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提高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以米糠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酶解法对米糠总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并重点对高温-酶解的条件进行优化,最后测定改性后米糠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和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高温-酶解法制备得到的米糠总膳食纤维含量达85.33 g/100 g;高温-酶解的最佳条件为:复合酶中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5∶1,复合酶的添加质量为米糠质量的2%,酶解时间为1.5 h,酶解温度为50℃;通过高温-酶解改性后米糠膳食纤维的持水性和溶解性提高,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且葡萄糖吸收能力增强,具有一定的降血糖的功能。综上得出,通过高温-酶解改性的米糠膳食纤维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提高米糠的利用率,改善米糠膳食纤维的组成及酚类物质的释放,通过木聚糖酶酶解、纤维素酶酶解、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解、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处理及发酵酶解5种方法对脱脂米糠进行生物改性,探究脱脂米糠营养成分及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酶解显著改善了脱脂米糠膳食纤维的组成,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19.7%,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降低8.5%;发酵处理使脱脂米糠中游离态多酚含量提高19.3%,结合态多酚含量提高31.2%,总酚含量提高29.0%,游离态黄酮含量提高66.9%,结合态黄酮含量提高175.7%,总黄酮含量提高128.7%,并且改变了脱脂米糠中酚酸的组成。复合酶解改性显著提高了脱脂米糠的比表面积,降低了粒径。与未处理组相比,发酵酶解处理降低了米糠的持水性和持油性。经发酵改性的脱脂米糠对牛磺胆酸钠的吸附能力增加4.27倍。生物改性能够有效改善脱脂米糠的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进一步为其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蒸煮结合纤维素酶酶解的方法,改性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以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对高温蒸煮改性、高温蒸煮结合纤维素酶酶解改性工艺进行研究,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高温蒸煮结合纤维素酶酶解改性工艺。结果显示,在优化的高温蒸煮结合纤维素酶酶解改性的反应条件下,即固液比为1:20 g/mL、酶解温度为45℃、酶底比为0.3%、酶解时间为4 h、pH值为5.0时,改性后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31.89%,明显高于单独采用高温蒸煮法(130℃、60 min)改性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10.85%)。  相似文献   

4.
以脱脂米糠为原料,经过蒸汽压力0.631 MPa,维压时间302.866 s的最佳蒸汽爆破方案进行改性处理后采用复合酶解法提取米糠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高为6.987%。将提取的米糠膳食纤维通过气流粉碎和纳米冲击磨进行超微化处理,与未经改性处理的样品相比,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分别提高了2.28和2.77倍;粒径分别降低了80.2%和89%,比表面积增大了12.25倍和20.65倍;其膨胀力、持油力和持油力、葡萄糖吸附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均显著提高。蒸汽爆破-超微粉碎复合改性处理前后米糠膳食纤维红外光谱中没有新的吸收峰出现,其特征吸收峰的峰型、位置及峰的数量均未有显著变化,说明其化学成分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改性方法对豆渣膳食纤维的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技术,考察酶解改性、高温蒸煮改性以及高温蒸煮结合酶解改性对豆渣膳食纤维(DF)结构的影响。结合几种改性方法制备豆渣DF,运用XRD及红外光谱技术检测DF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酶解、高温蒸煮及其结合改性方法主要都是影响豆渣DF中的非结晶区结构,或部分破坏结晶区结构,使这些结构组分溶出或转化为水溶性成分溶出,从而达到改性目的;改性方法对豆渣DF的结晶区结构不会完全破坏。此外,XRD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可作为研究DF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小米糠为实验材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法对气爆预处理的小米糠膳食纤维(millet bran dietary fiber, MBDF)进行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multi angle light scattering,GPC-RI-MALS)、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离子色谱法对改 性前后小米糠膳食纤维的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建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模型,研究改性前后小米糠水溶性 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改性小 米糠SDF的颗粒表面变得粗糙、疏松多孔,由小颗粒聚集而成;GPC-RI-MALS分析表明,改性小米糠SDF的 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改性小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晶度上升;红外光谱分析表 明,改性小米糠SDF化学官能团变化不大,呈现出明显的糖类特征吸收峰;离子色谱结果显示,改性前后小米 糠SDF都含有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果糖,但两者在含量上存在差异;改性前后小米糠 SDF均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中改性小米糠SDF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其半抑制 浓度为0.415 mg/mL。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9):104-108
用单一酶和复合酶在不同条件下对竹笋膳食纤维进行酶解处理,测定其膨胀力(swelling capacity,SWC)、持水力(water-holding capacity,WHC)、持油力(oil-binding capacity,OBC)等主要理化性质,并观察其微观结构的变化,从而探究酶解处理对竹笋膳食纤维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5.0,酶解温度50℃,反应时间2 h,同时添加180 U/g DF纤维素酶和90 U/g DF木聚糖酶时,竹笋膳食纤维达到最佳改性效果,其中SWC为9.29 m L/g,WHC为5.57 g/g,OBC为1.53 g/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2.1%。扫描电镜观察到,竹笋膳食纤维原料表面平整;单一酶处理后的竹笋膳食纤维表面粗糙,有碎屑孔隙;复合酶处理后的膳食纤维表面蓬松,有大量孔隙。复合酶处理使其具有更优势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金针菇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为原料(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质量分数8.2%),分别采用纤维素酶法和高温蒸煮法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改性最佳工艺优化参数。纤维素酶法处理最佳工艺为液料比35∶1、纤维素酶用量1.5%(以体系质量计)、酶解时间2 h,在此工艺下SDF得率为16.2%。高温蒸煮法处理最佳工艺为液料比30∶1、蒸煮温度125 ℃、蒸煮时间50 min,在此工艺下SDF得率为20.4%。将以上两种改性方法得到的改性DF与未改性DF进行理化性质(包括阳离子交换力、胆固醇吸附力和葡萄糖吸收能力)对比,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发现高温蒸煮改性DF整体上各项性质均优于纤维素酶改性DF。此外,建立小鼠高脂肥胖模型,利用高温蒸煮改性后的金针菇DF饲料饲喂小鼠,通过对小鼠体质量,血脂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指标水平的测定评价改性DF的生理活性,结果显示添加高温蒸煮改性DF能够改善高脂肥胖小鼠的生理指标,说明改性后的金针菇DF保持了良好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茶树菇膳食纤维(DF)为原料,比较改性前后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以及理化性质,采用纤维素酶和高温高压对膳食纤维改性。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两种最佳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改性茶树菇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纤维素酶用量1.5%,酶解时间2.0 h。在最佳改性条件下,茶树菇SDF得率为4.9%。高温高压改性茶树菇DF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30,改性温度125℃,改性时间50 min。在最佳改性条件下,茶树菇SDF得率为6.8%。纤维素酶改性和高温高压改性均能改善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高温高压法处理的膳食纤维在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力、葡萄糖吸收力上要优于纤维素酶法。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两种改性方法使膳食纤维结构表面积明显增大且表面疏松多孔,与理化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酶法改性对小米糠膳食纤维体外胆固醇吸附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米糠为原材料,采用AOAC 985.29《食物中总膳食纤维 酶-质量法》制备小米糠总膳食纤维(totaldietary fiber,TDF)。利用纤维素酶对TDF进行酶法改性,以提高其体外胆固醇吸附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TDF的酶法改性条件为:酶解pH 3.8、酶添加量140 U/g、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3 h,所得纤维素酶改性膳食纤维(cellulase-modified dietary fiber,CMF)的体外胆固醇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到14.21 mg/g,比TDF的胆固醇吸附量(5.91 mg/g)提高了1.40 倍。对TDF和CMF的单糖组成、红外光谱以及超微结构等物化特性分析发现,纤维素酶的作用改变了TDF的单糖组成,形成了更多纤维二糖,产生了较多憎水基团,结构粗糙,这些组成及微观结构的改变可能与CMF胆固醇吸附活性显著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金坛引进工程的有关工艺数据,阐述MVR与ME技术的异同及一些相关问题,供业内同行消化吸收及操作调控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用油脂掺入异种油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前我国食用油脂掺假现象仍很常见,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是油脂食品安全问题重中之重。该文就油脂掺假现象从感官检验、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油脂掺假检测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果蔬产业发展状况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果蔬产业近20年来的产量增长,品种分布,贮运加工技术的状况分析,预测中国果蔬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资料检索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案例,对舆情的应对模式和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舆情出现后,应迅速做出反应,做好舆情的分析研判;舆情的应对模式概括为紧急应对模式、科普解读模式、个案处置模式和预防模式4种;舆情应对的主体,包括管理者、专家学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团体等,政府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风险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要简洁、通俗易懂,要针对公众关注点和认知水平;重视电视和报纸等传统主流在舆情应对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微博、微信、微视频、网络社群等新型网络载体的作用;舆情应对必须科学严谨,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检验,特别是口径要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300多家河南省皮革皮毛制品保养企业皮革洗染现状的分析,总结了皮革清洗、保养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我国包装和食品机械行业几个引人关注的领域:蜂窝复合板生产技术和设备,鲜啤酒灌装技术和设备、乳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纸浆模塑设备和制品行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这几个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本文还就如何促进行业科技进步进行了初步探讨,供广大科研院所和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预包装焦糖味煮制干葵瓜子为实验对象,采用食品储存期动力学加速实验方法(accelerated shelf life testing,ASLT)分析添加或未添加脱氧剂的预包装样品,在40 ℃及50 ℃条件下的酸价、过氧化值及感官指标变化趋势,建立了贮存期预测动力学模型,预测了产品货架期,并评价了产品感官与酸价及过氧化值指标的联系。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添加或不添加脱氧剂的煮制干葵瓜子产品在40 ℃及50 ℃条件下,酸价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过氧化值呈现不一致的波动式上升趋势;通过拟合回归分析并构建的煮制干葵瓜子贮藏动力学模型可得出,添加脱氧剂的预包装煮制干葵瓜子产品理论保质期可达352 d,未添加脱氧剂同类产品理论保质期176 d;此外,酸价指标对瓜子感官影响更为敏锐,而过氧化值突变趋势与瓜子贮存后期产品感官劣变程度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把叶分离工艺在打叶复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打叶复烤加工过程中因把头未解把和烟叶过长使烟叶相互缠绕及烟叶与设备缠绕造成的堵料、物料流量不均匀等问题,对打叶复烤预处理段工艺进行了创新——把叶分离工艺。该工艺改变了以往打叶复烤工艺中对烟把进行机械或人工解把的概念,直接将烟把把头部分切断单独处理,实现把叶分离,分类加工。应用结果表明,解把率可达99%以上,堵料故障停机率、设备有效作业率显著改善,烟叶主要打叶质量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进,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The role of antioxidants in preventing nitrosamine ( N -nitroso diethanolamine) formation in shampoos and skin creams and the levels of Bronopol (2-bromo, 2-nitropropane-1, 3-diol) add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resultant levels of N -nitroso compounds have been studied.
The addition of 0.05% BHT, α-tocopherol or ascorbate wa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nitrosamine formation (limit of determination: 2.5 μ g kg-1) in products preserved with 0.01% Bronopol. At 0.05% Bronopol, 0.2% of all three antioxidants wa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nitrosamine formation but at 0.1% Bronopol only α-tocopherol was effective.
Levels of Bronopol found in shampoo formulations stored for 2 weeks at 37°C with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0.005-0.1% were reduced by 64-86%, independent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The levels in skin creams stored for extended period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ith 0.01% Bronopol initially were reduced by, on average, 60%.
High nitrite levels (NO2-) were found in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0.01% Bronopol but no antioxidants (200-250 mg kg-1). Detected levels of nitrite in skin cream formulations were greater than could be formed by stoichiometric decomposition of Bronopol. In formulations with both Bronopol and antioxidants the levels of nitrite were considerably reduced. When α-tocopherol rather than BHT or ascorbate was the antioxidant then the nitrite levels were appreciably higher but formation of N -nitroso diethanolamine was no greater.
High nitrite levels correl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detectable levels of N -nitroso compounds in the absence of antioxidants.
Le rôle préventif du Bronopol et des antioxygènes dans la formation de la nitrosamine  相似文献   

20.
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为抗肿瘤模型,通过MTT比色法评价米糠多糖及硫酸酯化米糠多糖对B16增殖抑制能力。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系为免疫模型,通过MTT比色法评价Raw264.7增殖能力,中性红吞噬试验评价巨噬细胞活性,Griess方法检测一氧化氮(NO)释放量,以及酶联免疫(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量,考察米糠多糖及硫酸酯化米糠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发现:米糠粗多糖(RBP)和米糠多糖纯化组分(RBP2a)主要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间接抑制肿瘤细胞。质量浓度为250μg/m L时,RBP和RBP2a样品组的NO释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67、6.36倍,TNF-α分泌量为对照组的441.1、465.5倍;RBP直接组和间接组的B16抑制率分别为8.16%、45.55%,间接组的B16抑制率比直接组增长458%。硫酸酯化米糠多糖(SRBP-B,SRBP-D,SRBP2a-B)一方面可以直接抑制B16增殖,质量浓度为1 000μg/m L时,对B16抑制率达73.65%、65.53%、78.43%,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免疫途径提高NO和TNF-α等细胞因子释放,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活性。但高浓度SRBP-B,SRBP-D,SRBP2a-B能抑制Raw264.7增殖,在500μg/m L时,Raw264.7存活率仅为83.26%、81.8%、79.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