾巷和横贯回采,为回采工作面跨空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介绍了巷道支护方案和矿压监测结果,并通过分析比较回采工作面过空巷矿压显现规律,得出了跨空巷回采对巷道影响相对较小的结论,为今后跨空巷回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倪亚军  田俊宝 《煤》2023,(2):37-41
为进一步掌握司马煤业有限公司1218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留巷技术在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通过在1218胶带巷沿空留巷巷内“十字交叉法”测点、打设信号柱等措施,监测留巷巷道围岩收敛变形规律,分析得出留巷滞后回采工作面20~40 m时,巷道压力逐步开始显现,滞后回采工作面140~180 m时,压力基本达到峰值,巷道变形量最大,在滞后回采工作面200~260 m后,巷道压力趋于稳定。为合理优化沿空留巷设计、确定留巷巷内临时支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玉军 《煤》2019,(6):23-26
新景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一般布置4条回采巷道,并且巷道均为一次性使用巷道,导致该矿存在采掘接替困难,煤炭采出率较低的问题。为此,设计在3105工作面采用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巷旁充填体宽度为1. 5 m,采用斜拉锚索对留巷顶板和充填区域顶板进行支护。应用期间对留巷围岩位移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沿空巷道围岩位移较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FLAC~(3D)模拟8102-3工作面贯通5102空巷前后,分别采用木垛、锚杆和充填支护,分析巷道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分布,空巷采用充填支护后围岩稳定性好,支护效果最优。采用高水材料沿着5102空巷由西向东依次进行施工,间距为30~50 m,充填支护完成后,通过监测8102-3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阻力可知,空巷采用充填支护后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5.
沙坪煤矿为保证18201工作面跨空巷回采期间,空巷不会发生塌陷、断裂等情况,在工作面进入空巷前,采取顶板爆破卸压及深孔爆破断顶的技术方案。通过回采期间的矿压监测表明:爆破卸压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作面安全通过空巷区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工作面回采过空巷时矿压显现规律,以山西某矿北翼采区1303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1303工作面回采过空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当超前煤柱体宽度L值大于49.8 m时,工作面与空巷之间没影响,当煤柱体宽度L值小于9.4 m时,超前煤柱体处于完全屈服状态;数值模拟得到当煤柱宽度L值为50 m时,超前煤柱体内开始出现应力叠加,当煤柱宽度L值为10 m时,超前煤柱体内应力集中程度最高。为保证安全回采,取超前煤柱体宽度为15 m时即采取解危防护措施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通过空巷。  相似文献   

7.
采用关键层理论对坚硬顶板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矿压防治措施,并通过液压支架在线监测进行及时监测预报。研究表明,预测8939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62 m~93 m,液压支架应力监测达到32.9 MPa时有来压迹象,应力达到41.8 MPa时工作面初次来压,实际来压步距约107m,与理论值较为相近。为减缓矿压显现强度,提出了爆破放顶和钻孔卸压措施,使8939工作面矿压显现得到有效的缓解,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92202工作面沿空留巷回采期间巷道围岩表面位移、深部顶板离层监测,为沿空留巷合理选择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对深部煤层高水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家营矿回采衔接紧张,回采巷道掘进慢,工作面倒装频繁,严重制约着工作面快速回采,为缓解上述问题,探讨在布置2078E工作面时,通过合理巷道规划,2078E回采时在风道沿空留巷,作为2077E工作面运输巷。同时对沿空留巷支护方案进行优化,采用超高水充填墙体作为巷帮,最大程度降低采动应力对沿空留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沿空留巷巷道变形随着开采强度不断增高而增大,顶板最大影响区为2.80 m,两帮为2.64 m,优化后支护体单位宽度提供的支护载荷提高1.7倍,节约经济成本8398.53元/m,有效提高了工作面生产衔接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10-102工作面过空巷的方案及围岩控制技术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的方式,提出高水材料空巷充填技术。结果表明:高水材料空巷充填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较好,工作面通过空巷时,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平均阻力仅增加3.6%,能够保证回采工作面安全的通过空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