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部形态是人体形态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如何正确地评价面部形态应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考虑。由于影响面部形态的诸多因素的存在,很难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地、准确地对面部形态进行评价,本文就影响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2.
广西籍汉族年轻女性面部软组织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分析广西籍汉族年轻女性面部软组织形态特征,为美容整形及相关学科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数码照片测量法测量97名正常容貌广西籍汉族年轻女性面部,测量结果与其它地区汉族及白人、黑人女性人群比较;分过阔面型组,阔面型组和中面型组,于组间比较线距、角度及比例指数。结果:广西人群面部测量结果与国内其它地区汉族及白人、黑人女性人群间存在差异。不同面型组间部分线距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角度及面中下部比例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汉族女性与不同地区汉族及其他种族女性人群面部形态存在差异,不同面型间也具有差异。本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面部形态数据。  相似文献   

3.
汉族青年人外鼻部分角度测量分析王大为钱国正张明利外鼻是头面部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形态因种族、性别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别[1,2]。我们在完成206名汉族青年外鼻及头面部其它部分数据的活体测量与观察后[3],就其中的外鼻角度测量值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三维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Sensing System,3DSS)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一种新型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方法:利用3DSS对单侧唇裂(III度)患儿进行面部扫描,获得患儿术前及术后面部形态数据,将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0.0中进行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结果: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患儿面部形态的重建,并可以在软件中完成面部标志点的标定、既定标志点间距离的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新型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效果的方法。结论:利用三维扫描仪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可以建立一种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的方法,且该方法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及其对面部形态美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45例上颌骨肿瘤行上颌骨切除后对面部美学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评价。结果:上颌骨次全切除后均表现不同程度面部塌陷,义颌修复后对面部塌陷及口腔功能均有极大的改善,明显优于未作义颌修复者(P〈0.05)。上颌骨次全切除后女性障碍明显大于男性(P〈0.05)。为了尽可能的恢复面部形态美,作者建议尽量保留下缘骨质的患侧中切牙。作者还就上颌骨肿瘤切除前后对面部形态与功能的影响及患者对上凳骨切除后的审美障碍进  相似文献   

6.
面部是人类最具辨识度的组织结构,虽然仅占据人体的一小部分,但其复杂性却是其他部位不能比拟的。面部各结构间的补偿协调极为精细,使我们看到了面部多样性的美观与和谐。传统的正畸治疗更多参考的是侧貌,但随着人们对于美越来越强烈的追求,这一参考标准远远不能满足,还需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7.
口唇是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唇部形态异常会严重影响面部的美观。唇部美学相关参数在唇部形态分析与评价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PubMed进行文献检索,以"女性""唇美学"为关键词检索出1211篇相关文献,提取具有2个及以上唇部美学参数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对比、总结不同种族女性唇部的美学参数,包括唇部及唇周结构的直线距离和曲面长度,唇的比例、角度、突度、体积,以及唇部在面部位置的相对参数;并对比和总结国内女性唇部美学参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面部改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部大体分为颅骨及其表面的软组织两部分,颅骨构成面部的框架,而软组织则完成对框架的塑形。颅骨中上下颌骨和颧骨的形态对面型的影响最大。随着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梦想改变自身面部骨骼形态成为可能,许多爱美人士想通过对颌骨和颧骨的整形手术改变脸型,重塑美貌。我科自1999年至今,应用头皮冠状切口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骨性受累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策略。方法对2009-2016年收治51例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患者,根据面部骨骼受累的程度,提出不同的分型与治疗策略。Ⅰ型面部骨骼未受累,其治疗策略是面部软组织的形态重塑;Ⅱ型面部骨骼受累,口颌功能未受累,其治疗策略是面部软组织以及骨组织的形态重塑;Ⅲ型面部骨骼及口颌功能均受累,其治疗策略是口颌系统的功能重建以及面部轮廓的形态重塑。结果 51例患者获随访6~36个月,Ⅰ、Ⅱ型患者面部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Ⅲ型患者中,5例获得良好的口颌功能重建以及骨与软组织的形态重塑。结论该分型对于规范与指导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部轮廓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及严重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部轮廓整形美容术,广义是指利用手术或介入性治疗的方法对面部的骨及软组织进行增减、塑形,达到改变面部轮廓形态的手段;狭义是指利用外科手术对头、面部的骨性组织进行修整重建的外科技术.面部轮廓从正面看主要是指头面上、中、下三部分的宽窄比率[1].从侧面看主要是指额、面部、颏部形态较标准X线投影线的前凸或凹陷程度.西方人有着不同的面宽比值.近年来,面部轮廓整形美容手术在国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社会上推崇"瓜子脸""V形脸"的流行趋势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外鼻是头面部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形态因种族、性别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我们在完成206名汉族青年外鼻及头面部其它部分数据的活体测量与观察后,就其中的外鼻角度测量值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以期为头面部美容手术提供体表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一、测量对象均为身体健康、发育成熟、五官端正,年龄18~25岁的汉族青年,其中男性105名,女性101名。测量时头部保持在 Frankfort 平面,使用人体专用测量仪器(图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女性面部轮廓的特点,量化面部年轻化的形态特征,为面部年轻化手术提供度和量的参考及适当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90例行面部年轻化美容的患者平均分为三组,青年组为18~34岁,中年组为35~44岁,老年组为45~58岁.术前,拍摄每例患者面部的正、左、右侧位照片,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照片测量法,获得面部软组织的数据及形态特点.结果 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因软组织的松垂堆积,使下面部变宽至(116.08±9.33)mm,下唇高度变长至(43.95±4.91) mm;双侧木偶线处软组织明显下垂,左侧为(34.72±4.81) mm,右侧为(33.77±5.54)mm;外眦点位置下移,与内眦点的高度缩短至(1.70±2.24)mm.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面部各美容单位的形态特点和老化程度,不仅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而且还可避免因手术矫正的过多或不足导致的面部形态不协调,以提高手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谢晓明  程新德  赵天兰  余道江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24-1125,I0003
目的:探讨如何在急诊面部外伤与手术中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处理方法和原则,使患者面部功能和形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强调彻底清创、真皮缝合、皮瓣的应用无创等技术。结果: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163例患者伤口及创面均I期愈合,随访并未发生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在面部外伤的急诊处理中,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面部功能及形态。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耳垂畸形及其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廓的外形与对称性对保持颜面的美容协调至关重要,而耳垂一直被诸多文化视为美的标志,通过各式各样耳饰的佩戴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耳垂的形态变异较大,其形状大致可分为圆形、扁形和三角形三类。其附着于面部皮肤的程度也不同,从完全游离、部分粘连乃至完全粘连,与面部  相似文献   

15.
由王志强教授主编的《面部脂肪美容整形外科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介绍利用脂肪技术进行面部美容整形的专著。该书分三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为总论,概述脂肪美容整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脂肪组织的解剖生理基础知识,阐述与脂肪相关的诸多技术及其原理;第二部分为脂肪技术临床应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次阐释基于脂肪技术进行面型轮廓整形的美学设计原则、解剖学基础、相关的器械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防范及麻醉选择等临床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临床应用部分,分别叙述脂肪技术在面部各个美学单位的应用、脂肪技术与面部轮廓整形、脂肪技术与面部年轻化以及脂肪再生技术在面部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由王志强教授主编的《面部脂肪美容整形外科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介绍利用脂肪技术进行面部美容整形的专著。该书分三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为总论,概述脂肪美容整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脂肪组织的解剖生理基础知识,阐述与脂肪相关的诸多技术及其原理;第二部分为脂肪技术临床应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次阐释基于脂肪技术进行面型轮廓整形的美学设计原则、解剖学基础、相关的器械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防范及麻醉选择等临床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临床应用部分,分别叙述脂肪技术在面部各个美学单位的应用、脂肪技术与面部轮廓整形、脂肪技术与面部年轻化以及脂肪再生技术在面部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介绍应用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在修复面部较大范围或特殊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将2个或2个以上的局部皮瓣联合分区修复创面.修复皮瓣的面积为1.5 cm×2.0 cm~4.0 cm×5.0 cm,并将切口线沿面部分区的自然轮廓线(如鼻唇沟、鼻翼沟、颌鼻缝、睑缘、唇红缘、发际等)或皮肤皱纹处设计,使切口隐蔽.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87例患者获随访1~48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而且较隐蔽.肿瘤患者无复发.面部的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或特殊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是在遵循面部分区原则及保持面部固有形态结构特征的美学基础上,能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容效果的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由王志强教授主编的《面部脂肪美容整形外科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介绍利用脂肪技术进行面部美容整形的专著。该书分三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为总论,概述脂肪美容整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脂肪组织的解剖生理基础知识,阐述与脂肪相关的诸多技术及其原理;第二部分为脂肪技术临床应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次阐释基于脂肪技术进行面型轮廓整形的美学设计原则、解剖学基础、相关的器械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防范及麻醉选择等临床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临床应用部分,分别叙述脂肪技术在面部各个美学单位的应用、脂肪技术与面部轮廓整形、脂肪技术与面部年轻化以及脂肪再生技术在面部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由王志强教授主编的《面部脂肪美容整形外科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介绍利用脂肪技术进行面部美容整形的专著。该书分三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为总论,概述脂肪美容整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脂肪组织的解剖生理基础知识,阐述与脂肪相关的诸多技术及其原理;第二部分为脂肪技术临床应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次阐释基于脂肪技术进行面型轮廓整形的美学设计原则、解剖学基础、相关的器械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防范及麻醉选择等临床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临床应用部分,分别叙述脂肪技术在面部各个美学单位的应用、脂肪技术与面部轮廓整形、脂肪技术与面部年轻化以及脂肪再生技术在面部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眼眶区域以眼部为中心,包括周边的部分结构和器官,往往是面部老化最显著的部位。依据解剖和功能特点,美容解剖学可将眶区定义为四周以眶缘为界的区域,即眉区、上睑区、颞区、下睑区和颧区,其老化表现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可归结为皮肤质地的改变,皱纹和沟壑的出现及增多,以及软组织和骨骼容量、形态、位置的动态变化。随着面部解剖学研究和对面部衰老变化认识的发展,面部年轻化手术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对眶区老化的形态学表现和相关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