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失眠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医师的辨证论治及失眠症的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选失眠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通过迭代,检索出事务数据库中的所有失眠方剂中支持度≥20%的中药项集,再利用频繁项集构造出置信度≥60%的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配伍关系).结果 通过频繁项集共挖掘失眠方支持度>20%、置信度>60%的核心药对共18组,置信度>60%、支持度>20%的3味核心药组共17组.核心药对及药组主要配伍药物是炒酸枣仁、人参、当归、茯神、麦冬、远志、甘草、白茯苓、柏子仁、生地黄、熟地黄等.结论 核心药对与核心药组均属补益药与安神药配伍,由此可知补虚、安神是治疗失眠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药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山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山药方668首,对对药出现的频次及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药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清热药、安神药、温里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山药配伍药物;山药发挥不同功效时有其"特征"性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山药的配伍规律,可为临床科学组方及人们日常保健使用山药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山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用药的组方配伍规律,探讨其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具有以围绝经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月经紊乱为主治的有效方剂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利用Mcirosotf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通过数据筛选功能对药物分类、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使用频次排列补益药最多,其次为理气药、清热药、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结论:以补益药为主,配伍理气药、清热药、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揭示了围绝经期抑郁症用药的组方配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院不寐病配伍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某院不寐病临床用药实际,分析不寐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和特点,为中药的临床配伍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220例临床诊断为不寐病或失眠、睡眠障碍的中药处方,利用Excel电子表格等多种工具对处方用药频次,各类药物用药频次及君臣配伍情况等方面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不寐病处方用药中,按药物,首乌藤用药频次最高,其次是甘草、酸枣仁、合欢皮、茯苓等;按类别,安神类和补虚类中药用药频次最高;按配伍,以安神类为君药的处方最多,且安神药所配伍的药物种类最多。结论我院不寐病用药特点明显,合乎中医失眠辨证用药理论,但辨证用药思维略显单一,尚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胡雅凌  游强华  王萍 《新中医》2012,(1):103-105
目的:探索小柴胡汤类方配伍规律。方法:从历代典籍中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利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与小柴胡汤类方配伍相关的频繁项集,并对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88种药物,支持度大于15.00%的药对、药组共29组。研究显示常用药对、药组10余个,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明显的核心化倾向。小柴胡汤类方的基本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且常与补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和清热药伍用。结论: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小柴胡汤类方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历代医家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健忘、多忘、痴、呆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相关文献,筛选方剂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方法挖掘方剂的中药组成和配伍规律。结果共选出449首与治疗老年性痴呆相关的处方,涉及中药682味。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单味药为人参(192),药对为人参、远志(182),3味药物组合为茯神、人参、远志(79),4味药物组合为远志、人参、茯神、甘草(37),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人参-远志、人参-甘草、人参-茯神等为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中常用配伍。结论历代医家治疗老年性痴呆选药以补益、安神药物为主,其配伍组合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烦躁伴失眠的中医用药组方规律,探讨其病机和治疗特点。方法:在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处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286首烦躁伴失眠治疗方剂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分析。结果:烦躁伴失眠的用药可分为辨病用药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以益气药和养阴(血)药的使用频次最多;药性以味甘、苦,性温热为主,五脏归经各具特点;益气、养阴(血)、安神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气阴(血)不足是烦躁伴失眠的主要病机,益气养阴(血)法是烦躁伴失眠治疗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临床组方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仕文  孙世发  左言富 《光明中医》2007,22(1):F0003-F0004
本文通过对历代常用治疗郁证用药配伍分析,发现抑郁症临床组方是以疏肝解郁药为主,配伍健脾养血、养心安神、活血行血、化痰散结、清心泄火、补益肝肾等类药物而减.强调重视抑郁症临床组方规律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新方的创制.  相似文献   

9.
方剂中熟地黄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熟地黄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熟地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含熟地黄方739首,对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熟地黄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和温里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熟地黄配伍药物。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熟地黄的配伍规律,可为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熟地黄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黄家薇  李邓辉  廖凯明 《光明中医》2012,27(6):1254-1255
本文主要运用中医思维对失眠从其发病机理、治疗原则、立法处方、历代失眠方中使用频次最高安神药物、以及临床用法等方面给予阐述.希望能缓解目前西医对于失眠病因的不明确和药物治疗易成瘾性所带给人们的不便,并希望中医生能够运用中医思维指导中医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分析黄芪治疗消渴病的证治规律和特点。黄芪治疗消渴病的组方中,补虚药黄芪为治疗消渴的主要配伍药物,其次是清热药,同时注重利水渗湿、安神收敛药物的配伍。补虚药中,以人参、甘草为代表的补气药为主;清热药中清热泻火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高频清热药物是清虚热的地骨皮;在组方配伍时,更注重肾经药物的选用及循经导药的作用,同时肝经的药物也多有选用;在配伍药物的性味上以甘味为主,取其甘补之效。统计中还发现许多至今已不常用之中药,如土瓜根、羊肾、桑螵蛸等,一些药物的特殊用法,如生地黄绞汁服用等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方剂中生地黄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地黄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生地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地黄方1 034首,对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地黄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生地黄配伍药物;生地黄发挥不同功效时有其"特征"性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生地黄的配伍规律,可为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充分发挥生地黄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20味;常用单药有酸枣仁、丹参、甘草、川芎、茯苓,常用对药有丹参-酸枣仁、川芎-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川芎-甘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远志→酸枣仁、知母→酸枣仁、川芎,甘草→酸枣仁,进而演化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核心药物8个、核心组合18个和新候选处方9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组合、新候选处方的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与安神药的配伍使用,标本兼顾,共同增强冠心病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药方剂防治失眠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检索四大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收录的失眠防治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筛选出失眠防治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收录失眠防治方剂期刊文献84条,方剂126个,涉及中药187味;失眠防治方剂中出现频次≥8药物36个,支持度≥8药物组合39个,关联规则(支持度≥8,置信度≥0.6)10条,核心组合19个,新方剂4个。结论:失眠防治方剂以补益类药物为主,辅以安神、清热等药物,而安神药属于防治失眠方剂特异性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医家治疗失眠的中医药治疗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失眠提供一定临床参考。方法:利用频数分析法分析43位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的医案。结果:纳入病案中43个处方使用中药涉及9大类,共156种,药物累积使用频次591次,其中补虚药使用频次(171次,28.9%)最高,其次为安神药(128次,21.7%)。单味药中酸枣仁、甘草、远志、白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多归脾经(11次,18.3%)、肝经(11次,18.3%)或心经(14次,23.3%)。常见的对药配伍有酸枣仁+甘草(12.9%)、酸枣仁+远志(11.41%)、远志+甘草(11.41%)等,常见的角药配伍有酸枣仁+远志+甘草(18.3%)、酸枣仁+远志+茯苓(10.88%)、酸枣仁+当归+甘草(6.8%)等。治则主要有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清热泻火、养血安神、滋肾固精、祛湿化痰、交通心肾、补益肝阴、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活血化瘀等12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养心安神法(17.5%),其次为健脾益气法(12.3%)和疏肝理气法(12.3%)。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以补虚、安神药为主,且主归心、脾、肝经,益气安神为失眠最主要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使用黄连解毒汤类方治疗胃脘痛的配伍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法对收集的836例处方进行整理、挖掘、分析,总结药物配伍变化。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得到临床与黄连解毒汤类方配伍最多的中药类别依次为理气药、化湿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清热药,并从45味高频次使用的单味中药中提取了6个公因子。结论经中医辨证施治后黄连解毒汤类方可配伍不同公因子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胃脘痛。  相似文献   

17.
中医美容方剂组方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历代中医美容方剂的基础上,拟采用以法类方、以病类方、以药类方等方法,对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力图探索和揭示中医美容方剂的科学内涵,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概括其遣药配伍等方面的总体倾向性.为丰富方剂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中医美容临床用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李其忠教授治疗老年人的用药规律,以期为老年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数据库技术,统计李其忠教授治疗的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的病证种类、出现频次以及患者所使用药物及频次.结果:①50例中,失眠(20%)、脾胃病(14%)、虚劳(8%)、心悸(8%)出现频次最高.②50例患者所使用药物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炙甘草35次,茯芩25次,丹参23次,怀山药21次,白芍21次;从用药总体来看,益气养阴药、补血药、安神药、清热药使用频次最高.结论:李其忠教授遣方用药注意标本兼顾,一方面对病证进行治疗,一方面对体质进行调整,同时注意顾护老年人的正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主要使用指征及其用药加减规律。方法:检索个案报道,用频次法、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和用药。结果:从症状看,血府逐瘀汤所治疗的失眠症以彻夜不眠、神疲倦怠、舌质紫和眩晕等为主。从用药看,血府逐瘀汤原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以桃红四物汤为内核,同时配伍夜交藤和酸枣仁,并常用丹参配郁金、琥珀配远志、龙骨配牡蛎等对药以增强安神效果。结论: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治疗失眠症以彻夜不眠、舌质紫为主症,用药以桃红四物汤为内核,并可适当伍用安神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宋元明时期酸枣仁配伍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研究,初步探索基于药性分析的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核心配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有效治疗失眠开拓用药思路。方法:收集宋元明各时期应用酸枣仁治疗失眠175首处方,应用Excel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整理,通过分析处方中主要药物药性分布及常用核心组合,研究此时期酸枣仁配方用于失眠的用药规律及思维分析。结果:从药性角度来看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从药味角度来看甘味药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最高的2味药为人参、茯苓,支持度最高的3味药为人参、远志、茯神。结论:酸枣仁配伍治疗失眠时多以酸枣仁、人参、茯苓、茯神和远志为基础方兼顾补养气血合理加减使用甘温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