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家伟 《工业设计》2012,(3):257+259
地铁,作为一种高密度的交通系统,逐渐成为大型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地铁的降压变电系统是地铁供电的基本电源设备。本文从变电系统的构成、降压变电的及控制方式着手,探讨地铁降压变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使降压变电系统设计更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为卤素灯低压照明的一种替代技术,LED照明日益流行。本文介绍采用电容降压电路为LED照明供电的几种方法。最常见的电容降压的LED驱动电路,特点是电路简单,性能较稳定。第二种是带有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容降压驱动电路其特点是带有可控硅过流保护电路,能提高LED使用寿命。第三种是带有压敏电阻、采用双重滤波电路的电容降压电路其特点是:带有压敏电阻、采用双重滤波电路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不同降压幅值进行阶梯降压对铝阳极氧化膜孔阻挡层去除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阶梯降压法能有效地减薄阻挡层,其减薄程度视降压的幅度而定,采用小幅值降压的阶梯降压过程能有效地去除阻挡层.在降压瞬间,电流迅速减小,然后缓慢回复到一个新的稳定值.大幅值降压过程电流回复时间较长,小幅值降压过程电流回复时间较短.本文还探讨了小幅值阶梯降压过程去除阻挡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控制预冻阶段的过冷度对冷冻干燥制品品质的均一性以及后期干燥速率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了主动降压诱发过冷水成核过程中降压速率、预冷温度和终压等因素对小瓶内过冷水成核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下解除过冷度范围为9~17℃,而在降压过程中解除过冷度范围为8~11℃;在5~20 k Pa/s内降压速率对成核影响不大;在100~400 Pa内终压越低,检测到的解除过冷度越低。计算分析表明,降压过程中水体表面及附近区域达到的最低温度可能是影响成核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疏水降压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矿井防治水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对疏水降压的适用条件和工程技术的研究,为矿井防治水疏水降压技术的使用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轨环境下,热力学排气系统对低温推进剂贮箱的控压性能,采用CFD方法对微重力条件下液氢贮箱内过冷液体喷射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对比计算不同喷射区域、喷射流量、喷射速度等因素对箱内物理场分布与压力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低流量流速下,气相区喷射流体无法形成射流,将在喷口处堆积成液团并逐渐积累,降压效果较弱;而液相区喷射几乎没有降压效果。随着流量流速增大,喷射降压效果均有提升。低流量时,气-液相区喷射可以认为是气、液相区单独喷射的叠加,随着流量流速增大,射流对于气、液相区扰动具有交互影响,不再具有叠加性。整体来看,气-液相区喷射降压性能优于单独区域喷射,液相区喷射降压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7.
针对稠油油井的高粘度、高油气比等特点,在作业施工中,我们采取的降压方式与其他井作业有所区别,本文通过对稠油油井作业降压工艺进行总结分析,对稠油油井作业降压的工艺进行研究,分析选择降压方式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压井液用量的计算方法,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使得作业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保证了作业井及时开井跃复生产。  相似文献   

8.
大功率电机的起动通常要使用软启动装置,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起动电压,但较低的降压比会延长电动机起动时间,造成线路电压暂降能量指标增大,因而可通过仿真计算的方法获取电机起动的最优降压比。本文先采用MATLAB中曲线拟合工具对电机类负荷进行曲线拟合,再运用电力仿真软件PSCAD/EMTDC对10kV配电线路上电机起动过程进行短时仿真分析,通过系统逻辑函数控制降压起动过程,可从仿真图中得出合适的降压起动系数,从而减小异步电机起动对配电线路供电质量的影响,也为电网中的变化参数优化值求解提供了一种新的仿真手段。  相似文献   

9.
大功率电机的起动通常要使用软启动装置,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起动电压,但较低的降压比会延长电动机起动时间,造成线路电压暂降能量指标增大,因而可通过仿真计算的方法获取电机起动的最优降压比。本文先采用MATLAB中曲线拟合工具对电机类负荷进行曲线拟合,再运用电力仿真软件PSCAD/EMTDC对10kV配电线路上电机起动过程进行短时仿真分析,通过系统逻辑函数控制降压起动过程,可从仿真图中得出合适的降压起动系数,从而减小异步电机起动对配电线路供电质量的影响,也为电网中的变化参数优化值求解提供了一种新的仿真手段。  相似文献   

10.
蔡竺吟  吕国强  杨蕾  贺兆昌 《真空》2006,43(6):32-35
采用多级降压收集极回收经过互作用后的电子注的剩余能量是提高行波管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效率与电子回流是多级降压收集极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收集极进行精心的电子光学设计,可以改善二次电子发射对效率及回流的影响。通过定性地分析收集极与整管效率的关系、废电子注特性、磁再聚焦区的构造及二次电子发射规律,为收集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开始针对外围油田注水压力高这一难题,油公司在其他采油厂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先导性试验研究,共进行了4111井表活剂降压增注现场试验。其中21:3井见到了较好的降压效果。选用的阴离子表活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是,现场配置困难,表活剂溶解性差,必须在有碱条件下才能溶解并达到界面张力降低到102-103mN/m2但强碱的应用带来负面问题,与地层水配伍性差,导致地层结垢甚至渗透率下降。这种条件限制了表活剂在降压增注方面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展烷基醇醚无碱表活剂降压增注试验,进行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稳定性好表活剂配方研究、表活剂适应条件及工艺优化研究等工作,验证表活剂降压增注技术在外围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及适应性。烷基醇醚无碱表活剂降压增注试验是应用在砂岩地层适应性强,能有效降低地层界面张力从而降低地层渗流阻力的烷基醇醚类非离子表活剂,通过改性,使之在无碱条件下能够较好溶解,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呈一三角降压启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和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电力系统的结构中,变电站一直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任务是控制电压的等级,对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试,起到变化电压、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站有着很多的类型,降压变电站便是其中的一种。由于电力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所处的工作环境具有特殊性,因此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而且为适应多变的天气变化,保证降压变电站的稳定运行,需要完善继电保护措施以及防雷措施,因此本文便以降压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以及防雷措施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浅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方式主要有直接起动和降压启动:直接起动电流大,主要存在启动时一是起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大;二是对电动机所驱动的机械的冲击大。传统的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主要有星一三角、串电阻、串电抗器、自耦变压器降压等起动的方式。但这些起动方式虽然对起动电流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起动电流的冲击。而软起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起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电流大对电网及机械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介绍特大型空分设备配套关键阀门:分子筛纯化系统专用三杆阀、低温多级降压调节阀、特种合金多级降压调节阀的国产化研发内容,分析国产化关键阀门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编制了一套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器计算机模拟程序,在此基础上对某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器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通过对收集器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收集效率。模拟分析方法对行波管收集器的研究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种属于环保设备的降嗓装置。本发明的结构形式与以往使用的多级降压型或降压加小孔喷注复合型的消声器迥然不同。本发明仅由消声筒和一级降压管所组成,因此,结构简单,重量仅及传统消声器的1/10~1/40,消声量可达35~45dB,并且,本发明由于结构简单,在高参数的情况下也易处理,它甚至有可能不需要任何支座直接固定于排汽(气)管上。  相似文献   

18.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变换电压,以利于电能的传输。电压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可以减少线路损耗,提高送电经济性,达到远距离送电的目的。电压经降压变压器降压后,获得各级用电设备的所需电压,以满足用户使用的需要。在变压器事故中,发生概率较高、对设备威胁较大的就是变压器短路事故,特别是变压器低压侧发生短路。就变压器低压侧短路后进行的事故检查和处理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检定φ150mm,1.5级,量程0~1MPa普通工作压力表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升压时示值不超差,在降压时,当指示指针经过0.7~0.4MPa之间时,出现跳针超差现象。经调整检查各部位无异常。随后打开表面反复观察升压降压过程,升压一切正常。但在降压时发现,当指示指针在0.7~0.4MPa之间时,游丝随压力减小而出现紊乱现象。当过0.4MPa以后,游丝又一切恢复正常,经检查上述  相似文献   

20.
杜久永 《硅谷》2010,(14):142-142
介绍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中高压电机降压动方式。分别介绍液体电阻软起、热变电阻软启动、晶闸管软启动及磁控软启动等几种中高压降压动方式的原理、优点及缺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