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云南鸡血藤水提物及醇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云南鸡血藤水提物及75%乙醇提取物对6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2种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活性。进一步研究云南鸡血藤的不同提取物对热、紫外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云南鸡血藤叶水提物及75%醇提物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均敏感,且75%醇提物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水提取物。云南鸡血藤75%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1.03~4.12 mg/mL,而水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2.06~4.12 mg/mL。云南鸡血藤提取物对100℃以下温度不敏感,经121℃高温处理,75%乙醇提取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效力显著降低,水提物抗表皮葡萄球菌的效力显著降低。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两种不同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基本不变。云南鸡血藤醇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水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云南鸡血藤提取物作为抗菌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滇西竹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酸碱沉淀法提取了产自滇西竹黄中的竹红菌素,并用纸碟法对竹红菌素进行抗茵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滇西竹黄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效果明显,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效果不明显,对霉菌有部分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锦绣杜鹃叶的抗菌活性,本实验采用了甲醇冷浸法、乙醇回流法和微波萃取法分别对锦绣杜鹃叶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微孔板稀释法测试提取物对多种阳性菌、阴性菌和耐药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此外,为了获取锦绣杜鹃叶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本实验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比较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获得的粗提物的抗菌活性最佳,对铜绿假单胞27853的MIC值达到了0.512 mg/mL;各萃取组分中,水萃取组分和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抗菌效果最好,三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水萃取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均达到1.024mg/mL,微波萃取法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铜绿假单胞菌27853的MIC值达到了0.512 mg/mL。本研究证实了锦绣杜鹃叶具有较好的的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水层提取部位,为锦绣杜鹃叶在抗菌药物和相关产品研究开发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取五倍子、乌梅等45种中草药,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醇提取法制备提取液,除菌后滴加至Φ6mm空白药敏滤纸片上,制成试验用药敏纸片。测试了提取物对拟态弧菌SM060818、梅氏弧菌SM060813、霍利斯弧菌SM060913等3种分离自锯缘青蟹体外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所试验的45种中药提取物中,有28种中药提取物对试验弧菌表现有抑菌作用;其中五倍子、乌梅、秦皮、艾叶中药提取物抑菌作用较好,对3种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天冬、白头翁、赤芍、金银花、黄精、黄柏、青蒿等11种中草药提取物仅对2种菌株有较好抑制作用,千里光、穿心莲等17种中药提取物对弧菌无抑制作用;大部分中药抑菌活性成份均为水溶性提取物,青蒿存在明显的醇溶性抑菌物质。测定了五倍子等9种中药提取物对致病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五倍子、乌梅和天冬3种药物对拟态弧菌和梅氏弧菌的MIC分别为0.172mg/mL、0.461mg/mL、1.042mg/mL,对霍利斯弧菌的MIC分别为0.086mg/mL、0.922mg/mL和1.042mg/mL,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回流法获取不同溶剂(水、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环己烷)的黄皮叶提取物,选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研究黄皮叶提取物对十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四联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有明显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2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3 mg/mL;对四联微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12.5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性受温度、pH影响较大,受光照影响不明显.各种溶剂的超声提取物对供试真菌(黑曲霉、青霉、根霉、白色念珠菌)均无抑菌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黄皮叶的防腐、抑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杜鹃叶提取物对桔二叉蚜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杜鹃(Rhododendron molle)叶提取物对桔二又蚜(Toxoptera aurantii)有较强的毒杀作用.黄杜鹃叶的乙醇总提取物对桔二叉蚜无翅成蚜的半致死浓度(LG50)为1558mg/L.在黄杜鹃叶提取物的4种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桔二叉蚜的毒力最强,其LC30为364mg/L,表明黄杜鹃叶含有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7.
骆驼蓬(Peganum harmala)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对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锈线菌蚜和月季长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中发现,对供试的四种蚜虫具有较明显的触杀活性。对山楂叶螨的卵的孵化率也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微波联合浸提方式提取海藻多酚,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并以平板打孔抑制法测定了海藻多酚粗提物对7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料液比(匀浆:乙醇,g/mL)1:7,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70℃,浸提次数2次,浸提时间4 h,提取效果最佳,海带多酚提取率为2.08%。海藻多酚对供试的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5种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量效关系均呈剂量依赖型,最小抑菌浓度为10~40μg/mL。其中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抑制效果较明显,对青霉、白色念珠菌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木兰科植物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含笑(Michelia figo)和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tulipifera)是中国的传统药用植物.本文通过对抑菌圈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研究了这3种植物茎、叶的乙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个别提取物(如木莲茎和含笑茎)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所有提取物均无抑制病原真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醇回流法对木芙蓉叶粉末进行活性成分提取,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对粗提物分别进行萃取。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粗提物及其萃取组分对多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层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良好,对各种菌株的最低抗菌浓度(MIC)在1.25~5 mg/mL之间。其中,石油醚萃取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CMCC 63501的最小抗菌浓度达到0.625 mg/mL,抗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四种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值达到1.25或者2.5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木芙蓉叶乙醇提取物具备广谱的抗菌活性,其有效部位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萃取相,这为木芙蓉叶抗菌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半夏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无水乙醇为有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半夏干粉中的活性物质,研究提取物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半夏乙醇提取物对桃蚜有较好毒杀活性,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当浓度为100.0 mg·mL-1,处理后48 h,毒杀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桃蚜在半夏无水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片上取食,其若蚜发育历期延长,成蚜寿命显著缩短,生殖力显著下降,桃蚜种群数量受到明显的抑制,在浓度为100.0 mg·mL-1时,7 d后桃蚜种群数量约为对照的47.6%.  相似文献   

12.
无花果叶抑菌活性成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无花果叶提取物对供试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无花果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四联微球菌、普通变形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025 g/mL,对大肠杆菌、噬夏孢欧文氏菌、灰葡萄孢、枯斑拟盘多毛孢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050 g/mL.对有抑菌活性的组分利用柱色谱进行分离并用波谱进行鉴定,得到两个抑菌化合物分别为补骨脂素和香柠檬内脂.  相似文献   

13.
用蒸馏水和20%乙醇经微波辅助处理提取红檵木幼叶成分,对该水和醇水的提取物进行浓缩或萃取精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水和醇水提取物样液对3种细菌的抑制效果,并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幼叶水提取液对3种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较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生药质量浓度分别为 0.014,0.010,0.010 g/mL;幼叶的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生药质量浓度分别为0.011,0.014 g/mL.  相似文献   

14.
对仙客来愈伤组织进行液体培养,分别得到培养液(胞外产物)和愈伤组织(胞内产物).用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对其提取,用硅胶柱层析对提取液进一步分离,利用滤纸片法对分离得到的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愈伤组织(胞内产物)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得到的多个组分对供试菌株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有3个组分对5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从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组分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从无水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各组分均无抑菌活性.从培养液(胞外产物)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3个组分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效应,从无水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4个组分对供试菌株有抑菌活性,其中各组分对啤酒酵母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仙客来愈伤组织经液体培养后所含活性组分要明显高于栽培植株.  相似文献   

15.
海绵共生微生物是海洋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广泛分布于福建沿海的山海绵(Mycale sp.)中分离可培养共附生微生物,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能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微生物,寻找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合物.从分离的64株细菌和21株放线菌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强烈拮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放线菌菌株HNS054,结合其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孢子形态学观察及16SrRNA基因序列,看家基因atpD、recA、rpoB和trpB多基因联合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Streptomyces labedae.对该菌活性产物抑菌效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液粗提物(1mg/mL)的抑菌能力略低于四环素(1mg/mL)和氨苄青霉素(1mg/mL),同万古霉素(1mg/mL)和环丙沙星(1mg/mL)相当,高于链霉素(1mg/mL).该活性物质对温度敏感,最高耐受温度为60℃;活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稳定,酸性条件(pH≤3)下失活,分子排阻层析所得物质经全波段扫描,发现它在230nm有较高的吸收值.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活性物质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林源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利用是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为研究重要的药源植物鹅掌楸属植物树皮及树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鹅掌楸属不同种间和种内树皮及叶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反应。结果表明:鹅掌楸属3个树种的树皮和树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树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链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5.12、0.64、0.64 和0.64 mg/mL; 树叶提取物的MIC分别为40.96、2.56、2.56和2.56 mg/mL。鹅掌楸属树种不同部位的提取物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别,树皮提取物抑菌效果强于树叶提取物,但不同种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紫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紫球藻中提取的水溶性粗多糖,用Sevage法脱蛋白后,经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可得到纯品.利用圆形纸片法对紫球藻多糖提取物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紫球藻多糖提取物对稻瘟病病原菌和赤皮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抗细菌活性与抗真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别,对稻瘟病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mg/mL.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蒿叶和花蕾中的精油并研究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青蒿精油的提取工艺;以5种代表性的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 10384、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365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ICC 10275、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 248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3032作为指示菌,利用滤纸片法检测青蒿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法进一步测定青蒿精油对这5种指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蒿叶和花蕾中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5 h,蒸馏时间3 h,料液比1∶8;此条件下提取出的青蒿精油对5种指示菌(包含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均为48.5μL/mL。  相似文献   

19.
喙尾琵琶甲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5株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初步判断其抑菌效果.结果: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5株MRSA的MIC值为0.98~1.95 mg/mL,MBC值为3.9~7.8 mg/mL.结论: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岐化松香中提取的去氢枞酸为原料合成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PTAC为材料,研究了DPTAC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PTAC对所测7种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革兰氏阴性菌;抑菌种类和效果与新洁尔灭相似,但在同样重量/体积浓度下,抑菌效果略低于新洁尔灭;DPTAC稀溶液(100mg/ml)长期存放对其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