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选入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编者对文中“趣舍万殊”一句中“趣舍”的注解是:“趣,通‘取’。舍,舍弃。”言下之意“趣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取舍”,但教科书对“趣舍万殊”的整体解释是:“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如果直译,就是“爱好很不相同”,这里又把“趣舍”解释成了“爱好”,而没有了“取舍”的意思。显然,对“趣舍”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省编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深切地怀念敬爱的董老》,附有董老的光辉诗作《九十初度》。编者对诗的第二句“吾生多难感蹉跎”的“蹉跎”一词是这样注解的:“蹉跎——这里是挫折的意思。”我认为这个注解是值得商榷的。《汉语辞典》蹉跎一词的第一种解释是:“失足颠踬,如‘中扳蹉跎’(见楚辞)”。第二种解释是:“谓失时,如‘年已蹉跎’(见晋书)。”《新华字典》上则直接解为“把时光白耽误过去,如“‘岁月蹉跎’。”我们现在用“蹉跎”一词常用它的“空过时光”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吗?     
1、某,某也。这是注释的基本格式。解释的词在后,被解释的词在前。意思是某一个词当解释为另一个词。如:《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毛传:‘贯,事也。’ 2、者。‘者’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特别的坦不代词,它加在被解释的词的后面,组成‘某者,某也’的格式。古书注释中使用这种格式的不少。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郑笺。‘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3、言。这个词加在解释的词语之前,组成‘某,言某’的格  相似文献   

4.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5.
一天上作文课,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语“谋定而后动”,让同学们说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经过考虑后,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张文说:“谋就是考虑、计划的意思,‘定’就是好了、妥当的意思……”,张文的话还没说完,李红就抢着说:“我知道了,‘后动’就是然后去做的意思,‘谋定而后动’的意思就是:做什么事都要先考虑好计划好然后才去做,可是这个词同我们写作文有什么关系呢”?李红的话音一落,同学们带着满脸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何谓“仿词”?顾名思义,就是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之下,更换词语中某些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仿词修辞的运用,别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仿词可分为四种方式: 其一是反义仿词。例如:“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儿的反义仿词“他信力”和“自  相似文献   

7.
教师正在给学生讲解“纷纷扬扬”一词。教师首先请学生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一个学生说,《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飘洒得多而杂乱”。教师点头赞许,之后对大家说:“对这个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它的要点有三个:一是多,二是乱,三是飘洒。符合这三个要点的事物,就可用‘纷纷扬扬’来形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纷纷扬扬’作口头造句。要求是:第一,要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一想描写哪些事物可以使用‘纷纷扬扬’,说得越多越好;第二,造句的内容前后不得重复,就是说后造句的同学不得再用先造句的同学已经说过的事物进行造句。”教室里…  相似文献   

8.
1992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第2版《是“不齿”,不是“不耻”》一文中,对“不齿”的解释是:“这里的‘齿’,是提到的意思;‘不齿’,就是不愿意提到”。这个解释有两点错误:一是单音词“齿”,在古今汉语中从来就没有“提到”的意思(有的词书曾把“提到”列为齿的一个义项,但却举不出书证),在这里应作“并列”讲;一是双音词“不齿”,从先秦到现代也从来没有“不愿意提到”的用法,在这里是“不与同列”的意思。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应是  相似文献   

9.
该刊登载的《“三味”溯源》一文(载贵刊1996年第7期)认为,“‘三味’可能就是希望儿童读书时要反复琢磨、再三辨识、多多俸味领会的意思”。然而,笔者收集到一种与此不同的解释。现摘录如下: “我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祖父解释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  相似文献   

10.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语文课本中,句子的主干一节中有这么一句话:“碰到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倪祥和、裘荣棠编著的《新语法体系详解》一书中,在讲找句子的主干时应注意的几点时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11.
选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9自然段写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中“Ade”一词,课本注释为:“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基于初一的学情,普遍的解释是,作者无意之中运用了德语“Ade”一词,表现了童年的“我”告别百草园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杜沛鹤老师在题为“‘想念’方觉‘比邻’”的文章(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 9)中认为“海内存知己”的“存”“将它理解为‘存在’即‘有’的意思 ,不妥” ,“应理解作‘存想’‘想念’”才是。而我认为“海内存知己”的“存”就是“存在”即“有”的意思 ,杜老师的看法是不妥的。第一 ,《辞源》(商务印书馆 ,1980 8)“存”下列有“存想”词条 ,对它的解释是 :“①构想 ,想像” ,“②道家修炼之法”。以“存想”作为解释 ,“海内存知己”就成“海内构想(想像)知己” ,这显然不妥。第二 ,《辞源》(商务印书馆 ,1980 8…  相似文献   

13.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雨脚”一词,近年来几家教育杂志上都曾引经据典为此作了铨释。八三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一期,魏耕原同志说:“‘雨脚’最初成词时‘脚’有“末端”的意思,……但这个词在具体运用时,并非做如是观。‘雨脚’即雨而已,并丝毫没有强调雨的末端的意思。这种约定俗成的现象,就是我们说它是词缀的原因。……另外,‘雨脚’可能是南北朝  相似文献   

14.
“疑是”一词常见于唐人诗词中。“疑是”的“疑”是什么意思呢?蔡仪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写道:“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描写的虽是庐山瀑布,但也有一个观赏的作者,就是‘看’和‘疑’的人。”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中的《望庐山瀑布》“说明”写道:“几乎疑心是天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中有这么一句:"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其"趣"课下释为"趋向"、"取向"。读qū音。笔者以为不妥。一、从词义来看。"趋向"重在"趋",表正在走向,是未然之事,而"取向"重在"取",意思是选取的方向,中心词是方向,是已然之事。这两个词单从词义来说,就有明显的差异,并不是一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6.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受到许多国家级教改实验区的好评,并广泛予以选用。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在前言中明确指出: “以往的教科书,通常从老师‘教’的角度编写,故称‘教’本;这套《思想品德》课本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可以称作‘学’本。‘学’本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7.
《咬文嚼字》 1996年第 7辑符泊《一词不慎 ,致人于“死”》中说 :“《新民晚报》 1995年 6月 2 2日社会新闻版的一条标题令读者惊愕与惋惜 :‘徐虎死了吗 ?’”并说 :“读者的惊愕与惋惜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条标题赫然是 :‘徐虎身后劳模成行。’‘身后’是‘死后’的意思 ,这是常用词 ,如‘身后萧条’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都只有这一个义项。”进而断定 :“根据这一词义 ,标题的意思显然是 :‘徐虎死了 ,后继有人。’”还是“可是细读新闻 ,读者又由惊转喜 :徐虎并没有死 !原来报道的内容是说 :榜样的力量产生了‘徐虎效应’ ,现在…  相似文献   

18.
王宏伟 《语文知识》2005,(12):20-20
《现代汉语词典》对“国事”的解释是“国家大事”,对“国是”的解释是“(书)国家大计:共商国是”。它们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呢? “国是”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五册朱光潜先生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在赏析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写道:“‘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又接着说:“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的意思,但比‘月落乌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课本注为:“也作‘首施两端’,比喻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首鼠,首施,都是首尾的意思。”此注意思是对的,但应删去“比喻”二字,因这里不是用的比喻义。由张寿康审定、水利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集释》(以下简称《词语集释》)高中第四册注为:“指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进退无据,瞻前顾后,疑虑不决的样子。”将“首鼠两端”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