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女性只能成为强奸罪的教唆犯、帮助犯或间接正犯,不能单独构成强奸罪。但是,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和性革命,被害人由传统地仅指女性改变为包括女性和男性在内的所有人。而我国强奸罪的现行立法层面对这些新情况则没有作出回应。本文通过对强奸罪的女性主体、男性犯罪对象、重新界定性交之内涵等问题进行探讨,明确女性可以成为强奸罪的主体;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也可以是男性;对未成年人应予以特别保护,希望对我国强奸罪的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强奸罪的犯罪对象是妇女,相应的,只有年满14周岁的男子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而对于与被害人有特殊关系的人——被害妇女的丈夫能不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许多强奸行为事实上不能以强奸罪论处,以至于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域外刑法中强奸罪立法之新趋向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女权运动和人权保障理念的影响,人们对强奸罪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改变,反映在域外立法中就是:调整强奸罪的归属,取消强奸罪的主体与对象的性别限制,扩大强奸罪的行为方式以及肯定婚内强奸等。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强奸罪的立法不仅滞后于时代,而且也不利于真正保护公民固有的性自主权。因此,笔者有必要借鉴域外强奸罪的立法范例,以完善我国相关之规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采取传统性别模式评价性侵犯罪,在应对新型性侵犯罪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过对刑法法意和性权益保护方式的分析,发现由于受制于单一性别模式,强奸罪立法规定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法益保护、犯罪行为方式、犯罪主体对象划定、涉性犯罪的概念位阶等的规定不周延,以及罪名体系不统一方面。强奸罪的立法完善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取消强奸罪的性别限制;扩大强奸罪行为方式;强调对不同性别人群的性权利予以同等保护,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性侵犯罪行为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强奸罪的本质及其特征,对于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强奸犯罪具有决定意义。本文根据哲学上事物"本质"与"特征"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结合我国刑事立法的具体规定,针对刑法学界与司法实践中的不同认识,揭示了强奸罪的本质──"违背妇女意志"的特定涵义,并由此概括出强奸罪具有以下三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特征:(一)强奸罪是犯罪主体与被害女性的性交行为;(二)强奸罪是非婚男女间的性交行为;(三)强奸罪是强行性交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许多西方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逐渐认同了“婚内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我国对“婚内强奸”立法规定模糊不明,理论学说众说纷纭,司法实践裁决不一。根据刑法的谦抑性理念,婚内强奸应在一定范围内有限成立强奸罪。作为现代刑法的一个基本理念,刑法的谦抑性影响着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各个环节。在刑事立法层面,应从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对“婚内强奸”入罪进行限制,在刑事司法层面,应从定罪和量刑两方面对“婚内强奸”入罪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英刑法上强奸罪之间的比较,就男性能否成为受害者、婚内强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强奸罪相关立法,提出了将男性纳入强奸罪的受害人中、对性交的定义范围应该扩展和独立设立奸淫儿童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英刑法上强奸罪之间的比较,就男性能否成为受害者、婚内强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强奸罪相关立法,提出了将男性纳入强奸罪的受害人中、对性交的定义范围应该扩展和独立设立奸淫儿童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强奸罪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一个古老而永恒的犯罪命题.综观世界各国和地区强奸罪主体的立法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男子构成;另一种是强奸罪的主体既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女子构成.任何一种法律制度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必定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本文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海峡两岸产生这两种不同的强奸罪主体立法模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强奸罪的立法理念和立法模式发生了变迁。强奸罪的保护法益由社会风化变更为性的自主权。强奸罪的主体与对象包括男女两性。丈夫身份已经不能使婚内强奸行为合法化,对于违背配偶意愿而强制性交的,应以强奸罪论处。  相似文献   

11.
对强奸罪应否作为亲告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然角度看,依照现行《刑法》,强奸罪属于重罪,若将其作为亲告罪,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故不宜成为亲告罪;从应然角度看,若祛除男权主义贞操观在强奸罪中的中心化地位,则强奸罪有可能成为亲告罪。我国目前不宜将强奸罪由非亲告罪改为亲告罪,但对"婚内强奸"可例外采取告诉才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社会中有成年女性或男性对男童或男性进行性侵犯的案例,对这些案例的规制,我国现行刑法尚无相关规定,出现了法律的真空。文章提出了我国刑法应该确立强奸罪中男性作为受害人的观点,并提出新的性交定义,以此扩大强奸罪的概念外延,同时提出了对其他有关性犯罪法规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强奸罪与抢劫罪条文表述都是为以暴力、胁迫和其他手段,但是从刑法体系与刑法解释学的角度来看,两者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抢劫罪的暴力包含了故意杀人的情形;抢劫罪的胁迫仅限于暴力胁迫以及当场实现。抢劫罪中对被害人压制反抗的程度是高于强奸罪中的暴力、胁迫和其他方法的。此外,强奸罪与抢劫罪两罪"其他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抢劫罪中被害人不知反抗的状态,必须是由行为人的行为所引起的,而强奸罪中,被害人不知反抗的状态既可以是被害人本身存在的,也可以是行为人引起的。"故从犯罪的客观行为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先前的抢劫行为对被害妇女形成的精神强制是可以评价为强奸罪的手段行为的。也即当抢劫罪已经既遂之后,行为人借由之前产生的手段行为使得被害人自身产生恐惧心理来强迫被害人进行性行为,这应当能认定为强奸罪的客观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刑法规定不具体、适用法律差别很大等问题,从保护妇女权益的角度阐述了"婚内强奸罪"有必要进入公权保护程序,指出婚内强奸应区别于普通强奸定罪量刑,说明单列"婚内强奸罪"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强奸作为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一直是司法机关严厉打击的重点。我国刑法虽然对强奸罪作了明文规定,但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在面对诸如对男性的性侵害、犯罪行为人为女性的性侵害、婚内强行性行为等各种不同的新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争论时,关于强奸罪的现行立法显得束手无策,刑法保障人权的功能也因此受到限制。文中通过对中英刑...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 [2000]4号文件把奸淫幼女罪划归为已满 14周岁未满 16周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范围,对刑法十七条中的“强奸罪”作了扩大解释,使法定的强奸罪扩大到了奸淫幼女罪,这就与罪刑法定原则 有了冲突。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强奸犯罪案件,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难点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根据我国刑法中强奸的犯罪构成理论,在区分强奸犯罪案件的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上,应主要把握强奸罪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强奸罪的内在特征即本质特征,就是违背妇女意志。作为强奸罪本质的违背妇女意志的行为,具有四个特点: 1.性交性。即这种违背妇女意志的行为必须是违背妇女性交的意志,而不是其他意志。 2.非婚性。就是说违背妇女意志必须是非婚性交的意志。“非婚性交”是指合法婚姻关系以外的性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性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而未成年人犯强奸罪作为一种严重的性犯罪,是要受到刑法的严厉罚处的。文章作者走访了黔东南台江苗族地区,调查当地苗族未成年人犯强奸罪的案例,不难看出许多未成年的强奸案件是发生在婚姻传统习俗的“游方”中或者早婚中,与幼女发生性行为而导致犯罪。从对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地未成年人强奸案有其特殊性。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准确“度量”出国家刑法和苗族婚姻习俗在处理此类犯罪案件时需要的“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强奸罪”?依照我国刑法第一三九条的规定,行为人(这个行为人必须具有总则中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以及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刑法将强奸罪和抢劫罪的客观行为都规定为"暴力、胁迫和或者其他方法",但由于两罪侵犯的客体以及类罪细化的程度不同,两罪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应当具有不同的外延和内涵。正确区分强奸罪与抢劫罪的客观行为,有助于认定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从而更好的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