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宗军 《陕西水利》2011,(5):144-146
本文选择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鱼鳞坑、水平沟和天然封育等3种不同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分析研究了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揭示了不同水保措施下土壤水分在植物生长季的变化规律,为当地在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辽西低山丘陵区红山小流域为例,通过测定试验样地2020年4-10月0~1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探讨了林分密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及林草地土壤含水率随时间和土壤剖面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0~60m近地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地形部位林草地和不同密度的林地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深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小于表层,其中0~60cm的变幅最明显;(2)随土层深度和时间变化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即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0~60cm之间中、低密度刺槐林的土壤水分差异较小,7-8月份的含水量非常接近,以2000~4000株/hm2的中密度为该区域最优造林密度;(3)随土层深度变化不同地貌部位草地和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同,坡面为草地<林地,梁坡为草地<林地(0~40cm),40cm以下林地略低于草地且相差不大,沟台为草地<林地(0~20cm),20cm以下林地低于草地,红山小流域沟台适合种草,梁坡与坡面适合种树。  相似文献   

3.
为对不同退耕还林措施下土壤水分养分影响进行探讨,采样野外试验观测方式针对辽西水土流失治理区封山育林、林草混交(刺槐和苜蓿)、刺槐沙棘混交、刺槐纯林等4种典型退耕还林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措施下土壤水分养分改善效果最佳,流失率最低,刺槐纯林模式下改善效果最低,流失率较高;相比于荒地各措施土壤含水率提高比例分别为14.25%(封山育林)、7.35%(林草混交)、2.84%(刺槐沙棘混交)、1.15%(刺槐纯林);相比于纯林措施,封山育林有机质和全氮可分别提高24.51%、24.35%,林草混交下有机质和全氮可分别提高23.88%、35.47%。封山育林措施适合于水土流失区生态重建模式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耕地为有效地保住土壤水分,蓄住天然降水及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必须实施抗旱耕作措施.目前已推广应用的耕作措施主要有深松、地膜覆盖、保水剂、区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这些措施使用后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及增强蓄水功效,改善土壤理化性,是目前旱作农业根本措施.把各单项耕作措施有选择的科学组装而成的水土保持耕作技...  相似文献   

5.
6.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农户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参与意愿,对提高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利用Probit模型检验的方式研究了合作供给对农民在5种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领域的选择决策和种类的影响,并根据获得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长江流域蓄滞洪区的概况、规划范围,分析了蓄滞洪区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可能产生的危害。划分了荆江、城陵矶、武汉和湖口4个水土保持防治区,提出了具体的生态修复措施、预防监督措施,构建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重点蓄滞洪区先期治理,实施进度按近期10年规划和远期规划分期进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资源现状存在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极大地阻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以某水利工程为例,重点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措施,结论可为水资源与水环境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芬 《海河水利》2021,(2):29-30,33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作逐渐由农耕形式转向工业形式,对水资源的需求更高,加快了土地中的水土流失现象.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多种措施来保护水土资源,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颇显成效.针对我国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其对土壤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重点阐述了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谈西藏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如何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已成为水利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借鉴国内成功治理水土流失经验,结合全自治区实际初步探讨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由于冻融侵蚀治理技术尚不成熟,主要针对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提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研究西藏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的捷径.  相似文献   

12.
以钦州至防城港高速铁路项目水土流失调查为例,介绍细沟侵蚀观测法在土壤侵蚀模数确定中的应用,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如何获取土壤侵蚀模数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土壤侵蚀及治理的研究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资源流失,土地退化和大量生态环境灾难问题产生。土壤侵蚀与其生态、环境影响被认为是阻碍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而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英国土壤侵蚀与治理的研究,分析总结了该国近年来土壤侵蚀的概况、研究机构、侵蚀影响因素研究、侵蚀模型及侵蚀定量预报模型研究,和在措施上、决策上的侵蚀治理特点等,并与我国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侵蚀研究进展、土壤侵蚀研究重点和趋势、土壤侵蚀治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异同分析,据此得出了启示,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防洪与水土保持的关系作了阐述.对城市水土保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城市防洪和水土保持的特点.最后从硬、软两方面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阐明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可为大尺度上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砂岩侵蚀劣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下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对降雨要素、降雨雨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观测期间,裸露地表径流系数为0. 66,土壤侵蚀量为0. 07 t/hm2,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减流减沙效应均能达90%以上。地表裸露坡面产流产沙受降雨量、雨强影响显著,生态恢复模式降低了降雨要素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经济开发模式受降雨量影响显著。大雨强、短历时的降雨雨型是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将近50%,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该雨型对产流产沙的贡献明显提高,增幅以经济开发模式大于生态恢复模式。因此,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均是治理红砂岩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应将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PESERA介绍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模型已被广泛用于认知土壤侵蚀因素、土壤侵蚀过程及其交互作用,并且成为土壤侵蚀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多数现有土壤侵蚀模型是基于次暴雨的坡面、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能够适用于区域尺度、长时段的土壤侵蚀模型仍较为缺乏。在我国,土壤侵蚀严重且时空分异显著,对区域尺度、长时段土壤侵蚀模型的需求尤为紧迫。PESERA模型是一个新开发的具有物理基础、大尺度、长时段、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土壤侵蚀模型的尺度不足,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该模型充分考虑水文,土壤侵蚀与植被生长过程及其交互,具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并且已在欧洲地区进行广泛应用和验证。系统介绍了PESERA模型的原理、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及其应用、验证和改进,以期为该模型未来在国内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侵蚀导致水土资源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印度与中国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且具有许多相似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了解印度土壤侵蚀及其防治的有关研究进展,对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研究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印度土壤侵蚀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并从土壤侵蚀基础研究、土壤侵蚀预报研究和土壤侵蚀防治策略3个方面总结了印度在土壤侵蚀及其防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土壤侵蚀防治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第三次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总体状况,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不同类型水土流失状况,以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4大经济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结合水利部开展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分析了15年来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多年来土壤流失量变化状况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的防洪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为依据 ,从 4个方面分析了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的相关关系 ;论述了水土保持单项措施的拦蓄能力与综合治理的防洪减灾作用 ;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洪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砒砂岩区侵蚀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是我国北方生态严重退化的地区,其土壤侵蚀治理长期以来是我国水土保持学界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其难点在于砒砂岩区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多动力复合侵蚀交替发生且时空分异性强、侵蚀岩性机理及侵蚀动力过程复杂、干旱缺水而暴雨集中,以及人们对于砒砂岩区土壤侵蚀规律性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本文从砒砂岩区土壤侵蚀特征、治理措施及其作用与效益,以及砒砂岩治理技术研究新成果等方面综述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阻控侵蚀与植被恢复一体化、砒砂岩资源利用与生态衍生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及实现生态综合治理将成为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治理技术研究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