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勇  杨鲁静  郑洋 《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0):593-596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六县市中学各年级学生5117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有14.3%的中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比较突出;城市和农村、不同类型的中学、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各有其不同特点。学习成绩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中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 应针对不同中学生的特点,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6所中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心理压力等不同状态的学生学习成绩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心理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家庭和学校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整群抽样原则,对长沙市重点和非重点中学的545名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就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问题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基本相同;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作者还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当前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状况,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873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53.51%,被调查者认为获取心理卫生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学校教育(50%)、电视(26.71%)、同学、朋友间的交流(15.96%)、父母亲教育(7.09%)。结论卫生与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减少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全面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类型、表现形式及关系 ,为进一步制订学校心理卫生工作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心理测量与问卷调查的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对北京市 5 910名城乡中学生作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态处于正常水平 ,但有 15 .0 %~2 3.0 %中学生分别在PHI测量的 7个分量表中处于临界水平 ,3.8%~ 11.3%中学生在 7个分量表中处于异常水平。另外 ,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极显著意义(F =4 .87~ 97.4 4 ,P <0 .0 1) ,生活方式不良的同学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心理健康是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基础 ,加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整群抽样原则,对长沙市重点和非重点中学的545名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就个人、家庭、学按、社会问题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基本相同;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重意与非重点学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作者还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当前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中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所不同类型的中学,根据学习成绩将入组学生分为4个组,用青少年自评行为量表(YSR)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4组学生YSR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具有发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险性,因子分析显示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其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为情绪问题发生率较高。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与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抽样调查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安徽省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总体水平、群体差异及各年龄段主要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评分。结果:(1)安徽省中学生10个项目均分在1.47~1.97之间,得分较高的项目是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且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不同群体中学生,非重点中学学生的田位检出率(38.22%)高于省重点中学(32.58%),农村中学(45.25%)高于城市中学(31.88%),高中生(41.41%)高于初中生(26.94%)。(2)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主要测试项目差异有显著性(包括各因子均分及总分),在三个年龄段的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随年龄段升高皇明显上升趋势。(3)男、女生心理卫生问题各具特点,男生在强迫、偏执、精神病等方面比女生严重,女生则在抑郁、焦虑、恐怖方面较严重,男、女生总分差异无显著性,但女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高于男生。结论:该省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总体水平不容乐观,且心理卫生问题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在中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特定群体,尤其是农村学生、非重点中学学生、女生和高中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远郊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5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某地区1179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179名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41%,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年龄、是否独生、家庭关系、学习成绩、同学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浦东新区远郊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应继续加强对远郊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学生一般情况调查,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自我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自我意识的评定,人际关系状况的测量,行为问题评定。结果: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桥,其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受父母情感、理解、对自己的评价,学习成绩及父亲的惩罚、严厉等因素的影响。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老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海市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1 219名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乌海市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总体情况及各因子情况均较全国青年SCL-90常模[1]严重,其中得分较高的项目是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高中学生各项得分高于初中学生;女生组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方面高于男生组。结论应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尤其重视高年级学生和女学生的心理卫生。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探讨留守状况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县2所农村中学3410名初一~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种或几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32.2%,而非留守学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4,P=0.000);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6.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父母文化程度、青少年性别、年龄、家庭住居地后,母亲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应鼓励农村父母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上学。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崇基  陈宁 《中国校医》1995,9(6):453-456
为了解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以便更科学地做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保健工作,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对南宁市十一中、二十六中两所普通中学的初中生进行了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南宁市十一中、二十六中两所普通中学初一到初三,每校每年级各抽取二个班共667人。1.2调查及统计方法:应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以及参考有关文献[1,2]自行设计的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调查表和家庭及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每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式调…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立平  何陋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75-475,477
1999年底 ,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展望 2 1世纪 ,心理健康教育将在我国大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起来。怎样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该构建怎样的系统模式 ,值得研究。1 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应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为核心来组建学校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系统构架 ,用人才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心理卫生工作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良好发展 ,从而使学生…  相似文献   

15.
河北某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北省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某县随机整群抽取某示范性高中61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生活压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2.4%的高中生存在心理问题,以轻度为主。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客观生活压力和主观生活压力水平均高于心理健康学生;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6方面的生活压力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男生、非班干部、身体健康自我评价较差、对待心理问题态度不积极、各类生活压力大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P值均0.05)。结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但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健康的世纪,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心理素质将对其一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解我市中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我们对两所学校559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卫生测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有调查指出,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者占总数的15%-19%以上,因心理障碍而退学的人数逐年增多,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干预。本文探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以课程教学为主的心理卫生教育和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本市某一中学初二年级,随机选择2个班做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男生49人,女生52人;对照组男生50人,女生53人,共204人。1.2方法:采用邦日昌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大纲,重点讲6个部分,包括:概论、青春期心理卫生、学习…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有其特定的心理卫生问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是心理、生理逐渐向成熟阶段发育的过渡时期。因此 ,中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群体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有 10 %~ 30 %的青少年呈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状况〔1〕。我们从了解南京市中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出发 ,分析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做好中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整群分层抽取 6所中学 …  相似文献   

19.
湛江市329名高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湛江二中2004届和2005届共329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为调查工具。结果该校高二学生中未检出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有60.2%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最为严重,38.3%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女生,男女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分别为38.6%和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005届高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2004届好,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高二学生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逐渐增多[1].为了解河北省沧州市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于2007年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