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监测回盲瓣水肿程度来评价其与复发性肠套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28例肠套叠患儿的水压灌肠成功12h后超声声像图特点,观察回盲部形态及测量回盲瓣厚度。结果 32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8例患儿回盲瓣有不同程度水肿,肠管厚度为4~7mm不等。结论 超声监测回盲瓣水肿程度对评价儿童肠套叠复发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不仅能准确、及时地早期诊断肠套叠,同时还能监测灌肠后回盲瓣水肿程度来评估肠套叠复发可能性,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减少肠套叠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与X射线下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2011年我院行X射线下空气灌肠治疗的肠套叠患儿230例及2012-2013年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的肠套叠患儿352例,比较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穿孔率。结果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成功复位347例,失败5例,成功率98.6%;X射线下空气灌肠成功复位225例,失败5例,成功率97.8%。结论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时间短,无辐射,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韩亚蕊  安红军 《中国校医》2018,32(5):387-388
目的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均匀分成透视组与彩超组,透视组患儿接受X线透视,彩超组患儿接受高频彩超诊断,对2组患儿的病情诊断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彩超组患儿的病情诊断率明显高于透视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急性肠套叠的小儿患儿临床诊断而言,高频彩超的实际应用价值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尹丽 《中国校医》2020,34(5):343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新生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泻时间为(5.53±0.64)d,住院时间为(8.43±1.75)d,均短于对照组的(6.78±0.71)d,(10.35±1.67)d,(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CD4+比率,CD4+/CD8+、免疫球蛋白G(Immune globulin G,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比率、免疫球蛋白A(Immune globulin A,IgA)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缩短其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张景  王洪青 《中国校医》2018,32(12):931-933
目的 分析饮食治疗在儿童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入院治疗的129例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治疗对于儿童1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小肠套叠诊断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32例小肠套叠进行检查,测量包块大小及套叠鞘部的长度。27例在高频B超引导下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结果 32例小儿小肠套叠中,肠套叠包块最大外径23mm(均值16mm),套叠鞘部最大长度15 mm(均值12mm)。实行灌肠复位患儿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高频超声显像可基本明确小儿小肠套叠的诊断,并可在超声引导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剂量持续性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身高、体重的影响,为哮喘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25例,分别在治疗半年、治疗1年、治疗1年半及治疗2年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测量数据分别与中国城市同年龄健康儿童身高、体重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身高与中国城市同年龄健康儿童身高、体重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持续性吸入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影像资料。结果 两例均为临床确诊的Peutz-Jeghers综合征,均有腹痛病史,均有小肠息肉继发肠套叠,形成肠梗阻病史;其中1例并有乳腺癌和子宫病变,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一致。结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以反复便血、腹痛、特定部位皮肤黏膜黑斑、消化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及家族遗传性为特征,且有息肉恶变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息肉的切除或者摘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成都市入托体检儿童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率及基因类型,为制定该地区的地贫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进行入托体检的8 327例儿童血常规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8 327例儿童血样中共检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423例(5.07%);基因检测确诊为地贫患者共有158例(1.90%),其中α -地贫64例(40.51%),以--SEA/αα检出率最高(29.75%);β-地贫94例(59.49%),以CD41/42(-TCTT)检出率最高(34.18%)。结论 成都市地贫的防控主要以预防巴氏水肿胎和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为主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携带率。  相似文献   

10.
纪薇  刘玉平  纪尧峰  陈学銮  丁芹 《中国校医》2020,34(2):100-101,109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感染期与非感染期儿童梨状窝瘘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5例(感染期组16例和非感染期组9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的梨状窝瘘患儿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切口护理、体位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 非感染期组中经1次手术治愈者7例,经2次手术治愈者2例;感染期组中经1次手术治愈者10例,经2次手术治愈者5例,其中1例患儿因反复颈部感染行颈外径路瘘管切除后治愈。结论 围术期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是儿童梨状窝瘘微创手术成功和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度哮喘未控制与良好控制患儿肺通气功能、呼气一氧化氮及身高的变化,为临床指导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符合中度哮喘儿童,分为2组,未控制组(50例,间断使用IC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良好控制组(50例,规律使用IC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同时选取50例非哮喘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未控制组与良好控制组进行FEV1、PEF和FeNO检测,同时对三组患儿进行身高检测。结果 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未控制组FEV1、PEF缓解程度明显低于良好控制组(P<0.05),而且未控制组FeNO下降不明显,且高于良好控制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良好控制组患儿身高与对照组儿童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未控制组患儿身高明显落后于对照组儿童身高(P<0.05)。结论 不规律用药导致哮喘控制不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及通气功能障碍,同时也是影响儿童身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对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围生期临床特征的认识,促进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PWS的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PWS患儿均为足月产,4例为小于胎龄儿(SGA),6例剖宫产。Apgar评分1 min评分6例6~9分,无一例合并严重的生后窒息。新生儿期8例均有中枢性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皮肤色素减退和哭声低弱。7例合并有特殊面容,6例有性腺发育不良(5例为男性患儿有小阴茎,其中2例合并隐睾。1例为女性患儿大阴唇发育不良),5例患儿合并有小手小足、手指细长、拇指内收、尺侧缘平直。2例合并甲功异常(TSH升高,T4降低1例,TSH正常,T4降低1例)。结论 尽管剖宫产,SGA,低Apgar评分,生后体重不增对PWS患儿的诊断不具特异性,但它们在联合中枢性肌张力低下,持续喂养困难,外生殖器发育不良,皮肤色素减退时提示PWS,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并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 调查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地区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传染病发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本地区公安局。结果 2014—2017年本地区累计报告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1 850例,占全部传染病人数的3.10%;2014—2017年每年传染病发病率呈递减趋势;传染病前5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风疹、乙肝;>9~14岁组儿童流行性感冒、乙肝发生率较高(P<0.05),6~7岁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6~14岁学龄儿童是传染病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磷化氢中毒的临床特点,及大剂量细胞色素C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2018年6月本中心救治的急性磷化氢中毒儿童22例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13例,女9例;年龄29 d~13岁;轻中度磷化氢中毒10例,重度磷化氢中毒12例;轻中度中毒患儿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明显短于重度中毒患儿(P=0.029)。轻中度磷化氢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重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口唇紫绀、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实验室检查:脑钠肽异常升高12例;心肌酶异常12例;血乳酸升高10例;心电图异常16例,均表现为快速心律失常,其中1例为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除常规治疗外,均给予大剂量细胞色素C治疗,轻中度中毒患儿均治愈,重度中毒患儿治愈6例,死亡6例,22例儿童磷化氢中毒总死亡率为27.3%,重度磷化氢中毒死亡率50%。结论 儿童急性磷化氢中毒死亡率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应用大剂量细胞色素C可明显降低儿童急性磷化氢中毒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对十二指肠憩室及主要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憩室患者69例影像学资料,多平面重组评价憩室发生部位、大小、憩室内表现,以及是否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炎症、胆囊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合并症。结果 69例患者共检出十二指肠憩室89个,单发54例,双发12例,多发3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61例,水平段4例,升段1例,降段与水平段多发憩室3例。主要合并症:憩室炎症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58例并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炎症9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急性胰腺炎2例;单纯性胆总管扩张5例。结论 MSCT多平面重组能从不同方位对憩室本身进行评价,还可同时评价合并的胆胰疾病以及腹腔内其他病变,并初步判断是否与憩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对眼调节微波动变化及视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30例纳入研究,采用屈光矫正治疗方式的65例患儿作为屈光治疗组,采用同量综合弱视治疗的65例患儿作为同量综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眼调节微波动变化及视力。 结果 治疗后6、12个月同量综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6%、92.3%,均高于屈光治疗组的67.7%、76.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同量综合治疗组患儿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均优于屈光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眼调节功能的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儿的以上各指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眼调节微波动,有利于促进视觉发育,提高患儿视力。  相似文献   

17.
陈芳 《中国辐射卫生》2013,22(5):628-630
目的 依据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探讨MSCT诊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2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肠扭转病例,经MSCT平扫及多平面重组法(MPR),分析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 10例肠扭转均正确诊断,除4例都有通常的肠梗阻征象外,小肠扩张、积气6例,肠管壁增厚、水肿6例,肠系膜漩涡征6例,肠管漩涡征4例,靶环征和鸟喙征各2例,肠系膜血管狭窄4例,腹腔积液2例。肠系膜血管漩涡征伴有肠管漩涡征4例,其中肠系膜上静脉狭窄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URTI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3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rURTIs诊断标准分为病例组(rURTIs患儿)221例和对照组(非rURTIs患儿)214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庭一般情况,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患儿血清铁、锌的含量,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出生低体重(OR=1.584)、年抗生素使用次数(≥3次)(OR=2.519)、贫血(OR=2.275)、家庭成员吸烟(OR=3.781)是影响儿童rURTI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OR=0.540)、户外活动时间(≥2 h)(OR=0.429)、血清锌水平(≥79.2 μmol/L)(OR=0.688)是儿童rURTIs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引发儿童rURTIs为多因素共同作用,临床上应积极治疗贫血,补充膳食锌摄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不合理抗生素使用,避免儿童直接或间接接触烟草烟雾,采取多渠道综合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rURT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智力障碍共患癫痫(ID-E)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情况,为ID-E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ID-E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CNVs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ID-E患儿中男性较多(61.67%),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31.67%),大多数患儿BMI正常或偏高(93.33%)、出生体重正常(86.67%)、顺产(90.00%),大多数呈重度ID受损(83.33%)、临床表型以生长发育迟缓(76.67%)和语言表达障碍(68.33%)为主;治疗药物主要为丙戊酸钠,31例(51.67%)患儿双联治疗,预后良好率为46.67%;60例ID-E患儿中检出6例(10.00%)异常CNVs,其中2例诊断为已知综合征(Wolf-Hirschhorn综合征、Smith-Magenis综合征),2例诊断为致病性CNVs,1例为可疑CNVs,1例为临床意义不明CNVs;父母起源分析,仅有1例临床意义不明的患儿为母源性,其他均为新发性改变。结论 ID-E患儿具有一定临床特点,CNVs可作为ID-E遗传病学病因分析的重要检测手段,帮助明确ID-E病因,指导疾病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过敏原对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以期为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4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过敏原筛查,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本研究中哮喘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1岁11个月,男性患儿(72.1%)较女性患儿(27.9%)多,儿童过敏性哮喘以环境过敏阳性为主。环境过敏原阳性组外周血CD4水平与过敏原阴性患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7,P=0.006)。不同类型过敏原哮喘患儿外周血CD3、CD8、CD4/CD8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境过敏原致敏更易影响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改变,造成CD4 T淋巴细胞平衡失调,在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判断和临床防治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