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电视媒体与武术传播——以“武林大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央视"武林大会"栏目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认为不同传播者有不同的把关角度,均应以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心;电视传播的武术内容应反映武术全貌,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文""武"交汇融合;电视媒介扩大了武术传播的时空范围,还原了"真实武林",同时对武术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一定冲击;电视媒体要注重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使其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2.
央视《武林大会》自从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执行的是迁就观众、回归本真武术以及再造商业武术的三重路线。主办方努力营造一种集实战、表演、现代搏击等元素于一体的武术类电视品牌,其中以民族性为亮点,并借以实现传统武术在现代电视传播领域的身份转型。《武林大会》在改造传统武术观赏模式的同时也遗失了大量原生性武术元素。中国武术始终存在真实武术、表演性武术和神话武术三种传播模式和存世形态。《武林大会》无法超越古代竞斗的演艺性模式,也无以取代神话类武术的传统影响力。中国传统武术发祥于农耕和渔猎文化时代,成熟于冷兵器时期,其根系则深植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当代武术的电视诠释形态仅可在不确定的时代区位中部分地承袭和发展武术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振山 《武当》2009,(10):31-31
《武林大会》还有许多可以商榷改善的地方,诸如从赛制老强调的“无演义,无级别”这件事来看,就缺乏科学、公平、公正之原则。一直以来,“力大打力小,一力降十会”就是个不争的事实。诸如楚霸王项羽、吕布、关云长等等,无不身高体壮。  相似文献   

4.
"武林大会"平台上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探讨在"武林大会"这个良好平台上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武林大会到WMA——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回归与激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等联合打造的武林大会与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在2007年以来的中国武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一项民间自发的以展示传统技击为主要宗旨的武术赛事,武林大会与WMA创下的优秀业绩标志着中国武术的传统回归达到了空前高潮,同时也昭示着以中国武术为引领的当代民族体育赛事产业正式扬帆起航.从武林大会到WMA,通过中央电视台这一权威媒介所展示的传统武术真实生存状态,历经30载试验探索的中国武术现代发展历程及成果得到了验证并受到了启发.武林大会与WMA的回归与还原之路充满激荡与振颤,其对于2l世纪中国武术发展所具有的历史意义重大而独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当下散打运动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为出发点,论述当下散打运动文化内涵对于该项目发展的重要性。研究认为:散打的文化内涵是散打运动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体现的根本、散打文化内涵是使其独立于其他格斗术之外的根本、散打文化内涵是保证其不脱离中华武术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中午1点,汽车来到了北京大兴影视基地,这一带并不繁华,远离市区,记得2005年入冬,我应邀随老师拍摄《夕阳红》节目时,去过央视另外一个演播厅,那个演播厅的规模已经很大了,而这个新的演播厅较从前的演播厅设备的先进更胜一筹。按赛事安排,27日晚饭后,由央视五套摄制组、专家评委、教练员以及全体选手在影视园二楼会议室召  相似文献   

8.
历经以"中华新武术"、武术运动会和"土洋体育之争"为代表的三个文化层面上的剧变,武术现代化走上了西化之路.武术现代化的推进夯实了国内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武术提升到"进奥"的高度.武术现代化的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西化模式的反思与对本土化模式的呼唤.在"国术国考"与"打练结合"探索的基础上,依托拳种、真打实斗、三大武术运动形式相统一的<武林大会>,创新了武术现代化的模式.<武林大会>的发展,应以体现武术的"内圣外王"为价值指向,突出拳种的技法特点,建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讲用 《体育科研》2009,30(4):55-58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传统儒、道、墨、释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讲求武德伦理、自修兼济、艺术审美,蕴含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佛家的救世思想,强调身心一元;目前中国电视对武术以固定化栏目传播的主要是技击武术。对武术技击的放大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戕害了武术文化,导致了受众对武术的误解,从长远来看不刹于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全貌”。  相似文献   

10.
王岗 《中华武术》2008,(3):17-19
作为一种传媒意识和实践,它正在改变着国人近60年来对中国武术形成的片面认识,将神秘的中国武术从神秘中释放,追求着中国武术当代的真实解读。  相似文献   

11.
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文化”与“武术”,由于视域的不同,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武术”作为现实存在的“技术”形态,表现的更为真实、直接,以技击、表演、比赛等形式存在于社会普遍认知之中。而“武术文化”则侧重于“非技术”的成分,注重“武术”的文化体系、艺术审美、价值功能等方面。两者既非包含与包括,也非融合和互补,而是角度不同的思考与认识。“武术”称之为“武术文化”,源自武术的“中国性”及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因。从广义上,武术文化包括文化遗产中的武术、体育领域中的武术、影视中的武术、文学中的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武术等;从狭义上,武术文化专指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共同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融合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名人效应”与现代中国武术传播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现代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要打破传统的传播理念,主要从文化的角度传播中国武术;武术与名人产生的名人效应相结合,既能满足喜爱武术群体的自身需要,又能对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武林大会”现象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康龙"武林大会"开播3个月,即成为CCTV5晚间22点20分后时间段的收视"擂主"。"武林大会"热播现象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传统武术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本文透过"武林大会"热播的表面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中国传统武术衰弱的原因,提出了振兴传统武术,促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术具有文化、体育属性,从而派生了武术的教育价值.武术教育是中国武术的百年大计,其文化定位问题又是武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武术教育的学科定位为人文学科,武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为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武术教育的政策定位为文化自觉与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15.
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动竞赛规则是体育竞技比赛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决定着运动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制订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对“武林大会”的前途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武林大会”现行规则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功做法、存在不足及引起的比赛问题,并提出修缮的若干原则,对设置内容进行探讨,旨在完善比赛规则,增强武林大会节目的观赏性,促进传统武术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8,(3):7-9
2005年6月——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提出要办一个弘扬中国武术的节目,这是《武林大会》的创意发源。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分析央视《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武术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要想融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就必须得到世界人民的理解与认同,从化的共享性,传播关系和传播媒介3个方面,阐述武术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以使世界人员共享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传播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文化学、传播学理论,分析探讨了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由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武术对外传播过程中注重了“物器技术”的传播,而较为忽视武术心理价值的交流。影响武术文化传播的障碍因素有语言、文化背景、兴趣、认知等。  相似文献   

20.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