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5~ 2 0ml ,然后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 (PVA)颗粒适量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征象 :“爆米花样染色”、“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 ,栓后肿瘤血供中断 ,瘤体缩小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治疗肝血管瘤 ,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97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了经导管灌注、栓塞术。男60例、女37例、年龄25~76岁。在常规肝动脉造影后,将1.5~2.0ml 乙碘油和抗癌药物(丝裂霉素C 或阿霉素)混合成乳剂,缓慢注入肝固有动脉。然后用明胶海绵粒子栓塞肝固有动脉。  相似文献   

3.
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附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HHCH)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然后用明胶海绵或PVA适量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爆米花样染色”“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术后20例肿瘤血供中断,瘤体缩小及碘油在肿瘤内均匀沉积。结论:采用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加适量明胶海绵微粒联合栓塞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切实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细胞癌中,为取得较好的肿瘤梗塞效果,栓塞物质应小到足以进入肿瘤细微的血管床内。为此,作者于97例肝细胞癌,男60例,女37例,年龄25~76岁,采用乙碘油加抗癌药物行肿瘤血管滴注后,以明胶海绵颗粒作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碘化油与抗癌药物(丝裂霉素C 或阿霉素)分别吸入用一个金属针头连接的两个注射器内,以抽吸方法使之乳化。在血管造影控制下滴入肝固有动脉,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乙碘油用量1.5~20ml。作者见到,乙碘油被选择地存留在肿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了8例(男5,女3),全身情况不好或肿瘤太大不宜施行肝动脉栓塞术的肝细胞癌病人动脉注入碘的治疗结果,4例肿块直径14cm以上,最大达16.5cm。病变为多结节型或有子结节者5例。年龄50~77岁。超选择性插管后将碘油注入,肝固有动脉1例、右肝动脉4例、左肝动脉2例、右肝动脉与左肝动脉1例。在注射前碘油中加入丝裂霉素(6例)、阿霉素(2例)1~2mg/ml,在透视下以肿瘤全部明显着色为止,最少量为4.2ml,最多达30ml。术后,SGOT、SGPT、乳酸脱氢酶全项或单项呈一过性升高,一周后回至术前水平。可有腹痛、发热等反应。至统计时为止,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HHCH)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材料与方法 治疗肝巨大绵状血管瘤14例,经导管注入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PYM)混合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适量栓塞肿瘤周围小血管。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枝上挂果,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术后8例肿瘤明显缩小,异常血管湖消失。结论 采用超液化碘油和PYM混合剂加适量明胶海绵微粒联合栓塞是治疗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5岁,因发现肝癌10 d入院.查体:腹膨隆,腹壁静脉显现,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清蛋白34.95g/L,直接胆红素14.8μmol/L,间接胆红素9.5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2.3 s,AFP>1 210 ng/L.给予肝病支持治疗,补充清蛋白利尿,呋塞米用量增至150mg/d,尿量仅约700mL/d,腹水难以控制.1周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lization,TACE),造影见肝右动脉分支供应肿瘤,肿瘤染色明显,门静脉早现提示肝动脉-门静脉瘘存在(图1).超选进入肝右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约20粒,造影见肝动脉-门静脉瘘消失(图2).导管置于肝右动脉注入5-FU 0.5,DDP 40mg,缓慢注入乙碘油20 ml与EADM 60mg乳化液化疗栓塞,肝右叶病灶碘油沉积好.术后给予肝病支持、补充清蛋白、利尿等治疗,腹水3 d后明显减少,2周后复查B超,腹水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疗效。方法对3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先行化疗灌注,再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进行栓塞。结果3例肝右叶巨块型肝癌破裂均一次性栓塞成功,其中1例加用超液化碘油已带瘤生存20个月。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急诊止血效果显著,可达到止血和治疗肿瘤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27个月期间,作者对104例经手术的肝癌病人中的56例进行血管造影和碘油CT检查,对27例单发的经病理学检查有包膜的结节型肝癌选出作回顾性研究。男21例,女6例,年龄33~71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了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血管造影后导管头进入肝固有动脉或选择性进入左或右肝动脉,并经导管缓慢注入5~10ml碘油阿霉素乳剂,碘油乳剂的配制是用5~10 ml碘油和20~30mg阿霉素,2~3 ml泛影葡胺混合而成,阿霉素和碘油用不断抽吸方法达到小的比重,以增加碘油的稳定性。用“手推”的栓塞方法将碘油送入靶血管,透视下观察碘油乳剂的返流情况,碘油和阿霉素平均用量分别为6.0±3 ml和26.0±10.2mg。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探讨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2例巨大肝血管瘤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先用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栓塞肿瘤区小血管,再用明胶海绵细条栓塞供血动脉主干。结果: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管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2 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 以上者9例,不足50% 者3 例,2 例栓塞后获手术切除,瘤体大部分纤维化,血管闭塞。结论:巨大肝血管瘤经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认为对需手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应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作者将57例术前进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TCE)和同期39例单纯肝切除的肝细胞癌(HCC)进行对照研究。TCE的方法是20~30mg阿霉素注入肝动脉后,再注入20~30mg阿霉素和3~5 ml碘油混合液,最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片栓塞。将切除肝制成5 mm厚的切片,观察病变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57例TCE中24例切除肝内可以确认转移灶(16例66.7%残肝复发),其中4例转移灶完全坏死、7例部分坏死、13例无变化。33例切除肝内无转移灶,7例(21.2%)残肝复发。39例单纯肝切除内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分析,提出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材料与方法:转移性肝癌25例(其中24例肝多发性转移,23例少血管型)。瘤体直径1.2~5.5cm,平均3.2cm。经肝因有动脉注入5-Fu750~1000mg,CDDP60~80mg,碘油乳剂(40%碘化油6~10ml加MMC16~20rag),0.2~0.5cm明胶海2~3条栓塞治疗。结果:按照WHO实体肿瘤近期疗效标准,CR1例、PR5例、NC15例、PD4例,有效率24%(CR PR)。中位生存11.3月。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肝动脉灌注碘油(lipiodol)对全身的影响,作者研究经犬肝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碘油的急性毒性。10只平均体重10.4kg的雌性猎兔犬随机分为4个碘油组(0.25ml/kg、0.5ml/kg、1.0ml/kg和2.0ml/kg,均在肝动脉灌注碘油中位致死剂量内)和1个对照组(2ml/kg生理盐水)。静脉麻醉后经股动脉将导管选择性插入最大的一只肝固有动脉,以0.6ml/min缓慢注入碘油或生理盐水。术后即刻和术后1h给两只犬摄片。皮下注射足量抗生素。观察指标有术前和术后犬的一般状态、体重、食物摄入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灌注碘油两周后处死犬,取出各器官作大体检查并测量湿重。作软X线检查后,固定标本并作染色。测量肝和肺的碘浓度。 各碘油组的所有犬摄食均减少,而对照组3天内  相似文献   

14.
膈下动脉供血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膈下动脉侧支形成原因和膈下动脉供血病灶的分布范围,探讨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化疗加碘油栓塞(TACE)术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58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结肠癌肝转移3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发现膈下动脉供血后,行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灌注化疗药,注入碘油,明胶海绵栓塞血管,并摄肝内碘油平片。结果:膈下动脉造显示接受膈下动脉供血的肝内病灶沿膈下动脉走行分布,供血以右膈下动脉为主,病灶多发,多数与其他动脉支同时供养肿瘤组织,注入碘油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结论:膈下动脉是供养肝肿瘤的重要侧支血管,原发于肝动脉的供血支闭塞是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动脉栓塞目前是治疗小细胞肝癌的主要方法。作者回顾性研究了1988~1990年间100例肝硬化伴有124个直径小于4cm肿块的患者,年龄47~76岁。男75例,女25例。其中29例患者的29个肿块无法明确其解剖定位或经肝亚段动脉插管失败。故经肝亚段动脉插管的总成功率是81%。治疗方法是经导管注入碘油与抗癌药物的混合物,并随后用明胶海绵栓塞或使用碘油与纯乙醇的混合物。113  相似文献   

16.
咯血的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肺部疾病所致大咯血的DSA表现 ,观察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插入动脉 ,注入Omnipaque 6~ 9ml,1~ 2ml/s ,分析 84例病人出血动脉的表现。确诊后用对比剂稀释的明胶海绵颗粒 (4 0例 )或永久栓塞 (4 4例 )进行栓塞治疗 ,62例随访 6~ 2 3 .5月。结果  40例患者单纯用明胶海绵复发率 48% ,用永久栓塞治疗 ,复发 1例 ,复发率为 1.2 % ,栓塞材料永久栓塞剂优于单纯用明胶海绵。结论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急性大咯血的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尤其是当患者缺乏手术指征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大咯血时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TACE导致视觉障碍的病例. 患者男,38岁.因原发性肝癌从2001年10月到2002年3月先后3次在本院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即在供血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然后用明胶海绵(GS)颗粒或聚乙烯醇微球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由于肿瘤近膈面,碘油沉积不佳,而膈动脉又没有显示明确的供血,因此同时采用经皮肝穿刺将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注射到肿瘤的碘油缺损区.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00例肝细胞性小肝癌(病灶直径小于3cm)分别用不同影象学方法作了检查。实时超声检查98例,增强CT扫描97例,肝血管造影99例,其中随机选择60例于普通血管造影后行门静脉造影CT和1或动脉造影CT检查。43例作碘油CT扫描,方法为从肝固有动脉和/或肝左、肝右动脉内注入5 ml 碘油,术后零到75天内作非增强CT 扫描。患者首次诊断依据为血清甲胎蛋白增高(21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癌栓塞化疗:明胶海绵与碘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研究明胶海绵和碘油在支气管肺癌栓塞化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35例支气管肺癌,腺癌52例,鳞癌76例,小细胞肺癌7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确认肿瘤血供,分别在支气管动脉干或超选择肿瘤血管支内行明胶海绵栓塞化疗术或碘油栓塞化疗术.结果明胶海绵组85例,均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栓塞,伴23例共干的肋间动脉同时栓塞.碘油组50例,肿瘤血管支内栓塞41例,9例支气管动脉干栓塞者有3例共干肋间动脉.碘油组的有效率(CR+PR率)显著高于明胶海绵组(76%55.3%,p<0.05).碘油组并发症包括脊髓缺血症状、肋间动脉缺血症状和肺动脉栓塞症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明胶海绵组(12%2.4%,p<0.05),后者仅出现肋间动脉缺血症状,上述并发症经治疗后缓解.选择性肿瘤血管内化疗栓塞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碘油栓塞化疗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明胶海绵栓塞化疗术.明胶海绵栓塞化疗术较安全,碘油化疗栓塞术宜在超选择性肿瘤血管插管的基础上谨慎施行.  相似文献   

20.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oftheliver,CHL)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肝动脉栓塞已成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以往多用于对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10cm或>5cm)栓塞治疗。笔者1998-10~2004-12间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肝小血管瘤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10~2004-12间,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肝段动脉栓塞治疗小CHL6例。6例中,5例为US、CT、MRI初诊肝血管瘤,1例US、CT、MRI初诊HCC或CHL,后1~2月复查CT,显示瘤体有增大,平均14mm,患者要求做介入治疗,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