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眩晕的主症、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总结崔应麟教授治疗本病的独特经验。崔应麟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主要为因风、因痰、因瘀3个方面,临床辨治本病当四诊合参,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总结崔应麟教授运用加味四逆都梁汤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崔应麟教授认为偏头痛病因虽繁杂多变,但以内伤头痛居多,其病机也不外乎与肝脾两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故多从肝脾论治。治疗上,吾师尊李东垣"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的原则,故多以调肝、和脾为首要,兼以化痰、祛瘀、散寒、补虚。组方加味四逆都梁汤化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嗜睡、眩晕、口干三案,病虽不同,但病理因素都责之湿。或阳虚阴盛,痰湿阻滞,清阳不升,脑窍失充,心神失养导致嗜睡;或痰湿阻滞,郁久化火,木郁风动,肝风挟痰火上扰清窍而致眩晕;或脾阳虚衰,水湿内生,津不上承导致口干。崔应麟教授紧扣病机,皆从湿论治,分别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以温补心阳,燥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温化痰湿,镇肝熄风;五苓散加减以温阳健脾化湿。辨证准确,选方得当,效如桴鼓,值得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4.
《国医论坛》2021,36(5):52-54
崔应麟教授临床擅长重用川芎治疗痛证,认为川芎治疗痛症用量大于30 g则效峻力宏。重剂需配伍制衡药,大剂川芎常配伍白芍,散敛兼顾,泻补并用,散而不耗,补而不腻,疗效显著。川芎重剂,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文章选择崔应麟教授运用大剂量川芎治疗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痛经3则病案,说明其具体用法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崔应麟教授精专内科杂病,临床中不囿时方、经方之成见,常将二方同炉共冶,知守善变,每以小方轻药愈沉疴顽疾,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
介绍河南名中医崔应麟教授治疗鼻鼽(肺脾肾俱虚)、眩晕(肝血不足,肝阳上亢)、脑积水(瘀水互结、痰热腑实、清窍郁闭)三则病案,以体现其临证中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治病求本、因时制宜等中医思想及方药特色。  相似文献   

7.
总结名中医岳良明教授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经验。岳良明教授认为老年性眩晕以年老肾虚、痰瘀阻络为主要病机,从而提出补肾化痰通络的治疗原则,并自拟补肾化痰通络方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药运用及典型医案四个方面浅析李成年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李成年教授认为,颈性眩晕多因脾虚痰扰所致,应以健脾化痰、燥湿理气为治疗原则,以葛根二陈汤为主方加减治之,收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眩晕一证,临床极为常见,其病因病机亦较为复杂.黄家诏教授治疗眩晕病症以补虚泄实,调整阴阳为主要治疗原则,活用经方与时方治疗各种眩晕,临床疗效显著.现将黄家诏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胆湿热型眩晕病因病机及诊治方法。方法通过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深圳市名中医宋银枝教授治疗肝胆湿热型眩晕验案,整理并分析肝胆湿热型眩晕病因病机及诊疗思路。结果眩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见于肝阳上亢,或痰湿中阻,可伴有恶心、汗出等症状。眩晕的诊治多从平肝潜阳、和中化湿、补益肝肾等为治疗原则。而临床上,亦多见肝胆湿热型的眩晕,肝胆湿热型眩晕多因肝郁犯脾,脾主运化失司,湿气内聚,久郁化热而成。结论肝胆湿热型眩晕除了有热证的表现外,患者眩晕的发作多与情绪有关,治疗当以清利肝胆,健脾和胃,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张教授治疗眩晕病的经验总结,为临床提供治疗眩晕病高效专治方,进一步提高眩晕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理张运克教授在临床上治疗眩晕病的显效病例,结合张教授治疗眩晕病的辨证心得进行总结。结果张运克教授根据自己多年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经验,针对眩晕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风邪、气郁、血瘀、痰湿、肝火、气虚"皆能导致眩晕,常兼夹出现、相互为患,虚实夹杂,治疗上主张审证求因,精确辨证,针对性的遣方用药,祛风化痰、清肝泻火、疏肝理气健脾、补益正气、活血化瘀等治法综合运用,常需标本同治,虚实同调,但要主次分明,以求迅速达到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张运克教授运用自己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眩晕病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各位同仁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安东 《光明中医》2016,(23):3408-3409
目的对余国俊教授治疗眩晕病的经验总结,向同道在临床治疗中提供治疗眩晕病高效专治方,进一步提高眩晕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运用柴陈泽泄汤在临床上治疗眩晕病的病例,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整理总结。结果余国俊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眩晕病的病因病机,以"风、火、痰、虚、瘀等相互为患,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核心,治疗上主张:发作期标本同治,寓祛风、清火、豁痰、补脾等治法一炉,以求迅速达到疗效,待眩晕缓解后,再缓治其本,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余国俊教授治疗眩晕病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广大同仁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运用“三期九分法”治疗颈源性眩晕辨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颈源性眩晕开拓内治法思路。方法:通过病例收集,诊治经验访谈,以颈源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三期九分法”为辨治原则、痛安汤为基础方剂,分别从病因病机、辨治原则、方义探析、典型医案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韦贵康教授认为风、痰、瘀、虚为颈源性眩晕的病机关键,本病病位在脑,与督脉相关,病情进展不同可分为瘀型、乱型、虚型,治疗应“以通为要,分期论治”。治疗早期(瘀型)主以解毒、祛风、祛瘀,中期(乱型)和解、调理、攻补兼施,晚期(虚型)调和气血、通调脾胃、补益肝肾。在“三期九分法”的辨治基础上,灵活运用痛安汤。结论:韦贵康教授基于“三期九分法”的辨治原则,运用痛安汤治疗颈源性眩晕,形成“调则通,荣则通”的脊柱相关疾病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陈华德教授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收集、分析临床典型病例资料,归纳、总结出陈华德教授诊治眩晕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结果陈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可分为颈源性、脑源性、耳源性三大类。气血亏虚,髓海失养为根本病机。陈教授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特色疗法治疗眩晕病,临床效果颇佳,充分体现出针灸的治疗优势,值得开展研究总结。结论运用陈教授对眩晕病的治疗经验,能够正确辨析病机并有效治疗眩晕病,为眩晕的临床实践做出指导,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中医院崔应麟教授,乃石冠卿先生入室弟子。崔师临证30余载,擅治内科杂病,临床中不囿时方、经方之成见,常将二方同炉共冶,知守善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亲聆其训,兹以跟师所见,简介数例,以供同道。  相似文献   

16.
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思嘉  杜秀娟 《光明中医》2016,(15):2171-2172
以从肝论治眩晕病为切入点,整理了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的理论,研究并总结了她从肝论治眩晕病的实践经验。文章内容从杜秀娟教授对眩晕致病病因的认识,病机变化的分析及方药治法的总结等方面进行论述,用以说明在临床中从肝论治法可抓住眩晕病证治的主要矛盾,并从其所治疗眩晕病的病案中选取一例来总结体会老师的用药方法及精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浦家祚教授治疗眩晕的临证经验.方法收集浦家祚教授经治的428例眩晕病例,对其症状进行频数、因子、聚类分析,总结临证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可以看出,眩晕的病机涉及虚、痰、瘀、风四个方面,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结论明确了浦家祚教授治疗眩晕的诊治特色,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风、痰、瘀、虚相兼为病.  相似文献   

18.
介绍崔应麟教授运用加味散偏汤治疗头痛的临证经验,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崔应麟教授认为肝郁痰凝夹瘀是此病的常见证型,针对此证型,确立行气活血,化痰通络的治疗方法,吾师参名方散偏汤之组方规律,应用加味散偏汤,随证遣方,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19.
李灿东教授认为,在当今社会“痰”是眩晕病的常见诱因,可单独发病或兼夹他邪,临床上喜用温胆汤治疗此类疾病,且其提出的“辨症、辨证、辨病、辨机、辨人”的五辨思维在眩晕病论治上效果显著。本文列举了李灿东教授治疗眩晕病经验及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及总结名中医卢桂梅教授辨治眩晕病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卢桂梅教授临床辨治眩晕病的处方,运用Excel、SPSS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所得数据,可得到卢桂梅教授临床辨治岭南地区眩晕病人的常用高频中药、常用高频药对以及中药配伍分类。结果显示卢桂梅教授辨治眩晕主张以"风"、"火"、"痰"为主要病机,擅从"肝"论治,治疗时多使用平肝熄风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化湿药等。药物多入肝经。结论通过分析用药规律,可以发现卢桂梅教授主要以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化痰通络为治则辨治眩晕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