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热原检查是控制输液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我院虽然每批输液都按家兔法进行该项检查,但是应用中往往有个别病员发生输液热原反应(以下简称反应)。为探求原因,现对十七年来1120批输液热原检查及96例病员反应的试验情况进行分析,小结如下。从1968—1984年间,我院自制输液十种,1120批,热原检查结果仅有两批阳性其余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赵晓风  吴友良  彭尧  张浩 《中国药师》2010,13(11):1681-1682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本院2006~2009年临床发生的33例输液反应残留液、同批号原包装输液及空白输液器的热原及不溶性微粒监测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输液反应残留液的不溶性微粒不合格率为63.6%,热原不合格率为6.2%;同批号原装输液热原及不溶性微粒复查结果均符合规定;同批号空白输液器热原复查符合规定。结论:临床输液配伍后多种因素所致不溶性微粒超标而引起的输液热原样反应已成为我院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鲎试验法在解决输液反应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液中引起热原反应。目前不少国家药典已逐步以鲎试验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取代家兔法作热原检测。在出现输液反应时 ,可以应用鲎试验进一步判明引起反应的原因 ,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现以我院工作实例报告如下。1 方法与结果我院病区出现散发性输液反应 ,其中 1例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G .N .S) 5 0 0ml,内加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ml,肌苷注射液 2ml× 6支 ,维生素B6注射液 2ml× 1支。我们将检品分两部分取样 :从输液瓶中取样称A液 ;从输液管道中近终端取样称B液 ,同时对中国药典要求做热原检查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输液制剂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与存放年限、输液热原反应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显色基质法制订出定量检测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同期检测1990~2002年不同年份的输液产品及临床疑似热原反应的输液产品,回顾性对照分析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1990年~2002年存放不同年份的输液,其内毒素含量在0.0349~0.0468 Eu·mL-1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而本院临床疑似输液反应的样品的内毒素含量增高.结论:输液中原有(初测)内毒素含量并不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则发生变化;疑似热原反应的输液内毒素含量增高与配伍药物带入热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秀  范立平  王凤英 《中国医药》2009,4(12):1024-102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反应登记,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19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门诊患者中,以热原反应临床表现最为多见,有140例(70.7%),其次为过敏反应和局部反应;使用药物类型中抗生素发生输液反应182例,占91.9%。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输液反应与药液的质量、机体对内毒素的积贮量、肝脏对内毒素的解毒力、输液器具及空气污染等诸因素有关。笔者以鲎试验法对临床输液反应作热原鉴定,现报告如下。一、实验材料 (一) 鲎试剂:福建省药品检验所提供。0.1ml/安瓿,批号851210。灵敏度为0.1ml可与1ngE·Coli O_(111)B_4内毒素形成坚固凝胶,使用期1.5年。 (二) 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 O_(111)B_4参考品由福建省药品检验所提供,1μg/安瓿,批号85012。 (三) 无菌无热原生理盐水500ml,批号860110,系本院制剂室自制。 (四) 待检样品:(1)取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输液器具、输液原药液。拆开输液器具各配套部分,分  相似文献   

7.
药学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尽管时间很短,但效果十分明显.药学服务是提供直接的,以达到提高病人生命质量这一结果为目的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1]."输液不良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临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部分.常见症状有热原反应及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具有相似的症状,特别是在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全面了解输液反应症状并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和进行临床处理,如荨麻疹提示过敏反应;不安、惊厥、脑水肿提示水中毒等.对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一般是停止输液,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查找原因,杜绝再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保证输液质量及正确的临床使用,必须紧扣每一环节,做到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 TQC)与药学服务(pharmaeutical care, PC)相结合,以系统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367例输液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上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1992~1999年10月有完整记录的367例有输液反应的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科别、输液反应类型、输液种类、所加用药物种类及输液反应发生后药品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中以热原反应为主,占270例,其次为过敏反应,占65例;所使用的输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GS)最多,其它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NS)、20%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所加用的药物,以中成药制剂、生化制剂及配伍混合用药最为多见,分别为176、56和40例;残余输液热原检查有296例出现阳性,细菌培养有28例出现阳性,不溶性微粒检查有212例超标。结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联合用药、环境污染、操作不严及患者特异性体质均是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输液疗法是当代临床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临床使用输液患者多数为危重病人,体质弱,耐受性差,在输液中若稍有疏忽,就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对临床输液反应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 1、由于液体本身含有热原引起。 热原(Pyrogen)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热原的实质是细菌内毒素,致热作用极强,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0.01ug/kg就能使人发热。当液体输入100ml(约0.5h)时,进入机体的热原浓度将达到高峰,病人就出现冷感、寒战、发热(有时体温升高至40℃左右),严重者有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输液反应是门诊输液病人中较常见的输液意外,它包括输液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输液败血症、肺水肿、渗漏性损伤及气栓危象等。我院近几年来在临床发现6例输液热原反应.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郑维国  栗家言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71-2372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指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由于热原反应是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因此临床上有时也将输液反应称之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反应的一部分。输液反应的类型有热原反应、热原样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以及由微粒引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上 ,一旦发生了输液反应 ,就要找出其原因。在排除了输液器具等因素引起输液反应以后 ,就要考虑对输液及配伍的其他注射液作热原检查 ,以确定输液反应是何种药物所引起。一般情况下 ,若单一药物需作热原检查 ,按家兔体重每 1kg需注射的供试品的剂量 ,《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 (以下简称《药典》)及其他药品标准都有明确规定。但有时由于苛种原因或用作对照试验等 ,需对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剩余药液或新配制的混合输液 (即在严格控制操作条件下 ,将同一批号的该输液及配伍的几种注射液模拟临床发生输液反应时的配比混合 )作热原检查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静脉输液都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 ,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 ,但临床上还时常有散在性输液反应。我们对两年来发生的 2 0例输液反应进行追踪检查 ,通过检验、分析 ,结果证明输液反应除了热原、微粒引起者以外 ,药物相互作用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8~ 6 8岁。上感 4例 ,肝炎 3例 ,肺炎 8例 ,上消化道出血 2例 ,脑栓塞 3例。1 2 材料1 2 1 鲎试剂 规格 0 1ml/支 ,灵敏度 0 5EU/支 ,批号 :990 331;内毒素Ⅰ作标准品效价 ,1EU/支 ,批号 :98112 4 ;…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致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种种原因,中药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笔者对本院中药注射剂所致输液反应进行了扼要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我院2000~2002年发生中药注射剂的输液反应31例。1.2方法:对输液反应及送检结果进行分析。2结果2.1在输液反应84例中,涉及到中药注射剂者共31例,占全部输液反应的36.9%,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84岁,平均年龄47.6岁。2.22000~2002年分别发生5例、8例、18例,分别占当年发生输液反应的31.3%、34.1%,40%。共涉及到12种中药注射剂,发生次数最多的为双黄连注射剂(7例)、黄芪注射液(5例)、血塞能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20例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与年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伤、热原反应、微粒反应、输液操作不当相关。结论年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伤、热原反应、微粒反应、输液操作不当是造成老年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不良反应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98~1999年我院临床输液反应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我院近两年的临床输液反应进行调查,明确原因,方法:调查我院1998年后临床报道的输液反应,并依热原等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结果:热原反应1例;循环超负荷反应6例,药物反应10例,结论:临床输液反应多为临床应用不当所致,热原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19.
我院输液反应监测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秀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临床输液反应15例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凤雏 《中国药业》1999,8(7):34-35
目的:探讨连续发生的15例突发性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抽取输液反应病人残留药液及输液器材,分别按照《中国药典》及卫生部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的无菌和热原检查项目不符合规定。结论:这15例输液反应主要是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灭菌不严,含有细菌、热原等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