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不同手术方法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对终末期心脏病或无法用手术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来说,心脏移植足治疗上惟一的有效手段。我院1992~2004年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即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全心脏法原位心脏移植、双腔法原位心脏移植,共完成原位心脏移植20例,现将配合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移植已逐步成为临床上治疗某些终末期心脏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5年4月1日成功地为1例终末期心肌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心功能良好,现将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配合方法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例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7例。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中认真配合手术结果:其中1例术后第9天出现急性排异反应,应用大剂量泼尼松龙冲击治疗3d后缓解:1例术后第3天出现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20d恢复;1例术后35d死于肾功能衰竭及抗排异药物神经毒性反应;其余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术后5例已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二尖瓣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结论:提高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除了常规方法外,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该文对1例供受体体质量差达159%的患儿行双腔静脉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手术配合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经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交接及护理,患儿手术顺利,并康复出院。验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和精心护理,以及手术移植团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张丽  钟浩 《中国临床护理》2015,7(2):143-145
心脏移植目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手段\[1\],心脏移植分为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和异位心脏移植手术。临床上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占绝大多数,其手术方式目前主要有四种:标准原位法、全心脏原位移植、并列异位心脏移植和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有供体和受体两个异位窦房结,使得供体和受体心房收缩不同步,存在心律失常及瓣膜反流的情况,但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全心法原位心脏移植克服了标准式的缺点,但由于要分别吻合肺动脉,使得操作相对困难,手术时间也颇长,增加了供心冷缺血时间。改良的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法是改良术式,只有一个窦房结,避免了全心法耗时长的缺点,临床目前更为推崇。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配合,及时准确地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术中维持体温和循环的稳定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成功顺利进行的关键\[2\]。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为2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双腔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三尖瓣反流减少,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以及术中精心的配合,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心脏移植术亦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8年9月8日,成功地施行了1例小儿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叶媛媛  陈丽莉 《护理研究》2005,19(3):429-430
原位心脏移植术(OHT)是指将病心切除后,把异体的供心移植在心脏正常的解剖位置上,使受者的心功能得到提高或恢复到正常。心脏移植是现代医学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供心保护的好坏是心脏移植成败和远期效果的关键。供心保护的护理配合贯穿在供心采集的各个环节,如供心的切取、保存、运输及修剪、供心移植。我院于2003年2月—2004年4月先后进行了3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均获得成功,现将3例心脏移植供心保护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石曼丽  李进  鞠秀兰 《护理研究》2007,21(12):1125-1126
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标准法)虽然在临床上巳便用20多年,但Angerrnann等发现标准法存在术后受者心脏在解剖上及生理上并不完善的弊端。为此Dreyfus等提出了全心脏切除原位心脏移植法。2005年4月-2006年2月我院为2例扩张性心肌病晚期病人施行了全心脏原位移植术手术成功,现将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移植已逐步成为临床上治疗某睦末期心脏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1].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5年4月1日成功地为1例终末期心肌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心功能良好,现将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器官移植已成为挽救重危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医疗手段。我院于2003年3月8日,成功地施行了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配合方法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例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7例.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中认真配合手术.结果:其中1例术后第9天出现急性排异反应,应用大剂量泼尼松龙冲击治疗3d后缓解;1例术后第3天出现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20d恢复;1例术后35d死于肾功能衰竭及抗排异药物神经毒性反应;其余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术后5例已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二尖瓣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结论:提高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除了常规方法外,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手术后的护理措施,配合临床手术,提高心脏移植的手术成功率和早期存活率。本文通过对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的术后精心护理和监测,主要包括:呼吸循环系统护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监测;感染的预防与处理等。3例患者存活,患者术后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出院后随访2~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恢复工作。1例术后18h死亡,死因为急性排斥反应、肺动脉高压危象、急性全心衰竭、急性。肾衰竭。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后监测和护理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护及治疗对提高心脏移植早期存活率的意义。方法 41例晚期心脏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密切监护移植心脏的功能,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移植早期6例患者发生移植心脏急性右心衰竭而死亡,35例患者长期存活,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去神经心脏具有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围术期密切躲护和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科学应用是减少早期移植物急性功能不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002年我院实施了全国第1例全肝、全胰、部分十二指肠切除及原位同种异体全肝、全胰、部分十二指肠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48岁,术前诊断:胰腺癌,继发性肝癌,脾脏肿大,门静脉高压。于2002年9月24日在全麻下行全肝、全胰、部分十二指肠切除及原位同种异体全肝、全胰、部分十二指肠移植  相似文献   

15.
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2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促进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的发展。方法2000年始至今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8例,术后1年存活率74%,最长存活时间5年6个月。监护小组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使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结果通过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率。仅2例曲霉菌感染,1例经救治存活,1例曲霉菌血液感染死亡。术后早期感染率仅为7%,感染死亡率3.6%。结论目前,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心脏移植手术本身,而是对手术成功后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保护患者,隔离病源,切断交叉感染途径,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6.
笔者总结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介绍手术护士的配合要点:术前熟悉手术操作规程,物品和药物准备齐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浅静脉通道;术中严格做好无菌操作,密切配合供心采集及供心移植组人员顺利完成各项操作。认为手术护士做好配合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期为扩张型心肌病实施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经严格选择心脏移植供受、熟练的手术操作、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及术中良好的护理,获得成功,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已逐步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11日为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成功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至今心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护理,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早期存活率.方法 总结96例晚期心脏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和护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均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移植早期7例患者因移植心脏急性右心功能不全而死亡,89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多发生在早期,主要为右心功能不全所致,及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可以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对病情恢复及愈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位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总结原位心胚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万汝:为4例终末期心脏病患施行标准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结果:4例患手术均获成功,1例存活22d,3例完全康复,随访半年患心功能恢复Ⅰ~Ⅱ级(NYHA),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加强原位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早期顺利康复,提高患存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