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为观测指标,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1~3 Gy照射24 h后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2Gy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照射后取骨髓的时间;2 Gy照射前经迷迭香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照后24 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微核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 2 Gy照射24 h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较明显,适合作为小剂量照射条件;照射后24 h或48 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其他时间明显;经迷迭香酸100 mg/kg连续7次处理后的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中,微核发生率(6.5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23.65‰)。结论 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环磷酰胺对铁过载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铁过载小鼠模型,随机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25 g/kg)、中剂量组(0.5 g/kg)、高剂量组(1 g/kg)。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及剂量的右旋糖酐铁,对照组小鼠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液)0.2 mL/次,观察体质量及肝脾、骨髓等脏器改变,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进一步选择中剂量组模型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D1,D2,D3,D4,D5,D6,D7,D14),连续2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50 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PBS液0.2 mL/次,建立铁过载小鼠Cy预处理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造血干细胞(HSCs)细胞数目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分布、骨髓微环境等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铁过载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肝脾明显增大、脏器铁沉积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载组小鼠外周血未见明显改变;Cy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目、淋巴细胞百分率(YM%)第1~4天明显降低,第4天降至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载小鼠BMNNCs、造血祖细胞(HPCs)数目未见明显改变,但HSCs、长期造血干细胞(LT-HSCs)数目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组HSCs数量变化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升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载小鼠细胞周期分布未见明显改变;Cy组小鼠DNA合成前期(G0/G1期)细胞比例在第1~3天明显减少,第3天降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右旋糖酐铁,成功建立铁过载三级危险模型。研究显示铁沉积在骨髓并对骨髓长期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但是未引起外周血血象的改变;Cy 50 mg/kg连续2 d使铁过载小鼠更多静息状态的HSC进入细胞周期,起到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并且在第4天动员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采用皮下注射苯油混合液,苯剂量为1 mL/kg,注射总剂量以玉米油补足至4 mL/kg,隔日注射,共8次.第2天X射线2.0 Gy照射后,于试验第6天环磷酰胺80 mg/kg腹腔注射.观察试验小鼠的血象、骨髓象、造血细胞内的线粒体、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及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TUNEL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造血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调控蛋白Fas与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三系细胞均有显著降低;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降低;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减低;同类造血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升高;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肝脾出现再障的病理改变.结论:采用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外周血和骨髓的病理变化持续、稳定,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方法简单易行,发生率高,适合于实验血液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IRM-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测定了IRM-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及经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并与亲代小鼠ICR和615进行了比较.结果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IRM-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比ICR和615小鼠分别高1.73~1.57Gy和1.44Gy;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CFU-S的增加也较ICR和615小鼠明显.结论IRM-2小鼠比一般的纯系和杂交品系小鼠具有更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5.
银耳孢糖对白细胞减少小鼠的升白细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耳孢糖(TSP)对环磷酰胺(CTX)和X射线所致白细胞减少小鼠的升高白细胞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TSP小、中和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处理,其他5组腹腔注射CTX 100 mg•kg-1或X射线照射,造成白细胞减少模型。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阳性药物组尾静脉注射苦参素注射液200 mg•kg-1,药物组分别尾静脉注射 TSP 25、50和100 mg•kg-1,共15 d;各组小鼠分别于第 1 次给予 CTX或X射线照射前和给予 CTX或X射线照射后3、6、9、12和15 d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取右侧完整股骨检查骨髓有核细胞数。结果:给予CTX或X射线照射后,各组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TSP 50、100 mg•kg-1组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升高(P<0.05或P<0.01)。结论:TSP对CTX或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具有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辐射小鼠脾脏细胞氧化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辐射对照(IC)组(4.0 Gyγ线照射)、低剂量GBE (IC+GBEL)组(4.0 Gyγ线+5.0mg·kg-1 GBE)、中剂量GBE (IC+GBEM)组(4.0 Gyγ线+10.0mg·kg-1GBE)和高剂量GBE (IC+GBEH)组(4.0 Gyγ线+20.0mg·kg-1GBE),每组12只。各剂量GBE组小鼠连续给予相应剂量GBE共14 d,第15天除NC组小鼠外均给予总剂量为4.0 Gy的γ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射后24 h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脾脏细胞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中蛋白激酶C (PKC)活性。结果:与NC组比较,IC组和各剂量GBE组小鼠脾组织中MDA水平和8-OHdG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CAT、GSH-px和PKC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C组比较,各剂量GBE组小鼠脾组织中MDA水平和8-OHdG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CAT、GSH-px和PKC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GBE可以抑制辐射损伤小鼠脾脏内的氧化应激,调节恢复脾脏PKC活性,从而发挥其对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磷酸羟基哌喹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液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HPQP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4.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以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观察辐射后小鼠的血液系统变化,初步观察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并筛选出药物的合适剂量;另取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用药组、对照组、正常组),以此前确定的磷酸羟基哌喹最适剂量于照射前灌胃给药,予9.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以脾结节法、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法、骨髓病理观察药物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磷酸羟基哌喹可促进辐射后小鼠白细胞恢复(P〈0.01),降低死亡率(P〈0.01),使脾结节(CFU-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磷酸羟基哌喹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液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X射线辐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frequencies of micronucleated polychromaticelythrocytes,fMNPCE)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能否作为1种自动化方法用于检测早期生物低剂量辐照后遭受的遗传损害。方法每天1次按0.05、0.10、0.40Gy3个低剂量X射线辐照小鼠,连续4次,各剂量各时间点为一动物辐照组;每次辐照20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fMNPCE,观察各时间点和剂量点的微核率动态变化,同时以传统显微镜方法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流式细胞术和显微镜方法均在第1天的0.05、0.10、0.40Gy辐照组检测到骨髓fMNPCE显著升高(P〈0.05),以后3d的各剂量辐照组fMNPCE升高更为显著(P〈0.01);2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均有较好的剂量、时间依赖性,并呈显著正相关性(r=0.984,P〈0.01)。结论骨髓fMNPCE可作为低剂量辐射条件下的辐射生物计量检测指标,并町用流式细胞术自动化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相点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探讨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fMNPCE)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法能否作为快速检测辐射后早期遗传损害的生物计量仪.方法辐照组采用直线加速器激发X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每组4只,剂量分别为0.5、3.0、6.0 Gy,于照后6、12、24 h取材;阴性对照组施以假照射,阳性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结果 0.5 Gy X射线组受照后24 h,骨髓fMNPCE显著升高(P<0.05);而3.0 Gy及6.0 Gy组受照后6 h,fMNPCE显著升高(P<0.01).结论红细胞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法有作为辐射生物计量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在体内及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CD14阳性细胞数。体内实验选择16 h、体外实验选择4 h,低剂量为0.05~0.20 Gy、高剂量为0.5~6.0 Gy。 结果:整体照射时,低剂量X射线使CD14表达明显增强,而较高剂量X射线(大于2.0 Gy)明显抑制CD14表达;在体外照射时,0.075 Gy和2.000 Gy以内的较高剂量X射线也使CD14表达明显增强,而4.0~6.0 Gy 的剂量使J774A.1细胞的CD14表达明显受到抑制。 结论:低剂量X射线在体内及体外均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的CD14表达;小于2.0 Gy时也能增强CD14的表达,而剂量大于2.0 Gy时CD14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而且在体外的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剂量率中子照射对大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的影响及对其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照射组大鼠接受低剂量率裂变中子(放射源为^252Cf,剂量率0.35 mGy/h)照射。常规显微计数大鼠骨髓有核细胞数,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大鼠骨髓细胞DNA损伤效应。结果:中子照射累积剂量0.2、0.3 Gy时,实验组大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细胞DNA损伤明显,其他剂量点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率中子照射,累积0.2 Gy时对大鼠骨髓细胞有损伤,并能明显降低骨髓有核细胞数,但是,累积剂量0.4 Gy以上时,未观察到明显的辐射损伤累积效应。结论:长期低剂量率照射可能导致大鼠对电离辐射的适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小鼠X射线照射:0.05、0.25、0.5、0.75、1.0Gy后24小时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绝对值、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骨髓CFU—GM存活率。0.5Gy照射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减少。0.05Gy即可引起骨髓CFU—GM存活率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骨髓有核细胞计数,CFU—GM存活率皆随照射剂量增加呈线性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体内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雌性C57BL/6J小鼠全身一次性接受10Gy 60Coγ射线照射后立即接受同品系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周、1、3个月取骨髓嵌合小鼠肝脏,石蜡切片行GFP抗体免疫组化,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阳性细胞在肝内分布.石蜡切片行GFP抗体和白蛋白(albumin,Alb)抗体以及GFP抗体和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抗体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以此检测GFP阳性细胞在受体小鼠肝内的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1周、1、3个月骨髓嵌合小鼠肝内皆可见GFP阳性细胞,且有随时间减少的趋势,并都可见GFP和Alb双阳性细胞.结论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骨髓嵌合小鼠体内分化为表达Alb和CK18的肝细胞,为肝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观察人参皂甙对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12.5~200mg/kg)对0.5GyX射线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且以50mg/kg防护效果最佳。50mg/kg的人参皂甙对不同剂量(0.5~1.0Gy)X射线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具有防护作用,可使X射线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细胞畸变率明显降低。为此,我们认为GS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GVHD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个德定可靠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tsus-host disease,aGVHD)动物模型,为Allo-BMT中aGVHD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平台。方法:以雄性C57BL/6(H-2b)为供鼠,雌性BALB/C(H-2d)为受鼠,受鼠致死性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8.0Gy)预处理后,在移植物中混合不同比例的供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以引起不同程度的aGVHD。根据存活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等判断aGVHD程度。结果:单纯异基因骨髓组只有部分小鼠出现aGVHD,75%的小鼠长期存活(〉30d)。混合不同比例的供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的Allo-BMT小鼠出现aGVHD的时间和程度均有差异,其中骨髓与脾细胞1.5:1或1:1混合组小鼠,均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8-15d)观察到典型的aGVHD临床和病理改变。结论:建立Allo-BMT aGVHD模型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脾细胞,供鼠骨髓与脾细胞1.5:1或1:1混合进行的Allo-BMT,可作为理想的aGVH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纳米自组装肽RADA16-Ⅰ与脱钙骨基质复合富集材料的表征及性能,为选择性细胞滞留技术(selective cell retention,SCR)提供一种优化的骨髓富集材料.方法 RADA16-Ⅰ在阳离子触发下与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BM)构建复合材料.三维视频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输注对狼疮鼠血浆C3、IgG浓度及B细胞、浆细胞表面CXCR4表达的影响,分析BMMSCs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并对MRL/lpr 狼疮鼠进行尾静脉输注。实验分为C57BL/6组(C57BL/6小鼠未进行尾静脉输注)、MRL/lpr组(MRL/lpr鼠未进行尾静脉输注)、BMMSCs组(MRL/lpr鼠12周龄注射BMMSCs)和PBS 组(MRL/lpr鼠12周龄注射PBS)。在20周末取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脾脏进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B细胞、浆细胞表面CXCR4表达;同时取4组血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3、 IgG浓度。取小鼠肾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① MRL/lpr组较C57BL/6组小鼠血浆C3浓度明显降低、IgG浓度明显增高(P均<0.01);MRL/lpr组较C57BL/6组小鼠B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在外周血明显下降,在骨髓和脾脏明显升高(P均<0.01);MRL/lpr组小鼠骨髓(P<0.05)及脾脏(P<0.01)浆细胞表面CXCR4表达明显高于C57BL/6小鼠。② BMMSCs组较PBS组、MRL/lpr组C3浓度明显升高、IgG浓度明显降低(P均<0.01); BMMSCs组较PBS组B细胞表面CXCR4表达在外周血明显增加(P<0.01),在骨髓(P<0.01)和脾脏(P<0.05)明显下降, 较MRL/lpr组在骨髓和脾脏均明显下降(P均<0.01)。③ BMMSCs组较PBS组、MRL/lpr组浆细胞表面CXCR4表达在骨髓和脾脏均明显降低(P均<0.05)。④ 肾脏HE染色提示输注BMMSCs后狼疮鼠肾脏炎症改善。结论:BMMSCs输注可调节B细胞、浆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改善MRL/lpr鼠病情活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BLB502对辐射造血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60Co γ射线6.5Gy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和CBLB502照前30 min 0.2mg/kg皮下给药预防组,照前1 d和照后30 d定期检测外周血细胞数,照射后2和24 h取骨髓检测有核细胞数和集落形成数,竞争性移植方法观察骨髓造血细胞植入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各系细胞比例。结果CBLB502能显著减轻60Co γ射线6.5 Gy照射小鼠的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的急剧降低并加速其恢复,照后2和24 h CBLB502预防给药组小鼠骨髓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数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且预防给药可明显提高受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结论 CBLB502具有明显的辐射造血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