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甘温除热是李东垣提出治疗内伤发热的大法,在临床应用中广泛,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多年,用此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本文结合众医家所长,根据自己的临床应用,谈谈甘温除热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温除热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疗效。方法:采用"甘温除热法"辨证论治足月剖宫产术后发热患者56例,服药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8例,显效7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甘温除热法"辨证论治剖宫产术后发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甘温除热,引火归原法,治疗皮肤病病情顽固者23例。其中:神经性皮炎伴急性湿疹5例,慢性湿疹4例,手癣(角化型)1例,银屑病(进行性)1例,慢性荨麻疹1例,瘙痒症11例。经治,13例获愈,显效7例,好  相似文献   

4.
李玲玲  程丹  李鑫洁  苏磊  鲁艺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36-1038
甘温除热法为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一种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在当今临床,对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后世普遍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但补中益气汤并不能完整的体现甘温除热法的内涵及组方原则,相较而言,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补中益气类药物用量远超补中益气汤,并且紧紧围绕中焦脾胃这一内伤发热的根本病因,药物组方原则更加明朗化,更好的体现了甘温除热法的全部内涵。因此,笔者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应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相似文献   

5.
宗李东垣脾胃学说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慢性中耳炎用益气除湿法、慢性鼻炎用益气升阳通窍法、慢性鼻窦炎用甘温除热法、慢性咽炎用益气生津法,均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消风散加减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采用上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上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4.7%。结论:用本法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控制病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常规抗过敏止痒对症治疗方案,实验组加用甘芩乳膏封包治疗。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89.70%、对照组7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改善瘙痒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甘温除热,是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一种治疗用药方法。其属中医温法、补法范畴,又为"热因热用"的从治之法。本文从个人学习和应用甘温除热法的点滴体会试对继承发掘甘温除热法的理论和实践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院在治疗小儿夏季热过程中,发现有的病例用清暑益气等多法不能凑效,而改用甘温除热法,却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我院在77—78年间治疗小儿夏季热77例,其中13例采用甘温除热法治愈,约17%。13例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8个月,平均年龄1岁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温除热方联合耳穴贴压医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结果。方法:45例患者采取甘温除热方加减联合耳穴贴压法医治。临床成果显示:没有效果5例,有些效果5例,显著效果10例,临床治愈25例,总有效率89.9%(40/45);结论:甘温除热方加减联合耳穴贴压对于医治慢性荨麻疹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湿疹清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配合皮肤常规护理,治疗组加用湿疹清方,对照组加用糖皮质激素制剂。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湿疹清方可以有效缓解慢性湿疹患者的症状,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更优,且未见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湿疹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青黛粉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康复新联合青黛粉外敷;对照组20例给予紫草油外涂.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总体疗效、主要症状改善的时效和疗效对比.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青黛粉治疗慢性肛门湿疹起效快,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朱达明  龙凤强 《新中医》2015,47(5):227-228
目的:观察肛周封闭结合自拟滋阴渗湿方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肛周封闭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阴渗湿方内服,2组均以7天为1疗程,均治疗2~3疗程。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3.3%、100%,对照组分别为49.3%、89.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封闭结合滋阴渗湿方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在治疗慢性湿疹中的辨证意义。方法:以大鱼际掌纹特应征阳性的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搜集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口服,3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金匮肾气丸,5 g,2次/d。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指数,并随访1年之内患者湿疹的复发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指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鱼际掌纹特应征阳性联合补肾渗湿法在治疗慢性湿疹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为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在治疗慢性湿疹中的辨证意义提供了临床依据,从而为慢性湿疹的治疗及辨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火针疗法辨证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所选病例根据中医辨证符合血虚风燥证型之慢性湿疹患者,均按中医辨证血虚风燥证给予内服中药;治以养血祛风,化湿润燥止痒,处方: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汤加减。中药内服。2周为1疗程。火针治疗方法采用密刺法或速剌法,1周治疗1-2次为宜,2周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 4·9 9﹪在无效病例中,1例患有慢性肾衰,2例患有恶性肿瘤。结论中药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汤加减配合火针疗法辩证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二者合用达到养血疏风,化湿润燥,和络止痒之功,切合病机,故获良效。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润肤汤,对照组4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掌跖部慢性湿疹的临床及护理疗效。方法:对103例掌跖部慢性湿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及综合护理等多方面干预措施,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结果:痊愈67例(65.05%),显效16例(15.53%),好转20例(19.42%),无效0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湿疹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藏药十八味欧曲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慢性湿疹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5例。治疗组予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外搽患处,并轻揉片刻,每日2次,疗程4周;对照组予青鹏软膏每日早晚1次外搽,疗程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观察并记录皮损形态、面积、瘙痒,进行症状分级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8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药十八味欧曲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升阳法治疗老年泛发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老年泛发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硫代硫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及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升阳法(药用:人参12 g,黄芪15 g,白术9 g,甘草6 g,柴胡9 g,升麻9 g,猪肤半斤为药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益气升阳法治疗老年泛发性湿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耀湘  王康生  李红  吴洁贞 《新中医》2017,49(11):93-95
目的:观察湿疹3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湿疹3号,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疗程均为3周。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湿疹面积、严重程度及瘙痒程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4,P=0.01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胃肠不适1例,对照组出现嗜睡12例。结论:湿疹3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效果优于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