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1986,(6)
在立缫工艺设计中,经常会碰到原料茧的平均纤度不能用整数定粒缫制的情况,现行的工艺设计中就采用并庄缫、分型缫、缫制特殊规格生丝的办法来解决原料茧纤度尴尬的问题,给立缫工艺设计带来很多困难。近几年来我厂创造了一种“立缫数控定纤缫丝工艺”,自79年开始,通过六个庄口在全厂120台立缫机中作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证明:对尴尬纤度原料,采用此法,都能缫制出22.2/24.4  相似文献   

2.
我厂1989年春茧共十二个庄口、其中十个庄口的茧丝纤度在3~3.2dtex之间,即80%以上的原料茧,缫制23dtex生丝都将成为尴尬纤度。往年我们为了解决尴尬纤度曾经采用过甩薄缫,筛茧分型等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尴尬纤度虽然也比较可行,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缺陷。甩薄缫由于将最后几百回薄皮甩掉,造成原料茧浪费,增大了成本费用,筛茧对茧丝有一定的损伤,造成解舒率下降,增加劳动强度。为此,我厂针对茧质情况和质量要求,制订了集薄缫制工艺,经几个庄口的缫制表明,解决了1989年春茧纤度尴尬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问题求答     
《丝绸》1987,(3)
某读者问:什么叫“数控定纤”缫工艺?如何进行工艺设计? 浙江湖州市练市丝厂沈坤良答:近几年来农业承包责任制后,蚕农千家万户,饲养条件差异大,管理技术水平不一,饲养品种乱杂及地区之间蚕茧流售等因素,极大部分原料由于茧丝纤度尴尬而不能单庄生产22.2/24.4 dtex(20/22D)规格生丝。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缫丝厂,庄口原料单一,计划规格品种单一,如何按需组织生产,对工艺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厂经过六年来的实践摸索,运用数控定纤缫工艺解决了九个庄口纤度尴尬原料茧,并缫制了22.2/24.4 dtex规格的出口生丝共40多吨。经商品检验局检验,正品率达100%,庄口平均品位,最低2A 50,最高3A 71,公量条份稳定在23.0/23.4 dtex(20.70~20.90D)之间。立缫“数控定纤”缫工艺,是目前缫丝工艺设  相似文献   

4.
陈尧根 《丝绸》1996,(6):18-19
甩薄缫工艺设计中几个主要指标的设计陈尧根海盐第二丝厂甩薄缫丝工艺一般在原料茧丝纤度呈尴尬情况下使用。当茧丝单纤度对生丝设计规格纤度而言偏细时,采用在缫丝过程中,把茧内层最细部分的茧丝主动掐掉,以增粗茧丝平均纤度,达到其整数倍符合设计纤度规格范围,便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蚕品种的单一,收茧混杂,茧丝单纤度基本上趋于一致。要解决单纤度在3.0~3.09dtex(2.7~2.78D)之间的尴尬纤度,困难较大。1988年下半年,我厂在缫制高乔、秋山、武康春茧三并庄时,采用了并庄、分型、集薄缫丝相结合来解决尴尬纤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共缫生丝22批,总丝量6.45t,经商检局检验:平均公量纤度为23.03dtex(20.73D),偏差1.26  相似文献   

6.
针对陈茧已近缫完,茧量不多,难以用并庄、分型筛茧等常用的方法解决立缫尴尬纤度的情况,采用定粒为7粒(五新二薄)、8粒(五薄三新),提高速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缫丝尴尬纤度,产品质量符合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陈茧已拉缫完,茧量不多,难以用并庄,分型筛茧等常用的方法解决立缫尴尬纤度的情况,采用定粒为7粒(五新二薄),8粒(五薄三新)提高速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缫丝尴尬纤度,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摘天地     
《丝绸》1999,(11)
991018 定粒缫丝中的集中落绪现象及其控制/白 伦/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No-3,1~10定粒缫丝过程中所发生的周期性集中落绪现象,对定粒生丝的纤度偏差与匀度成绩有直接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定粒缫丝过程中集中落绪现象的发生机理,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缫丝实验调查了集中落绪的统计特性,并探讨了控制集中落绪发生的有关问题。991019 “机动定粒”配茧法解决立缫尴尬纤度/许才定等/丝绸技术,1999,No-2,6~8针对陈茧已近缫完,茧量剩余不多,难以用并庄、分型筛茧等常用的方法解决立缫…  相似文献   

9.
运用千克茧粒数预测茧丝纤度的回归方程Y=4.6302-0.001262X,对尴尬纤度原料虽采用分型缫丝,粒间均方差大为减小,茧幅整齐率提高,偏差降低,提高了生丝内在质量,且具有试样工时耗费少、原料消耗省、试样准确性高、产量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沈洁人 《丝绸》1992,(9):14-17
数控组合缫丝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了生丝的品位。该厂根据茧丝百回纤度差异,应用数控定纤配茧方法,解决了纤度尴尬问题。组合缫丝法又解决了实缫时一部车上有不同定粒、不同配茧带来的操作不便。  相似文献   

11.
孙秀美 《丝绸》2001,(12):24-25
围绕采用三眠茧原料在自动缫丝机上缫制16dtex细纤度规格生丝的试产过程,重点介绍了茧质调查,煮茧,缫线,复摇的工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2.
谈谈对蚕茧茧质文化较大庄口的设计处理南泰丝绸集团公司曾继红从事工艺设计工作有时会遇到蚕茧茧质变化较大的庄口,即一庄原料,但经试缫调查茧质性能数据(特别是纤度等数据)波动变化较大的庄口。这种庄口常常从原料茧的外观就能发现问题,比如茧型差异大或茧色开差大...  相似文献   

13.
技术问答     
问:怎样的原料茧才能并庄?答:原料茧并庄的目的,一是为了搭配生丝纤度,二是为了扩大茧批,便于生产。但并不是所有的原料茧都可以擅意并庄,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茧色:被并庄口的茧色,要基本相近,最大也不能超过半级茧色,否则会产生丝色不匀和夹花丝。(2)茧丝纤度:庄口间茧丝纤度差距大,以致生丝纤度偏差增大。所以被并庄口间的茧丝纤度差距,按生丝等级不同应有不同要求。一般掌握的并庄茧丝纤度差距为:4A不超过0.12旦;3A不超过0.3旦;2A不超过0.4旦。  相似文献   

14.
许才定 《丝绸》2002,(1):47-47
我们知道 ,定纤式自动缫丝机缫制的生丝纤度是由生丝纤度控制机构自动控制完成的 ,但是为了保证缫制生丝的纤度质量 ,自动缫管理人员和挡车工必须对每只感知器的灵敏度和每套生丝纤度控制机构的完好运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由于感知器的间隙很小 ,生丝纤度控制机构零部件多 ,结构复杂 ,要对其进行直接检查比较困难 ,只能通过检查各绪绪头的茧粒数进行间接检查 ,因此 ,混庄茧缫丝工艺设计人员必须对中心粒数和允许粒附数进行设计计算 ,并在新混庄茧上车缫制前 ,使自动缫管理员和挡车工了解和掌握中心粒数和允许粒附数。在缫丝时 ,一个绪头…  相似文献   

15.
方哲来  林为 《丝绸》1989,(11):37-38
对同一批蚕茧(同庄口、同季节、同品种)而言,一般茧幅大的茧丝纤度粗,茧幅小的茧丝纤度细。因此,定粒缫丝过程中,上车原料茧平均茧幅的波动会引起生丝纤度的波动,甚至会造成纤度出格;同时,这种波动还会增大生丝的离散程度(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X—R控制图,就如何对间接反映上车原料茧平均茧幅变化的特性值卡盘粒数进行控制和分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解舒率是缫丝工业原料茧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解舒率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缫丝成本,而且制约生丝质量,左右生丝在丝绸工业中的纺织价值。解舒良好的茧,缫折小,台时产量高,缫丝费用低,缫得的生丝纤度均匀,清洁好,净度优。反之,原料茧解舒不良,缫折增大,频繁添绪接绪,劳动强度加大,台时产量下降,缫丝费用显著提高。同时由于频繁添绪,生丝纤度时粗时细,吊糙增加,繁节增多,严重影响生丝质量。蚕茧的解舒受蚕儿饲养、蔟中保护、采茧售茧、蚕茧收烘、缫丝煮茧等多环节中温度、湿度、气流蔟具、蚕品种、煮茧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湿度的影响最为…  相似文献   

17.
影响生丝条价偏差的大小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原料条件,工艺设计合理与否,缫丝操作及配茧方法等。为了提高生丝产品质量,适应修订后的桑蚕丝质量标准,缫制出国内外市场满意的优质生丝,更好地为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服务,笔者从茧丝纤度开差与生丝条份偏差的关系,茧丝初终纤度率与生丝偏差的关系,及蚕茧分型与否,配茧符合率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供研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省的缫丝工业生产虽有很大发展,但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不小,而且省内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有差距就有潜力。为了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多创外汇,多作贡献,我提几点意见供参考。1.要改善自动缫生丝的手感我省于六十年代投产的D101型定纤式自动缫丝机有许多优点,如对原料茧的适应性强,不存在茧丝纤度尴尬的问题,能保证生产一定品质的生丝,以及在不增加原料消耗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自动缫  相似文献   

19.
缫丝工艺设计,是缫丝生产的先行官和整个技术管理的基础。工艺设计是否合理,工艺措施是否有力,产前定额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车间生产的秩序以及产、质量的提高、缫折等技术指标的完成。因此,要提高生丝质量,首先提高工艺设计质量的问题非常重要。往往发现这样的一种偏向:工艺设计就是纤度设计,试样就只是立缫试样,只要把尴尬纤度解决掉,定粒配茧搞好了,二台缫  相似文献   

20.
钱颖华 《丝绸》1993,(6):34-35
分析了立缫工艺设计应用比例配茧缩小生丝纤度均方差的原理,指出由于庄口的茧丝纤度特征数有差异,其合理的配茧比例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