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是有诀窍的吗?我认为是有的。起码,每个人在写作中,总会有一些深切独到的体会,这体会实践得多了,再升华升华,成了经验,也就离诀窍不远了。我的写作诀窍是什么呢?很简单,一句话,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  相似文献   

2.
搞新闻,免不了要写述评,尤其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述评写作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述评写作有什么诀窍吗?细想想,诀窍还是有一些的,那就是,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三段式或者说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哪三部分呢?  相似文献   

3.
搞新闻免不了要写述评,尤其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述评写作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一项必备的基本功。述评写作有什么诀窍吗?仔细想想,诀窍还是有一些的,那就是,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三段式或者说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哪三部分呢?第一部分,是什么。第二部分,为什么。第三部分,怎么办。非常简单,就这三部分。再复杂再不好写的述评,用三段式一套,几乎百发百中,无一例外。举个例子。去年秋天,笔者到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参加培训,顺便回母校复旦大学看看。校领导知道我是新闻系毕业的,说,老詹,复旦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陆续写了一些思想评论。有人问我,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写作上有什么“诀窍”?由于平日信手写来,未加研究,缺乏总结,也讲不出什么成熟的看法。这里,谈一点粗浅的感受,希望引起新闻界对思想评论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入伍第一年,团政治处根据我在地方党政机关搞过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把我调到了报道组。刚到报道组那阵子,感觉自己写部队的稿件很不容易,不知从哪儿下手。后来,我逐渐改变了写作“战法”,重新理清了工作思路,写部队稿件时就顺手多了,近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稿近四百多篇,其中有好几篇受到了军报编辑的好评。一些同行羡慕地问我有啥好“诀窍” ?说实话,“诀窍”咱没有,体会倒有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体会是:让“丑媳妇”多见“公婆”。   我常把初稿比作“丑媳妇”,第一读者比作“公婆”。将初稿先交给第一读者——连队官兵…  相似文献   

6.
《北京晚报》举办“影响人生一本书”征文,受到读者的欢迎。由此联想到:可不可以搞一次“影响写作一本书”的征文呢?有此联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有意地凑热闹,而是因为读书与写作确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有不少作家在其写作道路上都曾受过一本书的深创影响。下面,略举几例。之一:《洋铁桶的故事》引导玛德英走进热爱文学、从事写作的大门。在谈起怎样写出《苦菜花》这位名著的经验体会时,玛德英说:“记得那是我参军的第二年──1950年夏天,我偶然看到一本封皮已被搓烂了的书──《洋铁桶的故事》,读着读着,我被里面打…  相似文献   

7.
所谓档案专业写作,最关键的当然是写作.下面我所谈的就是自己在从事档案专业写作中摸索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老报人林放一次同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时,说:许多人都问我写文章究竟有什么诀窍?看来这是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什么诀窍也没有。凡事都是逼出来的,熟能生巧。我  相似文献   

9.
邻居任师傅,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也很好,难得看到他生病。有一次我问他:“你哪有这么多的高兴事,整日快乐似神仙?有什么生活诀窍吗?”他笑着对我说:“诀窍谈不上,我的生活信条是:遇事给自己找个快乐的理由。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换个角度去想,都会让你高兴。  相似文献   

10.
怎样抓点子     
射击训练中命中率较高的射手,诀窍在善于“选靶子”;新闻写作中命中率较高的作者,诀窍在善于“抓点子”。会抓点子的作者,可以成为出色的记者、优秀通讯员。到底怎样抓点子呢?我有如下十条体会: 一、抓党委工作的重点。社会主义的新闻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通讯员是党的耳目,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宣传。谁能配合党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1.
承蒙广大读和新闻同仁抬爱,继《“实力”救不了李登辉》和《“台独”即意味战争》之后,《中国主权不容侵犯》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解放军报连续三年获得这一殊荣。硬说这里面有什么诀窍,那是故弄玄虚,若论写作体会,我们觉得对新闻评论体的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谢顾问:自参加了军报函授中心,我踏上了业余写作之路,经过两年的努力,也登过一些“豆腐块”。可有人对我讲:“业余写作成不了大器,不如趁早学点技术更实惠。”因此,我迷惑了:果真如此吗?请帮我澄清为盼。55179部队杨华杨华同志:你所选择的业余写作之路是没有错的,不要一听到风言风语就耳朵根子发软。据我所知,有些年轻人,在写作上重“专职”轻“业余”。其实,细想想,哪有不经“业余”就一下子进入“专职”的?“业余”和“专职”只是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且密不可分。“业余”是成才的第一步,是打基础的阶段,只…  相似文献   

13.
写作,应该说是很辛苦的事情,但亦是享乐儿,作家贾平凹就说他五天不写作就要生病。那不是假设,也非虚谈。凡爱好写作的人,都有一种欲吐非吐不可吐而快之的体会。 但是,进入写作时候的情形却大相径庭。 俄国大作家契诃夫写东西时,抗干扰的能力特强,他说他的许多短篇,是在洗澡间写成的。这就让我有点儿感到奇,惊讶大作家“随遇而安”的写作能力。但大多数人却不是如此,写作非是要寂静的环境不可,而且是独处之最好。清代袁枚就写过他的写作体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的写作心态,反映了大多数写作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人生是由一个一个成功的选择组成的,成功的报道,也是由一个一个成功的选择组成的。水平高低在选择。此话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我的“写作诀窍”,甚至比诀窍还要诀窍,简直就是“祖传秘方”了。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我与新闻写作就结了缘。现在,我已年过五旬,仍一直坚持新闻写作,感到写作中蕴含着我自己的乐趣,使我的业余生活得到充实,更富有意义。 新闻写作是个人思维升华的过程。当构思一篇稿子时,会排除头脑中杂乱无章的东西,因为,它要求必须条理清楚。为此,对自己明确了三个字:“高、严、谨”。这样,写作能力大为提高,能使自己捕捉到的新闻信息,很快地疾书成稿,上稿的命中率出乎意料的好。几十年里,我记不清写过多少稿件,反正在中央级、省级、地区级和县级新闻单位上稿已达千余件,多次受到汉中地区和县上的表彰奖励。在刚刚过去的1994年里,我在地区和省级新闻单位上搞47篇,在县广播站用稿已突破200篇。  相似文献   

16.
承蒙广大读者和新闻同仁抬爱,继《“实力”救不了李登辉》和《“台独”即意味战争》之后,《中国主权不容侵犯》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解放军报连续三年获得这一殊荣。硬说这里面有什么诀窍,那是故弄玄虚,若论写作体会,我们觉得对新闻评论文体的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是其中之一。《中国主权不容侵犯》是解放军报面对突发事件快速推出的一篇短评论。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发生后,我国各大媒体快速、及时、集中地报道了这一事件,其中有航空和国际法方面的专家访谈,有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激情的叙写,也有各家媒…  相似文献   

17.
57岁的通讯员萧建浓,从1984年10月至1986年10月,在地区、省级报刊上发表了新闻小言论71篇,被同志们称之为“评论家”。问他有何写作的诀窍,他说:是《新闻与写作》使我在小言论的写作上不断进步。该刊新闻小言论写作专栏讲的小言论写作知识,教我选题及说理,还让我养成了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  相似文献   

18.
写作之乐     
看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节目,讲述一位姓何的眼科博士的故事。这位博士,从日本留学归来,在沈阳开了一家眼科中心。谈及当前景况,何博士说,他非常满足,因为,每做一个手术,他都感到不单单是在做手术,而是在从事一种艺术。在工作中,他体会到极大的快乐。能在自己工作中如此强烈地体会到快乐,何博士无疑是幸运的。其他的人,从事其他职业,能否在工作中也体会到快乐呢?比如,咱们记者,采访写作中是否也有那么多快乐呢?我认为是有的。采访之乐,暂且不  相似文献   

19.
采访和写作     
要想作一个好的记者,或者说一个记者要想较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是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进行很多工作的.现在我只想就采访与写作问题,以及和采访与写作有直接关系的记者修养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这些问题都很大,涉及的方面也很广.虽然自己作了时间不算太短的记者工作,但一来限于自己的水平,二来又没有认真总结过自己的工作,一定谈不好,甚至会有错误.促使我仍然有勇气写这篇文章的唯一原因,是想把我对记者工作的一些体会、看法、理解和愿望说出来,向同志们请教,与同志们讨论,以便达到互相帮助、改  相似文献   

20.
感悟写作     
对善于写作的人来说,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文思泉涌、有感而发、有惑而作,乐此不疲.既可以体会文章发表时的快感,又可以获得不菲的稿酬,真个是"物质与精神"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