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模光纤带宽的计算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多模光纤的带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仿真计算和优化,找出了不同工作波长下多模光纤最优折射率指数(gopt),同时对50/125μm新一代多模光纤的带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光在聚合物光纤(POF)中传输时存在较强的模式耦合,由于模式耦合的影响,聚合物光纤的传输带宽得以提高。根据能流方程对阶跃型聚合物光纤光传输中的模式耦合进行了研究,从实验上测量了聚合物光纤的模式耦合系数,测量得到的模式耦合系数为7.61×10-4rad2/m。用测得的模式耦合系数对聚合物光纤中的模式耦合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聚合物光纤的模式耦合长度约为20 m。由模式耦合长度可以得到聚合物光纤的真正带宽,其在150 m传输距离的带宽约为130 Mbit/s。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进行了125 Mbit/s.150 m的局域网(LAN)通信实验,通过对发射、接收波形及通信眼图的分析表明,由于模式耦合提高了聚合物光纤的传输带宽,使其可以在150 m的距离上进行百兆速率的通信传输。  相似文献   

3.
2.4.3 光纤分配数据接口2.4.3.1 一般描述 光纤分配数据接口(FDDI)是一个已批准的国际数字传输标准,用于“高速”令牌通过局域网(LAN)。该标准完成了75%(图2—4和表2—4)。FDDI考虑到速率为100Mb/s的电数据传送(表2—5)。以4~5比特的方案对电信号进行编码,因此,光数据率为125Mb/s。  相似文献   

4.
随着光纤价格和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光纤在最后一公里接入网的运用规模逐渐扩大。在越来越大的宽带接入网络中,现有的大部分局域网(LAN)都运行在100Mb/s的网络上,许多大规模的商业公司正在向吉比特以太网(GE)过渡。而在城域核心网和城域边缘网上,SDH/GE带宽容量非常充裕,这使得接入网部分产生了严重的带宽瓶颈。与电缆传输相比较,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多模光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照以太网协议建设的光纤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正迅速升级到1Gbit/s和10Gbit/s这时光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EEE正在制定10Gbit/s以太网标准,10Gbit/s以太网标准将考虑采用新一代的多模光纤。文章产 叙述新一代多模光纤的发展前景,然后综述了新一代多模光纤概念、测量新一代多模光纤带宽的新方法和制造新一代多模光纤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带来了长途传输带宽消耗过快,原有的SDH+DWDM中继系统中10G传输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向更高带宽系统发展。而在各类光纤中开通DWDM系统都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就是针对高带宽DWDM技术应用光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电行业视频业务发展迅速,超高清视频业务不断涌现,传统SDI技术无法满足4K/8K业务对大带宽、灵活性以及成本的发展诉求。超高清架构对于光纤产品的选择将会提出更高的挑战。本文分别从光纤接口的选择、光纤类型的选择、光纤接插件性能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希望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光纤产品。  相似文献   

8.
随着IPTV视频组播、点播业务的全面展开,对接入网提出了更高的带宽需求。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纤到户的综合成本比以前有大幅度下降。文章主要将EPON技术与xDSL技术、光纤+LAN&术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介绍了EPON技术在宽带接入层中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9.
Aseere  L 《今日电子》2000,(12):29-30
更高的带宽和速度要求增加了光纤方案在机箱内通讯中的采用  相似文献   

10.
光纤以太网网是指在光纤上运行以太网局域网(LAN)数据包接入服务的网络,底层连接可以以任何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包括10Mbit/s、100Mbit/s、1Gbit/s或10Gbit/s。光纤以及网把以太网技术扩展到LAN之外,进入城域网(MAN)。光纤以太网也将以太网的优越性扩展到了MAN,大大降低了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1.
Blaze网络产品公司(位于加州Dublin)为了适应对于宽带LAN的日益增长的增加带宽的要求,研制成功光纤收发器Afterburner。该装置研发的目的是为了突破安装在局域网中的千兆位以太网的距离限制。该收发装置在多模光纤(MMF)中,以每秒千兆位的传输速度工作传输距离可以达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系统的带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局域网(LAN)领域也存在相似的情况,纵观以太网在90年代的发展,从低速(10 Mbit/s)到高速(100 Mbit/s)以太网,到1998通过的吉比特以太网标准IEEE 802.3z,以及计划将在今年通过的10吉比特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e,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作为系统传输的重要媒介,光纤的性能也同样要求不断地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针对吉比特以太网标准开发的新一代多模光纤--HiBand多模光纤的性能及其研发过程.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全光纤结构的光纤环被动锁相相干合成方案,在自制的光纤放大器基础上,实现了四路光纤激光的全光纤被动锁相相干合成。对合成的开环闭环功率、光谱、远场光斑图样、系统锁相带宽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开环时,输出功率在71~271mW之间起伏,系统闭环后,输出功率稳定在412mW左右,较开环平均功率提高了2.1倍,说明该方案能够实现有效的相位锁定。系统锁相带宽大于50kHz,具有较好的稳定锁相能力。通过提高各路光纤放大器的功率和采用承受功率更高的合束器,有望获得更高功率的相干合成输出。  相似文献   

14.
光纤接入到用户是实现用户宽带接入的最终目标,光纤到路边(FTTC LAN)、光纤到大楼(FTTB LAN)、光纤到小区(FTTD LAN)以及光纤到楼层(FTTF LAN)是中、近期比较现实的目标,通过巨大的铜线资源实现宽带接入的ADSL也是最重要的接入手段,本文重点介绍ADSL和FTTx LAN两种宽带接入技术。实现宽带接入可以采用多种接入技术,由于目前尚无一种主导型技术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应用,接入技术的多元化也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李巍 《通信世界》2003,(9):33-33
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宽带接人网络中,现有的大部分局域网(LAN)都运行在100Mbit/s的网络上,许多大规模的商业公司正在向吉比特以太网(GE)过渡。而在城域核心网和城域边缘网上,SONET/SDH/GE带宽容量非常充裕,这使得接入网部分产生了严重的带宽瓶颈。与电缆传输相比较,光纤传输具有容量大、损耗小、防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势,随着光纤传输的成本逐步下降,接入网的光纤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最后一公里”部分的接入网段,有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在脉冲法测量光纤带宽中,测量系统的动态范围与光纤带宽测量精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脉冲波形近似于高斯型时,测量系统的动态范围决定了光纤带宽的测量精确度。因此,对带宽估算式B=0.44/τ应引入一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17.
许多经销商相信,需要建立将在高带宽和标准阶跃折射率光纤中快速传递信息的10Gbit以太网标准。在新一代以太网的推动下,在更长的距离上传播着更高的数据率,光学因此变得更加重要。新的10Gbit标准是全光的,规定的是信息在几百米的高带宽多模光纤或上万公里的标准阶跃折射率单模光纤中的传输。吉比特以太网能够以10Gbit/s的速率在高性能四对5型铜缆中传输100m,但10Gbit/s的信号在5型电缆或用于普通以太网的同轴电缆中传输时,不会超过几米的距离。10Gbit/s以太网标准在2002年上半年以前并不会正式通过,但也已为时不远。10Gbit以太网…  相似文献   

18.
光纤到楼(FTTB)是NGB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宽带接入网的共同发展道路 传统的宽带接入网的有线传输技术有三种:光纤到路边+数字用户环路(FTTC+xDSL);光纤同轴混合网+电缆调制解调器(HFC+Oable Modem):光纤到楼+局域网(FTTB+LAN)。其入户部分都是基于铜介质的,但在干线部分倚赖光纤——为了克服铜介质的带宽瓶颈。十多年来上述任何一种光电混合方式都在尽量延长光纤,缩短铜缆(即所谓“光进铜退”)。  相似文献   

19.
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带宽、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作为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技术的综合,能很好的解决电力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各项数字接入技术的基础上,对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光纤陀螺要求其光源具有高功率、宽谱输出,同时在大温度范围内仍具有好的平均波长稳定性。为了满足-45℃~70℃大温度范围的应用需求,采用双程后向抽运、法拉第旋转反射、带通滤波等技术手段,对光纤材料和器件进行大温区全局优化,以改善超荧光光纤光源的平均波长稳定性。理论分析了不同中心波长和带宽的带通滤波器以及光纤长度等参量对平均波长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以及和光谱带宽的关系。按照设计结果选择滤波、光纤长度等参量,通过对-45℃~70℃全温区范围进行系统全局优化设计,得到输出功率为32mW,功率稳定性为0.65%,光谱带宽为12.5nm,光源平均波长变化量为23.5×10-6。结果表明,平均波长稳定性在0.5×10-6/℃以下的高稳定性超荧光光纤光源中,32mW输出功率非常高;所得的0.2×10-6/℃是115℃大温差范围、30mW以上超荧光光纤光源中非常优异的平均波长稳定性指标,满足光纤陀螺对光纤光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