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于煤矿井下的5G通信系统必须取得安全标志证书。为更好地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煤矿5G技术发展,让送审企业提前熟悉煤矿5G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检验要求,缩短送审周期,研究了煤矿5G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从基本要求、组网要求、5G通信技术要求、防爆安全要求、抗干扰要求等方面论述了煤矿5G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并针对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针对煤矿5G通信系统,重点关注系统组网方式判别、核心网检验、抗干扰性能检验;针对5G基站和终端,重点关注5G技术指标的检验和防爆安全要求。对煤矿5G通信系统管理问题、5G基站多天线功率叠加后阈功率的计算问题、抗干扰技术难点、传输速率和时延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天线一体化基站的检验、矿用5G上下行带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成 《电脑迷》2018,(5):103-104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助力通信产业革新,4G通信体系不断完善为5G时代到来累积经验,期许通过技术创变为人们通信带来更大便利.本文通过对5G的NFV核心网演进方案进行研究,以期为助力5G网络发展夯实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MSC POOL是在3G R5版本中引入软交换核心网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将某一区域的交换机组建成MSC POOL网络,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MSC POOL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以MGW媒体网关做NNSF代理的MSC POOL组网方式,并对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核心网(CN)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保障通信网络高效运营,必须提高核心网的容灾能力和网络性能。为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本文提出应用MSC IN POOl(MIP)技术实现组网,在论述MIP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将MIP技术应用于核心网组网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煤矿5G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5G核心网、基带处理单元(BBU)、远端汇聚站(RHUB)及5G基站之间由5G承载网连接,实现各网元之间信令传输;井下采用5G基站及天线实现井下无线信号覆盖,基站通过RHUB进行汇聚后,与BBU相连并接入5G核心网。比较了用户面功能/移动边缘计算(UPF/MEC)下沉与独立专网2种5G核心网建设方案的优缺点;研究了5G核心网与BBU之间、BBU与RHUB之间、RHUB与5G基站之间的承载网,重点介绍了5G核心网与BBU之间承载网常用的光纤直连、切片分组网(SPN)及第五代固定网络(F5G)3种承载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给出了煤矿5G基站、5G终端及5G通信模组等设备的设计方案。结合5G通信技术特点和煤矿智能化发展需求,探讨了5G无线通信系统在煤矿的典型应用,如融合一体化通信、高带宽业务应用、智能工作面业务应用、矿山车辆远程控制或无人驾驶等。指出小型化行业5G核心网设计、矿用5G基站等设备的低功耗及本安化设计、700 MHz频段5G设备的井下应用以提升5G基站覆盖范围、矿用5G手机终端的定制及行业APP的开发、低功耗5G通信模组的开发、结合现场需求更多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入挖掘等是煤矿5G无线通信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潇怡 《信息与电脑》2023,(18):155-157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是通信工程的核心技术,为了充分发挥5G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提高各领域的通信水平。以广电通信网络为5G移动通信技术重要的应用场景,剖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应用。结果表明,5G移动通信技术对于广电通信网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解决通信网络与业务的瓶颈,是适应新时代通信要求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煤矿无线通信系统首选WiFi和4G通信技术,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现阶段煤矿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已无法满足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各项需求。对比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阐述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关键技术及其性能优势;给出了矿用5G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组网方式;结合5G通信技术特点和煤矿智能化发展需求,提出了5G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应用场景,如井下无人驾驶及智能运输、全矿井位置服务、设备远程操控、故障远程诊断、大宽带业务数据传输、煤矿机器人云端控制、全矿井安全监测信息采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矿山等;指出针对煤炭行业的5G技术应用场景还需不断挖掘和完善,且由于5G网络对承载网要求较高,煤矿应预估部署成本,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需求搭建矿井5G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8.
随着3G通信技术的日益完善与应用,基于3G技术标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开始出现。本文对3G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典型应用对3G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组网方式等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的PTT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基于蜂窝移动通信(PoC)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PoC实现的技术方案,重点阐述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架构于2.5G,3G不同蜂窝移动网络中的组网网方式。在PoC的通话权控制中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以及PoC的分布式组网方式,以使PoC能够充分融入3GPP R5的核心网中。  相似文献   

10.
SCADA系统作为当前最有效的远程采集和监控系统,在城镇燃气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3G通信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讨论燃气SCADA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3G通信标准和VPN技术原理,针对复杂环境下终端场站与数据(调度)中心的通信问题,提出了基于3G网络平台,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实现SCADA系统虚拟专用监控网络的组网方式,解决视频等数据的传输问题。采用此解决方案的燃气SCADA在实际应用中运行良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结合NFV云化的基础,构建5G技术体系下的核心网组网架构研究,阐述了 5G网络的实例化、非实例化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地面核心网组网灵活性不足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5G网络切片技术的架构设计方案,并基于Docker平台实现了原型系统。在原型系统上加载了IMS多媒体通信、物联网信息采集和上网下载3种切片业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网络切片可以根据服务的性能要求灵活地分配网络资源并独立提供服务,相关设计方案能有效提高天地一体化网络地面核心网的组网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与电脑》2019,(21):172-173
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等许多领域,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信基站是通信系统的重要部分,要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确保智能电源管理系统的稳定性。智能电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远程通信主要是通过通信层的第二部分实现的,同时GPRS以及4G模式是远程通信常用的方式,完成系统配置以及GPRS或者4G配置就可以实现远程通信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3GPP R5中(3GPPTS23.236)规定了核心网控制节点(MSS,SGSN等)以池组方式工作的机制,打破了以往BSC/RNC与MSC之间一对一的控制关系。该文简要阐述了MSC POOL组网技术的原理、组网结构、实现机制、在实际组网中带来的优势,分析了网络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智能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物联网基础上的5G通信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为保证5G通信技术的应用质量,物联网技术和5G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了必然。本文就主要分析了物联网与5G通信技术的融合,以期推动通信新时代的快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在恶劣环境、偏远地区等特殊场合的FPGA远程更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4G无线通信技术的FPGA远程更新系统设计方法。应用4G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更新控制器的通信组网,远程控制器通过4G网络与更新控制器建立通信连接,下发控制命令实现FPGA的远程更新。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有效弥补了传统更新方法布线复杂、效率低、距离短等不足,提高了设备维护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对工程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应运而生。介绍了四种向4G演进的后3G技术,分析和比较了LTE与WiMAX,并对这两种技术分别独立组网和联合组网提出了构想,最后对中国通信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五代移动网络技术(5G network)已逐步应用到商业市场。该技术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量需求,而且具有超高的网络传输速率和可靠性,能够有效提升网络通信效率,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鉴于此,深入研究5G网络通信技术及核心网架构,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MSC Pool是核心网建设中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本文简要阐述了MSC Pool和Mini-Flex混合组网的技术原理、实现方式,分析了该组网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通信传输的依赖性和需求也越来越高。通信技术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为人类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信方式,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新型通信传输技术,和前四代通信技术相比,5G移动通信速度更快、宽带更大,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也更高。笔者就5G移动通信技术下传输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入探究,希望能够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