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神经介入中心2005年5月—2006年12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患者资料。按Hunt-Hess分级分组:Hunt-HessⅠ~Ⅱ级为A组,Hunt-HessⅢ~Ⅳ级为B组。再按治疗时间分组:发病后3 h内手术为超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后手术为晚期组。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初步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治疗时机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7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1 a,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5分39例,4分10例,3分12例,2分4例,1分13例。结论超早期、早期进行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最适宜的治疗时机,可扩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抢救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首次破裂198例,2次破裂10例;动脉瘤的位置:大脑前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45例,前交通动脉瘤56例,后交通动脉瘤78例,眼动脉瘤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3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1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5例。病人分级:Hunt-HessⅠ级12例,Ⅱ级114例,Ⅲ级76例,Ⅳ级5例,Ⅴ级1例。Fisher CT分级Ⅰ级2例,Ⅱ级17例,Ⅲ级164例,Ⅳ级25例。采用可脱卸弹簧圈(GDC、EDC、DCS、NXT、MicroPlex、HydroCoil)早期栓塞治疗,185例于3d内治疗,23例于6d内治疗。结果 208例中213个动脉瘤,100%栓塞113个,95%栓塞89个,90%栓塞11个。疗效按GOS分级:恢复良好者(Ⅴ级)196例(94.23%)。中残(Ⅳ级)4例(1.92%);重残(Ⅲ级)3例(0.96%);植物状态生存(Ⅱ级)2例(0.96%),死亡(Ⅰ级)3例(1.44%)。结论采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汪涛 《四川中医》2011,(9):65-66
目的:观察丹参合血府逐瘀汤配合西医的综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组46例患者均在外科夹闭术和动脉瘤内栓塞术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以丹参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4~6周。结果:评分结果良好3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死亡2例中1例为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另1例均为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患者,死于脑梗死。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丹参合血府逐瘀汤配合西医对患者恢复期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Hunt-Hess高分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因起病凶险,进展迅速,易发生脑疝,病死率非常高,准确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19例Hunt-Hess高分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行早期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经急诊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经血管造影复查,均显示获得理想瘤蒂夹闭效果,且动脉瘤基本消失;临床治疗效果显示为50例恢复良好,5例轻残,4例重残,1例死亡;术后有4例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脑积水,2例短暂性脑缺血,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6.7%。结论:急诊手术治疗颅脑动脉瘤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预防再次破裂出血,还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不同时间段行颅内动脉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施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3组时间段手术效果及与预后关系。结果:3例因再出血丧失治疗机会。术中动脉瘤破裂者早期组9例,中期组7例,晚期组3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组为17例,中期组为15例,晚期组为7例,预后不良者早期组为7例,中期组为6例,晚期组为3例,病死者包括晚期组等待手术过程中再次出血失去手术机会3例,1例为中间期手术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死亡。结论: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组别手术组预后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晚期手术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居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3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而动脉瘤破裂出血常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出血[1].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对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致观察动脉瘤出血患者的表现与合理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现将我院2005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不同手术时间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手术,对照组行血管介入手术;早期手术组均于48h内手术,延期手术组均于72h后手术,延期不超过10d;患者均绝对卧床,止血,补液,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采用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手术,其总有效率达到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早期手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P<0.05)。结论: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术及早期手术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居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3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而动脉瘤破裂出血常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出血。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对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致观察动脉瘤出血患者的表现与合理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现将我院2005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手段、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1级(死亡)6例,2级(植物生存)5例,3级(重度病残,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12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33例,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37例。结论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大型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采用支架植入联合水解可脱式弹簧圈(Hydrocoilembolic system,HES)栓塞治疗6例.结果: 支架植入联合HES栓塞治疗6例,致密栓塞4例,大部栓塞2例.结论: 采用支架植入联合HES栓塞治疗为提高大型眼动脉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及保留载瘤动脉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5例确诊为外伤导致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其中男16例,女9例;车祸11例,击打10例坠落4例,均已颅脑外伤住院后并发脑梗死。结果:手术10例和保守治疗15例,按照gos评分标准:良好15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了解外伤并发脑梗死的病发机制和病发的时间,以便预防和及早的发现,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Ⅰ级27例,Ⅱ级52例,Ⅲ级28例,Ⅳ级14例。首次出血88例,2次出血24例,≥3次出血9例,均行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Ⅰ~Ⅱ级患者良好率显著高于Ⅲ级、Ⅳ级患者(P<0.05);首次出血患者良好率显著高于2次出血患者(P<0.05);2次出血良好率显著高于≥3次出血患者(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总良好率较高,Ⅰ~Ⅱ级及首次出血患者疗效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术前分级及病情分析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30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GCS评分、Fugl-Meyer评分的差异。结果:患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1.56±4.20)%,术后3个月GOS分级为: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1例。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GCS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乐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和愈后康复期治疗。方法对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康复期治疗体会。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53例,其余5例血肿清除〈80%。术后存活50例,死亡8例。在存活的50例中,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18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而术后及时康复治疗更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方法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后快速复苏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29例患者ONYX胶栓塞术后快速复苏期的护理过程。复苏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意外的发生、保持血压平稳、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及保温护理。结果:畸形血管团完全、近全栓塞11例,部分栓塞16例,小部分栓塞2例,死亡1例,2例患者微导管留滞于患者体内。结论:ONYX胶栓塞术后快速复苏期的护理要点在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护士的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17.
李犇  付民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75+77-75,77
目的:评价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1例采用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31例中2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残余轻微显影,1例轻瘫;对照组中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CTA检查显影,7例死亡(合并瘫痪3例),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随机对症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共1倒,对照组4侧,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脑疝复位天幕裂孔切开与常规去骨瓣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引起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晚期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共收治重型脑外伤脑疝晚期患者5 6例,分为2组:脑疝复位组31例;常规手术组2 5例。患者术前GCS计分均为3~5分、双瞳孔散大或有不同程度散大,所有患者都经头颅CT扫描确定脑损伤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存活者随访1a ,脑疝复位组:恢复良好/中残1 0例、重残/长期昏迷7例、死亡1 4例(45 %) ;常规手术组:恢复良好/中残1例、重残/长期昏迷3例、死亡2 1例(84 %) (P <0 .0 5 )。脑疝复位组术后大脑后动脉梗死、应激性溃疡、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均<0 .0 5 )。结论 脑疝复位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引起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晚期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去骨瓣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